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盡張揚,「揚州八怪」繪畫作品賞析(下)


黃慎


  黃慎(1687-?,1770年尚在),字恭懋,號癭瓢子,福建寧化人。出身清貧,為侍養母親,放棄功名,以畫為生。早年從學同鄉畫家上官周,用筆設色十分工細,練就了深厚的造型功底。到揚州後,偶然得見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的草書真跡,細心琢磨,遂畫風大變,以狂草入畫,寫神不寫貌,寫意不寫形。擅長人物、山水、花鳥,以人物為最。他曾兩度寓居揚州,與揚州文人、畫家多有往來,詩文書畫皆有造詣,是文人化了的職業畫家。他在繪畫的選材和立意上,將揭露現實和歌頌普通勞動者結合起來,積極反映世俗生活和市井趣味,深得時人歡迎而聲震大江南北。鄭燮稱讚他:「畫到神情飄沒處,更無真象有真情。」

攜琴訪友圖 立軸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城關外,崦岩絕蛾,左右對峙,山下道坦處,有三位騎驢緩行的老人,僕人肩背囊琴相隨,尋視訪友,情意甚殷。在百年老樹環繞處,有靜室明軒,幽雅宜人。正等侯來客,內外呼應。置陳布局,精心鋪排,主次分明。茅屋、古樹、老翁,勾點精到,山崖城關,筆墨概括簡練,筆觸潑辣粗放。擷取人物神態駕輕就熟,功力堅深。

風雨歸樵 設色紙本山水立軸 設色紙本 己卯(1759)年作

湖亭秋興圖 立軸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館藏

  圖中山石岐蹭,古樹蒼鬱,湖水微波,亭內外人物形神皆備,各具情態,筆黑清潤沉靜。

閩嶠雪梅圖   此山水冊是黃慎為山東諸城王相所作詩書畫合壁冊。其二為《閩嶠雪梅》,懸崖陡壁,崖下溪右側古寺殿宇聳出;近處坡石磊磊,溪深水靜;崖頭溪邊山梅盛開,一叟攜童子騎驢過橋。空白處以淡墨烘地,梅杪、寺垣用淺絳點染,在一片茫茫中,紅梅斗雪怒放,與古廟紅垣相映成趣,寫盡江南早春雪梅誘人景色。畫家以草書筆法入畫,行筆迅疾,筆鋒跳躍,抑揚頓挫,蒼勁沉雄,誠如《國朝書畫家筆錄》所說, 「筆意排奡,氣象雄渾」,饒有古趣。上題《閩嶠雪梅》詩,落款題「乾隆五年六月寫鄞江郡齊寧化黃慎」。下鈐「黃慎」朱白文聯珠印。黃慎時年五十四歲。

驢背覓詩 立軸 設色紙本

雪山行旅圖 立軸

款識:畫集風煙一擔,岸青梅柳江春,癭飄。鈐印:黃慎(白文)、癭飄(白文)、東海布衣(白文)

  《雪山行旅圖》的立意、構圖和用墨都有新意,是黃慎的最佳代表作之一。在繪畫藝術上黃慎十分全面,他最大的特點是將草書入畫。此幅《雪山行旅圖》就是將草書入畫的典型代表,此畫中人物的衣紋均施淡墨、著淡色,衣紋勾勒清晰、生動活潑,突出了他以草書入畫的特點,此圖不失為其此類題材中的佳作。

八仙圖 絹本設色

  黃慎的繪畫, 著重於寫意, 描寫對象不拘泥於形式。鄭板橋曾贈詩黃慎, 稱「愛著古廟破苔痕, 慣寫荒崖亂樹根; 畫到情神飄沒處, 更無真象有真魂。」對黃慎的繪畫藝術作了精闢的概括。畫史上以「八仙」為題的作品很多,這幅「八仙」圖沒有取常見的「瑤池祝壽」、「八仙過海」等常見題材,而是擷取八仙小憩的場面加以描繪。圖中張果老擊漁鼓作歌,漢鍾離撫掌擊節、應聲而和,鐵拐李、荷仙姑、曹國舅、韓湘子聆聽入神。藍采和聽著歌聲,拈花出神,連呂洞賓拿麈尾戲撫他的頭都沒有察覺。

「怪」事:

