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清晨,道教信徒遙對著武當山最高峰敬獻了一柱清香。 一百年前,朝聖者們卻並不是這樣敬香的,他們會蒙上雙眼,踏上探出岩壁外兩米多長僅容一人通過的龍形石雕,將香火插入龍頭上的小香爐內,俗稱燒龍頭香;這是一種極具危險性的進香方式,稍有不慎就可能葬身懸崖。 千年以後,人們不再使用這種方式進香,但朝拜者心中的虔誠卻分毫不改,一如從前。 第九集 共祈太和 「西天佛祖把芽種下,茶樹年年都啊要發芽,等到了三月八我的哥哥呀,上山來採茶,採的是清明茶。久聞妹子你長的是一枝花……」。清明時節是武當茶場最忙碌的季節之一,相傳,古代的道人們直接含嚼茶樹鮮葉汲取茶汁,在咀嚼中感受茶葉的芬芳,以清心明目,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了沏茶品茶的習俗。 《道藏》中說,茶味似道意,武當道茶因地處武當山太和山,亦名太和茶。道人飲此茶,可品味人生,參破「苦諦」,心境遂平和氣舒,達到人生至境,謂之「太和」。 武當山原來的山名叫太和山,「太和就是能升華萬物的這樣一個條件,屬於陰陽二氣和合,然後產生和氣,和氣才能產生萬物,萬物都生於太和之氣。」以「太和」為山名帶有濃厚的道家色彩,也表達了古人美好的願望;天與地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以及自我的和諧。 「秦嶺阻擋了北方的沙塵暴南下,那麼又阻擋了南方的酸雨北上,可以說這個地方,包括神農架這一塊構成了中國的一個肺;所以武當山這個地方,終年呢就是,夏季無酷暑,冬季無嚴寒,四季無大風,非常好的一塊地方,在這裡構建了這個和諧之地吧。」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氣候條件,使得武當茶自明朝以來即作為貢品,被信奉道教的皇帝享用。清朝時,皇室不再負擔武當山的供養,宮觀香火斷續,道眾四散,這反倒成全了民間百姓,尋常人家也得以品嘗到來自仙山的茶香了。 失去了皇室的恩寵,武當山的春天回歸自然,萬物屏息以待。 公元1673年,武當山的道人們聽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消息,康熙皇帝將要派御前侍衛來祭拜武當山主神玄天上帝,這是明朝滅亡以後,三十載春秋武當山與清皇室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因為武當山是一個明朝皇帝修的一個道教聖地,明朝皇帝非常的重視。清朝皇帝取得政權以後呢,對武當山的情況不太好處理,一方面他不能特別重視武當山,因為這是明朝皇帝一個聖地,是明朝皇帝的家廟;另外一方面,他又不能不重視,他又必須對道教給予一定的關注。」 玄武神是明朝的護國家神,明朝的歷代皇帝都對他供奉有加,這使得清王室一統江山後,對武當山敬而遠之;另一方面,在不斷的演變中,玄武神成為了掌管皇帝壽命的神,這又讓清朝皇帝對武當山不敢魯莽處之。 《清實錄》中記載,故宮欽安殿內供奉著玄武神,每年皇帝壽辰的時候,清皇室都會在殿內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 康熙十二年,八歲登基的愛新覺羅玄燁已整整二十歲,在後來的史料中,人們這樣描繪這位少年天子,他資兼文武,智勇雙全,善於沉穩老練地解決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 去往武當山最高峰的途中,至今留存著一塊石碑,碑文記錄了康熙十二年玄燁派御前侍衛前來為皇太后祈壽,這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康熙要特意來武當祈壽呢? 