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學蜜餞一下我們的生活

阮 直

在一個號稱「詩化」的文明古國,作家卻沒有自己的節日。作家與文學太需要一個自己的節日了,文學的精神需要民眾的土壤為之滋補,作家的靈魂也需在社會的舞台上高蹈,作家的情感更需要生活的蜜餞。

有人說現代化的都市不需要作家了,可文學卻從來沒有背叛過生活,都市只要還過著人的生活,你就無法擺脫文學。文學只是想告訴更多的人,大家在肉身疲憊之後,轉身享受一下文學之美,用你的心靈過濾一下生活,你才能吧嗒出生活中鹽的滋味。文學不是讓人們嚮往虛構,作家也不是讓大眾捨棄財富,文學只是不想讓人們的慾火太盛,作家只是讓更多的人也能在傍晚的時光用文學的心態去看看樹木花草,聽聽濤聲拍岸,讓忘記時間成為一種自覺的高貴,讓一顆忙碌的心就此歸隱。我們不妨假裝一會兒懶惰,我們自覺地選擇幾件「沒有意義」的事情去做,沒用的文學就有這個用處。

沒用的文學生活狀態卻有優雅的人生格調,因為文學有夢。高速、奢華,紛繁、喧囂的都市已經讓人們的靈魂疲憊,呼喚文學的回歸遲早會成為更多人生活的目標。

放緩我們前行的腳步,為人生行者一樣的奔波之路點上一個休止符。停頓是美,停頓是詩,停頓是國畫中的留白。農民你就走出田野,漁民就把船兒開回港灣,老闆們放下幾天的生意,不該我們奔波、不該我們乾的事情在人生之中太多了,可人們卻不知道。人們常說:能今天做好的事情,絕不拖到明天。作家吳亮也有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

大家以文學的名義舉行一次精神的盛宴吧!靈魂也需要聚會。交流閱讀文學的感悟,暢談虛構的快樂,展望未來的美好,讓我們的精神享受一次「鴉片」是不會中毒的。文學是我們這個沒有宗教國度的宗教,文學也是一個城市文化標識的符號,用文學的能量給生命「加溫」最快。

如今的文學,已走進了多元化的時代,它雖然沒有繁花似錦,但也絕不會凋敝衰敗。文學是能潛入有靈性人內心的,在不同的場合貼著不同的標籤,成為可以多元選擇的生活方式。在這個世界上,有人選擇遠行,有人選擇文學,有人一生只選擇一件事情干。這樣的生存方式生存狀態,是不是一定要被指責成為一種沒落的情懷?任何一種生存方式都無法成為主流,除了自由的精神永遠是主流之外,方式沒有主流。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誰也無法做到讓全民族每一個人都去背詩寫詩去熱愛文學,但有夢想的人心中的文學情結就是一座活著的火山。

如果作家有了節日,文學就容易發酵。節日就能就讓愛好文學的人們回歸到享受精神歡愉的生活方式之中。節日能給作家傳遞的溫暖,作家就能以自己激情之火去燎原大眾的情感。中國人即便不寫詩的人也是詩人,就連一個姓氏的排名,國人也能把它詩化,韻化,「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這就是中國人「詩化」藝術。

中國人不是活在宗教里,不是把終極的目的託付給靈魂的彼岸,中國人是活在親情與人情中,文學就是「人學」。這個世界哪個國家的文學消失了,我們的文學不會,文學是中華民族精神生命中永存的根脈,當下的文學由一度的「廟堂之高」,回到了民間的江湖。式微也好,低潮也罷,文學都會在自己的土壤里長出屬於它的花花草草。

當文學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者和作家都可以選擇的時候,文學才算找到了它的根。但願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間房子,裡面裝可自由暢想的心。


推薦閱讀:

你見過的情侶之間有哪些最讓你羨慕與心動的一幕?
一切與學習有關的事,我都告訴你
市面上有哪些很常見但是一點也不好用的商品?
怎麼才能熬出軟糯、入口即化的銀耳羹?十張圖告訴你
整容了,有一定變化。別人問了要說嗎?

TAG:生活 | 文學 | 蜜餞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