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家庭易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07-18
五種家庭易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殘缺家庭 殘缺家庭是指家庭出現夫妻雙亡或一方亡故、分居、離婚、再婚、在押等情況,家庭結構破裂趨於小型化,傳統家庭的幫助、保護和監督功能正在弱化。殘缺家庭對青少年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他們無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溫暖和關心,過早的失去了父母的關愛,有的甚至失去了經濟上的依靠,這一切嚴重的阻礙了健康成長,誘發了青少年的違法犯罪。 青少年缺少了父輩的關愛與教育,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殘缺家庭對青少年犯罪的誘發作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1.家庭關愛的缺失造成青少年心靈扭曲。在青少年教育中,父母是第一位老師,一個和諧、良好的家庭能夠讓青少年體會到親情可貴,增強他們對社會的信任。如果家庭結構破裂,父母感情破裂、婚姻失敗、家庭失和,以致放棄對子女的撫養義務,使子女得不到正常的父愛和母愛,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少年的心靈將遭到致命的摧殘。他們目睹了父母是如何從和睦恩愛走向誓不兩立,從而會使青少年懷疑人間的真情,覺得世界是如此的不可靠,人與人之間如此的不值得信任,很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長期的內心痛苦,心理的失衡,漸漸地的使他們產生心理偏差,形成變態人格,很難融合到正常的社會中去。他們的心理狀態是孤避、冷漠和封閉,不願和人交往,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願和人交流,而是閉門苦思,在心理無法得到平衡的時候,很可能採取極端的手段去處理問題。對該種心理狀態,《人民日報》一篇對200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地利女作家埃爾費里德.耶利內克的評論很能說明問題,文章說:「耶利內克很敏感、不善交際,同時常有不安全感和恐慌感。這可能與她的青春期沒有父愛有關,無法同患有精神病疾病的父親打交道,使他失去學習同男人相處的惟一機會。她的書與此相反卻具有挑釁性的,好戰的,直言不諱、鋒芒畢露,常常令人震驚。她的作品幾乎沒有不是以暴力結束的,不是破裂就是兇殺,或者是一場災難。人們普遍認為耶利內克書里寫得醜陋,評論界常談論耶利內克「惡恨恨的目光」。援引這段話並不是說耶利內克具有犯罪意識,但可以說明,殘缺家庭的孩子由於缺少關愛與社會化的教育,很容易在內心世界形成一種暴力傾向,也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2.容易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不良環境污染影響主要是來自文化市場的黃色污染,以暴力團伙犯罪為主的「黑色」污染和以毒品犯罪為主的「白色」污染。殘缺家庭中的青少年,由於缺少家庭的溫暖和應有的關心,他們的很可能在社會上去尋找朋友的慰藉,於是他們容易成為違法犯罪團伙獵取的對象,受到誘惑與利用,心情憂鬱、精神空虛,很可能沉溺於黃色書刊、淫穢錄像以及網路中,甚至吸毒、酗酒、性放縱等。如剛滿14周歲的鐘某,父母離異,父親外出打工,2004年6月17日14時,鍾某在自家門邊的竹棚下看黃色書籍,見被害人黃某上學路過,便問其是男還是女,黃某告訴鍾某性別後,鍾某強行對黃某實施了強*。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家庭及其成員之間的暴力。作為青少年的榜樣,如果家庭成員整天爭鬥不休,習慣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那麼無異會使青少年形成一種用暴力來處理問題的思維定勢,使他們習慣於暴力攻擊行為,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很多父母習慣採用粗暴野蠻的教育方式,會形成孩子與父母的尖銳對立。生活在習慣於通過暴力解決問題家庭中的青少年,形成了其固有的性格特徵,在心理上魯莽凶暴、易於衝動、控制力差、膽大妄為與不計後果,一旦這些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動機,就會發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屬於攻擊性行為。如,2000年8月7日已經失學在家一段時間的北京昌平區的小唐找來幾個往日的同學到家裡來玩牌,玩的過程中因誰先出牌與秦某發生爭執,於是二人對罵起來,秦某打了小唐一拳,又用兩手掐小唐的臉,小唐並未還手,之後秦某走出屋子邊走邊罵,小唐一怒之下從案板上操起菜刀,追了出去,揮刀向秦某砍去,第一刀秦某用胳膊擋了一下,第二刀砍在了秦某的右脖根處,秦某捂著脖子,向小唐求救,小唐愣在那二、三分鐘後才想起找人,秦某被送往醫院後不久,因失血過多死亡。對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謹教授解釋說:「小唐的激情犯罪雖然不能說是他遭遇到的家庭暴力直接導致的,但在他潛意識裡的採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卻和家人的打罵有直接的關係的。