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輸血方式,醫生費點事,患者省錢又安全!
出血過多,容易影響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大手術前,醫生一般都會準備給患者輸血。
談到血液來源,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血液來源於血液中心的血庫,血庫的血又來源於無償獻血。
但血庫里的血,畢竟是別人的血,醫學上稱為異體血。臨床上,有些患者對於輸別人的血有些顧忌。就輸血本身而言,絕大多數的血液都是安全可靠的,血液中心在接受獻血者的血液後會進行嚴格的檢驗;但也有極少數情況,比如:一個患有傳染病,但處在潛伏期的獻血者獻血,會增加受血者感染傳染病的風險。加之有少數患者輸入別人的血液後會出現排異反應,所以使用自己的血液保障手術進行,是最理想的。
在這方面,採用「自身輸血」方式,就是一種非常值得推薦的方法。
所謂」自身輸血」,是指採集患者體內血液或患者自體丟失血液或血液成份,再回輸給同一患者,以滿足患者本人失血時需要的一種輸血療法。
自身輸血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實現:
貯存式自身輸血
稀釋式自身輸血
回收式自身輸血
這三種方式是什麼原理?是否安全可靠?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
1、貯存式自身輸血:
把自身的血液預先貯存起來,以備將來自己手術時用。
這個方式主要利用人體的血液再造能力,一般在抽完血後,人體血液會在3-7天恢復到正常水平。所以這種方式一般會在患者手術3-10天前進行采血,采血後將血液存儲在醫院的血庫放置在4℃專用冰箱內儲存備用,一般可以保存30天。
2、稀釋式自身輸血
在手術室打完麻醉後,先抽出患者體內一部分血液保留,然後再給患者輸入一些液體(膠體液或等滲晶體)補充血容量。這樣,再給患者開刀,患者出的血就是一些稀釋後的血,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會減少。然後根據術中失血及患者情況將之前抽出血液再回輸給患者。
3、回收式自身輸血
這種方式,是將患者內的積血、手術失血及術後引流血液進行回收、抗凝、濾過、洗滌等處理後,然後回輸給患者。當然,這種血液回收必須採用合格的設備,回收處理的血必須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
看完上述三中自身輸血方式,很多人會擔心這種方式是否安全、可靠。
其實,這種輸血方式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在醫學界已經使用很久,並且臨床應用得也比較成熟。
之所以目前有些醫院用的比較少,主要是自身輸血方式,需要醫院多個科室之間相互配合,比如儲存式自身輸血,就需要臨床醫生、護士、檢驗科、血庫的協調配合;稀釋式自身輸血發還需要麻醉師的配合,這無形中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很多醫院覺得「麻煩」,不如直接用血庫的異體血方便。
但對於患者來說,自身輸血確實避免了很多問題:
避免了異體輸血的風險,減少傳染病發生;
為患者節約了費用;
為國家節約了用血量;
術前采血可刺激造血功能,有利於傷口癒合及身體康復;
稀釋式自體輸血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減少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環。
自體輸血,其實就是醫生費點事,但對於患者是省錢又安全的好方式,可謂一舉多得。
推薦閱讀:
※醫生們最愛喝它,咖啡「無罪」的7個理由
※做近視眼手術,副作用到底有多大?有醫生出來說話了!
※優培景程問答:在美國學臨床醫學的幾個階段,時長和費用
※90 後醫生版周杰倫:鹿語和他的《平凡從醫路》
※醫生必看的十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