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愛看「明星真人秀」? 丨壹讀精選
選自社會學了沒文丨阮鵬
傻傻如我還在為那英頭髮卷-直的迷之變幻震驚時,見多識廣的王公子如此說:「真人秀本來就是按照劇本演的啊」。
近些年來,「明星真人秀」如雨後春筍般瘋長,各大衛視都渴望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獲取最大的市場份額。「明星真人秀」已然成為了各大商家推廣產品的重要陣地,成為各級明星積攢人氣,大把撈金的「聚寶盆」,成為各大衛視爭奪收視率的必殺神器。然而問題來了,作為觀眾,我們在這場盛宴中又能收穫什麼?我們為什麼如此熱衷於各種真人秀節目?有人會說,因為有明星。的確這是一個重要原因,但為何明星真人秀節目也只是在近些年來流行起來呢?
層出不窮的「明星真人秀」 1時代在變,我們的情感也在變
人的情感其實是具有社會性的。情感社會學學家,霍赫希爾德(Arlie Russell Hochchild)指出「情感是個體在情景規範和更寬的文化觀念規制下的表演。」人們的情感表達必須需要以一種社會能夠接受的方式呈現。
社會的變遷導致了人們社會情感發生了變化。在市場化的社會中,人們普遍追求高效,利益,人際間的情感疏離與冷漠,使得人與人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減少,因此情感的社會支持能力被削弱了。但是市場化的社會又是一個高度物化的社會,無形中加強了人們對物的倚賴,人們選擇通過對物的消費來彌補社會情感支持的不足。
在大眾傳媒的幫助下,「電視真人秀」這一新的情感支持方式出現了。人們通過觀看「真人秀」節目這一社會接納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感情,用歡樂代替自己的憂傷,或從他人的不幸中,尋找自己的安慰。當人們在觀看《奔跑吧,兄弟》時,看到裡面的兄弟團結合作時,這種希望得到情感支持的願望的了舒緩,短暫的歡樂也釋放了生活壓力帶來的苦悶。當我們在看《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這類主打親情牌的真人秀時,除了想看高顏值的明星奶爸,和萌翻天的寶貝時,其實,我們還希望通過收看這些節目補償自己的親情需求。
戈夫曼認為,人們往往在公眾面前會掩飾真實的自己,將自己良好的一面展現在大家面前。在陌生人社會中,人們一方面清楚,站在自己面前的人會向自己展示虛假,禮貌的情感面,以便達到預期目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自身也經常通過相同的方式獲得利益。因此,現實中的人們常常擔憂自己生活在一個虛假的世界中,這種擔憂,更是直接導致人們對「真人秀」節目的偏愛。相比於能夠猜到結局的肥皂劇,人們更喜歡「真人秀」的真實與出乎意料。因此,也催生出了「微表情解析你所愛的真實明星」這類八卦專題。
社會情感的表達方式,溝通方式,宣洩方式的變遷,使人們更加熱愛「真人秀」節目。
「我們還希望通過收看這些節目補償自己的親情需求」 2我們是在消費符號意義
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產品,我們是在消費「明星真人秀」當中的符號意義。鮑德里亞在其《消費社會》中認為,「消費是溝通和交換的系統,是被持續發送-接收並重新創造的符號編碼,是一種語言。」電視節目的製作者為「真人秀」節目注入符號價值,讓「真人秀」不再是一檔純粹的電視節目,然後營銷者借用大眾傳媒傳遞「真人秀」背後的符號價值,最後我們的消費者,即觀眾在接受到這個符號價值後,會根據個人的經驗,能動地進行符號解碼,這樣就完成了「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符號互動的過程。即「生產者的符號編碼——大眾傳播中介——消費者解碼」的過程。
《我們相愛吧》注入的符號價值就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之一,愛情;在營銷媒介的宣傳推廣中,更將節目打造成了「和明星一起談戀愛」的節目,打造成了一檔「全民戀愛指南」的節目,指出,「你也可以像明星一樣談戀愛」的宣傳口號,那麼消費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能動的進行解碼,特別是對於那些對明星私生活感興趣的粉絲和那些缺乏戀愛經驗,但又渴望嘗試戀愛的粉絲們而言,這檔節目不容錯過。看著節目裡面浪漫的約會場面,聽著那些醉人的情話,想必已經有無數渴望戀愛的人春心蕩漾了。