【癭瓢子】

  雍正四年(1726年),黃慎取別號曰「癭瓢山人」,並以木癭刳制了一隻癭瓢。木癭是指樹木上生長的瘤狀物。《莊子·內篇》中曾說成材的樹木常為工匠所圖;而不材之木無所可用,反而容易保全。黃慎取「癭瓢」作別號,有自居「不材之木」的含義,這也是他懷才不遇的激憤之語。

【草書入畫】

  黃慎成熟期的作品突出的特點之一是以草書入畫。黃慎曾偶得唐代名書家懷素的草書,細心琢磨其中筆法,致使畫風大變。縱觀他的繪畫,如同筆墨酣暢的草書,線條既流暢自然又頓挫有力;用墨濃妍處光彩煥發;渴筆疾走時骨力無窮,可謂別開生面,動人心魄。


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年),字虯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江蘇南通人。曾以父蔭出任山東樂安、蘭山,安徽合肥等地縣令。為官清正,為民著想,因不肯隨上級俯仰而被誣罷官。寄居南京項氏借園,常往來於揚州,賣畫為生。善畫松、竹、梅、蘭及小品,主張繪畫創作應直接向生活學習,以創造出自己獨立的風格。李方膺的畫風如其為人性格,落墨雄肆渾厚,沉著痛快,用筆橫塗豎抹,脫略恣縱,以氣勢勝。與鄭燮、李鱓相友善,曾合作《歲寒三友圖》。

墨梅圖 紙本墨筆 1754年作款題:十日廚煙斷米炊,古梅幾筆便舒眉。冰花雪蕊家常飯,滿肚春風總不飢。乾隆十有九年十月,寫於金陵借園。李方膺。鈐印:夢中之夢、換米糊口、膺、梅花手段、小窗風雨鑒藏印:楚珍

  古人畫梅,或千花萬蕊,或枯枝疏朵,梅樹大多枝幹虯曲,搖曵多姿。李方膺最愛畫梅,曾題畫梅詩云:「寫梅未必合時宜,莫怪花前落墨遲。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從觸目橫斜的千萬朵梅花中,畫家捕捉最使人賞心悅目的兩三枝,經過藝術構思,創造出比天然的梅花更為完美的藝術形象,以少勝多,令人回味無窮。鄭板橋對此大加讚揚。

瘦骨冰心 鐿心 水墨紙本 1751年作

墨梅圖 紙本墨筆 縱125.6厘米 橫42.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方鷹極力主張在師法自然和傳統的基礎上自立門戶,以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此圖在畫面右角繪倒梅一枝。似乎信手拈來,卻得其天真,具有淳樸、自然之美,奇也在其中了。畫上有畫家自題:「雪擁梅花傲歲寒,秀才風味畫圖有。人言結實濺牙齒,未解調羹尚借酸。」

梅花圖 款識:予性愛梅,即無梅之可見,而所見之無非梅,日月星辰梅也,山河川岳亦梅也;碩德宏才梅也,歌童舞女亦梅也。觸於目而運於心,借筆、借墨、借天時晴和、借地利幽僻,無心揮之而適合乎,目之所觸又不失梅之本來面目。苦心於斯三十年矣,然筆筆無師之學,復杜撰浮言以惑世誣民,知我者梅也,罪我者亦梅也。乾隆二十四年四月初六日,寫於金陵借園虎溪橋。李方膺。字晴江,江南通州人。鈐印:平生知己、梅花手段、冷香   李方膺一生愛梅,久而成癖,將梅喻為真、善、美的象徵,渴望出現一個沒有醜惡的朗朗乾坤。其住宿處,均命名為「梅花樓」,庭院周圍栽滿梅樹,置身其中,吸香納氣。《梅花圖》倒掛艷梅數枝,枝條茂盛,寒葩冬萼掛滿枝頭,或含苞欲放、或初綻花片、或盛開怒放、或殘英點點,正側偃仰,千姿百態,晶瑩透徹,傲寒不凋,桿枝挺勁有力。梅花分布富有節奏韻律,長枝處疏短枝處密,交枝處尤其花蕊累累,密而有序,亂中有法,珠玉進發,清氣襲人,用折枝法,以濃淡墨加焦墨寫梅樹枝幹,白描淡墨勾花,濃墨點蕊。濃淡相宜,俊朗蒼秀,寒梅精氣自現。

