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是民初政治亂象的主要製造者

孫中山是民初政治亂象的主要製造者

萬軍

一辛亥革命迫使清帝遜位,最關鍵的因素非革命黨,而是清廷內部重要人物袁世凱。如果沒有袁世凱的謀略與態度,任憑革命黨怎樣努力,他們都會被接受過德式訓練的北洋軍碾成粉沫。革命黨深知此理,於是以「中華民國大總統」為籌碼,積極尋求與袁世凱的接觸與合作。1911年12月2日,革命黨「漢口會議」決議:「虛臨時總統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歸來」①。兩天之後的「上海會議」根據「漢口會議」的精神,決定暫緩選舉臨時大總統,等待袁世凱。但是,孫文與他的同盟會另有打算。東方的炮聲傳到美國,在丹佛一家餐館打工度日的孫文甚為驚訝,頗感意外②。他匆匆忙忙收拾行當,於12月25日偕胡漢民抵達上海,此時南北和談正在進行。孫文到達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連夜將同盟會代表運往南京,於29日召開會議,推翻「漢口會議」與「上海會議」決議,選舉他為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之後,他致電袁世凱,稱東南各省亟需統一政府機關,自己當臨時大總統只不過是暫時而已③。二1912年1月16日,袁世凱親自上奏隆裕太后,用保有尊號、享受歲費等理由,勸說清帝退位,承認民國。這天上午退朝回家的路上,袁世凱遭到同盟會炸彈的襲擊,他的衛隊長等十多人死亡。這命令是誰下達的?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有理由相信另外一個事實,即把持同盟會大權的孫文,覺得袁世凱比清政府更危險。革命黨人為「驅逐韃虜」可謂前赴後繼、流血犧牲,雖然勝利的那天很渺茫,可畢竟還存有希望;如果袁世凱讓清室接受優待條例而退位,其功德無量,堪稱中華之華盛頓,如此一來,各界的喧嚷恐怕就要變成鐵的事實,這是他難以接受的。但是,孫文不會「坐以待斃」,1月18日,他提出《五條要約》④:1、清帝退位,其一切政權同時消滅,不得私授於其臣;2、在北京不得設臨時政府;3、得北京實行退位電,即由民國政府以清帝退位之故,電回各國,要求承認中華民國彼各國之回章;4、文即向參議院辭職,宣布定期解職;5、請參議院公舉袁世凱為大總統,如此方於事實上完善。這無疑於向袁世凱攤牌,其要旨在於捆綁袁世凱手腳,做實南京臨時政府;鑒於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有功,南京臨時政府可以給他一個「大總統」的名分。經過反覆修改,1月22日,「要約」見諸報端,並且南京方面特意將幕後談判全部曝光⑤,使逼宮的袁世凱和負責和談的伍廷芳容顏大失,極其尷尬。袁世凱是明白人,不會往孫文設計的套子里鑽,於是他以孫文提出的條件與南北議和的內容不一致為由,拒絕接受「要約」,並威脅孫中山,若固執己見,可廢止先前談妥之事⑥。對孫文而言,革命黨人與袁世凱和談無疑於與虎謀皮,革命領袖信奉的是暴力。為此,他不顧同僚的強烈反對,試圖通過把滿洲租借給日本的辦法得到借款,這就是他計劃與日本軍部關係密切的三井特產森格,簽訂比《二十一條》嚴重數倍的《中日合辦漢冶萍借款合同》⑦。可事與願違,借款的事沒有達成,將革命進行到底也就半途而廢,南北和談仍需繼續進行。三袁世凱出任民國臨時大總統,乃大勢所趨;可移交寶座的孫文,心情複雜,不是滋味。民國採納的是當時認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制度——共和制,共和制有兩種形態,一是美國的總統制,二是法國的內閣制。宋教仁主張責任內閣制,認為這樣總統雖然權力有限,但可保證這一國家象徵不受動搖。孫文否決提案,理由是他出任的臨時大總統,不能變成一件漂亮的擺設。可是,現在要把權力交給袁世凱,他又想到責任內閣制的好處,於是在拋給袁世凱《五條要約》後,倉促間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試圖保留實權,架空袁世凱。孫文要讓袁世凱到南京就職,使南京成為正式的國家首都。他所利用的是臨時參議院,不料臨時參議院以壓倒性多數票反對定都南京。孫文要求重新投票,一方面指使黃興武力威脅,另一方面唆使吳玉章等人軟化疏通,剛柔相濟,最後勉強通過定都南京議案。孫文綁架了臨時參議院。參政的機構受個人意志支配,在中華民國史上,孫文為始作俑者;此惡頭一開,這種機構就變成個人實現野心的工具。然而,袁世凱則有算盤,以北方「危機四伏,險象環生」為由,拒不南下⑧。當然,袁世凱所言並非空穴來風,2月29日,北京就爆發兵變。袁世凱在北京成立北洋政府後,在施政上受到不少困擾。本來內閣應輔佐臨時大總統處理國家大事,但第一屆內閣卻與大總統鬧獨立。