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的地緣政治與宏觀經濟(中)

二、"東拒、西進、南聯、北盟"的中國國家戰略與投資機會

中國經濟經三十年的高速成長,經濟體量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GDP總量達到全球排名第二,據海外研究者測算,購買力平價水平實際已經是全球第一,但中國政府卻極力否認。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是否認進入發達國家序列;二是自身確仍然存在許多不如意之外。幾十年的經濟粗獷型發展,東西部經濟的差異化與環境的破壞,以及可耕作土地面積的大幅減少,是目前中國陷入高增速陷阱的主要問題。而自1998年以後,固定資產投資熱全國遍地開花,令社會資本趨之若鶩,地方土地財政的趨利行為,助長了地產泡沫吹大之風氣。直至2008年出現全球性金融危機時,當局不得不用巨量寬鬆政策,拯救當時瀕於困境的經濟。但由此也留下嚴重的後遺症,使得本屆政府的貨幣政策失去了調控的彈性空間。

縱觀世界經濟史的發展,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的數百年間,沒有哪個大國的崛起,是靠蓋房子蓋出來的。十數年間因房產業列為經濟發展支柱產業,同時帶動了上下游一百多個產業的發展,鋼鐵、水泥、工程機構、建材等行業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國。08年金融危機爆發,大量的負債過剩產能,令大批與地產相關實體企業的財務成本高企,整體需求的萎縮使企業庫存大幅上升,企業利潤遠遠不能覆蓋財務成本。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形成了資金供給不足,企業的高槓桿率令企業風險陡然增大。誠然,地產經濟有它對工業化建設有利的一面,但不利的一面則是社會逐利資本大規模介入,降低了社會資本配置的有效性;產業間政商勾結令腐敗現象滋生,顛覆了社會道德底線;極度的虛假繁榮令全民抄錢熱興起,從而使金融風險隱現。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政績,使得槓桿過度放大,當其項目體量大到現金流不足以支撐時,局部的危機必然會發生。應該說,過去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的經濟模式,政績工程所拉高的GDP增速參雜著大量的水分。因此,本屆政府審時度勢,主動擠壓GDP水分,調低GDP增速預。用"抓改革、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十二個字可以概括本屆政府執政依始的國內施政方針,公道地講前屆政府的刺激政策雖在當時金融危機的情況下推出並無不當,但嚴格意義上講缺乏監管的資金流向了不該流入的方向,是造成目前國內經濟困境的原因。而國內目前的經濟困頓狀態,有內部體制弊端的原因,也有外部地緣政治博弈的原因。

從最近李總理在內部會議的講話里可以看出,高層對目前的宏觀經濟的認識是很清晰的。目前主要的問題是:其一、造成國內經濟下行的原因是國際問題與國內問題疊加。世界經濟中短期內難以形成穩定增長,世界主要經濟體對短期經濟波動均很敏感。歐元區降息之後,資本外溢創15年新高,近1900億歐元固定收益投資資金撤離歐洲。油價大跌地英國打擊也很大,作為英國現金流來源之一的北海布倫特原油,在過去5個月來下跌幅度達29.64%;其二、中國國內的宏觀經濟短期矛盾與長期矛盾齊聚。長期問題已經開始暴露,房產市場調整帶有明顯階段性轉變特徵,企業過剩產能到了不得不壓的地步。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仍需一個過程,短期的無法對沖不利因素;其三、經濟總量問題與結構矛盾交織。產業間產能過剩嚴重與投入不足的矛盾同現,地區間收入進入高發展的與仍然貧困的並存,貨幣供應量應該很大,仍然存在有些地區融資難特別是融資貴的問題。這給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帶來極大的難度,因此,利用SLF與PSL等工具的定向微刺激將成貨幣供應方式的"新常態"。

對於解決上述矛盾,我們看到本屆政府的方向性舉措也相當有力。習總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加快推進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與設立絲路基金。他提到""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順應了時代與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台,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與人文基礎,能夠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與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

早在2010年11月時,我在北京西四地質禮堂演講時,首次提出了中國國家戰略的海權戰略與陸權戰略。而後順應國際形勢演變,將上述兩個戰略歸納為"東拒"、"西進"。2014年初國際形勢出現了新的變化,歐、美、俄三方於東烏博弈正酣,中國南海多邊衝突不斷,隨著國際地緣博弈的白熱化,便依形勢的演變調整為"東拒、西進、南聯、北盟"。事實上,此次習總所提的"一路一帶",即是西進與南聯的國家戰略。

對於東拒、西進因講得比較早(海權戰略與陸權戰略),我們當時即提出中國應該以高鐵作為連接東西方的紐帶,以此為中國經濟向外擴張的觸角,令龐大的人流物流,通過歐亞高鐵與泛亞高鐵向外輸送,並交換各種中國所需的資源。這當然不僅僅指的是中國高鐵技術,還涉及到重軌運輸與過剩產能及中國工程師紅利輸出的問題。正是以這樣的國家戰略思路,令我們領先於市場挖掘出南車、北車這樣的高鐵概念股。前一段有人問我怎麼看南北車的合併,我說這事是國家層面定調的,它們的合併有利於高鐵技術向外輸出時避免價格戰內耗。而這兩家公司合併的速度會非常快,因為原先它們本就是一個公司拆分而成。未來兩家公司合併後在市場會有什麼樣的表現,你可以看參考一下當年蘭州鋁業與山東鋁業合併成中國鋁業後的走勢。東拒戰略其實也是很明確的,

