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本市保護建築之二:徐匯區

19.孫中山夫人宋慶齡故居

在繁華的淮海中路西端1843號有座院落,這裡鬧中取靜,常年蔥蘢蒼翠,四周灰牆圍繞。院落中間是一片碧綠的草坪,邊上種植了樟樹、廣玉蘭等一些常青綠樹。草坪前有一座白牆紅瓦假3層西式建築,這就是我國近現代史上傑出的女性、著名的國際政治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宋慶齡生前的寓所。

  這幢洋房建於1920年,曾多次易主,原是來華經營內河航運的希臘籍船主鮑爾的別墅,後轉讓給德國醫生菲爾西里。1929年又為工商界人士朱博泉購得。抗戰勝利後,朱博泉被控有附逆之嫌疑,財產為國民政府沒收,此房先由蔣緯國居住,後又為中央信託局招待所。直到1948年3月,宋慶齡才辦完手續遷入居住。

  宋慶齡學名羅莎蒙德,祖籍海南省文昌縣,清光緒十九年,即1893年的1月17日生於上海。7歲進入上海當時一所新式女校——中西女塾讀書。光緒三十四年赴美留學,1913年在美國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文學系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回國。回國後她即追隨我國偉大革命先行家孫中山先生,致力於民主革命事業。1915年10月25日她力排家庭和親友的阻力,同流亡中的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東京結婚,從此成為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親密戰友。「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愛有緣共死生」,這是孫中山對愛妻宋慶齡最高的評價。宋慶齡之父宋耀如(嘉樹)是個傳教士,又是個實業家,是孫中山革命的熱情支持者。他在上海的最早房產是東餘杭路530號的4開間房屋和526弄23-31號四間房屋,這兒也是宋慶齡童年生活的地方,宋慶齡和孫中山在日本結婚後,1916年由日本返滬,一度也曾住在這裡。當時人們在下午還能經常看到他們兩人乘馬車在唐山路兜風。以後,宋慶齡隨孫中山先後寓居環龍路63號(今南昌路59號)和莫利哀路29號(今香山路7號)。孫中山病故後,1945年抗戰勝利,宋慶齡自重慶返滬,將加拿大華僑贈送給孫中山的香山路7號住宅慷慨交給國民政府,準備開闢「國父紀念館」,另租賃了靖江路(今桃江路)45號房屋居住。

  宋慶齡在上海一直沒有一所固定的像樣的寓所,對此,當時的輿論與一部分國民黨人士頗有意見,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1948年蔣介石下了手諭,國民政府行政院將林森中路1803號(今淮海中路1843號)宅邸,連同房屋產權一併劃給宋慶齡。此後,這裡成為宋慶齡長期居住的地方,直至1981年5月逝世,長達30餘年。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特別在「文化大革命」發生後,周總理為了宋慶齡的安全,曾安排她到北京居住,但宋慶齡每年還要回到這裡居住一段時間。她稱自己去北京是「上班」,到上海寓所是「回家」。

  宋慶齡故居院落佔地總面積4330平方米,磚木混凝土結構,建築面積700餘平方米,遠遠望去,宛如停放在港灣中的一艘巨輪。這是1920年鮑爾特別為自己這幢私人別墅設計的造型,建築物部分細節帶有原主人身份標記,其伸出屋頂的壁爐煙囪設計成輪船通風管狀,室內窗戶百葉簾等處鐫刻有帆船和鐵錨圖案。

  故居分上下兩層,底層是過廳、客廳、餐廳和書房,布置得十分雅緻樸素。過廳中陳設著林伯渠贈送的「百鳥朝鳳」石刻、徐悲鴻贈送的國畫「雙馬」以及1957年宋慶齡訪問蘇聯時買回的名為「冬日」的風景油畫。會客廳北牆正中,掛著孫中山先生的遺像,南面牆上有毛澤東在1961年來看她時的留影。北面陳列著一台當年上海市政府贈送的中國第一代組合音響。就在這間客廳里,宋慶齡會見過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林伯渠、董必武、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金日成、伏羅希洛夫、西哈努克、杜爾、蘇加諾等外國元首。客廳西面是餐廳,牆上掛著宋慶齡母親的油畫像,廳內陳設著許多外賓贈送的禮品,其中有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贈送的銅劍和掛盤,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日成贈送的「春香傳」刺繡,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贈送的金銀器擺件。客廳、餐廳樓梯上的地毯是毛澤東贈送的。這些禮品都是宋慶齡生前親自布置的,表達她十分珍惜與朋友之間的友誼。客廳東面的書房中,完整地保存著宋慶齡珍藏和閱讀過的各類中外文書籍4000餘冊,有中、英、法、俄等19種版本。

