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 乾隆御題錢維城山水冊(石渠寶笈)

清 乾隆御題錢維城山水冊 保利2009秋拍成交價2464萬元作品鑒賞錢維城 《山水》冊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聶崇正錢維城,初名辛來,字宗盤,又字幼安,號幼庵、茶山,晚年號又稼軒,武進(今江蘇常州)人,生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02年),卒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錢維城的一生讀書、做官,於乾隆十年(1945年)得中進士,而且還是一甲第一名(即狀元),可謂榮耀萬分。錢維城曾任官刑部侍郎,入直南書房,並且一直在朝廷為官,成為乾隆皇帝倚重的文臣,死後謚「文敏」,《清史稿》中有其小傳。錢維城又擅長作畫,尤其以山水畫聞名清朝畫壇。他的繪畫遠師「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近學「清初四家」(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直接得於董邦達(1699-1769年)的指點,他的作品被收藏家們所珍視。《秘殿珠林·石渠寶笈》一書內收錄錢維城書畫作品共一百六十件,數量相當多,說明清代宮廷對其書畫藝術的肯定和賞識。按照筆者對於清代「臣字款」繪畫的了解,錢維城應當屬於「詞臣」畫家,而非供職宮廷的職業畫家,他作畫帶有「主流文人畫」性質,他的主要工作是做官。但是由於他的繪畫專長,也經常向皇帝進獻自己的作品,所以畫幅署款上也必定要寫上「臣」字,說明此是進御之作,不同於一般自娛或應酬的作品。此套《山水》冊頁,就是錢維城「臣字款」的作品之一,《石渠寶笈·三編》收錄。錢維城這套冊頁共八十開(四十對幅)。每開畫均有乾隆皇帝對題,最後兩開有近人何厚琦、徐邦達題各一段。按照繪畫史的敘述,清初的山水畫是「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的天下,其畫風一統畫壇,凡是文人作畫,無不以「四王」為宗,從而這一畫派成為繪畫的主流藝術,風靡於畫家(尤其是山水畫家)中。從這套冊頁上可以十分清楚地領略到「詞臣畫家」錢維城的畫藝,他的山水畫構圖簡練,變化不多,但運筆較多樣,筆法松秀,墨色疏淡,具有很顯著的文人繪畫的樣式,畫面傳達給觀者的不但是錢維城自己的筆墨,而且還能感受到他所一脈相承的「四王」文人山水畫的傳統。由於是小張多幅的冊頁,畫家在構圖時考慮到畫面的多樣變化,使之避免有重複雷同之感。

乾隆皇帝、宮廷畫家錢維城的對開山水冊考釋天津美術學院教授 劉金庫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的《乾隆御題錢文敏對開山水冊》,檀木夾板,鏤刻《純廟御題錢文敏山水》九個字。錢文敏,即宮廷大畫家錢維城,文敏是錢維城的謚號。乾隆御題詩與錢維城畫盤山水對幅,錢維城畫於乾隆壬辰年(乾隆三十七年,1772),即逝世的那一年。乾隆皇帝在三年後,乙未年(1775)補題詩,在《石渠寶笈三編》(上海書店本)第4184-4187頁記載;「錢維城畫山水四冊」,紙本,折裝,每冊二十四幅,皆縱三寸九分,橫五寸六分。