2011年起我們講這個東拒戰略時,強調了外投遞員環視的第一島鏈與C形包圍圈,中華如果要崛起,必然得發展武備能力,必須具備的區域拒止與反介入能力。所以,軍工領域的航天、航空、海工重裝等產業,是必然要發展的東西,這是秉承2007年下半年對中國軍工業未來可能呈高速增長推論的延續。今年9月份,我的仍然在軍隊同學來廈門,我們幾個同學一起聊了很久,在不涉密的情況下聊了中國軍工產業的發展。我同學是工程院院士,以他對國內軍工產業鏈的了解說了些基本看法。首先他談到中國軍工產業這些年各領域的完善與提高,就目前的情況是很多方面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但工藝精度仍然與國際高水平有一定差距。這塊產業是國家主導的戰略任務,國家在政策上的扶持力度遠大於民間的想像。而大量的軍工資產仍然沒有完成證券化,未來這方向的大規模資產注入與併購還是主流。所以,就我個人看來,軍工領域目前雖然整體漲了一倍多,但仍然不能說它們的行情已經走完。或許經過必要的調整之後,明年仍然是值得高度關注的產業。

東拒方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在上篇中講的台灣問題。結合前面的香港"佔中"直擊"一國兩制"基本國策,為了就是擾亂中國人民的統一大業。而近期東岸現任首腦馬英九言稱在任內不獨不統,這是很明顯的"隱獨"。大陸政府為了國家統一,這麼些年兩岸經貿往來給台灣輸送了多少利益,而對岸不管是藍營還是綠營,誰都安於如南明鄭氏小朝庭般過著吃著肉罵著娘的日子。我們前面說過,如果配合美方的"重返亞洲"戰略,馬英俊任期結束綠營上台後,指不定會搞出什麼"投"來。這情況下你打它叫以大欺小,於國際形象與中華崛起不利。若是按這幫人的套跌走,祖國統一將遙遙無期。幾周前我在新浪微博上說這事,我說其實也好辦。二戰之後的國際次序排定後,外部事物的處理方式其實已經不用打打殺殺了,只有美國人會以不民主為由動刀動槍。大中華崛起武備的目的為是為戰,而是為不戰。其實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不用那麼暴力,如果請客吃飯不能解決問題,那好,只要把西岸的經濟狀況提升到比東岸還要高的水平,讓它自己經濟持續衰弱下去,恐怕要不了幾年它們就撐不住了,自己跑來跪求大哥你還是帶我一起玩吧。

說來也巧,我說完才不多久,習總視察了福建的平潭島,習總視察時說"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產業廣,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商品,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企業。歡迎更多台灣企業到大陸發展。"。請注意一下中央對福建省態度的轉變,依我看發展福建經濟既可拉動國內經濟區域投資不平衡的問題,更重要的還有海西經濟區的政策任務,基本目標是到2020年福建省的經濟問題超過台灣。我注意了一下10月份各省的經濟數據,只有福建省與海南省的數據是在前列,這本身已經很說明問題。海南省的投資總額加大,是因為南海種島的投入很大,這是配合南聯戰略的一步妙棋,南海島礁的規模擴大,不僅有軍事上的意義還有經濟上的意義。南海最重要的港口是越南的金蘭灣,如果中國南海種出幾十平方公裡面積的大島,則意味著未來中國海空軍的戰力可直接覆蓋南海區域及馬六甲海峽咽喉要道,南聯嘛,對中南半島搖擺不定的小國,恩威並重是必須的策略。福建省的經濟數據目前雖不差但也不是特別好看,本屆政府不再提倡以GDP考核地方政府政績,但我看未來可能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里,只有福建省會考核政績,不排除中央政府為了統一大業,在福建省砸錢拉經濟的可能性。傳說福建省此次將收到中央政府的大禮包,福建自貿區將涵蓋福建新區、平潭島、廈門島,總面積將遠大於上海自貿區。在目前的狀態下發展福建的資金從哪裡來,推測福建省的中央政府專項撥款總量會好於其它省,地方的土地財政可能得到更多的中央政府寬容。應該說此次的香港"佔中"與台灣的態度真是把中央政府`惹毛了,先做個樣板給它點顏色看看終歸是會有效果的。說心裡話吧,我真希望習總在任內能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那將是豐功至偉的大事。

對於國內經濟方面,我們認為李克強總理的講話是應該仔細研讀的東西。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內容是可能將由國家主導的"十三五"計劃中的部分項目,提前到今年末就開始運作。從這裡面的意圖看,我們判斷還是為了拉動今年四季度的經濟。就我們現在從銀行端所了解的情況看,國家已經開始對部分中央政府能控制的項目施行不限額放貸。而這幾天國務院關於加強進口的八大意見中,已經指示了銀行有針對性的政策性鼓勵放貸。由此,我們判斷今年四季度的經濟數據應該不難看,全年經濟可能在四季出現翹尾現象。所以,我們建議在目前狀態下,不宜過於悲觀。

(未完待續)

文:上海豐煦投資管理公司投資總監 莫大

推薦閱讀:

【澤平宏觀】貨幣信貸和財政支出回落,政策回歸穩健
一份宏觀經濟學簡史:我們怎麼走到今天的
【未名宏觀】刺穿泡沫,還是緩慢治理?
宇宙有多大?(從宏觀到微觀的審視)

TAG:經濟 | 政治 | 地緣政治 | 宏觀經濟 | 地緣 | 宏觀 | 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