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與人的解放

一、解放人類:現代政治的根本目標和終極歸依政治是為創造有序的公共生活而存在,而有序的公共生活最基本的使命就是使人保全和發展。任何政治的發展和變遷最終都是體現為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變化,政治的變化根源於人處在社會中的社會關係的變化。正是由於人在社會之中的相互關係的不斷調整和變化,政治的形態才得以不斷變遷和發展。實現人的需求、人的抱負、人的能力等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是人類的目標和方向。1人的解放是人類歷史的必然。馬克思認為,人類的歷史,實際上人類不斷實現自我解放的歷史。「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換句話說,國家、社會本質上都是「人的世界」,它們在根本上取決於這構成國家或社會的人。人是具體的。人的生產活動,不僅使人區別於動物,而且開啟了人類的歷史。人的生產活動決定著人與自然關係和人與人(社會)關係,人是在不斷的生產活動中創造歷史的,而這種創造歷史的過程就是不斷改變人與自然、人與人(社會)關係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本質就是人自身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人的解放是一個相對的歷史範疇和動態的發展概念。馬克思認為,「人的依賴關係起初完全是自然發生的,是最初的社會形式……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這種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係、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於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在這三個階段裡面,馬克思在現實的層面上又提出了要實現人的解放必須先要實現政治解放和社會解放。政治解放主要指的是資產階級的解放,因此,政治解放必然要被人類解放所超越,以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社會解放是一個過渡階段,它通過建立無產階級民主和生產資料社會公有制,為最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奠定社會政治經濟條件的基礎。只有既消除了物役,又消除了人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才能真正實現,「自由人的聯合體」的社會形態才會真正落實於生活。2制度變遷意味著人的解放的過程。制度代表了一個特定社會裡人們所制定出來的和有組織的實踐,制度為人所創造,實際上制度自產生之日就與人的行為直接相關。從自然狀態過渡到社會狀態的契約、原始社會的不成文協議、口頭約定、習慣等等,就是制度的最早形式,這些制度直接規範著人類的日常行為方式。當人類生產不斷進步,人類的組織形式也日益不斷發展,人們試圖組織更有效的和更優良的組織和共同體來生存,於是國家應運而生,國家的本質其實也是一種制度和組織,它界定個人權利和公共權力的範圍和界限,保障個人自由和社會民主的正常運行。於是,在國家的空間里,人類的自由和權利相對於前國家社會得到更大更好的保護和展開,也即人的解放的進行。另一方面,制度一經形成,它們就能深刻地塑造歷史過程和個人生活,並影響其發展方向。20世紀中葉以後,由於人們對現代政治中的國家權力及其制度形式有了比較普遍的共識,於是不僅僅關注應該建構怎樣的制度,還思考如何使現有的制度獲得合理與有效的運行,也就是人與制度的不斷互動構成政治生活的主題:人在完善制度,制度在塑造人。3現代國家的構建包涵公民資格的形成。現代國家的形成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民族構建,而民族構建的進程中是絕對離不開公民身份和公民資格的形成。隨著現代國家的構建,公民與政府關係不斷得到改善和優化,公民對國家權威的認同不斷增強,而問題的另一面其實就是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得到充分的展現,個人自主性得到極大提高,實質就是人的解放在深入。二、邏輯起點:歷史轉折和人的解放當代中國的歷史,1978年必定是要在史書上划上重重一筆的一年。毛澤東時代是一個不斷革命的時代,也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時代。毛澤東把歷經半個世紀戰亂的國家整合起來了,但是,他也是按照金字塔的權力結構整合起來的,這種結構把領袖推上了金字塔的頂端;毛澤東留下的不僅是貧窮,而且還有產生貧窮的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是毛澤東流下來的政治學說的核心內容。其實無產階級專政下的不斷革命也是毛時代政治形態展現的一個基本形式。但是從1978年開始,中國歷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這種轉折意味著中國人告別了一個特殊的時代,走進了一個新的時代,人們獲得了新生,社會也開始獲得生機,也就是人開始得到解放了。歷史的轉折在當代中國的歷史上的意義包涵著從革命政治到建設政治的轉折。任劍濤就言簡意賅地闡釋了三十年里中國政治現代變遷的過程和形態:中國政治從解放政治發展到了生活政治,從街頭政治演變到了書齋政治,從權力政治進步到了權利政治。歷史的轉折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從「兩個凡是」到「實踐標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帶領中國共產黨用「實踐標準」衝破「兩個凡是」的束縛,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促使中國共產黨人注重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去科學認識中國國情,從而做出中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判斷,認為在這一階段應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一次劃時代的突破,因為它使人們開始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發展和中國實際這兩個根本點上。