核心提示:各方矚目的「新教改」草案掀開面紗。昨天上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在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同時正式啟動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工作。公開徵求意見的時間是從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 《規劃綱要》決定十年教育改革方向據悉,此次公開徵求意見將是繼去年1月後,《規劃綱要》的第二輪徵求民意工作,這標誌著中國教育將開始全方位的改革,並決定到2020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走向。此次徵求意見稿文本共22章、70條。提出一系列具體目標,如: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 ;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 達9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0%。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如果說教育公平 主要解決的是『有學上』,那麼教育質量主要解決的是『上好學』,這兩件工作應當是下一個時期,今後十年我們工作的兩大重點。」教育部提出,要制定和發布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和民辦教育 7個分領域規劃和9個省(區、市)「分地區規劃」,並統籌推進各省(區、市)編製本地區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工作。 專家解讀綱要亮點葉之紅,教育部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程方平,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後工作站導師王烽,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晉堂,北京市政協教科文衛委員會特邀委員、北京一中原校長 朱清時,中國科技大學原校長 1.高考篇部分科目一年不止考一次《規劃綱要》對人們最關注的高考改革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方向,並且力度很大。改變「一考定終身」和「多元錄取機制」是改革的重點。雖然這些目標不能一步達成,但它們的提出已經明確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對於綱要中提出的「一年多次考試」,專家們認為,條件最成熟、最可能率先實施的是英語科目。「可能會像現在考托福和雅思 一樣,一年有多次考試機會,考生參加招生時可以使用最好的成績。」上大學可能有五個途徑早在《規劃綱要》調研期間,專家們就提出要對不同類型的學校進行分類考試。除了國家統一規定的高考之外,像一流的大學可以增加聯考,對拔尖創新人才可以有特殊政策,對高職院校可以逐步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地方放開,實行免高考的「登記入學」。《規劃綱要》列出了五種上大學的方式:高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統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結合學業水平 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對特長顯著、符合學校培養要求的,依據面試或者測試結果自主錄取;高中階段全面發展、表現優異的,推薦錄取;符合條件、自願到國家需要的行業、地區就業的,簽訂協議實行定向錄取;對在實踐崗位上作出突出貢獻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專門程序,破格錄取。高校自主確定錄取原則《規劃綱要》提出「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方法,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專家們認為,「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實際目的是落實高考招生自主權,為學生多次選擇,學校自主招生,多元評價,多元錄取提供條件。 2.高校篇大學校長將摘「官帽子」高校的行政化管理,近幾年一直被認為是影響高校發展、制約文化生產力的因素之一。就逐步取消高校校長的行政化級別的問題,教育部部長袁貴仁 進一步介紹,在這次《規劃綱要》中,想建立起一套新的,適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後逐步取消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的傾向。中國科技大學原校長朱清時表示,這是中國高教界渴望已久的政策,希望可以吹響中國改革號角,使高校重新回到尊重學術自由的軌道上去。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就是按照教學規律辦學,引導學校依法辦學。就好比當年的農村改革將務農自主權還給農民,高校獲得自主權必將釋放出巨大活力,培養出一代代創新人才。 3.上學難篇給民辦教育「名分」《規劃綱要》中明確「清理並糾正對民辦學校 的各類歧視政策」,「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並且對民辦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對具備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條件的民辦學校,按規定程序予以審批,建立完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險制度。健全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政府委託民辦學校承擔有關教育和培訓任務,撥付相應教育經費」等。破解城鄉「入園難」投入不足、資源短缺、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長期制約我國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十分突出。2009年,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學率僅為50.9%,學前一年毛入園率為74%。徵求意見稿指出,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徵求意見稿還明確,努力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著力保證留守兒童入園。 4.上好學篇下猛葯讓「擇校」變成歷史近年來,擇校風盛行對教育質量和社會公平提出了嚴峻挑戰,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優質教育資源太少、教育資源不均衡。《規劃綱要》針對這一痼疾下了幾劑猛葯。首先是實施縣(區)域內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第二是改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式,將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發揮導向作用;第三是義務教育階段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第四是保證適齡兒童進入公辦校的前提下,發展民辦教育,提供選擇機會。工資改革推動教師流動對於教育均衡,全國各地都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教師流動就是其中的一種。所以在《規劃綱要》里就特別提到了,「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落實教師績效工資。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這些規定為教師流動提供了制度保障。出招數促進優質生源流動在提出教師、校長區域內「交流」的同時,《規劃綱要》還提出要均衡優質生源。專家們認為,這是一劑真正的「猛葯」。優質生源的走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校間的差距。一所學校,好教師再多,如果沒有優質生源,也不一定能取得高升學率。這次《規劃綱要》提出把高中的名額「合理分配」到初中學校去,將會是個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會「一抓就靈」。 5.減負篇改革考試評價制度給學生髮展空間「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學校考核辦法。規範辦學行為,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嚴格執行課程方案,不得增加課時和提高難度。」中國教育學會 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 表示:造成學生負擔的原因的確與目前的考試製度有關,但與教學方式和學習內容也有很大關係。如果考試和學習的知識需要死記硬背,學生負擔就會很重。如果考試著重考察能力,學習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也不會感到負擔很重。義務教育不設重點校重點班徵求意見稿中明確,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置重點學校和重點班。把減負落實到中小學教育全過程,率先實現小學生減負。各級政府要調整教材內容,科學設計課程難度。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學校考核辦法。規範辦學行為,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規範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培養適應社會能力克服「應試教育」徵求意見稿指出,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特殊意義。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提高課程的選擇性,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建立學生髮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的指導。
推薦閱讀:
※性教育到底有多重要性?看完這個故事,或許你就懂了
※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這幾種學習方法效率最高,你有沒有在用呢?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嗎
※王怡蕊 的 Live -- ??留學期間如何利用好學校提供的資源 - 以澳洲和美國為例
TAG:教育 | 教育改革 | 國家 | 規劃 | 發展 | 改革 | 專家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