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書式的人物——陶弘景
台州晚報 2017-07-22
翻開浩如煙海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細心查找,在七個學科分卷里,都能找到他的條目,雖然每條寥寥數筆,影響仍可見其一斑。他是道教上清派一代宗師,卻不違言三教併流,佛道雙修,還到阿育王寺受戒。他深居山林,卻對梁朝政事爛熟於胸,時人尊稱「山中宰相」。他年少翩翩,為免遭圍觀,不得不以扇遮面,。
他是道門中的奇葩,一個不世出的人。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人稱華陽真人或華陽真逸。生於南朝寧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羽化於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丹陽秣陵人(今南京市)。
青春年少的陶弘景,即名揚江左。
不僅才名遠揚,陶弘景疏眉廣額,昳麗英俊,見到的人都驚訝,以為神仙下凡。每次出外,常遭人圍觀,以致陶弘景不得不持羽扇遮面,扇不離身。因其父為妾所害,不願成婚。二十四歲為各親王伴讀,後來做了左衛殿中將軍。齊武帝永明十年(492年),被任命為六品閑官奉朝請,他有些失落,掛靴而去,此後喜隱樂道不復出仕。
退隱後,先隱句曲山(江蘇省句容與金壇兩縣交界處)。句曲山風光旖旎,是道教上清派的發祥地,被列為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陶弘景在積金嶺西構建華陽館,大力搜集整理楊羲等上清派眾經真跡,增刪詮注。
陶弘景篤信老莊哲學和葛洪成仙理論,遍游名山大川,到處尋求靈異。天台赤城山是道教上清派主要發祥地之一。赤城山山色微赤,自平地突起,壁立千仞,遠望如城。上清第一代宗師南嶽夫人魏華存曾在赤城山修道悟真,第二代宗師楊羲、第三代宗師許謐、第五代宗師許黃民都在山上修習經年。
齊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陶弘景東行浙越,從始寧(上虞)入天台。暮春一個艷陽高照的午後,他來到赤城山下,他來拜謁這座道教聖山,瞻仰列位宗師遺迹。
玉京洞住持道士朱僧標,熱情款待雲遊至此的陶弘景,因玉京洞仙儔眾多,信徒塞道,易擾清修,陶弘景遂居不遠處的中洞,煉丹傳道,宣揚《上清大洞真經》。
中洞是俗稱,又名悟空洞、結集洞、五祖台、釋籖洞等。中洞狀若蚌殼,外寬內窄,東南一隅,有南北朝以前羽人的練功窟與南宋神僧道濟偃卧處古迹。洞口有閣樓翼然,名「悟月小築」,臨窗設幾,軒窗明敞,窗外小池,清風微瀾,月夜登樓,最稱佳處。
陶弘景主張佛道雙修,認為佛是破惡之方,道是興善之術。公開宣揚儒釋道三教併流,稱三教殊途同歸,追求相同的境界,只是道路不同而已。
松濤最稱陶弘景之意,臨風彈琴是陶弘景情之所鍾。
陶弘景著作等身,可惜多數已散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誥》、《肘後百一方》、《本草經集注》、《陶隱居本草》、《導引養生圖》、《養性延命錄》、《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集要》、《華陽陶隱居集》等十五部。這些書是天台道藏的重要組成部分。
陶弘景通琴棋,工書善畫,精草、隸、行諸體,行書尤妙。其畫清真,主要有《二牛圖》、《山居圖》等。
陶弘景一生經歷宋、齊、梁三朝,是繼葛洪之後我國古代又一個有名的煉丹家和醫藥家。
作為一個熱心煉製仙丹的道士,陶弘景在多年丹鼎生涯中發展了無機化學知識。他發現了金、銀兩種金屬能夠和水銀形成汞齊。他還是世界化學史上鉀鹽鑒定的最早記錄者。
而陶弘景最主要的貢獻在於醫學上的成就。
成書於前後漢之間的《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專著。陶弘景對《神農本草經》中原有的藥物仔細地做了整理和校訂,並且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把搜集到的新的用途以及不同的記載,進行了一一甄別和補充,總結了自《神農本草經》問世後幾百年間藥物知識的發展,編了《本草經集注》七卷,在本草學的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
王典宇
推薦閱讀:
※網路雜談之百科全書大全
※《山海經》上古百科全書及上古蜀語新探
※五代十國君主列表[編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茶經:茶學的百科全書
※解讀人類基因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