每單幅作畫水墨設色相同,各有隸書標題。八十開(四十對幅)。為《清宮佚目》外少數重要藏品之一。其後有民國年間大學者何厚琦,著名書畫鑒賞家徐邦達[鑒定真跡]二個題跋。為近年來發現的錢維城山水畫作之精品,現就其內容作以考釋。一) 錢維城的家世與生平清代著名宮廷畫家、詩人、循吏(法官)錢維城在《清史稿》卷三百五有傳,傳記中載他生於康熙五十九年(1702),卒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字宗盤、幼安,號幼庵、稼軒、茶山,江蘇武進人。乾隆十年(1745)一甲一名進士,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狀元,康熙朝有13名:繆彤、韓菼、彭定求、歸允肅、蔡升元、陸肯堂、沉廷文、汪繹、王式丹、王世琛、王敬銘、汪應銓、鄧鍾岳;雍正朝僅有1名;彭啟豐;乾隆朝有14名:金德瑛、于敏中、庄有恭、金甡、錢維城、梁國治、王傑等。錢維城是乾隆朝14名狀元之一,排在第五名,他被授修撰。初入翰林院時,當時翰林學士分習滿文、漢文,錢維城學習滿文,名列「散館列三等」,意思是剛剛及格,乾隆皇帝有些不高興,說:「(錢)維城豈謂清文不足習耶?」傅恆為他辯解一番,乾隆下命再試漢文,乾隆又說他的詩詞有疵漏,文賦尚通順,仍留「修撰」一職。就在這年他才遷任「右中允」,命「南書房行走」,可以出入皇帝書房。錢維城出身於詩書世家,很少有人知道他書畫俱佳。得第一名狀元後,一次,隨乾隆皇帝去承德木蘭圍場狩獵,乾隆擊斃一虎後,命錢維城作《射虎圖》,乾隆看後連稱:好筆法!逐將此畫刻於石上,並詳記獵虎過程,留在木蘭圍場。從此名聲大振。他書法師承蘇軾,董其昌,蒼勁深厚,流暢含蓄,筆端橫溢著才氣,他的詩集《茶山集》不乏清香誘人的意境。在仕途上錢維城也深得乾隆皇帝的器重,官累進至刑部侍郎,經常參加六部九卿的要案會審,斷案鐵面元私,執法如山,從不枉殺無辜,為法官席上的真正法官,是非場上的決斷老手。有人認為錢氏作為詩人太浪漫,作為畫家很豪放,作為法官又冷酷無情,是位充滿各種爭議的人物。另在《清史列傳二百六十四·循吏二》記載,他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時任貴州總督吳達善、侍郎錢維城接旨到貴州治「逆苗獄」,當地用法有失當者,錢氏力爭無少遜。調貴陽,亦以強直忤巡撫宮兆麟,因公累解職。在乾隆召見後,復職授山西蒲州知府,調任太原。乾隆年間,錢維城與張宗蒼、方熏等人供奉宮廷而稱為「畫中十哲」。今天在江蘇無錫圖書館,尚有《金匱吳越錢氏宗譜》為錢維城等所編,可資查對共後人與家世。

錢維城任刑部時,向乾隆皇帝上疏請申明律例:「事主殺盜賊移屍,有司輒置勿論。本律科移屍罪,反至流徒。請凡人律得勿論者,雖移屍仍用本律。殺奸之獄,姦夫拒捕,有司輒用斗殺律定讞。殺姦殺拒捕者,反重於殺不拒捕者。請用殺拒捕罪人律勿論。」下部議行。乾隆三十四年(1769),命他偕同內閣學士富罕善如、貴州會湖廣總督吳達善,查治威寧州知州劉標的「虧帑」之事,巡撫良卿、前巡撫方世俊等皆坐譴。三十五年(1770),古州苗香要發動叛亂,乾隆皇帝又命令他偕同吳達善及巡撫宮兆麟督剿。香要「多力而狡,苗女迫根為羽翼,煽旁寨出掠。」等錢維城到了古州,督總兵程國相破烏牛、佳居諸寨,擒獲苗香要之女苗迫根。錢維城從烏牛寨趕到佳居寨,宜示聖諭,解脅從。「督兵破朋論大箐,香要獨身跳去。乃令先撤兵,遣迥香要,卒擒而殲之。