那些節目中出現的明星參與者,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已經被異化成一種供大眾娛樂消費的商品。明星通過經紀公司的包裝打造,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有個性,象徵美好的公眾人物。這一過程,本身就是經紀公司將一些能夠吸引大眾的眼球的符號價值,編入明星這一特殊「商品」中,從而吸引消費者的解碼。進而會將一群「編碼——解碼」相符的人群,吸引過來,成為消費明星的粉絲。也就是說,「明星真人秀」通過明星的參與,贏得了一群固定的消費群體。所以,大多數「電視真人秀」節目為了贏得收視率,獲得利益,他們往往會選擇邀請明星參與節目,而不是選擇普通人參與節目的錄製。近年來的真人秀節目,基本上都採用了這一種模式,將明星的粉絲吸引為固定的消費基礎。
「全民戀愛指南」
3「明星真人秀」讓我們被認同
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是需要在社會互動中被人們認同的。特別是要被自己所在的群體所認同。如果說,你的朋友經常把「奔跑吧」,「任性CP」,「諾一」這些字眼掛在嘴邊,然而你卻不知道這些詞是什麼,那你的朋友只能呵呵你一臉,因為這意味著,你已經脫離了他們的軌道,當他們在對某其節目津津樂道時,而你卻坐在角落,一言不發,那麼恭喜你,你被成功的排擠出這個圈子了。
齊美爾這時候給了我們兩個選擇:離開or加入,他認為,每個個體都不可能只歸屬於一個群體。個體往往會參加多個群體,並在不同的群體中表現出部分的「自我」。要想繼續加入這個群體,你就必須去看真人秀,了解他們所喜愛的真人秀。當你邁出這一不時,你就默默地為收視率做了貢獻,當然,你又可以和你的小夥伴們愉快的聊天了。在所有人群中,最易於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群體是最容易為了獲得群體認同而選擇觀看他們之前並不熟悉的「明星真人秀」。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這些節目的觀眾群以青少年居多。
人們需要群體生活。為了避免遭到群體排斥,人們會選擇順從,以便更好的融入他們所屬的群體。只要個體的所屬群體中,有一個人觀看了「明星真人秀」節目,那麼這個群體中,其他人觀看「明星真人秀」節目的可能性就會提升。
《跑男2》落幕總製片人俞杭英憶往昔:十年磨一劍
《奔跑吧兄弟》的收視率從第一季開始便勢如破竹,第二季更是從頭到尾都維持在平均4.76的超高收視,貢獻這項數據的有近5成是90後,另外還有3成80後以及1成00後……
琳琅滿目的「明星真人秀」節目,有他獨特社會正功能,人們通過模仿,學習戀愛經驗,學習團隊合作方式,學習育兒經,相反,如果節目組沒能合理策劃節目,只為片面迎合大眾趣味,甚至不惜無底線,無節操,僅為娛樂而娛樂,就不免落入俗套,帶來消極影響;同樣,如果節目組只是一味引進外來節目,缺乏創新,就有可能使節目水土不服。或許也正是出於上述原因的考慮,我們偉大的廣電總局,近日就明確表明將會對「真人秀」節目進行監管,杜絕觸及底線的低俗節目。
參考文獻:
①[美]喬納森.H.特納.《社會學的理論結構》第26章,情感理論
②[法]讓·波得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剛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③江凌.《時尚文化符號消費的心理動因與運行機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
推薦閱讀:
※為什麼韓國美女都長一個樣?| 壹讀百科
※中國古代的女權主義長什麼樣子?丨壹讀精選
※為什麼日本人愛選A型血的人當首相丨壹讀視頻
※人類的眉毛為什麼形態萬千?| 壹讀百科
※春節這天,歪果仁咋過?丨壹讀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