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開女兒國的面紗·碉樓的足跡
理縣·岷江水系雜谷腦河·甘堡藏寨碉樓(災後重建) |
理縣·岷江水系雜谷腦河·桃坪羌寨·碉樓 |
古代東女國有一條貫通東西的漢蕃古道,它西接道孚,東接雜谷腦鎮,即現在的理縣,唐代時理縣為吐蕃所轄,開始有歷史記載,當今G317國道橫貫在這條茶馬古道上。南北向從四姑娘山的長坪溝,經過祖山姥姥山,翻過4644米的埡口,是雜谷腦河上游支流的畢棚溝,穿越全程需要三天的時間。畢棚溝外有雜谷腦河谷的甘堡藏寨,再走幾公里則是桃坪羌寨。古代東女國由此南北道與東西向的茶馬古道縱橫相接,上聯松潘,後人稱為唐柏古道。 桃坪羌寨的羌族與嘉絨藏族一樣,同為古羌後裔,直到近代羌族婚俗與嘉絨藏族大相徑庭,甚至有些另類。100多公里外的東女國,在苯教吹出的左旋海螺聲沒有傳到之前,繼承了古羌冉馬龍部落最具特色的建築——「邛籠」(《後漢書·南蠻西面夷傳》)的衣缽,今天稱之為碉樓,並將其發揮到極致。東女國的女王、女大臣們用碉樓重新劃分了性的權力,成為女兒國的地理標籤。依照弗洛伊德的觀點,母系社會對碉樓建築形態的崇拜,乃自我平衡。雖然文明改變了人,但風雨洗刷後的碉樓依舊傲立,冷兵器時代用石頭壘起剛強的碉樓,裡面包裹著肉眼難見的柔美,那句經典的愛情對白:「我很堅強,但很溫柔。」是碉樓最完整的寫照。
小金縣沃日鄉沃日河旁的沃日土司官寨經樓和碉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705年,民國時修繕。碉樓高19米,經樓為石木結構、五層三重檐、四角攢尖頂式、漢和嘉絨風格相結合的建築。沃日河是大渡河水系小金川上游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長坪溝姥姥山腳下。
左為經樓,右為碉樓,宗教與圖騰建築的結合體
門上牛頭、人鷹一體的圖騰,是雍仲苯教中的「瓊鳥」,發源於象雄文化。由西藏瓊部傳到嘉絨。因此,有學者認為碉樓起源與苯教中的「瓊鳥」和「天神」崇拜有關。
沃日河畔無名碉樓,碉樓上畫著苯教(黑教)的卐字元。離這裡不遠的四姑娘山長坪溝中喇嘛寺在現代轉變成了黃教(格魯派)。吐蕃強盛時影響東女國,儘管黃教在衛藏盛行天下時,苯教在東女國的領地沿存了漫長的歲月。
丹巴縣城東南,大渡河西岸上的碉樓,這裡的民居多用山泉,少用江河水。不遵循「近水而居」的原則,房屋多建在半山腰以上的山坡台地上。
隔岸相望的梭坡碉樓,翻過這座山,就是中路碉樓。碉樓林立,密度標誌出東女國的核心。
大渡河畔·梭坡碉樓·現存碉樓大部分建於元代至清代間·有東女國碉樓遺址28座 丹巴縣梭坡鄉是中國境內碉樓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有70座碉樓。
引進版的碉樓畫冊《喜馬拉雅的神秘碉樓》,1992年法國人弗德里克·達瑞根在川西的一次旅行中見到了碉樓的獨特建築形式,因無資料可查,1998年,達瑞根重返中國川西,開始長達六年對中國古碉樓的研究和調查。2003年美國《探索頻道》買下了達瑞根的記錄片,冠名為《喜馬拉雅的神秘碉樓》。《探索頻道》沿用一些學者的觀點,認為碉樓起源於喜馬拉雅,在西藏的措美至洛扎,也有一條遍布碉樓的峽谷,是西藏通往不丹的古道,不過這些碉樓多為夯土,只在雅魯藏布江沿岸有少量石碉樓存在。在不丹,至今有保留有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婚俗。 漢文獻記載最早出現碉樓的地方是元鼎六年的汶山郡。近年的考古發現,在丹巴中路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七座石砌碉樓方形建築房基,由大小石塊疊壓錯接壘砌,這一發現要早於苯教傳入東女國的時間,因此,碉樓起源於喜馬拉雅的說法顯得不那麼可靠,碉樓的實質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其傳播的足跡恰好與苯教的傳播路徑相反。西方最早與碉樓接觸的恰巧也是一位女性,她是伊莎貝拉·露西·伯德·畢曉普(Isabella Lucy Bird Bishop)於1898年拍攝的維關碉樓。
伊莎貝拉·露西·伯德·畢曉普先後兩次來到中國,19世紀行攝中國的知名攝影師之一,由此成為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第一位女性成員,1894年出版了《在西藏》(Among the Tibetans)、1899年出版了《長江流域及其腹地》(The Yangtze Valley and Beyond),維關碉樓就在這本畫冊中。維關碉樓與梭坡土司碉樓有相同的建築結構,但它是羌族碉樓。明清起羌族碉樓的建築風格明顯影響了其他地方的碉樓建築形式,典型特徵是碉樓與民居融合。