亂定,諭議敘。」三十六年(1771),在雲南龍陵戌守士卒十個有四)伍個逃走,當他們被抓獲時,封疆大吏上書皇帝「請悉誅之。」錢維城入面陳乾隆皇帝,說:「伊梨戌卒荷校一月,今用法過重,且戮於獲所,邊兵何由知?不如械至龍陵,倍其罰,荷校三月,足以儆眾。」乾隆聽從了他的意見。三十七年(1772),丁父憂,返歸故里,不久卒去。謚文敏。著有《茶山集》。錢維城工文翰,畫山水幽深沈厚。供奉內廷時,亦清代宮廷畫院的領軍人物之一。另外,大學者錢陳群說錢維城「通籍後畫益工,蓋午益於(董)邦達雲。」意思是說錢維城先是個大文人,飽讀詩書而後才是宮廷大畫家。他說錢維城的繪畫得意於董邦達。董邦達(1699-1769),字孚存,浙江富陽人。雍正元年(1723),選拔貢生。以尚書勵廷儀薦,命在戶部七品小京官上行走。十一年(1733)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乾隆三年(1738),充陝西鄉試考官,疏言官卷數少,以民卷補中,報聞。授右中允,再遷侍讀學士。十二年(1747),命直南書房,擢內閣學士,以母憂歸。逾年,召詣京師,命視梁詩正例,入直食俸。十五年(1750),遷任侍郎,歷戶都、工部、吏部諸部有侍郎。二十七年(1762),遷左都御史,擢工部尚書。二十九年(1752),調任禮部尚書。三十一年(1754),調還工部尚書。翌年,仍調還禮部尚書。三十四年(1757),以老病乞解任,上諭曰:「邦達年逾七十,衰病乞休,自合引年之例。惟邦達移家京師,不能即還里。禮部事不繁,給假安心調治,不必解任。」尋卒。賜祭葬,謚文恪。董邦達工山水,蒼逸古厚。其子董誥也是宮廷畫家。此外,錢陳群說他是大文人,可以從他的《茶山文鈔》卷十中的《讀信陵群傳》一文讀出:「信陵君發一介之使,而諸侯奔命,莫敢後者,仁義著於人心,而威信足以奪之也。且信陵君豈遂能救民伐暴,效湯、武之所為哉?徒不急於功利,有救災恤患不忍人之心而已,威震天下,功業無與並。夫秦虎狼之國。非仁義可治,以欺詐為政二十餘矣,相如一匹夫耳,懷璧睨柱,廷叱之而不敢害,何者?其氣壯而辭直也,況率六國效死之眾,伏大義而征之者哉?故曰,事變異而成功大,秦之強,六國之利也。孟子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齊宣之時,易於湯武,信陵之時,易於齊宣。人有好勇者,多服金石壯燥之葯,必發狂叫號跳擲而死,天方厚其毒而速之死,太史公乃以為實將興之魏,雖得阿衡之佐無益,豈不謬哉!」文通字暢,有古人雅風,及有仿司馬遷的秉筆寫史之才。錢維城的書法,以正楷「館閣體」為佳。董其昌的書法在清代由於康熙皇帝的推崇而盛及百年,董其昌是從顏真卿的楷書入手,結合來芾、趙孟俯,寫出別有勁拙秀媚的書法風格,在清代演變成「館閣體」。清初有傅山、王鐸,從顏、柳入手稍有不同,以「負劣體」知名的書法家在清代有汪士宏、錢維城、張照、蔣衡、梁詩正等。清代宮廷繪畫,在康熙(1662-1722)、乾隆(1736-1795)年間,隨著全國統一,政權鞏固,皇室除了羅致一些專業畫手供奉內廷外,宮內專門設立如意館等機構,專門置御用畫家,此外還入值「南書房」的形式,以延納學士、朝官身份的畫家。就在這個時期,有不少的學士、朝官,實際上已經成為宮廷畫家,他們經常畫些奉旨或進獻之作,這些作品大多署有「臣」字款,今天統稱為「宮廷繪畫」。