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什麼出了那麼多思想家
馬丁·路德,萊布尼茨,康德 , 黑格爾,費爾巴哈,尼采 ,馬克思,恩格斯……,太多的思想家真是讓其他民族汗顏!那為什麼德國出了那麼多思想家?
有五種原因分析:
一、1、德國在沒有統一之前,一直都是動亂,三百多個諸侯國打來打去,而在戰亂時期人們最容易思考。延續千餘年的思考是多麼深厚的思想沉澱;
2、善思考,嚴謹;
3、在德國人的思維里,有更多的文化色彩,而不是英美的經驗主義,在德國的音樂、哲學、文學裡略見一斑。德國藝術家不屑於創造繪畫這樣看得見的具象化的作品,而更願意創作音樂這樣流動的抽象化的作品,德國執著於文化,英法則更創造文明;
4、古代的哲學思想用語主要是拉丁語、古希臘語,到了十八世紀為了傳播哲學思想,漸漸開始採用通俗語言,德語的嚴謹程度最接近古希臘語,發展較完善。
二、這和德國人的嚴謹、尚學以及尊重權威是分不開的。
要成為思想家,就要做學問,而且是踏踏實實地做學問。做學問靠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智慧,而是必須有一個「巨人的肩膀」——成熟的教育體制,尚學的社會風氣,對學術權威的尊重及信賴,以及「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學術氛圍。任何偉人的成功都有歷史的必然性,德國能孕育出眾多偉大的思想家,絕對不是偶然的。而現在中國缺乏的,正是那些滋養百花盛開的土壤。從漢代的尊崇儒學開始,中國學術就一直處在一種霸權的陰影下,當然很難孕育出偉大的思想家。
三、地理的因素。
德國位於中歐,天氣寒冷,有效的減少了戶外活動,導致德國人喜歡呆在家裡。德國人天性沉默、嚴肅,所以在家就靠看書和思考打發時間。這些有益的腦力活動,促進了德國人思辨能力的發展,寒冷的天氣有助於思維的活躍,這為哲學奠定了基礎。
四、經濟的因素。
德國的主體是普魯士,而普魯士的經濟在中歐是非常發達的(最後統一德國的就是普魯士)。哲學是一種閑暇的享受,只有有閑暇時間的人才有精力去思考哲學。多數德國哲學家家境殷實,衣食無憂,所以能夠有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為了生存去學一門技術(德國的學徒制很完善,終身性的)。這也是一個基礎。
當然,上述因素只是表,而非體。錢學森先生在臨終前曾有一問:「為什麼中國出不了大師?」因為大師不會孤零的出現,大師的出現是有背景的。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斯(又是德國人)說過一個世界歷史的軸心期,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期,人類的文明集中大爆炸,發出耀眼的光芒。其實,這可以用「國家不幸詩家幸」來概之。在哲學蓬勃發展的時候,多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這才是根本原因。
德國一直處在四分五裂之中,直到1871年才實現國家的統一。在分裂期時期,總有勢力想成就偉業,統一國家,這必然需要招延人才(所謂禮賢下士),所以政治環境相對寬鬆,社會的包容性和多元性也就會增強。這就為哲學的發展提供了沃土和營養。中國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魏晉的玄學等等,都是絕好的例子。
經濟學講求供需,哲學亦是如此。只有社會有需要,才會有供給。德國社會的分裂,使得國家遭受不少的恥辱,所以他們需要一些理論來為自己指明道路,看到國家的希望(這就是為什麼納粹哲學在一戰後橫行德國的原因)。所以為了解答人們的疑惑,為了國家的統一和改造,哲學理論不斷出現。
任何事物的發生,都不是單個因素所能決定的。當這所有的因素(我舉的因素可能不完整)彙集在一起時,事情的發生也就成了必然。這或許就是答案。
五、總的來說是因為日耳曼民族不夠統一所致,
因此即使有許多的較小的專制地區,但一直到「鐵血宰相」(德語:Eiserner Kanzler;「鐵」指武器,「血」指戰爭)、「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俾斯麥(十九世紀德國最卓越的政治家)統一德國以前,德國一直是四分五裂的。這種情況便造就了德國人憂國憂民,同時可以在較寬鬆的國情下自由想像,要知道,一個比較小的地區,就算專制,也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束縛人民的。
德國的思想家、哲學家
文藝復興時期:十五世紀初——十六世紀末
尼古拉(庫薩的)(Nicolaus Cusanus,1401-1464,文藝復興時期德意志哲學家,樞機主教,泛神論者)
彭波那齊(Pietro Pomponazzi,1462-1524或1525,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哲學家,人文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十六世紀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創始人)
閔採爾(Thomas Münzer,約1490-1525,1524-1525年德國農民戰爭的領袖,德意志農民和城市平民的宗教改革家)
伯麥(Jakob B?hme,1575-1624,文藝復興時期德意志神秘主義哲學家)
近代哲學時期:十七世紀初—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現代哲學時期: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至今
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國自然科學家、數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
沃爾弗(Christian Wolff,1679-1754,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鮑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德國哲學家,沃爾弗哲學體系的擁護者)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創始人)
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德國啟蒙運動時期思想家、文藝理論家、劇作家)
雅科比(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1743-1819,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1803,德國文藝理論家、哲學家,
狂飆運動(十八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德國資產階級文學運動)理論指導者)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德國詩人、劇作家、思想家)
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
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
謝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1775-1854,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唯意志論者)
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德國詩人、政論家、思想家)
費爾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1872,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
施蒂納(Max Stirner,1806-1856,卡斯巴×施米特(Kaspar Schmidt)的筆名,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青年黑格爾派代表之一,唯我論者,無政府主義的前驅者)
