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中國山水畫的「三遠法」和「四可說」
【北宋】郭熙 《早春圖》軸,絹本,淺設色畫,縱:158.3厘米,橫:108.1厘米。此圖為郭氏傳世名作,通過山間霧靄浮動及旭陽照射的氣候描繪,細緻而生動地畫出嚴冬剛剛過去,春天悄然降臨的微妙變化,從中傳達出歡慰喜悅的感情。本圖雖仍是全景式結構,但構圖中高遠、平遠、深遠兼具,活潑而有變化,筆墨細膩而簡括更富於表現力。
郭熙(活動於十一世紀),河南溫縣人。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為翰林圖畫院藝學,善畫山水。著有《林泉高致》一書,是我國畫史上討論山水畫的一部重要論著。畫論中提出了中國山水創作著名的「三遠」法和「四可」理論。
三遠法
三遠法:「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高遠】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自山下仰山巔」,反映的是仰視所見的巍峨宏偉的山勢。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就是以高遠法的構圖方法創作的成功之作。他的藝術特色,除了用筆雄強、堅實之外,還善於以仰視的手法,表現山峰的高遠,正如趙孟頫所評:「山勢逼人。」
【深遠】王蒙《青卞隱居圖》就是"自山前而窺山後"。王蒙所作《青卞隱居圖》是以深遠見勝的傑作。青卞山本是江南不起眼的小山。王蒙以三遠法加以誇張,為了突出一個"隱"字,作者以"S"形的連續取勢,以重山復嶺、密樹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組合來增加山勢的深度,沿著溪流的尋索,幾經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處見到一座草堂,其中,有一人依稀可辨,這抱膝倚床而坐者正是畫中的主題人物——隱居者。《青卞隱居圖》的成功,就在於塑造了一個深邃莫測的深遠空間。
【平遠】倪瓚的很多山水就是「自近山而望遠山」,以一種極其簡潔的筆法描繪了平遠風光,是一種俯視的境界。
四可說
四可說:「世之篤論,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
【可行】《早春圖》局部。對於有著直抒胸臆之感的中國山水畫,在遠看高低皆無所差別的山水中尋找走道,似乎是種不亞於走迷宮的樂趣。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細細看來,為了確保真實性,這些小道上還時常會被畫者刻意「安排」幾個路人。
【可望】《早春圖》局部。遠觀山水自然需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趣味,而轉念一想,也只有這樣的層次,才能讓觀者在身臨畫中某處山巔之時,盡收眼底好風光。是以,便有了「步步移」「面面看」之說。
【可游】《早春圖》局部。畫中必須要有一些有趣可以玩賞的地方,就像我們今天出門旅遊的小景點,文人士大夫最愛的尤其是古迹,他們也像我們一樣,喜歡追古,引用典故、看前人的畫、探訪前人遺迹。
【可居】《早春圖》局部。山水畫中大多會有房子,可以是古寺、亭子或者草屋,讓人感覺有一個休息或者居住的地方,而且在房子里要能看到好山好水,房子周圍常常要有樹木環繞。而這事實上,即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推薦閱讀:
※歷代名家畫山水畫庭院欣賞
※餐廳如何掛畫?山水畫打造餐廳更美麗!
※古懂傳奇:咫尺千里,江山入畫,聊聊中國山水畫開山祖師《游春圖》
※【國畫大師】"青綠山水"——張大千山水畫漫談
※山水畫這麼美,為什麼「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