繪畫的題材主要是描繪帝後、大臣、少數民族上層首領的人物肖像畫、表現帝後生活的宮廷生活畫、記錄當代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紀實畫等,及供裝飾、觀賞用的山水、花鳥畫等不一而足。繪畫風格面貌比較多樣化,人物畫有傳統的工筆重彩和白描畫法,還有吸收西法比較寫實的畫法;花鳥畫有宗法黃筌的工筆寫生和惲壽平的沒骨法;山水畫則多屬「四王」派系,唯大寫意畫法則未在宮內傳布。這一時期,最負盛名的人物畫家有焦秉貞、冷枚、金廷標、丁觀鵬、姚文瀚等;山水畫家有錢維城、唐岱、徐揚、張宗蒼、方琮等;花鳥畫家有蔣廷錫、鄒一桂等;還有一批供奉內廷的外國畫家,諸如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等人,他們帶入西洋畫的明暗、透視法,創造了中西合璧的新畫風,還培養了不少弟子,深受皇帝器重。康熙至乾隆朝,當國家全盛,文學侍從諸臣,每以藝事上邀宸眷。大學士蔣廷錫及子蔣溥、董邦達及子董誥、侍郎錢維城、侍郎鄒一桂,與鵬翀為尤著。蔣廷錫以逸筆寫生,奇正、工率、濃淡,無不超脫。源出於惲格,而不為所囿;董邦達山水源於董源、巨然、黃公望,墨法得力於董其昌,自王原祁後推為大家。長期供奉內廷,進御之作,大幅數尺,小冊寸許,不下數百;錢維城山水蒼秀,花卉傅色尤有神采;鄒一桂以百花捲被宸賞,世謂惲格後罕匹者。諸人所繪併入石渠寶笈、御題褒美,傳為盛事。清制,畫史供御者無官秩,設如意館於啟祥宮南,凡繪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裝潢帖軸皆在這裡。多由大臣引薦,或獻畫稱旨召人,與詞臣供奉體制不同。間賜出身官秩,皆出特賞。清高宗萬幾之暇,嘗幸館中,每親指授,時以為榮。其畫之精美者,一齊編入《石渠寶笈·秘殿珠林》。畫院盛於康、乾兩朝,清代宮廷繪畫從嘉慶(1796-1820)以後,才日趨衰微。二) 乾隆皇帝與靜寄山莊從乾隆皇帝在第一開的對題詩:「侍臣扈蹕昔游盤,有暇近臨粉本看。」中可知,錢維城是在陪同乾隆到「盤山行宮」後而為乾隆皇帝畫的,乾隆皇帝在三年後,又在對開上寫下了對題詩,君詩臣畫,珠聯璧合。「盤山行宮」又名靜寄山莊,在盤山南麓,佔地約四十公頃,清乾隆九年(1744)動工,十九年(1754)竣工。山莊圍牆石灰石塊砌成,周長七六公里。山莊由前宮、中宮、後宮、石佛閣、步雲樓、捉雲亭這樣以及外八景、內八景有靜寄山莊、太古雲嵐、層岩飛翠、清虛玉字、鏡園常照、眾音松吹、四面芙蓉、貞觀遺蹤。新六景有半天樓、池上居、農樂軒、雨花室、會然閣、小普陀。1926年胡景翼部為籌集軍餉,伐松拆屋,靜寄山莊遭嚴重破壞。抗戰時期,又遭日軍掃蕩,山莊被夷為一片瓦礫。1966年,石佛殿三尊佛像及乾隆御書碑被砸毀,現僅存建築基址和六七里宮牆。2003年10月至12月,台灣大學生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先生在兩岸分別做學術報告,重建一座消失的乾隆「靜寄山莊」,從北京故宮的《靜寄山莊圖》講起,結合《盤山志》,並實地考察了《靜寄山莊》。經傅先生研究,乾隆多次到過《靜寄山莊》,為此圖題寫過22首詩,可見乾隆對「靜寄山莊」情有獨鍾。盤山,古名徐無山,又名四正山、盤龍山。盤山位於北緯40·05"-40·06",東經117·15"-117·18"。地處薊縣官莊鄉北部,距薊縣縣城西北12.5公里。屬燕山山脈南部分支出系、中低山地貌,海拔高度一般在400-600米。主峰掛月峰、海拔高度864.4米。