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約陷入烏克蘭泥潭

北約陷入烏克蘭泥潭

津田 

9月4日,北約峰會在威爾士紐波特拉開帷幕,但峰會熱點人物並非北約大國首腦,而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和默克爾對話,和卡梅倫交談,波羅申科所到之處都有鏡頭聚焦。距離會場外數百公里的烏克蘭東部馬里烏波爾等地,激烈的衝突也在同步進行。5日,北約峰會結束,還在紐波特的波羅申科依舊是焦點人物,在記者見面會上,他宣布了一個重要消息:「一項落實我的和平計劃的初步協議已經在明斯克簽署。」當天,烏克蘭政府、東部民間武裝、俄羅斯以及歐安組織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發表重要聲明,宣布當晚18點開始,烏克蘭東部交戰區域實現全面停火。普京是認真的北約峰會和烏克蘭東部停火在時間上的巧合併非偶然。8月26日,波羅申科和普京在明斯克實現首次會晤,卻沒有取得外界所期待的突破。兩天後,北約總部發布了一組衛星圖像,稱俄羅斯已有軍隊和大批先進裝備進駐烏克蘭境內。這一說法遭到俄羅斯方面的反駁與嘲諷。俄羅斯駐阿聯酋大使館推特賬戶發布了一張武器玩具集合的圖片,下面的文字稱:這是北約聲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最新證據曝光,看上去是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而在安理會,針對衝突升級而舉行的會議上,烏俄雙方展開激烈論戰。烏克蘭駐聯合國副代表帕夫里申科表示:「我們有證據顯示俄羅斯軍隊全副武裝進入烏克蘭境內25公里處。我們掌握了很多證據,包括視頻資料。」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邱爾金則反唇相譏:「請我們的美國同事告訴我們,幾十個美國顧問出現在烏克蘭安全委員會中,他們在於什麼?烏克蘭安全部隊的先進武器從哪裡得到的?」隨著對峙局勢不斷升級,8月29日,烏克蘭總理突然宣布,政府將向議會請求啟動加入北約的進程,並請求北約的幫助。此舉帶來了新的轉機,9月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緩解烏克蘭危機的七條建議;同一天,即將動身參加北約峰會的波羅申科宣布就停火問題跟普京通了電話。波羅申科還承諾,將對給予東部兩州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特殊地位問題進行研究。對於烏俄雙方而言,現在既打不下去也拖不下去。烏克蘭領土完整受到極大的威脅,而經濟制裁戰對俄羅斯的消耗也不容忽視。不過目前這種停火是十分脆弱的,停停打打很可能成為接下來的一個主旋律。「如果加入北約,烏克蘭將不復存在。」6年前,北約一度考慮接納喬治亞和烏克蘭,於是普京便對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講了這麼一番話。而今年4月份,普京又一次非常明確地說:「把克里米亞納入俄羅斯是對北約東擴的一個反應。」冷戰之後北約一步一步地東擴當然讓俄羅斯倍感威脅,而烏克蘭扮演著其中最重要的籌碼,這也是俄羅斯不可以觸碰的一條底線。在2008年4月的討論中,美國是烏克蘭、喬治亞入北約的堅定支持者,而法德兩國則持保留意見,因為他們擔心這會激怒俄羅斯,畢竟之前在東擴中北約一再背棄了對俄羅斯的承諾。在很早之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真的是在北大西洋沿岸,1949年為了集體防務而加入的12個成員國大都擁有北大西洋的海岸,1952年土耳其的加入讓北約得到一些海岸線的延伸。但在之後的40年里,北約都謹慎地恪守著地理邏輯和地緣政治目標:打壓德國,排斥俄羅斯,留住美國。直到1989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有了更為重要的目標。本來在蘇聯解體後應該就此失去效用的北約組織反而進一步擴張了。在冷戰剛結束時,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和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保持著一種默契:東歐國家獨立,但不加入北約,然而美國食言了。