竹 石 立軸 1753年作竹 石 立軸

清竹幽蘭 立軸 紙本

款識:畫到琅玕墨更濃,自憐吏老俗填胸。廿年江上清風伴,明月晴天雪後逢。甲戌秋仲,寫於八閩大方伯署中,晴江李方膺。鈐印:方膺仙李  《清竹幽蘭》軸便是一幅別具一格的作品。這幅畫作於八閩大方伯署中,時為乾隆甲戌(公元1754年),這一年李已被罷官,因受到誣陷,心中抑鬱,故於八閩大方伯署中所繪之畫多有怨氣。此畫中有粗竹三竿,嫩竹兩枝,在狂風中搖曳生姿。主竹挺拔有力,不彎不揖,有參天凌雲之氣概。

瀟湘風竹圖 紙本墨筆南京博物院藏 款識:畫史從來不畫風,我於難處奪天工;請看尺幅瀟湘竹,滿耳丁東萬玉空。乾隆十六年,寫於合肥五柳軒。李方膺。鈐印:晴江(白文方印)、李生(朱文方印)   《瀟湘風竹圖》畫面勁竹數竿,直指雲霄,枝幹挺拔遒勁,墨雖淡卻筋節有力。而竹葉禿筆橫掃,依風勢傾斜。誇張地幾呈平行之勢,有力地表現了疾風狂吹的情形,竹旁頑石闊筆塗寫,與竹渾然一體,更加突出了竹竿迎風屹立的不屈,並給予有力的支持,顯示了兩種力量的強烈的對抗性,讚頌了竹子與狂風頑強苦鬥的精神。乾隆十六年為公元一七五一年,作者時年五十七歲。

蘭石圖 立軸 水墨紙本題識:畫蘭何必太矜奇,信手拈來自得宜。葉亂花迷渾是墨,芳心點出釋人疑。乾隆十有九年十月,寫於金陵借園。晴江李方膺。

  李方膺以行草筆意入畫,縱橫磊落,頓挫盤郁,生面別開。此軸以淡墨畫石,疏疏幾筆,盡得氣勢。復以濃墨寫蘭,翩翻飛動,花歌葉舞,有迎風作笑之趣,上下應答之態。讀之振人心脾。

「怪」事:

【拜梅】

  揚州八怪中愛梅畫梅者著實不在少數,李方膺也是其中之一。據說他權知滁州時,一到任沒有會見一個人,先打聽歐陽修手植梅花的所在地,當得知在醉翁亭,便急忙前往,在梅樹前鋪下氈毯,倒頭便拜。愛梅愛的是梅的秉性,梅的品格,也是畫家冰清玉潔的自我人格的寄託。

【鹽齏風波】

  李方膺任合肥知縣時,勤政愛民,不知攀附。當地習慣於下級在歲末向上級送禮,李方膺遂讓人挑了兩瓮鹽腌的酸菜送給太守。見太守流露不滿,他不僅索回了那兩瓮酸菜,而且怒斥太守說:「像你這樣腦滿腸肥的廢物,怎麼能知道百姓菜根中的滋味呢?」這一公然斥責不但觸怒了太守,也得罪了監司,最終導致了被誣貪贓罷官的命運


羅聘


  羅聘(1733-1799年),字遯夫,號兩峰,又號花之寺僧,原籍安徽歙縣,其祖遷居揚州。博聞好學,終身以賣畫為生。為金農二高足之一,時常為師代筆,深得金農畫之神髓。其山水、人物、花鳥畫均有造詣,筆法凝重,思致淵雅。人物肖像畫繼承金農,造型更為準確。又自稱能白日見鬼,作了多本《鬼趣圖》,以大膽變形的手法描寫世態,諷喻社會不平現象,轟動文壇,題者眾多。畫梅喜用粗枝大杈,以濃墨渲染,花蕊繁密,古趣盎然。曾北上京師,雖名動公卿,卻依然地位低下,貧困潦倒,漸被冷落,無資而歸。其妻方婉儀(號白蓮)亦善畫,子允紹、允纘也能畫,時稱「羅家梅派」。

花卉圖 立軸 紙本設色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是仿沈周的筆法所作的一幅小寫意花鳥畫。畫中一株山茶花葉繁茂,後有嶙峋奇石聳立,奇石以焦墨勾出形狀,淡墨暈染,山茶設色清麗、兼工帶寫。梅花則飛筆點出,天然之趣盎然。

竹蘭石 立軸 1790年作 蘭花 立軸

蘭石圖 立軸 紙本水墨款識:今年九日編無菊,欲紉秋蘭笑可拈,畫畢自看還自悔,筆花端合讓江淹。甲寅重陽後一日,應麗堂先生屬,兩峰道人聘戲筆。鈐印:兩峰道人、和蔥和蒜、師竹齋生人收藏書畫印:狄平子、黃德俊評書謂畫之章、墨白齋藏書畫