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0公里,被譽為「京東第一山」。盤山風景諸多,其中以「三盤」、「五峰」、「八石」著稱。盤山風景名勝區,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不受帝封賞、隱居於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稱盤山。盤山是燕山山脈南緣的一段,雄偉多姿,景色幽古,久負盛名,曾入中國15大名山之列。遠在初唐時,唐太宗東征凱旋途中到此游賞,就曾贊口不絕。到了明清兩代,這裡建起寺廟72座,寶塔13座,行宮、樓台比比皆是,景況空前。清乾隆第一次巡遊盤山時讚歎說:「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命人在山東部興建行宮「靜寄山莊」,此後又27次到此巡遊。近10餘年,這座名山得到了很好的整修和開發,再次成為令世人矚目的遊覽勝地。盤山景區面積106平方公里,有「五峰」、「八石」、「三盤」之勝,還有天成寺、萬松寺、雲罩寺、舍利塔等古代建築。五峰為掛月峰、紫蓋峰、自來峰、九華峰、舞劍峰,與山西五台山遙相呼應,號稱「東五台」。主峰掛月峰、海拔864米。五峰攢簇,引人入勝。由西路登山,山勢呈上、中、下三盤之狀。三盤景緻各具特色,上盤松、中秀石、下盤水,人稱「三盤之勝」。從蓮花嶺進山,轉過刻有「入勝」兩個巨字的大石,經過四正門徑、元寶石、迎客松,便到了下盤。下盤以秀水著稱,有水質凜冽甘美的涓涓泉、名曰滴水瀨的流瀑和被譽作「立沛甘露」的紅龍池。盤山第一大寺天成寺也建在這裡,此寺始建於唐代,後經重修,現廟門匾額上的「天成寺」三字出自乾隆親手筆。寺仙正殿「江山一鑒閣」面澗背崖,雕樑畫棟,古樸雅緻。閣西有座8角13層淺黃色舍利塔,它結構精巧,風姿綽然。繼續上行,過萬人悉,登歡喜嶺,即達中盤,中盤奇石嶙峋,或險或怪,千姿百態。「八石」中的懸空石、搖動石、天井石、將軍石等都在這裡。攀上盤山頂峰掛月峰,峰上有座建於唐代的定光佛舍利塔,塔高12米,使這一風景名勝區更加絢麗多彩。三) 錢維城傳世重要作品及近年來的發現錢維城傳世的重要作品是《避暑山莊圖》,橫35,縱95厘米。紙本設色,共四冊,前兩冊為康熙三十六景,後兩冊為乾隆三十六景。乾隆十七年畫前兩冊,十九年畫後兩冊。每冊十八幅,皆有乾隆題詩和鈐有乾隆皇帝寶璽,每冊紫檀木夾板,板中嵌牙籤。避暑山莊於乾隆五十九年(1790年)全部峻工,妝畫於此時。另一件是《熱河千尺雪圖》縱28厘米、橫168厘米,錢維城畫於乾隆十八年(1753)所畫,錢維城三十三歲。千尺雪是乾隆三十六景第二十九景(現不存),是乾隆當年游賞、小憩、吟詩作畫的地方。此圖描繪了當時避暑山莊內「千尺雪」幽美靜雅的景觀。畫左上方有乾隆親筆題跋「熱河千尺雪」景七言詩一首。兩側上鈐有乾隆寶璽十四方,嘉慶寶璽二方。左下方作者落筆:「乾隆癸酉春,臣錢維城奉敕敬繪」,並蓋有「臣錢維城」、「敬事」印二章,與此《御題錢文敏山水冊》上的印亳無二致,說明《御題錢文敏山水冊》也是於錢氏晚年所繪。錢維城、張若靄(張廷玉之子)、董邦達、張若澄(張若靄之弟)繪製了四幅《雪浪石圖》。勝跡「雪浪石」位於河北定州市東北隅的一處綠樹掩映的高坡,此石系北宋時蘇東坡任定州知州時所得。據道光年所修《定州志》載,蘇軾於元佑八年(1093年)九月被貶官定州,偶得此石,將思鄉之情寄托在如山水畫的一方青石上,並依此命其室為「雪浪齋」。