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是怎麼做上等人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怎麼做上等人的文化

同人於野

現在很多人呼籲要重建中國道德文化,建議把中國傳統文化作為現代的主流,但是人們似乎忽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性質。中國傳統文化其實是一個上等人的文化,或者說,是一個關於怎麼做上等人的文化。

這個文化的重要前提,是認為世界上有下等人。而要想在當今重建這種文化,就必須承認世界上有下等人。

孔子春秋時期的儒學,上等人就是「君子」,下等人就是「小人」。注意這裡的君子和小人不是道德意義上的,而是社會階層等級意義上的。有爵位的,有社會地位的人,死了要發訃告,不出賣自己勞動力的人,叫做君子。反之,每天忙忙活活掙錢供房養家的,所謂「升斗小民」,則是小人。

孔子說,上等人得比下等人有更高的追求,這就是精神追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今天我們看到很多人一聊天就是房價多少錢,這樣的人不是上等人。辛棄疾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就是說像劉備這樣的貴族是不會研究房地產的。哪怕自己窮困潦倒了不得已賣點草鞋糊口,他的心思也在國家大事上,而絕不會真費腦筋去研究怎麼賺錢。

那麼既然上等人是講究精神追求的文藝青年,你就不能用對待普通青年的那一套去對待他們。威逼利誘啊,刑訊逼供啊這一套都不能用。有問題最好直接問他,反正上等人一般不會說謊。而下等人是會說謊的,所以得威逼利誘。這就是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最初,上等人和下等人的劃分是以經濟和政治地位為標準的。但孔子這麼一整,大家發現上等人的判斷標準變成精神生活了。於是很多沒有經濟地位的讀書人,認為自己只要精神上滿足上等人的這些規範,那麼就可以認為是個自己是個上等人。事實上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這個標準也得到了政府和民間的認可。

這就給讀書人帶來了一種自豪感。自豪感,是比較出來的。古代社會的特點是滿大街都是文盲。為什麼讀書人如果罵另一個讀書人,喜歡說「有辱斯文」啊,「斯文掃地」啊這些詞,因為「斯文」是把一個讀過書的上等人和沒讀過書的下等人區分開來的標誌。「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一種驕傲的氣度。讀過書的人會立即發現自己在升斗小民之中脫穎而出,而且是鶴立雞群。在讀書人看來,你們上市場買點菜討價還價甚至吵得頭破血流,而我從來都是直接交錢走人,連挑都不挑,寧可受騙都無所謂。事實上在市場上被小人騙我還覺得挺光榮,這說明我根本不屑於跟他們在同一個層次爭論。

整個中國儒學文化的要義,就是我是上等人,你們是下等人。讀書人上學的時候會逐漸判斷周圍不讀書的老百姓是下等人;等他長大做官之後就會判斷朝廷里那些只知道逐利的同僚是下等人;而當他處理對外關係的時候,第一原則則是「華夷之辨」:我們中國人是上等人,你們外國人都是下等人。為什麼?因為我們學過上等人的文化。

所以中國儒家文化存在的基礎,是下等人的廣泛存在。如果一個社會沒有下等人來當陪襯,那麼做上等人就沒有自豪感了。而自豪感是人們願意實踐這一套上等人精神標準的根本動力。

歐洲貴族也是講究上等人要有精神追求的。據說二戰中貴族參戰死亡率遠遠高於平民士兵,這就是一種上等人的精神。這種精神的背後正是「我是上等人,其他士兵都是下等人,所以最危險的任務我必須上」,這種自豪感。但是歐洲由於沒有科舉制度,這種上等人的文化並沒有像中國儒學一樣普及,沒有成為他們的「國學」。而中國歷史上沒有發生歐洲這樣的技術革命和資本主義,很可能就是因為中國這個上等人文化不屑於研究怎麼賺更多的錢。

關鍵一點是,儒家文化跟人人平等是矛盾的。你不能既告訴讀書人「你們要向勞動人民學習」,又告訴讀書人「你們要做上等人」。這就是為什麼儒學已經完全不適合現代中國,而且現代中國似乎也越來越沒有道德追求了。

當今中國搞道德教化,從一開始的「三好學生」到近年的「八榮八恥」,別的不說,就從這些教條的語言上看,就沒有任何貴族氣質,非常粗俗。當年我上大學,有一天一進教室,發現黑板上方牆上被貼了一張A4紙,上寫「請注意保持教室衛生–XX系宣」。我一看這到底是大學還是火車站啊?簡直是斯文掃地。

就算不論文字,讀書人對這種關於「底線」的道德也不感興趣。就算做到了每次上完公共廁所都沖水過馬路看燈,又有什麼了不起的?沒準敢於超速駕駛反而更能彰顯一個人的身份和個性。

法律才應該是關於底線的。道德應該是關於怎麼獲得自豪感的。我們看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影,從來沒有哪個影片把遵守交通規則當成模範事迹去拍。人們更喜歡拿海盜和黑社會這種敢於挑戰底線得人當英雄。所以道德教化的關鍵,不是不讓人做壞事,而是教別人怎麼做好事,做又酷又好的事。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必須找到大量下等人來作為陪襯和鄙視的對象。得有靶子。一方面說每一個小人物都值得理解和讚賞,甚至把斤斤計較和投機鑽營都當成光輝形象宣傳,一方面卻大聲疾呼重建傳統文化,這肯定不行。如果你不敢鄙視下等人,你就不是合格的上等人。

本文只是說中國儒家文化有這麼一個性質,你要想推廣就得尊重這個性質。至於這個性質好不好,我就不知道了。其實我覺得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比一個由很多小人和少數君子組成的社會更好。

而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連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軍身上都能發掘出來人性的時代,所以我想中國傳統文化肯定是一去不復返了。

0
推薦閱讀:

傳統建築中的「耳房」
日本傳統茶室
手竿傳統釣法
挑戰傳統:無性繁殖並非不可能
傳統「中」「和」思想探源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傳統 | 傳統文化 | 傳統 | 中國傳統文化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