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劉賀的博山爐 | 香道
香 與 生 活 的 美 好 關 系 ▲
香 道 I D : xiang dao 1 0 0
● ○ ● ○●
最近考古界的頭條絕對是海昏侯劉賀,這個被在歷史上描繪為「荒淫無度、昏庸無能」的27天皇帝。
一不小心上了頭條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就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勝利者書寫的歷史往往真真假假。真實的劉賀是個什麼樣的人也很難知曉。
如今,我們可以從海昏侯劉賀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中,探究劉賀生前的生活講究與品位。
第一代海昏侯劉賀之墓,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漢代列侯陵墓。
(不過,也差點被摸金校尉倒了斗)
在棺槨的正上方有一盜洞。但未料墓主的棺材偏了一點,在東北方向。這才倖免被盜。
能被盜墓者盯上,又曾當過皇帝(短短27天)的劉賀,墓葬中的金銀財寶自然少不了。
▼
10噸的五銖錢,各種金幣寶石,大量的竹簡文獻
隨金幣寶石一起出土的還有漢代流行的博山爐,存放博山爐的西室,是墓主人待客和讀書的地方,可見在兩千年前古人就開始流行「焚香夜讀書,紅袖來添香」的生活。
博山爐以山的整體形狀做造型表現,爐身較深,屬於燒樹脂類香料的熏爐,下部先盛炭火,樹脂香料放於炭火上,使之徐徐發煙。藉由香煙形成煙霧瀰漫,形成山嶽雲煙環繞的效果,比掛畫更能表現出仙境的意趣。
博山爐之名初見於《西京雜記》:「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九層博山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生動記錄了西漢成帝時期的青銅雕鑄高手丁緩,所制的九層博山爐上刻有千奇百怪的鳥獸,極盡精妙之能事,同時也首次將博山爐的名稱錄之於簿。
博山爐在南北朝時期的詩賦文學作品中開始流行,南齊劉繪吟詠博山爐:「參差郁佳麗,合沓紛可憐。蔽虧千種樹,出沒萬重山。上鏤秦王子,駕鶴乘紫煙。下刻蟠龍勢,矯首半銜蓮。」博山爐之所以用「博山」之形,是因為秦漢時期,傳說東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漢代銅熏爐成為重要實用器是因為:一是漢代人席地而居,燃香草以潔室,既祓除地下潮濕的濕氣,又怡人心肺;二是因為迷信神仙、鬼神,燒香祈祝以達神明; 三是古代皇室貴族官僚地主之輩使用高級華麗的銅熏爐,以顯示其華貴而又受潔身之益。
博山爐在漢代長期流行,推測其重要的原因是博山形銅熏爐,材質為金,香料為木,炭為火,下為水,土(山)為形,暗印了道家學說中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說,正是梁昭明太子《銅博山香爐賦》中所說「制一器而備眾質」。
博山爐的基本造型是從早期豆形熏爐演變而來,博山爐的形制亦多有變化,並不固定,高的如竹節,矮的如豆形。豆形博山爐在漢代最為常見,也有少量博山爐是仿簋等造形的。
兩漢事情的香料與用香
漢代軍事強盛開疆拓土,尤其是絲綢之路開通後,各種異域香料,如丁香、安息香、乳香、龍涎香等新的香葯相繼傳入中原。成書於漢武帝時期的《神農木草經》載入了365種藥物,其中以草木為主,有澤蘭、白薇、木香、菖蒲、篙、蘭草、杜若、椒等,也收錄了動物香—麝香。
兩漢時期,對花草木類的傳統香料的使用還是佔據了主要位置。長沙馬王堆出土的香囊中裝有:佩蘭、辛夷、花椒、茅香、肉桂等芳香植物。也可以看出,當時已經使用多種香料調和成的香品了,即後來所說的「合香」。
漢代彩綉雲紋香囊
當時人們把香料作為禮物,傳達情誼。詩人秦嘉曾向妻子寄贈香葯,並說:「今奉房香一斤,可以辟惡氣」,「好香四種各一斤,可以去穢」。用熏香香身、香衣,驅穢辟惡氣。
漢代熏香除作傳統的用途外,也用於宴飲歌舞等活動,成為一種生活享受。
隨著漢代香料品種的增多,王公貴族開始對香料的使用進行研究配製香方。「漢建寧宮中香」是對兩漢時期的香料使用的充分反映。
「黃熟香四斤、白附子二兩、丁香皮五兩、霍香葉四兩、零陵香四兩、白芷四兩、乳香一兩、檀香四兩、生結香四兩、甘松五兩、茅香一斤、沉香二兩、蘇合油二兩、棗五兩。研為細末,煉密和勻,窖月余作丸,或餅爇之。漢建寧宮中香 | 香乘儘管漢代官方正史文獻對香料的記載寥寥,但從異說之事的著作《海內十洲記》中的返魂香,《述異集》中的辟寒香。描述了漢代人們對香料的認識和使用。《趙後外傳》記載:「趙後飛燕浴五蘊七香湯,婕好浴豆范湯。皇帝說皇后不如婕好香,飛燕又焚百蘊香,而婕好則敷露華百英粉」。
漢代喪葬講究「事死如事生」,海昏候墓出土的器物編鐘、雁魚燈、青銅火鍋、博山爐、動物造型的席鎮等,可知兩千年前古人的生活是有多精緻。
想必海昏侯劉賀也是個很講究生活品味的人。或許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讓他喜歡焚香靜心,生前讀書、聽音樂都會焚香助興。
編輯 / 沈小香 圖片 / 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
● ○ ● ○ ●
推薦閱讀:
※茶的境界更高還是香的境界?(品茶、品香)
※良爾尋人之——范永全
※雲芽坊將於90後中國騎行第一人張宇飛先生深度合作
※合香手記:夏日香氣《雲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