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四月,蘇公再貶英州之後,此石下落不明。直到明萬曆八年(1580年),原盆石被真定縣令郭衢階(明代大收藏家)在定州時發現,原石也於萬曆十年(1582年)為知州唐祥興所發現。雪浪石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他六次過定州,對雪浪石詠詩三十餘首,並先後命張若靄(張廷玉之子)、董邦達、張若澄(張若靄之弟)、錢維城繪製了四幅《雪浪石圖》。此圖現收藏於避暑山莊博物館。東坡居士對「雪」字很在感情,不僅體現在「驚濤拍岸,激起千堆雪」的詩句上,他被貶黃州時,書齋為「雪齋」。晚年在定州得雪浪石,並將書齋定名為「雪浪齋」。近幾年來,古代書畫知音越來越多,尤其是被清宮《石渠寶笈》著錄者更是身價百倍。錢維城著錄於《石渠寶笈》、《石渠寶笈續編》、《石渠寶笈三編》的重寶有錢維城《雁盪圖手卷》(估價400-600萬元),中貿聖佳曾拍出429萬元高價;另一幅錢維城的《九如圖》被《石渠寶笈》著錄,並有乾隆御題,估價80萬元,最後以154萬元拍出。此外,中貿聖佳的一幅錢維城《深樹茅堂立軸承》以132萬元高價拍出,在著錄《石渠寶笈》中的作品有一本董邦達的八開乾隆御筆對題山水冊與之極為相似,曾在中貿聖佳以363萬成交,與錢維城此冊相比,以此冊為乾隆皇帝御題詩最多、最精,遠遠超出若干倍。而此件是乾隆御題詩、錢維城畫山水的對開為首次發現,尤其是乾隆皇帝對盤山行宮情有獨鍾。曾親自畫過《御筆盤山偃松圖》和《御筆松崖垂釣圖》今皆在故宮,世間難見,而在此冊中的題詩,遠遠超過傅申先生所言的二十二首詩的四倍,我們有理由認為此畫要比北京故宮著名藏品姚文瀚的《靜寄山莊圖軸》要精彩得多。作品資料作者 錢維城 乾隆帝 尺寸 12.5×18cm×80估價 咨 詢 價成交價 RMB 24,640,000專場 中國古代繪畫夜場拍賣時間 2009-11-22拍賣公司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會 2009秋季拍賣會著錄:《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彙編》第十二卷《石渠寶笈三編》第4184-4187頁,北京出版社,2004出版:聶崇正、劉金庫編《御題錢文敏山水冊》文物出版社,2004鑒藏印:嘉慶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秋醉樓,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寶笈三編、嘉慶御覽之寶、嘉慶鑒賞說明:乾隆御題詩見《乾隆御制文物鑒賞詩》第423頁-428頁,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

陰山箴言閱畫千幅,不如讀透一幀。
推薦閱讀:

乾隆生母姓錢 為吳越王錢鏐後裔【圖
清乾隆白檀雕獸面福壽紋佛龕賞析
乾隆帝與清宮璽印收藏
重大發現!白馬澗驚現乾隆真跡,這塊近300年的石碑背後,還藏著這樣的故事……
乾隆與孝賢皇后:乾隆皇帝究竟有多愛孝賢皇后

TAG:山水 | 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