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外媒體聚焦三中全會兩面觀

境內外媒體聚焦三中全會兩面觀

11月10日,北京天氣清朗明媚,在京西賓館內進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卻是「嚴絲合縫」。自11月9日全會正式開幕以來,中國官方媒體僅對這次全會內容作了單一的開幕程序報道,吸引國內外媒體關注的中國未來5至10年的改革發展決策,似乎格外謹慎嚴密。沒有任何的新鮮信息,輿論界媒體界流傳的則依舊是前瞻性和猜測性的改革方案解讀。

  相比於中國內地媒體的「靜觀其變」,外媒則似乎顯得「積極且焦慮」。

  《紐約時報》引用此前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演講中的預言,「除非有伴隨經濟改革的政治改革,否則中國會面臨一場危機。」吳敬璉曾說,「只有進一步推進市場化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加快民主化、法治化的進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才有可能實現。」這篇演講被中國報紙和網站廣泛轉載。

  「此次會議將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一步經濟改革力度和誠意的證明」,《華爾街日報》如是說。此次三中全會的關鍵會議公報將於下周二發布,預測這份公報將會對改革方向作出指示,指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將如何解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以及數十年飛速發展累積下來的經驗和教訓。

  中國官方媒體認證微博@人民日報10日最新微博信息發布三中全會七大改革看點,其中提到:①財稅制度改革:中央和地方事權財權相匹配;②金融體制改革:堅持市場化取向;③行政體制改革:減少行政審批;④土地制度改革:解決土地從哪來,怎麼用;⑤城鎮化改革:人的城鎮化;⑥司法體制改革: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⑦國有企業改革:有所為有所不為。

  以上七點改革內容預測大多包括了此前媒體專家關於此次全會內容的預測和期望。改革的內容更多聚焦在金融、財稅、土改、國企改革等方面,關於政治體制改革的呼聲漸弱,此次全會或不會做大幅度涉及和突破。

  《紐約時報》10日發表文章稱,中國農村「大拆大建」發展城鎮化,農民生活處境獲得了短期的實惠和提升,然而未來卻或將引發「新城鎮化貧民」現象。大量的農民上樓房、土地變住房的城鎮化建設加快了農村的消亡和衰退,農民生存方式的轉變和前途的轉折使得他們陷入發展焦慮。進城打工的農民無法享受城市居民的社會福利和保障,又失去農村耕種土地和生計,在夾縫中更迷茫。

  外媒對中國農民的命運似乎格外憂慮。《華爾街日報》9日發文章,提到中國銅陵的戶籍制度改革曾經帶動了一個地區的繁榮和發展,並寄望戶籍制度的改革能為中國解決眼下發展瓶頸和城鄉差距的問題。

  文章稱,所有中國人都有戶口,戶口賦予他們在某個地區生活的權利,並把他們劃分為城市和農村居民。戶口決定了居民享受的社會福利,並存在巨大差異。世界銀行研究員甚至估計,中國最富裕省份的人均社會福利支出是最貧困省份的八倍。而銅陵市採取中國大多數地區拒絕的措施,邀請移民定居,給予同等的福利待遇保障,允許其生二胎等等,對當地的人口和經濟起到了提振上漲的作用。

同樣深刻關注中國農村問題和土地制度,《經濟學人》聲稱,中國農村的土地集體所有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進城後也沒有享受到市民福利,阻礙了城市化的進程,中國必須建立一個公平的土地交易市場,讓農民分享更多的土地收益。

  在中央政府最高領導人的支持下,近年來國內一些地區已展開土地所有制改革。廣東省已啟動了農村土地抵押貸款試點。重慶市也進行了「用城市的社會保障換農村的承包地、用城市的住房換農村的宅基地」的嘗試。這些試點激發了人們對中國進行更大範圍土地改革的期許。預計土地改革將是周六開幕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議題之一。

  相對於外媒「憂心忡忡」的為中國土地改革及農村發展建言,中國內地媒體未對此次全會做實質性議程性的報道,三中全會召開當晚,央視《新聞聯播》用一句話播報三中全會於當天開幕,並未作內容說明。國內媒體聚焦三中全會,更多是對中國當下大局的闡釋,和對這次全會未來的展望與鼓舞。

  「中國再次進入了『三中全會時間』」,中共機關媒體《人民日報》提升高度指出,中國當下,「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一點不比不發展時少,改革開放將中國推送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眼下的中國進入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的問題紛繁複雜,瞻前顧後、畏葸不前都將導致前功盡棄。

  而時常引發輿論爭議的官辦媒體《環球時報》則發表中國社科院學者朱繼東的文章,辛辣指出當前中國社會發展帶來的系列問題。「20多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巨大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市場主體追求利潤最大化,難以完全實現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市場的自發盲目和波動帶來破壞浪費,甚至引發周期性經濟危機;市場機制不能自動解決社會公平問題,貧富差距擴大;還有些地方把教育、醫療、住房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盲目推向市場,國企私有化過程中出現對國有資產流失的質疑。問題根源主要是有些領導幹部過於強調市場經濟,忽視了其社會主義屬性,導致盲信市場、大肆私有化等錯誤思潮泛濫,並引發信仰迷失、道德滑坡、貪腐橫行、環境污染等問題。」作者直呼「該對改革開放做歷史總結了」。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和累積,是改革前行的保障。

今天的中國進入改革攻堅期已成共識,既得利益的固化成為改革難題的關鍵。共青團機關報《北京青年報》明言直意,前一輪的改革造就了騰飛和發展,卻也成就了部分既得利益者。眼下,進一步的深化改革,很可能觸動某些群體的利益。在前一輪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可能成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利益受損者時,昔日的改革動力,卻可能成為繼續改革的阻力。

  觸動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如同打破「老市民」擁有的城市資源和福利,讓「新市民」擁有相同的待遇;觸動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也如同糾正中國城鎮化建設的現實舉措,如同改革中國戶籍制度、土地制度的歷史頑疾;也如同中國各領域的改革一樣,要打破已有利益格局,要造福更廣更普遍的領域和民眾。

  這是一場考驗,是對新一屆領導集體的改革力度考驗,是對基層政府上令下達的考驗,是對既得利益者重新分配的考驗,是對普通百姓觀念轉變的考驗。

  正如《東京新聞》觀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最後一天,將公布決定的內容。在貧富差距及社會問題繁多的背景下,習李引領的改革能大膽到什麼程度,眼下各界關注。

   


推薦閱讀:

近百萬畝葵花盛開甘肅戈壁灘 引外媒享「視覺盛宴」
外媒眼中的中國華西村,中國最富的村子
Surface Book 都獲得了外媒的哪些好評?
外媒:中國年輕人享受獨居樂趣
外媒:中國崛起對日本並非壞事

TAG:媒體 | 外媒 | 三中全會 | 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