  二樓是宋慶齡的卧室和工作室,布置得非常簡樸。卧室內是一套老式的柚木傢具,有大櫥、五斗櫥、梳妝台、大床,都是早年父母送給她的嫁妝,用了幾十年沒有調換。大櫥內放著宋慶齡生前穿的衣服,很整齊,但新的不多。她在接待客人時,很注意服飾,以示對客人尊重。宋慶齡平時穿著隨意,有時感到上衣「瘦了」,就在衣縫中鑲一條布料再穿上。卧室中一隻老式沙發和茶几是孫中山使用過的,宋慶齡經常坐在這裡看書、學習。牆上掛著她在1915年與孫中山結婚時的照片,壁爐上放著中山先生用過的座鐘,指針停在20時18分,它暗示人們這是宋慶齡心臟停止跳動的時刻。卧室東側是工作室,牆上掛著她和毛澤東、周恩來、陳毅、張聞天1956年在中南海的合影。寫字檯上放著她生前使用過的筆、墨、硯台和文件、信簍。多少年來,宋慶齡就在這裡埋頭疾書,為國操勞,寫下了《向中國共產黨致敬》、《呼籲聯合國成立國際兒童基金會》等光輝著作。

  從工作室走過內陽台,就是李燕娥的卧室。李是廣東人,18歲就來到宋慶齡身邊照顧她的生活。宋與李親如姐妹,平時宋慶齡尊稱她「李媽」,一起用餐時,指定李媽要坐上位。在李媽卧室里掛著一幅1920年宋慶齡和孫中山的合影,照片上有宋慶齡的親筆題詞:「送給李燕娥同志紀念」。李媽1981年2月去世,葬在宋氏墓地,與宋慶齡墓左右相對。二樓走廊掛著一幅宋慶齡接「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獎金」的照片,當時宋慶齡把10萬盧布獎金捐獻給國家,創辦了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後門出口處有一個汽車間,陳列著1952年斯大林送的小轎車。汽車間旁有一個鴿棚,飼養著一群宋慶齡喜愛的、象徵和平的鴿子。宋慶齡一生追求光明、支持正義進步事業。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宋慶齡差不多有50多年是在上海度過的,她出生在上海,幼年讀書在上海,生平的許多豐功偉績也是產生在上海。所以宋慶齡曾說過:「自己同上海有特別的感情。」

  1925年孫中山先生積勞成疾,與世長辭。宋慶齡堅決維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革命政策。1927年8月,為了尋求中國革命勝利之路,實現孫中山的遺囑,她不畏長途跋涉從上海踏上旅程,代表孫中山到莫斯科訪問,使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受到鼓舞。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軍悍然進攻上海,遭到十九路軍奮起抵抗。為了抗日救國宋慶齡當時在上海不辭勞苦,奔走呼號,在半月內三次冒著敵機在空中盤旋,奮不顧身到十九路軍前沿陣地,慰問官兵並發動各界人士給官兵緊急捐供寒衣,並創辦「國民傷兵醫院」,支援前線將士。1936年蔣介石在上海非法逮捕沈鈞儒等7名愛國知識分子,釀成《七君子案件》,宋慶齡當時不顧胃病複發,親自帶領由16名知識分子組成的代表團,從上海出發到蘇州與國民黨高等法院說理鬥爭,表示寧可一起關押,要救出愛國人士,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救國入獄運動」。抗戰勝利後,在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的日子裡,宋慶齡不怕恐嚇、威脅,在上海向全世界募集醫療器械、藥品、物資、現金,在上海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通過地下組織安排國際上一些著名人士,如作家埃德加·斯諾、醫生馬海德等,把一批批人和物送到解放區,為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抗日戰爭的真相,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巨大貢獻。1949年7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宋慶齡在淮海中路寓所奮筆疾書,發表了著名的《向中國共產黨致敬》的文章,對中國共產党進行了熱情的歌頌,指出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里程碑,影響深遠」。

  全國解放後,宋慶齡長期居住在上海領導中國救濟總會、中國紅十字會、中國福利會的工作,為保衛世界和平,加強國際合作建立了不朽的功勛。1963年4月起,遂以北京後海46號為主要居住地。但只要條件允許或逢年過節,她必定會回上海居住一段時間。1978年末宋慶齡回上海住所過春節,前後居住了3個多月,是她最後一次回上海。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患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宋慶齡一生品德高尚、謙虛謹慎。在世時,曾有人建議宋慶齡百年後與孫中山合葬在中山陵,宋慶齡堅決不同意,她認為孫中山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自己是個普通的婦女,孫中山應該獨葬,永遠讓世人瞻仰懷念。臨終前,宋慶齡多次表示身後要將骨灰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因為這裡是父親宋耀如選擇的墓地,當初宋耀如希望自己的6個子女死後同父母葬在一起,為此專門預留了6個墓穴。

  1953年在主樓西側還造了輔樓,給工作人員、保衛人員辦公及居住,中國福利會有不少活動也在此舉行。1981年10月9日對內部開放,並成立了管理處。1988年5月成立宋慶齡故居紀念館,除對外開放外還負責保管、整理、研究宋慶齡遺物和有關史料、史跡。

  宋慶齡故居1981年10月22日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列為上海市旅遊局推薦的觀光點。 1.宋慶齡故居正面

2.舊居細部


推薦閱讀:

吃南瓜子 保護前列腺
愛眼日丨如果你有飛行夢,請按以下要求保護視力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未名湖燕園建築群
保護好小腸經,救命你的頸椎 | 自己動手學經絡
保護、傳承瀕滅劇種「二夾弦」

TAG:建築 | 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