而對於現在很多青少年漠視生命,不尊重生命的問題也提出要有針對性的教育。」 不正當的家庭教育方式 1.過分溺愛子女。這種家庭的家長對子女嬌生慣養、百依百賴,甚至袒護包庇。這種教育方式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也顯得越來越普遍。在這種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無法接受任何挫折;或者任性、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或者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他們無法形成社會所希望的性格取向,因此,他們無法適應競爭化的社會,反而在慾望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實施違法犯罪。如包頭市某中學一位班主任老師曾在全班40多名同學中調查了一個問題:「如果有同學欺負你,你將怎麼辦?」半數以上的學生回答說:「打他!」或「跟他拼了!」老師問為什麼,學生們回答是父母教的,並且振振有辭地轉述父母的意思:人在社會上要厲害些,絕不能受一點窩囊氣。這種與學校教育背道而馳的家庭教育,大概就是時下不少中小學生在被同學「欺負」以後以牙還牙,結果雙方打得不可開交,甚至釀出惡性事件的一個註腳吧。 2.對子女放任不管。這主要表現為父母忙於自身的工作、應酬等,無暇顧及子女,放任自流。這種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任性與孤避冷漠,他們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造成子女和父母缺少情感溝通,子女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的及時指點,內心的慾望和需求得不到滿足,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問題積重難返,進而形成抑鬱、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責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礙和人格缺陷,由於他們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實施暴力犯罪。 3.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是指用武力高壓的手段制勝不聽話的子女,動輒拳腳相加。這種教育方式會產生很多惡劣後果,首先,它會使青少年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還會產生與父母的尖銳對立,甚至會有極端之舉。其次,在這種家庭成長的青少年,常常會感到家庭冷酷無情,於是選擇離家出走,流落到社會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溫暖」,有的在別有用心的教唆犯的引誘、威脅下,墮落成罪犯。 4.互相矛盾的教育。這是指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出現矛盾,或者是父母之間,父輩與祖輩之間,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產生分歧,有的縱容,有的批評,對其行為,有的肯定,有的否定,這種教育會使青少年無所適從。 5.期望過高。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傾注了全部的愛,同時也對子女的學習成績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子女盡最大的努力也難以達到家長的要求,這時孩子就易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產生了逃避和逆反心理。當這些壓力超過了他們的承受能力時,可能會離家出走,以至誤入歧途。 有缺陷的父母 有缺陷的父母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父母智力或身體有缺陷,如精神病、盲人,他們自己生活都無法自理,更談不上給子女以教育。處於這種家庭的青少年,家庭教育往往先天不足,在學校、社會還可能因家庭缺限受到歧視,過早的流入社會,養成不良惡習直至違法犯罪。二是父母素質低下的家庭,父母如果本身道德敗壞,吃喝嫖賭,作*犯科,那麼不僅難管教子女,還可能成為子女仿效的對象。 經濟貧困的家庭 在有些經濟貧困的家庭,由於父母無穩定的收入,又無掙錢致富的技能,謀生艱難。主要是城市下崗職工和經濟落後農村尚未脫貧的家庭,無暇教育子女。這些家庭中小孩中途綴學的較多,若是家中還有一個病人則更是雪上加霜,債務累累。這類家庭中的青少年很容易過早的涉足社會,外出打工。由於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文化教育,他們中的很多人誤入犯罪群體中,男性青少年多以偷盜、詐騙為生,女性青少年則以賣淫為業,而且違法犯罪的意識很濃厚,難於改造。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孩子犯錯,教育用這幾句話就足夠了
※孩子吃了消炎藥後,如何調理恢復抵抗力?
※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告訴你為什麼!
※女孩子越來越不想結婚了,那男孩子呢?
※男人永遠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