第二,從「造反有理」到「發展才是硬道理」。進入改革開放時代,共產黨實現了工作中心的大轉移,鄧小平重點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十六大報告進一步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第三,從「階級鬥爭」到「和諧社會」。改革前,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路線執行了幾十年,階級鬥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不僅製造了成千上萬的人間悲劇,也是經濟建設一直擺在次要地位。改革後,工作重心迅速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也得到迅速發展。和諧社會的提出和構思,反映了國家建設的關注點開始有意識地向社會本身和人自身的全面發展上轉移,這是一次重大戰略轉移,因為這意味著中國開始思考現代國家的現實基礎的建設,那就是現代社會的建設。第四,從「談人色變」到「關鍵在人」。1978年以前,我們的思維方式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兩極對立,把「人」的問題看成是資產階級的專利,於是就出現了談人色變和漠視人的情況。但是,針對這種特殊的歷史,鄧小平提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和科教興國的戰略,並強調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實質就是解放人,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江澤民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理解中國的社會主義,指出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這就突出人的全面發展在社會主義本質規定性中的地位。歷史的轉折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漸進的,慢慢摸索的過程。但是,無論是實踐標準、發展才是硬道理,還是和諧社會、關鍵在人,其內在的邏輯可以在一點上得到統一,那就是人自身。因為不管是經濟的發展也好,社會的發展的也好,政治的發展也好,都是為了一個很簡單的硬道理:為了人的解放和發展。三、四大解放:改革時代人的解放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1中國改革首先是人的思想解放。從1978年到1997年的中國發生過三次巨大的思想解放,這不僅僅是中國領導層在思想路線上反「左」,防「右」的鬥爭,而且是所有人的思想解放。1978年戰勝「兩個凡是」第一次思想解放,打破了「個人崇拜」,也打破了政治全面壟斷經濟、壟斷社會的格局,我國政治體制改革也開始起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其核心內容。鄧小平鄭重指出:為了適應四個現代化建設地需要,為了適應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地需要,為了興利除弊,黨和國家地領導制度必須進行有計劃、有步驟而又堅決徹底地改革。在具體措施上,廢除領袖職務終身制、廢除幹部職務終身制、廢除「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人治、反對個人崇拜,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和黨內民主等,從而極大地推動了政治體制改革地步伐。這次思想解放,關鍵是使人從文革的舊觀念和舊體制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破除迷信和狂熱,使人回到社會、回到正常的生活。1992年的破除姓「社」姓「資」的第二次思想解放,主要是打破「計劃經濟崇拜」,打破社會主義只能搞計劃地思想誤區。這次的思想解放在指導思想上確認了中國搞市場經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社會的生機和活力創造了最為根本的前提條件。1997年打破姓「公」姓「私」第三次思想解放,這次思想解放關鍵是解決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基本形式和實現形式這一重大問題,闡清了社會主義所有制的的基本形式是社會公有制,而社會公有制的核心含意是社會所有制。社會所有制的實現形式包括多種形式,而股份制是社會所有制的一個主要形式。吳敬璉則鮮明指出:「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是社會公正+市場經濟,而不是其他思想。」這次思想解放進一步激發和提高了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激發了社會的活力,從而形成社會發展新的動力,思想的解放使得現代社會的成長才有了可能。2人的利益解放。人的利益的解放是由中國的漸進式經濟改革來逐步實現的。中國經濟改革的邏輯是有序的,走的是增量改革的道路。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以後的改革,是從擴大企業自主權開始的,改革不是從涉及較大利益結構調整的宏觀政策環境改革起步,而是著眼於改進微觀激勵機制,擴大企業自主權,這是符合中國實際的。這是因為,給微觀經營單位放權讓利,從而創造了新增資源並且把這些新增資源向受壓抑部門的配置,給全社會帶來都帶來了好處。到80年代中期,進行全面改革的嘗試,改革戰略發生轉變,從以農村為重點向以城市為重點的戰略轉移,直至90年代初期開始全面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這個過程之中,國家向社會的讓渡是逐步的,社會的成長也是漸進的,人的利益更是一步一步得到實現和保證。人的利益是現代社會成長和發展的根本。3人的權利解放。人的權利的解放主要是通過兩個方面來逐步獲取的。一是圍繞著權力關係的調整,就是放權。