康熙十二年是個非常特殊的一年,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康熙皇帝的帝位已經相當穩固,但是,位於南方當時的平南王吳三桂正在策劃謀反,那麼,朝廷侍衛色虎利和吳山桂到武當山祭祀玄天上帝,這樣一個特殊的一件事情,實際上不單是一件祭神活動。」 這一年,康熙想要完成一件他的父親想做卻迫於現實無法實施的事情,那就是將割據給廣東、雲南、福建三位藩王的權力收回,史稱「削藩」。歷史又一次上演了權力角逐的乾坤大挪移,而讓少年天子倍感棘手的是雲南王吳三桂。 「在南方的吳三桂,康熙八年到十年,在雲南昆明就鑄造了一個銅像,昆明東邊的雞鳴山上鑄造了一個銅殿,模仿武當山金殿鑄造的銅殿也供奉的是玄天上帝;所以當吳三桂供奉玄天上帝修金殿的時候,皇帝覺得這件事不能等閑視之。」 自明朝永樂皇帝大修武當以來,武當最高峰頂的金殿就是皇權和神權的象徵。以紫金城為界,朝山的香客們只能在南天門外遙拜玄武神,大頂之上的金殿,是皇帝才能享用的祭祀場所。如今,一個藩王居然私自在雲南修建了同等規則的金殿,這件事情讓康熙皇帝大為震怒;一個欲罷不能欲說還休的念頭折磨著康熙,似乎有意讓漫漫長夜來考驗這位年輕君主的耐心。 今天,大頂之上的金殿是慕名而來的遊客們最重要的一站。在導遊的帶領下,遊客們摩挲著環繞金殿的欄杆,他們相信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絡繹不絕的香客把欄杆摩梭得光亮如新。 這些欄杆來歷非凡;那是四百年前的明萬曆年間,雲南的道教信士們帶著各家各戶捐贈的一百四十八根護欄,從橫斷山脈一路翻山越嶺,歷經三千多里路程來到武當,在朝聖時敬獻給玄武神的,這一切足以說明,在雲南王的領地玄武信仰久已深入民心。 吳三桂坐擁雄兵,此時修金殿又是何居心?一瞬間,康熙聯想到了明永樂皇帝朱棣,他與吳三桂同為藩王出身,同修金殿,莫非雲南王也有稱帝之心?細細思量以後,康熙在侍衛完成祭祀之後,又讓他們執行了一件秘密的任務,帶一幅武當全景圖回宮。 「帶一個武當山的全景圖,實際上呢,也是讓朝廷了解武當山地區軍事的險要,地形的複雜。當然我認為,這個全景圖還有朝廷對武當山的這種景觀非常的仰慕,所以把這個全景圖帶給朝廷,也是讓朝廷進一步了解武當山的道教建築和山川景觀。」 果然,第二年,吳三桂叛亂,他的心腹在武當山起兵呼應,因為有了充足的準備,清兵在武當山完勝叛軍。公元1681年,經歷八年的「三藩之亂」平定,二十八歲的康熙皇帝更加從容自信,他屹立在帝國的中央,如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 這時只有台灣還沒有回歸到帝國的版圖,此時,玄武信仰早已從武當傳到台灣,正所謂攻心為上,要想收復失地,首先要從信仰上入手,這讓康熙又一次想到了武當山。 「因為在明清的時代,鄭成功在收復台灣之後,他把玄天上帝視為一個航海神,因為從福建到台灣要經過澎湖那一帶的所謂黑水溝,是一個比較危險的地方。先民們要移民到台灣,都會帶一個香袋或者香旗到台灣去,那玄天上帝(信仰)是因為當初是跟著鄭成功的船隻移民到台灣去的。」 據台灣史志記載,康熙二十六年,武當山正一派道士湖北谷城洪氏三兄弟東渡台灣,建廟崇祀玄帝香火。「當時有記載,就記載他們把真(玄)武像帶在船上,然後帶到台灣,可能開始就是只是供奉在很不起眼的茅屋蓬里,還有什麼什麼等到他們真正移居下來有了錢,他們會蓋廟宇,再把它供奉在這裡面。」 