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拉斯基、哈耶克:改變世界的三個經濟學家
拉斯基、哈耶克、凱恩斯所代表的思潮流派,「奠定了20世紀政治領域左派、右派和中間派的基礎」,近一個世紀,歷史不斷在證明,他們的理論不局限於經濟學領域,而是由於不同時期對世界主要國家政策的影響,而擴展至政治思想領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的格局。
肯尼斯·R·胡佛《改變世界的三個經濟學家》將三人並列作傳,他們三人均出生在19世紀末,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法西斯主義的興起、經濟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等「決定性的政治事件」。這三個人的經歷,也是西方在整個20世紀對政府和市場、管制和自由、階級和大眾之間選擇的歷程。
凱恩斯出生在貴族家庭,崇尚理性,是「智慧精英」的代表。從一戰再到大蕭條,自由市場無法重新恢復自我調節能力,法西斯主義抬頭。凱恩斯試圖從財政、穩定物價、金本位、自由貿易等問題入手,為政治經濟的穩定尋找新的理論依據。1936年,他的成名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引發一場曠日持久的「凱恩斯革命」,開啟了一個「凱恩斯時代」。
當時,哈耶克作為古典主義者的代表,與凱恩斯展開了論戰,這一論戰以及其後二人的追隨者之前的大討論幾乎貫穿了整個20世紀。1944年,哈耶克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出版,標誌著凱恩斯主義的終結和自由主義經濟原則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確立,無疑具有劃時代意義。
相對於前兩位大師,拉斯基通常被認為是中間派,「在凱恩斯的左邊、馬克思的右邊」。拉斯基出生在一個富有的猶太家庭,他的名氣似乎沒有二者那麼「響亮」,但實際上,他是西方民主社會的旗手,歷史學家馬克斯·貝洛夫把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稱為「拉斯基時代」,他主張融合改良與革命的設想贏得了更大支持,在當時成為影響更為深廣的政治運動。
在錯綜複雜的20世紀,三位大師的思想逐步與政治相結合,並被其所代表的政黨團體所認同,從而意識形態化。凱恩斯的資源配置由政府干預,從而激活閑置生產力,刺激個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思想,對一戰後世紀經濟新秩序的重建、度過大蕭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拉斯基加緊推進對社會主義新秩序的創造,他的思想越來越激進而被政黨拋棄;70~90年代,哈耶克的自由主義是撒切爾-里根時代的政治思想指導。
今天看來,許多今天爭論的經濟學理論問題,在凱恩斯、拉斯基、哈耶克20世紀思想論戰中都曾被提出,也曾被不同時代所印證,至今,仍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大有裨益。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推薦閱讀:
※西方經濟學框架及知識點歸納
※OECD成員國哪個國家人均收入GDP最高?
※經濟學是對女性最不友好的學科?
※彈性及應用需求篇(二)
※婚姻經濟學:逃不掉的幸福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