黨向國家放權,國家向社會放權,政府向單位或個人放權,單位向個人放權,這种放權使得社會和個體相比較改革前而言獲得更大更多的自主權,使得個體獲得較多的獨立自由的空間。中國市場化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使個人在社會中日益獨立和分化出來,並且使物在社會關係之中發生重要作用,並積極自覺地通過物來表現和實現自己。這一特徵使市場化對人的發展產生最大的積極影響,就是逐步衝破舊體制下的人格依附關係,從經濟關係來促進個人的形成,真正確立個人的主體地位。在這個過程之中,人的自由平等意識將得到增強,進取精神和效率意識普遍得到提高,而整個社會也將日益開放和多元化,所有這一切必將使個人發展的方式得到新的解放。二是通過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逐步確立和完善,使得公民的一些基本權利逐漸得以實現和保證,公民的權利平等地位得以保障,特別是依法治國的執政方式的確立,使得權利的逐步解放走向制度化。正是因為人的權利逐步實現,使得現代社會獨立自由的個體、平等的公民關係得以維繫和保障。4人的存在空間解放。改革前,黨、國家、社會高度一體化,人所存在的空間是單位,中國的「單位」是國家組織社會的一種基本形式,是政治-經濟制度的基本構成方式。單位承擔了社會整合、政治控制、行政管理和生活資源分配的功能。單位是高度政治化的,因此,這種狀態之下的人既是一個單位人也是一個純粹政治人,超大規模的中國社會正是依靠單位組織的多重複合功能,維持著一種特有的秩序於結構。由於思想解放,利益解放,權利解放,使得社會個體日益獨立,社會日益分化,呈現多元化的結構,這種狀態得以漸漸改變,人的存在空間也得以慢慢改變,從單位人慢慢轉向個體人,從政治人慢慢轉向社會人,90年代後期以來的「社區建設」運動,為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間的擴展提供了廣闊的餘地。社區是多種類型組織的聚合體,它不僅協調與整合社區內部的組織之間的利益與資源,而且還間接涉及轄區內各種類型的單位組織的利益,因此,在「後單位社會」裡面,社區從單位那裡承接了許多的職能和功能,大量的社會服務、社會管理、社會保障的職能,開始逐漸轉移到社區本身,這種轉移意味著社會實體與國家間的行政依附關係逐漸解體,社會成員和單位間的人身依附關係逐漸鬆弛,越來越多和越來越大的生存與生活空間回歸人本身。四、制度建設:改革時代人的解放基本戰略改革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人的解放也必須繼續。人的解放是改革後建設現代國家的邏輯起點,而人的解放在國家建設的層面上又是通過什麼實現的呢?也就是說這種人的解放和社會的發展、人的解放和國家的成長是通過什麼連接在一起的呢?這就是制度。是制度的發展和不斷創新使得人與社會、人與國家才得以協調發展。正是因為不斷的制度化才使得思想的解放、利益的解放、權利的解放和空間的解放,能夠在共同的時空下統一起來。無論是人的解放,還是建設現代國家,中國始終是不能偏離現代化的軌道,因為現代化意味著一個長久穩定的制度體系的確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國家建設的核心使命就是三個:主權獨立、民主確立、制度屹立。國家建設的最高境界就是制度的屹立,它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制度獲得有效的權威,成為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礎與保障;另一方面是制度與經濟、社會、文化高度契合,獲得廣泛認同,具有持久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從這個角度透視當下中國國家建設的歷史方位,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國國家建設的歷史使命應當是:在發展民主的基礎上,確立起一套能夠屹立不動的制度體系,以保證國家的全局穩定、持續發展、和平崛起。從中國目前的現實來看,擴大公民個人自由、促進公民社會的發展,加快民主化進程這毫無疑問是必須的,但是,這隻能解決其中的一部分問題,從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規律來看,公共權威的確立,有能力、有效率的政府是必須的,許多的問題是需要公共權威來解決的。「沒有一部有效的國家機器,無論是『自由』、『公民社會』,還是『民主』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國家基本制度建設應優先於大規模的民主化,要先行一步,因為它是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必要條件,也是建立法治和民主制度的必要條件;否則民主化就可能演化為泛民主化和無政府主義。」這是在宏觀層次上的基本戰略,他既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和現實的邏輯,符合人人與制度關係的基本原理,也遵循了人的解放是一個漸進長期過程的基本規律。然而,問題往往是在多層面發生作用,制度建設最終要落實到實處,也就是說在今天的制度建設中,朝著人的解放這一基本的目標,什麼樣的東西是最重要和最急需的呢?托克維爾認為美國的民主非常好,可是它來自於哪裡呢?他認為美國民主來自於美國最早的英裔美國人所形成的鄉鎮自治,這個鄉鎮自治所實行的就是人民主權,鄉鎮自治為什麼能夠實行?他認為根本是最初的這些人具備平等身份,而平等身份又是源於鄉鎮精神,而鄉鎮精神的核心是獨立和有權,也就是個體的獨立自由和個體的基本權利。可能在於公民身份的平等。中國改革後人逐步得以解放,人的利益逐步得以保證,個體日益獨立,權利也逐步得以實現和保障,即個體日益獨立和自主。這其實是來自於我們今天講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一體化建設的推動,因為有了社會的成長和建設,發展公民協商,形成政治協商,最後又保證了這種獨立自主。所以,從微觀層面講,制度建設關鍵在於保證公民個體身份的平等,從而實現個體獨立和自主,這也是人的解放在微觀層面的基本策略。
推薦閱讀:

挥霍的福音、挥霍的信仰-当代改革宗的福音危机-评提摩太凯勒
萬曆首輔張居正:明朝最牛CEO的悲劇改革史 - 雅虎文化
北宋王安石變法為什麼失敗了?變法失敗是導致北宋滅亡得更本原因么?
改革開放帶來的浮財已經挖凈
清末改革中的張之洞:學人還是政治家?

TAG:改革 | 解放 | 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