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常見癥狀及分型
07-18
1、頸型頸椎病:以頸部出現酸、麻、脹、沉、痛為主。於睡覺醒後突然感到頸部疼痛,上背部不適,常見一側或兩側疼痛,病程較長,頸項強直,運動受限。頸部肌肉痙孿、壓痛,肌肉有條索狀或結節,可使頸部和斜角肌、斜方肌、棘間韌帶等脹痛。常在受涼、潮濕、勞累、用空調時加重。壓頭實驗於臂叢牽拉試驗陽性。2、神經根型頸椎病:多見於30歲以上的,男多於女。重體力勞動者多見,患者有頸肩疼痛,向一側或兩側放射。疼痛為純痛或燒痛,重者發生劇痛。上肢有發沉,酸軟無力,握力減退或持物失落現象。手指和前臂多出現麻木和疼痛。有的患者並發椎動脈頸椎病時可能出現頭暈、頭疼及耳鳴。頸部活動受限,發僵。時間長的患者上肢及手指的感覺減退伴有肌肉萎縮。頸部的神經分頸叢和臂叢,一般受壓是臂叢神經,當出現肩周部不適是C5神經受壓。當大拇指麻木時是C6神經受壓。當第二、三、四拇指麻木時是C7神經受壓。當第四、五拇指麻木時是C8神經受壓。試驗檢查,(1)臂叢牽拉試驗陽性,(2)壓頸試驗陽性,(3)椎間孔擠壓試驗陽。3、脊髓型頸椎病:占頸椎病10%。在頸椎病當中是最兇險的頸椎病。一般要手術。以40—60歲患者居多,脊髓受壓的主要原因是椎間盤中央後突之髓核,椎體後緣骨贅、增生肥厚的黃韌帶及鈣化的後縱韌帶等。主要癥狀以慢行性四肢癱瘓為特徵。早期雙側或單側下肢發緊、麻木、疼痛、僵硬發抖、無力、腿打軟或易絆倒。走路不穩或有踩棉花感。有重的患者卧床不起,肌肉萎縮。頸不活動不受限制。下肢肌張力高(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跟鍵反射)可亢進,常可引起病理反射,如霍夫曼征、巴賓斯基征等陽性。4、椎動脈型頸椎病:頸部有慢性勞損或外傷史,在患者頸部觸診檢查,可發現患者頸椎有錯位,相應的關節囊腫脹、壓疼明顯,發病時頸部活動受限。主要臨床症癥狀頭頸部改變引起旋暈、噁心、頭痛,視力減退、耳鳴、舌活動障礙、血壓異常。如長期供血不足(可引起腦性輕癱、共濟失調、眼球震顫等複雜的中樞神經癥狀。患者頸部大的活動時旋轉後伸,可引起旋暈和體位摔倒,壓頭實驗陽性。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臨床不多見,診斷也比較困難、要和內科病、眼科、腦血管病、五官科及神經內科病等相鑒別。(1)無官癥狀,交感神經刺激眼部癥狀:眼球脹痛、怕光、流淚、視力減退、眼前冒金星或飛蚊等,交感神經麻痹的眼部癥狀:有眼球下陷、眼瞼下垂、眼目乾澀。或鼻部不適,出現鼻炎的臨床癥狀。(2)頭面部,出現頭痛、偏頭痛、頭沉旋暈、面部發熱及麻木。(3)血管運動障礙:血管痙孿癥狀:肢體發涼,發紺、發麻、疼痛、皮溫下降等(4)心血管癥狀:心荒心跳、心煩易怒、心率穩亂、心前區疼痛、陣發性心動過速、血壓異常。有的噁心、胃部不適、胃痛、尿頻、尿急、遺尿、失眠多夢、心情煩躁、易於衝動等癥狀。此型好和其它型並存。頸部活動有磨擦音,或活動癥狀加重:頸部觸診有壓痛、肌肉痙攣、棘突或橫突偏移等。混合型頸椎病的診斷:在頸椎病當中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癥狀的。稱混合型頸椎病。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落枕!頸椎病!——艾灸都搞的定!
※頸椎病的防與治
※中醫正骨知識:頸椎半脫位與慢性頸椎病的診斷和治療
※讓你詳細了解「頸椎病」
※電腦應該怎麼放,枕頭應該怎麼選,拯救頸椎的詳細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