1999年,北約第一次東擴,接納了捷克、匈牙利和波蘭;2004年,北約第二次東擴,一口氣接納了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七國。烏克蘭是底線眼看著北約步步東擴,烏克蘭成為俄羅斯必須守住的屏障。從2005年到2006年,俄方頻頻以天然氣價格為武器,向基輔方面施壓,阻止親西方的尤先科將烏克蘭帶入北約,兩國斗「氣」不斷。不過2008年尤先科還是向北約遞交了加入行動計劃書。然而,由於德法的反對,北約沒有在2008年正式啟用接納新成員的正式協議,但發表聲明支持喬治亞和烏克蘭的加入願望。當年8月,俄羅斯與希望加入北約的喬治亞爆發衝突,五天的戰爭讓喬治亞加入北約的希望基本破滅,因為按照北約的章程,存在領土爭議的國家不能加入北約。2010年2月,親俄的亞努科維奇當選為烏克蘭總統,俄烏在加入北約問題上的矛盾才得以緩解。同年6月,烏克蘭議會通過議案,聲明了不結盟立場,這意味著烏克蘭既不可能加入北約,也不會加入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要說起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關係,2010年北約里斯本峰會的會場上曾經流傳的一個政治笑話可以作為最好的註解:獵場的看守入邀請熊和他一起去打兔子,但讓熊納悶的是,看守人手裡的槍是一把獵熊槍。當然,這個笑話里的各個角色不言而喻,看守人是北約,熊是俄羅斯,而那桿獵熊槍正是北約東擴。現在把這個笑話拿過來對比如今圍繞烏克蘭展開的政治較量,其實發現變化並不大,唯一的區別就是那個假想的獵物從兔子變成其他的東西。9月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參加北約峰會前到訪了北約位於歐洲東部的最前沿愛沙尼亞。在強調安全承諾的同時,奧巴馬還強調向波羅的海派駐空軍。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看來,烏克蘭危機讓那些曾經的蘇聯加盟國、華沙條約加盟國眼前出現了一道「恐懼的簾幕」,而作為北約的帶頭大哥,美國必須消除這種恐懼。兩天後,北約秘書長拉斯姆森宣布了一項戰備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在東歐成員國多國部署先遣快速反應部隊。對於烏克蘭,峰會也提出支持其應對危機,協助其提高防衛能力,並在傷兵康復、網路安全、指揮通訊和後勤保障四個方面提供1500萬歐元的幫助。俄羅斯針鋒相對。俄羅斯國安會波波夫表示,將修訂2010年軍事方針,在國家安全面對嚴重威脅時,允許動用核武器。國防部長紹伊古則稱將繼續加強軍力,年底前為武裝部隊提供230架軍用直升機和戰鬥機。不過一系列的過招和互噴並不意味著北約和俄羅斯走向徹底敵對的境地。經歷過古巴導彈危機的美國人內心深處明白,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和非西方陣營的國家的關係,這種近在咫尺的威脅隨時都會再出現。而對於此次烏克蘭危機,西方有學者甚至提出,烏克蘭危機是西方的過錯。因為北約在明知烏克蘭為俄羅斯「戰略後院」的前提下,卻仍貿然闖入,這顯然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而對於兩方是否會最終開戰,英國《金融時報》拿歷史案例做了回應。眾所周知,1870年德國吞併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一戰之後,法國收回失地,並佔領了德國的薩爾。二戰之後,阿爾薩斯成為法國的固定領土,而薩爾則在全民公投之後回到了德國。在《金融時報》看來,這可能正是烏克蘭解決危機的先例。當然,進一步來講,這一目標實現的前提,是大家都願意坐下來真正為解決問題談一談。(《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669期,摘自2014年10月上《看世界》)
推薦閱讀:

烏克蘭各方最終達成協議:願意提前選舉
烏克蘭留學生活概述
烏克蘭文學:在十字路口彷徨
烏克蘭Denis Chernov鉛筆畫作品
敘利亞這邊正鬧事,烏克蘭那邊又出大事

TAG:烏克蘭 | 北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