  蘭石圖是文人畫常見的題材。蘭花以其生命力強,四季常綠,香氣飄逸,無論風霜凜冽、春寒料峭都能茁壯成長而受到歷代畫家的喜愛。此幅蘭石圖作乾隆甲寅(1794)年,構圖平穩,筆致細潤、瀟洒,墨色濃淡乾濕,富於變化。山石嶙峋古拙,相互偎依,寥寥數筆,濃墨畫出輪廓,淡墨擦然,表現出山石的剛硬質感。石際草間長出的蘭花用雙勾法寫成,蘭葉隨風飄灑,上下左右,呼應交叉,給畫面增添了一番清馨之氣。作者寫蘭,神采飄逸,生氣盎然,栩然如生,形神兼備,可見功力之深、技藝之精。有強烈的比興功能,表現了作者倔強不屈、潔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深谷幽蘭圖   羅聘24歲時從師於金農,金農稱他「愛畫,初仿江路野梅,繼又學予人物番馬,奇樹窠石」,「筆端聰明,無毫末之桀焉」。他28歲時所畫《花卉蔬果》冊,金農稱他為「放膽作大幹,極橫斜之妙」。此《深谷幽蘭圖》表現隱身於深谷的蘭花,用筆瀟洒而放縱,頗有氣貫長虹的態勢。

墨竹圖軸 紙本水墨墨竹圖 紙本水墨

  此畫中以濃淡二墨寫竹竿枝葉,水墨撇脫,隨意揮灑,以濃淡枯潤的變化,盡現竹之風致意態,有雲霧迷瀠之感。畫意空靈濕潤。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干筆濕墨勾染點皴,色澤凝重,富有體積感。此畫反映了作者駕御筆墨的高超水平,是不可多得的一幅寫竹佳作。

墨竹圖 紙本水墨梅竹雙清 立軸 設色紙本

湘潭秋意圖 紙本水墨   羅聘從金農學畫,得其真傳,畫梅花、竹枝、蘭花。山水、花卉自開蹊徑,人物亦妙而傳神,畫鬼尤擅勝場。此圖用筆挺秀,丰姿瀟洒,是他得意之作。

竹石幽蘭圖 立軸 癸丑(1793年)作   羅聘與華嵒都是繪畫全才,是揚州諸家中最有成就的兩個。然新羅秀麗,兩峰古雅,各擅勝長,風韻有別,都是足傳千古的。此幅以濃墨寫蘭竹,筆沉墨酣,凸現了前面空勾淡皴的湖石,軒昂淋漓,神采奕奕。自題云:「飯罷朗吟三百步,興來為客寫幽篁。」紙佳、墨佳、狀態佳,畫出的自然是精品無疑。幅式又大,是羅聘傳世畫作中上乘之品。

「怪」事:

【藍眼識鬼】

  傳說羅聘長了一雙藍色的眼睛,他首上北京的時候,以八幀《鬼趣圖》轟動京師。羅聘因其藍眼,聲稱能白日見鬼,並把形形色色的鬼一幅幅地畫了出來,對生來有好奇心的人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奇特的新景觀,人們也從中領略了以前只聞其名不聞其聲的揚州八怪的要旨。

【羅家梅派】

  羅聘擅長畫梅,他的妻子方婉儀,長羅聘一歲,習詩書,明禮度,兼長於詩畫,是一位美麗端莊、儀態大方的賢內助。她與羅聘志同道合,積極支持羅聘從事書畫創作及交遊活動,時常與羅聘合作畫梅。他們夫妻二人,連同兒子允紹、允纘,女兒芳淑並稱「羅家梅派」,所繪梅花如出一轍,冰清玉潔,絕無脂粉之氣。


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年),字近人,號巢林,又號溪東外史,安徽歙縣人。一生清貧窮窘,酷嗜茶,性愛梅,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安貧樂道。晚年雙目失明,卻自我安慰道從此不用再見那些忙忙碌碌的平常人了。以手摸索作畫,經過不懈地努力後,比未失明時畫得更加工妙。善畫梅、竹,工篆刻、八分書。刻印與高翔、丁敬齊名。所畫梅花清淡秀雅,有一股疏香冷氣,以抒發其清高孤傲的襟懷。故金農評道:「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