《喜馬拉雅的神秘碉樓》畫冊中航拍的梭坡碉樓。
梭坡碉樓群中土司碉樓,與住宅連成一體。
梭坡碉樓 |
中路「藏寨」最高的碉樓 |
丹巴縣·大金川河畔·中路碉樓·前面的斷牆殘壁為東女國碉樓遺址 丹巴縣中路鄉,是中國境內碉樓密度最高的地方,平均每平方公里有碉樓81座。
中路碉樓之一
大金川·中路碉樓
大金川·中路碉樓
大金川·中路碉樓
大金川·中路碉樓
大金川·甲居藏寨山腳下碉樓
大金川·美人谷·碉樓
大金川·丹巴縣巴底鄉邛山村·美人谷·邛山土司官寨碉樓·世界上現存最早模塊化設計的建築 |
大金川·中路碉樓 |
大金川·美人谷·拐腳碉樓(身歪影子正)
丹巴縣巴底鄉美人谷口,碉樓與民宅完全合二為一的建築,外牆經過粉平,要爬進如此高的窗戶找美人(爬房子),三級攀岩技術以下免試。如果美人有心,在厚牆預設的圓孔中,配合著伸出圓木讓你踏腳,就不必那麼辛苦了。當然,如果她討厭你了,把圓木往回一拉,飛檐走壁的愛情將慘不忍睹。分明不是走婚,而是選婚。
丹巴·邊耳溝·大桑藏寨·八角碉樓
------------------------------------------------------------------------------------------------- 從丹巴沿大雪山,穿過雅拉雪山下寬廣的塔公草原,是典型的牧區,碉樓開始消失。從新都橋往南至大雪山南部的九龍,是古代木雅王國所稱的下木雅。歷史上「嘉絨九部」中的霍爾道孚部、木雅部和瓦部三部就在甘孜州的康定、瀘定、道孚、丹巴四縣地區,即「嘉絨十八土司」所屬的明正土司、丹東革什咱土司、魚通土司、冷邊土司、沈邊土司、巴底土司等,明正土司為最大,而明正土司所轄地區占丹巴碉樓的60-70%。從嘉絨語系差異形態,與青藏高原東部山河相間的地理地貌一致,呈南北向線型切割分布。這個特徵與碉樓和分布和走向極其相似。在河谷狹窄、山地褶皺大的地貌,農耕和游牧的方向性選擇受到限制,使一妻多夫偶婚制在這一地區有了溫床。一方面,一妻多夫制使部落生產資料不易流失,消除內部矛盾,走婚同時緩衝了民族走廊上的土地紛爭;另一方面,窄河谷的高山地貌,土地資源稀少,農牧基礎限制人口發展,人口稀少使聯姻的部落種群之間血緣關係混合,民族走廊流動的外來基因成為備選。這種因獨特地理地貌改變人類婚俗,所產生特殊的群體行為,成為人類婚俗歷史的奇葩,碉樓也在那些地貌特徵相似的地方有了足跡。-------------------------------------------------------------------------------------------------
木雅藏族建築是典型的嘉絨藏族建築和漢式建築的結合體,屋頂為漢式建築的歇山頂。
所稱木雅的地方,大片的平地沒有成為牧場,而是耕地。多是半農半牧形式。
康定縣朋布西鄉,雅礱江水系一級支流力邱河畔,日根旦八角碉樓,又稱朋布西古碉,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始建於元十七年,此雙碉收錄於《喜馬拉雅的的神秘古碉》封面。這裡是木雅王國的領地,稱木雅人,東部基本漢化,目前西部有12000人說獨特的木雅語,相傳為西夏党項後裔。党項婚俗記載: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收繼婚的原始婚俗,遷徙至「東女國」,木雅人多了截然相反的婚俗:一妻多夫偶婚制,且在這一地區長期並存,上世紀七十年代後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偶婚制、包括收繼婚制開始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朋布西雙碉 |
雅礱江流域碉樓 |
力邱河流域緯度最南的八角古碉,在雅哈埡口以北。也大致反映《新唐書.東女國傳》所載東女國的範圍:「東與茂州党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白狼夷,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20日行。
西藏·米林·雅魯藏布中游·碉樓
西藏·薩嘎縣·雅魯藏布江上游支流·碉樓·苯教的發源地 在離東女國遙遠的地方,苯教反饋了一妻多夫偶婚制的婚俗。
推薦閱讀:
※女兒心、女兒情、女兒城
※女兒把蘋果扔進油鍋,我看愣住了,出鍋後我一人吃了大半盤!
※老人狂買保健品藏滿家中 女兒討說法被批不孝
※留守的乾女兒
TAG:女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