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大腦機能與思維關係的認識
07-18
只看樓主回復人類對大腦機能與思維關係的認識人作為「物種」出現在地球上,已經300多萬年了,但對於人腦的科學研究,則還是近在17世紀的事。最早用現代科學方法對人腦進行研究的是17世紀英國醫生、解剖學家托馬斯·威利斯。他在研究了腦並追蹤了通向腦的神經的基礎上,成功地把感覺、記憶、想像、意志等複雜的心理現象歸之於腦的具體結構。18世紀瑞士醫生、解剖學家和生理學家哈勒,完成了有關神經系統功能的第一個決定性發現。他證明腦是通過神經接收並傳遞感覺衝動的,從而第一次從腦和神經的具體聯繫上,初步確立了腦是思維、意識功能的生理基礎。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奧地利醫生、神經解剖學家和心理學家加爾,集中地研究了腦與思維意識的關係問題。他在對腦進行研究時,把注意力集中到大腦皮層。他認為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分管身體不同部位的感覺,並把一定的反應信息傳送到身體的一定部位。這樣,加爾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大腦皮層不同區域具有不同功能的重要觀點。他明確主張:人腦是人的心理、思維和意識活動的器官。在加爾的大腦機能分區學說的基礎上,又經過許多科學家們的大量工作,特別是加拿大現代著名神經外科學家潘菲爾德的研究,獲得了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的系統而確切的材料,並精細地繪製了大腦皮層功能定點陣圖。所有這些發現和其他研究成果,為揭示思維、意識功能的物質本質,揭示思維、意識與思維器官——大腦的內在聯繫,開闢了一條科學的道路。神經生理學和腦科學的研究進展很快,科學家們系統地研究了從魚類到爬蟲類,從哺乳動物到靈長目動物的腦進化的層次性和功能的遞增性,並已弄清了人腦的哪些部位控制著哪種行為。例如:神經生理學家們認為,邊緣系統是產生激動的感情的部位。人的記憶和回想能力,主要位於邊緣系統內一種叫作海馬的結構里。海馬損傷,將引起嚴重的記憶減退。高等動物的那些較為複雜的特性,幾乎都位於新皮質內,這裡是人的多種典型的感性認識的功能單位。新皮質又劃分為額葉、頂葉、顳葉和抗葉。新皮層同腦下皮層的神經聯繫是很密切的。但這決不是說新皮質的各個部分是獨立的功能單位。每個葉肯定具有許多不同的功能,某些功能可能是幾個葉或兩個葉共有的。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學院神經生理學家托伊伯在調查研究了大量額葉損傷的病惻以後強詞指出:額葉可能同運動和認識的預感,尤其是同隨意運動造成的影響有關,也似乎同視覺以及雙足直立行走有關。他認為,在額葉沒有進化之前,人的直立姿勢不可能出現。雙足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以便用雙手操作,從而導致人類文化特性的較大增長。因此,如果很客觀地講,文明可能就是額葉的產物。來自眼睛的視覺信息傳到人腦後,主要在頭的後部枕葉里定位;聽覺印象定位於太陽穴內顳葉上部。聯繫聽覺和視覺刺激的能力定位於顳葉。試驗表明,左顳葉損傷,可以形成典型性的語言記憶喪失。頂葉內新皮質角回(頂下葉的一個腦回)的損害,引起失讀證,不能辨認印刷單詞。如此看來,頂葉與人的符號語言有關。對所有腦損傷患者的觀察證明,頂葉損殘會造成思維能力與智力極大的衰退,新皮質的那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主要是人的符號語言,尤其是讀、寫和計算。實現這些功能,看來尚需要顳葉、頂葉、額葉,也許還需要枕葉的協同活動。研究證實,人的全部思維認識活動,都是在大腦皮層里進行的。左半球顳葉和頂葉的意外損傷或疾病發作,會引起閱讀、書寫、說話等諸種語言機能和數學計算、形成概念、抽象思維能力的明顯減弱。如右半球的這些部位損傷致殘,則會導致立體視覺、圖形識別、音樂能力和全面推理能力的減弱。這充分證明了人的理性認識主要在左半球,而感性認識主要在右半球。然而,大腦兩半球的這種機能分工又不是絕對的,比如右半球也具有一些基本的語言能力。通常情況下,左半球與右半球是協同活動的。腦的一些複雜的功能,常常需要兩個半球的合作才能完成。而且,有人認為正是在兩個半球通常一致行動的地方,才實現著腦的思維意識功能活動固。最近的研究還表明,兩個半球的功能也是可以互相代替的。有的學者提出,大腦兩半球實際上各有一套完整的智力功能和體力功能。當兩半球完整無缺時,各有側重地分工協作,一旦切除一側,該側的功能便可由另一側全部代替,從而修正了關於優勢半球的概念。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想成功,就三步
※比努力更重要的 , 是提升你的思維層次
※王紹光:迷信西方是因為「政體思維」
※再談互聯網思維之三:開拓智域
※思維導圖工具幕布,懶人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