越過海峽,武當山玄武神在台灣落地生根。鄭成功先後為玄武神建立小上帝主廟,大上帝廟,作為鎮守一方的神廟,同時還鼓勵民眾廣為奉祀,將玄武神作為台灣的守護神。 「清朝以後,它影響到台灣華人地區,不光是台灣,而且影響到中國周邊的國家。比如我們到越南去,它河內就有真(玄)武廟,真(玄)武廟大概就是清朝,相當於咱們康乾時代,康乾時代鑄的這個大的,真(玄)武的神像也是把它作為北方的保護神來崇拜的。就說它也影響到國外,而且這個不是華僑的廟,是越南國家祭祀的這個寺廟,就可見它影響廣及達到海外的程度。」 公元1685年,毀於吳三桂叛亂時的太子坡重修;這一年,台灣成功收復,明王朝的陰霾徹底從康熙心中褪去,現在該是穩定民心的時候了。 康熙四十二年,玄燁派人前往武當山敬香,並奉香儀一千兩以答謝神靈;同時,手書五塊匾額,分別懸掛於紫霄宮、五龍宮、玉虛宮和金殿。三百多年來,只有懸掛於金頂玄武神上方的匾額保留至今,它通體以龍紋裝飾,中間篆刻下康熙御印,在香火的熏染下,「金光妙相」四字通體烏亮。 或許,只有這四個字才能表達康熙對玄武神的感激與敬仰。此後,是三十多個春去冬來,武當山安然度過了雍正王朝,接下來,這座大山即將迎來又一個重要的時刻。 公元1736年,清乾隆皇帝登基,幾乎是剛剛即位,乾隆帝便詔告天下,永久免除朝聖者進武當進香時的香稅;香稅是明清時國家對朝山進香信士徵收的一種特殊稅種,進香需要納稅,還設有稅官進行管理,在明以前尚未見到。
「(武當山)應該是整個名山中宗教聖地,它最先收香稅的,因為在明以前是沒有記載的,至少是我們現在找不到這種記載。最早是從武當山開始收,它比當時的泰山還要早了十幾年;就是明代的時候,武當山跟泰山的香稅其實是不相上下,這也反映出武當山的香客他朝山的興盛。」
當時進香香火的興盛,可以從武當博物館的一件文物得到體現。這是一件明萬曆年間的珍貴文物,它整體為圓形,象徵武當山主峰天柱峰,其周身完整記錄了從凈樂國太子入武當修道,最後貴為玄天上帝的修仙故事。從山麓到金頂鑄一條飾欄蹬道,它穿過峰巒疊潤直通一天門,經二天門、三天門後,進入象徵天界的金頂。 然而,這件布局緊湊且極富想像力的藝術珍品,並非宮廷御賜,而是由山西平陽府信士集資鑄造的。金殿兩側的銘文上,鐫刻著一百多位信官信士的姓名和捐資數額。
四百多年後的今天,查閱了眾多文獻後,我們仍舊無法還原有關這件文物的故事。在模型上我們找到了文物的鑄造者當年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個沒有歷史記載的工匠,打造出了所有朝聖者心中的武當。
歲月荏苒,朝代更替,大山卻一直在那裡,它在靜默中贏得尊崇,又在靜默中容忍蕭瑟;始終不肯離開這座大山的不是給過它威名供奉的歷代君王,而是千百年來始終追隨的朝拜者和這座山中的尋常子民,信仰的力量藉助王權和民間兩翼,終於造就今日巍峨壯觀的古建築群。
初秋是護林員老梁最忙的季節,他要給村民們發放防火宣傳材料。「你是老年人,你更應當對護林防火要注意,要貼在牆上,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我沒文化,我看不懂…」「你沒文化,回來叫你的兒子,你的孫子,念念叫你聽聽。注意冬季防火,屋前屋後,這個地方要清掃乾淨。」
老梁一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大山養育了他們,他們也以自己的方式回報這座大山。除了宣傳防火,老梁每天都要巡山護林。常言道,靠山吃山,他們守護著大山,大山也以特別的方式回饋著他們。