魏特林(Wilhelm Weitling,1808-1871,德國早期工人運動活動家,空想共產主義者) 施特勞斯(David Friedrich Strauss,1808-1874,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青年黑格爾派代表之一,以對基督教的批判而著名)
鮑威爾(Bruno Bauer,1809-1882,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青年黑格爾派的主要代表)
洛采(Rudolf Hermann Lotze,1817-1881,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自稱其哲學為「目的論的唯心主義」)
格律恩(Karl Grün,1817-1887,德國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
福格特(Karl Vogt,1817-1895,德國博物學家,庸俗唯物主義者,自稱其哲學為「生理學人本主義」)
馬克思(Karl Marx,1818.5.5-1883.3.14,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馬克思的戰友)
畢希納(Ludwig Büchner,1824-1899,德國醫生,庸俗唯物主義代表之一)
拉薩爾(Ferdinand Lassalle,1825-1864,德國工人運動中機會主義派別的首領)
宇伯威格(Friedrich überweg,1826-1871,德國哲學家,以著有《哲學史概論》一書而出名)
朗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1828-1875,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早期的新康德主義者)
約瑟夫·狄慈根(Joseph Dietzgen,1828-1888,德國社會主義著作家和哲學家,製革工人)
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國心理學家、哲學家,構造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
狄爾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最初屬於新康德主義,後轉向生命哲學)
杜林(Karl Eugen Dühring,1833-1921,德國哲學家、庸俗經濟學家)
舒佩(Wilhelm Schuppe,1836-1913,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內在論的創始人)
李普曼(Otto Liebmann,1840-1912,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早期的新康德主義者,最早提出「回到康德那裡去」口號)
倍倍爾(August Bebel,1840-1913,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的創始者和領導者之一,車工出身,第一國際成員)
柯亨(Hermann Cohen,1842-1918,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新康德主義馬堡學派的創始人)
哈特曼(Eduart Hartmann,1842-1906,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阿芬那留斯(Richard Avenarius,1843-1896,德國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經驗批判主義的創始人之一)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唯意志論者)
梅林(Franz Mehring,1846-1919,德國社會民主黨左翼領袖之一,政論家、歷史學家)
布拉德萊(Francis Herbert Bradley,1846-1924,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新黑格爾主義者)
倭鏗(Rudolf Eucken,1846-1926,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文德爾班(Wilhelm Windelband,1848-1915,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新康德主義弗賴堡學派的創始人)
毛特納(Fritz Mauthner,1849-1923,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語言哲學的代表,出生於波希米亞)
伯恩施坦(Eduart Bernstein,1850-1932,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右派首領,修正主義的代表人物)
舒貝特-索爾登(Richard Schubert-Soldern,1852-1935,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內在論的代表之一)
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1938,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的首領之一)
胡塞爾(Edmund Husserl,1859-1938,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現代現象學的創始人)
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法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生命哲學和現代非理性主義的主要代表)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學家,實用主義者)
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數學家)
彼得楚爾特(Josef Petzoldt,1862-1929,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經驗批判主義者)
李凱爾特(Heinrich Rickert,1863-1936,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新康德主義弗賴堡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杜里舒(Hans Driesch,1867-1941,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生物學家,新活力論者)
施本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史學家)
施利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唯心主義哲學家,生於德國,曾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任教,維也納學派領導者,邏輯實證論創始人之一) 雅斯貝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
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希特勒統治時期曾任大學校長、教授等職,擁護納粹主義)
推薦閱讀:
※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陸賈
※關於思想和思想家的雜感
※世界十大思想家,教你成為一個有深度的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簡介
※馬克思在西方國家的影響力?真的像咱們政治書上寫的那樣,力壓牛頓、伏爾泰等人排名思想家第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