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刺的治療經驗方
07-18
提要: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中常見病、多發病,它的產生嚴重影響中老年正常行走,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一、跟骨骨刺是如何形成的?其特徵為患者不能落地行走,呈錐刺痛,由於不能正常行走活動,使中老年人其它疾病的產生隨之增加,同時跟骨刺又是骨科治療學上的疑難病。過去對本病認識一直認為是由於長途行走和長時間站立而引起的退行性變造成的。但這一理論對很多因骨質增生而產生的臨床表現無法做出確切的解釋。經過多年大量的臨床實踐與探索。運用生物學原理對很多骨質增生疾病原因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從而證實了跟骨骨刺這一病理改變的根本原因是人體"足部力的動態平衡失調"所致。造成跖長韌帶。跖筋膜攣縮,引起跟骨附著點處持續性的牽拉損傷,韌帶與筋膜的纖維就會不斷地被撕裂,與此同時人體自身就會通過代償機制的保護作用,把大量鈣與磷輸送到被撕裂的韌帶與筋膜的附著點處。以加強韌帶和筋膜的附著點處不被拉傷或拉脫。久而久之這些大量聚集的鈣質與磷會使韌帶與筋膜附著點鈣化骨化。從而產生足跟骨骨刺這一病理現象。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二、跟骨骨刺的臨床表現及如何診斷?臨床表現:1、是跟部疼痛,行路時壓力加重後疼痛加劇。2、因局部疼痛,行路時足跟不敢著地,有踮腳現象。3、足跟部的拇指觸壓時,有時有壓痛。跟骨骨刺跟骨 診斷: 在詳細體檢後,跟骨骨刺的診斷一般較易確定,如有骨刺存在,壓迫跟骨中央會產生疼痛。X光乃可以幫助確診。三、跟骨骨刺的治療: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發病。多數人因為腳後跟長骨刺,引起滑囊無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長了骨刺並不一定要開刀才能治好腳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圍的滑囊發炎便能防治腳痛。常用的方法是可用針刀、理療、針灸、按摩等方法治療。1.特色藥物「太白草藥」外敷散: 本品採用名貴太白山中草藥,精工製成,採用外敷傳統中醫療法,療效顯著,是一種消除跟骨骨刺疼痛的較好方法。在百度搜索<太白草藥>功效:活血化瘀.主治跟骨骨刺疼痛.用法:取藥品一包,加食用米醋20毫升,攪拌均勻,外敷於跟骨處,外面用塑料薄膜包裹。時間用2個小時後取下。不可多敷!一般3~5日後見效。本葯為外敷藥,不可口服!!!2.經驗方:生烏頭10克,細辛3克,冰片3克。三葯合在一起研磨成細粉末,裝入紗布袋內,墊在鞋後跟處,每周調換一次。在外用藥的同時,堅持每天早晚用米醋溫熱泡腳30分鐘,可以起到協同發揮療效的作用。一般可用米醋500克,溫水1000克,倒入容器中攪和,浸沒腳踝處。四、跟骨骨刺的預防:1)選擇合適的鞋子:對年輕人來說,應盡量少穿或不穿跟過高的鞋子。因為高跟鞋增加了足的負擔,使足底的跖腱膜趨於緊張,張力升高,容易誘發或促使「骨刺」的產生。對於中老人,應選擇軟底寬鬆的鞋子,減少足底與鞋子的磨擦。2)使用厚軟的鞋墊:厚軟的鞋墊可緩衝足與鞋之間的摩擦,減輕疼痛。足跟有較明顯的骨質增生者,為了減少疼痛,可將厚鞋墊部分挖空,使「骨刺」不與鞋底直接接觸。3)減少以足為主的劇烈運動:以足為主的劇烈運動如跳、跑等,是誘發足跟疼痛的因素。因此,不經常運動者,從事較劇烈的活動要循序漸進。常做足的跖屈運動。跖屈是將足趾向足底方向活動,使足背皮膚緊張。典型的足跖屈是芭蕾舞演員用足尖站立的演出姿勢。足跖屈時使跖腱膜放鬆,張力減小,可以緩解「骨刺」對周圍組織的刺激的損傷,有利於無菌性炎症的消退,從而預防和減輕疼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本命經驗談02
※[臨床經驗] 經方桂枝加葛根湯治療頸椎病
※CHIP OCT系列之:聯用OCT及FFR指導複雜冠脈介入治療(台灣經驗)
※我用5年育兒經驗告訴你:寶寶臍帶、黃疸、濕疹、便秘只需這樣做
※裴學義兒科用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