如織的遊客使得此地商機垂手可得,老梁和家人也在紫霄宮前經營了一個小商店。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他們都在這裡見證著紫霄宮最熱鬧的日子。
史書記載,玄武大帝在農曆九月九得道升仙,每年此日,武當紫霄宮都會迎來四方香客。多年來,台灣進香團從未爽約。
「沒有開放之前,台灣還是有一些公廟,比較有代表性的公廟,在做共同的祭祀活動,甚至有一部分人,還會特別的面對我們武當這個方向做一些邀祭的方式。事實上跟兩岸之間的關係不管是文化的或是宗教信仰的,是一脈相承的,是血濃於水的,是無法割捨的,尤其兩岸交流之後,(交流)會越來越頻繁。」
同根同源,同一個信仰,北極玄天上帝是台灣民眾至今崇奉的道教大神。自1988年以來,到武當山玄帝宮朝聖謁祖的台灣同胞日益增多。據不完全統計,近二十年來,共有五百多個台灣朝聖謁祖團來武當山進香,朝聖台胞達六萬餘人。
「甚至在玄天上帝文化信仰來講,台灣方面也認為說,玄天文化在武當文化裡面有很豐富的內涵,還是值得一個中國人驕傲的。一個文化內容那也需要說你把它傳播到台灣去,甚至全世界去。」
很多外國朋友到這裡來修鍊,美國的、俄羅斯的,歐洲德國、法國,包括還有東南亞的,韓國、日本很多朋友都慕名到武當山來。「因為武當山融匯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內在的這種美好的傳統和精神,也就是這種太極思想,太和思想,和諧的理念。」
公元2007年,玉虛宮重建工程啟動,預計到2010年完工。古建築的維修與重建是一項進度極其緩慢的工程。在這個被速度和效率裹挾著疾行的年代,武當古建築的重建工程卻有著修舊如舊,不急不火的悠然。老工匠們耐心地指導著徒弟們,憑藉這一磚一瓦、一筆一划來續寫武當的輝煌,或許他們在殘垣斷壁間悟出了一個道理,經典從來不是一夜寫就的。
「這幾年我們投了有將近八千多萬,對這個古建築群進行維修,讓這份世界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了解它,使它不斷地發揚光大,使世界各地的人民了解它,讓武當文化、中華文化傳承到世界各地,讓人共同領略感受這份文化遺產,感受中國人民,勤勞的中國人民的這份智慧。」
這是一代代武當人不斷營建和守護著的家園,他在地球神秘的北緯三十度線上,與瑪雅古建築、埃及金字塔等許多業已消失或僅存遺迹的文明奇觀共生共榮,並執著地堅守至今。
從這裡開始,武當山出現了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座皇家廟宇;然而,多少市井喧囂的繁榮,多少亭台樓閣的壯麗,都沉寂在歲月的塵埃之下。今天,我們只能遙望僅存的殘碑舊跡,猜想五龍宮曾經有過的鼎盛。
每一個新的高度都是一次歷史的跨越。宋朝時武當山成為了帝王們的希望所在,八百多年前的宋宣和年間,徽宗敕建太玄紫霄宮,從空中俯瞰紫霄宮,一條筆直的中軸線貫穿始終,恰好吻合了「皇權中軸」的指導思想,宮殿落成後,它被稱為國家祈福之廷。
構築於絕壁之上的南岩宮,是東方人用石頭書寫的歷史。公元1313年修建了二十七年的南岩石殿完工,皇太后賜宮名「天乙真慶宮」。元代的武當山第一次成為了皇帝告天祝壽的專門道場。
從山腳象徵「人間」的建築到山腰的「仙境」,再到山巔天柱峰所代表神權皇權的「天國」,武當山因此被明皇室封為「天下第一山」。
這是關於一座大山的追憶,自兩千五百年前《道德經》從這裡流傳,便有信徒們不遠萬里前往此地共祈太和。他們仰望追尋的並不是這些肉眼能看到的巍峨殿堂,而是盤亘在他們靈魂深處的那份對先人的崇敬和對自然的禮讚。 (全部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