總理唐紹儀違背規定在國務院內特設國務會議,對袁世凱參與制定的一些政策橫豎挑剔,拒不實施,甚至無視《臨時約法》規定的臨時大總統向議會諮詢的權力,再三拒聽袁世凱的陳述,迫使袁世凱通電各省軍政要員,尋求議會外支持⑨。袁世凱認為,同盟會的黨略「大率借改革政治之名,行攘奪權利之實。⑩」同盟會把持議會,不是從國家民族利益出發,讓剛剛誕生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鞏固下來,而是從一黨之私出發,決定事情的取捨。這一影響尤為惡劣,流毒甚遠,是黨派利益高於一切歪理學說的源頭。四宋教仁看到了同盟會作為近代政黨所存在的問題,在他的努力下將之改組為國民黨。1913年2月,舉行民國首屆國會選舉,國民黨獲得了多數席位,按照約法,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將出任內閣總理。3月20日,宋教仁欲北上與袁世凱共商國事,不料上海火車站的槍聲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此案一出,孫文立即指責袁世凱是幕後指使,而袁世凱則予以回應:宋案應候司法裁決。然而孫中山沒有那個耐心,他不顧民意與黨內黃興等人的反對,堅持要用武力解決問題。結果「二次革命」致使孫文遭到慘敗,不得已與一幫子革命同仁再次逃亡日本。宋案是不是袁世凱所為?即使是他乾的壞事,也應由法律來解決,殊不知那時的司法獨立,法庭都可以傳喚國務總理趙秉均出庭,因此我們相信,只要本著法律的精神,宋案的問題就會得到妥善的解決。可是孫文硬要將政治問題訴諸武力,不僅破壞法律,褻瀆共和國名號,更嚴重的是日後中國政治出現爭議,人們都競相學習他的方式——軍隊保駕護航。孫文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踐踏法律,挑起戰端,恰好說明他心藏鬼胎,是宋案最大的嫌疑。武士英是宋案的直接兇手,起初他被關押在租界牢房,安然無恙,但剛轉進陳其美老部隊改編的軍營後,未加仔細審訊就離奇地死亡,這讓人頗感意外⑾。國民黨美化「二次革命」,將袁世凱推上道德的審判台,使他成為一個破壞共和國的兇犯,而把孫文打造成維護共和的千古功臣,這真是牽強附會,著實無法讓人信服。1913年6月《大公報》轉述《大陸報》的文章《中央政府與國民黨之問題》稱,宋案與借款案只是引線,國民黨早就處心積慮欲推倒中央政府,取而代之,即便沒有善後大借款與宋案發生,國民黨的計劃也早晚會實施。袁世凱為什麼要暗殺宋教仁?國民黨是議會第一大黨,殺個宋教仁難道就避免直面國民黨了嗎?如果這樣的事情一旦泄露,那不等於自掘墳墓?顯然袁世凱沒有刺殺宋教仁的動機,況且宋教仁曾為政體問題與孫文爭得天昏地暗,兩人關係並不緊密。五在孫文和他的革命黨的步步威逼下,袁世凱最終要尋求反擊。「二次革命」後,袁世凱不分青紅皂白,將國民黨議員一古腦驅逐出議會,使得國會人員無法滿足法定人數而開會。他又藉機行事,於 1914年12月29日組織暫代國會的機構——政治會議,正是由他控制的這個政治會議公布了《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以連選連任。造成這一有悖於共和的勾當,孫文及其國民黨要負主要責任。如果當初國民黨把持的國會恪守民主政治所必須的道德與法律準則,袁世凱縱有多大野心也不會輕而易舉地施行他終生的「總統夢」。現代政治講求制衡,國會要約束總統權力,總統也可解散國會,這種博弈都必須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孫文及其國民黨似乎不情願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下運行,因而屢出昏招,結果造成了袁世凱的驅逐、打擊,最後還差點促成了袁世凱的稱帝,這的確是中國現代轉型中的一大悲劇。注釋:①《真相:中華民國總統是孫中山讓給袁世凱的嗎?》,鳳凰網 2009年6月24日。②⑧維基百科:「孫中山」詞條。③④⑤⑥《袁世凱當選臨時大總統前的南北博弈》,《南方周末》2008-09-24。⑦《二十一條起因:臨時民國政府與日本合辦漢冶萍借款案》,鳳凰網2009年6月21日。⑨李宗一:《袁世凱傳》第210頁,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6。⑩袁世凱:《解散國民黨通令》。⑾《宋教仁之死誰是刺殺宋教仁的幕後真兇》鳳凰網. 2009年4月17日。楚望台:宋教仁先生是被誰刺殺的?共識網. 2010-01-20.。
推薦閱讀:

現在的甘比亞軍隊能打敗什麼時期的美國或蘇聯/俄羅斯軍隊?
如何評論李志夫妻6月12日開始在微博上關於台灣和日本的爭執?
為什麼紐西蘭國民不願意去除殖民地象徵?
老人政治,國運必衰
馬來西亞為什麼逼新加坡獨立?

TAG:政治 | 孫中山 | 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