梅花圖 立軸 紙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清淡秀雅,瘦勁姿媚,使我們看到了作者畫梅的獨特風格。金農曾評日:「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但我們看到作者遺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並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見長,給人一種疏影瀟洒、冷香四溢的感覺,這幅《梅花圖》便可作為佐證。

紫藤竹石圖 立軸 辛酉(1741年)作   在揚州諸家中,汪士慎是畫格極高的一個,擅畫梅,一再受到金冬心的讚賞,亦能山水及花卉,傳世甚為少見。此幀以雙勾法寫竹,復以漬墨法畫藤花湖石,黑白相映,疏密相間,於是滿幅生機躍躍欲動,而一種書卷之氣,又令觀者神清氣和,心胸豁然。右下作二題,書法遒婉,與畫筆一統,的是佳作。汪士慎,字近人,號巢林,又號溪東外史,安徽歙縣人。一生清貧窮窘,酷嗜茶,性愛梅,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安貧樂道。晚年雙目失明,卻自我安慰道從此不用再見那些忙忙碌碌的平常人了。以手摸索作畫,經過不懈地努力後,比未失明時畫得更加工妙。善畫梅、竹,工篆刻、八分書。刻印與高翔、丁敬齊名。所畫梅花清淡秀雅,有一股疏香冷氣,以抒發其清高孤傲的襟懷。故金農評道:「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

蘭竹圖 立軸 紙本墨筆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寫蘭竹二君,筆法殊異。以水墨渲染出山坡,隨意提寫野草。竹以濃墨撇出,清俊挺拔。蘭花則以雙鉤白描手法勾出,縱橫飄逸,花朵以淡墨稍加罩染,野趣自然。

梅 花 立軸絹本墨 梅 立軸 水墨紙本

墨梅 鏡心 設色紙本  金農稱他畫梅之妙和高西唐(翔)異曲同工。西唐善畫疏枝,巢林善畫繁枝,都有空里疏香、風雪山林之趣。千花萬蕊,頗富詩意。老年一目失明,尚能揮寫自如,不失當年風韻。

梅 花 立軸 水墨紙本 1742年作

墨 梅 立軸 水墨紙本   汪士慎一生嗜茶,又酷愛梅花,「飲時得意寫梅花,茶香墨香清可誇。」他畫梅花,的確畫出了高人逸士的冷峻和清氣,不管畫的是「繁枝」還是「疏枝」。此作為後者,寫寒梅一枝,瘦勁屈曲,如虯龍盤空,指爪鬚眉,處處俱露生氣。而靈秀生動的逸致,正如金冬心所謂「管領冷香,儼如灞橋風雪中」。汪士慎自己則說道:「雪盡南枝香夢醒,欣欣顏色向春風。」他嚮往的還是美好的未來—懷著理想,汪士慎畫出了自己的精品。

「怪」事:

【嗜茶如命】

  汪士慎一生最大的愛好莫過於飲茶,可以一日無飯,不可一刻無茶,因此又被人稱為「茶仙」。他遍嘗群茶,對各種茶的味道、特點了熟於胸。更講究煎茶,除山泉之水外,還用貯藏的雪水,並在畫壇上留下一段以詩、畫易雪水的佳話。與二三知己促膝品茗,談詩論畫,是汪士慎平生最大之樂事。但由於他嗜茶過甚,導致血氣耗損,罹患眼疾以至左目失明,可謂代價慘痛啊!

【心觀】

  乾隆四年(1739年),54歲的汪士慎遊覽浙江後所患的目疾日益嚴重,回到揚州後,左眼就失明了。畫家失去一目,實屬不幸,但他認為少一目更能安心作畫,未嘗不是不幸中之大幸,並自刻一印雲「尚留一目著梅花」,壯志未減,加倍奮發。乾隆十七年(1752年),汪士慎67歲時,他的另一隻眼睛也看不見了,這使他的處境愈加艱難。但篆刻家丁敬的贈詩中「肉眼已無天眼在」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畫家的心境。汪士慎以「心觀」為印,用心看世間,用手摸索著寫字繪畫,經過努力,竟然比未盲時更具神妙。

推薦閱讀:

【引用】Collin Bogle│超逼真的野生動物繪畫作品欣賞
美國藝術家Ron.Hicks繪畫作品賞析(2)
明 仇英繪畫作品選集(2)
陸儼少書畫作品欣賞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繪畫作品

TAG:揚州 | 繪畫 | 個性 | 作品 | 賞析 | 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