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十大禁忌

親子幼兒學習網2015-02-10 11:502當孩子呱呱墜地的時候,我們原有的閑適的生活將被打亂,為人父、為人母的責任讓我們如履薄冰、惴惴不安,惟恐因自己的不慎導致孩子的缺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大事。

網路配圖然而,因為沒有做父母的經驗,往往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手忙腳亂,認為自己已經盡心儘力了,可收效甚微,所以蔡笑晚先生認為要做合格的父母就應該擁有「父母上崗證」,要先培訓再上崗,只有這樣你才有資格成為稱職的父親和母親。當然,這是理想化的教育,但作為父母親,我覺得非常有必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知道他(或她)的想法,明白他(或她)的需要,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以我為尊。一、不要空口威脅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的玩具再不收的話,我要扔到外面去了。」結果呢,孩子依然磨磨蹭蹭,媽媽最終也沒有把玩具扔下去。久而久之,孩子也知道這只是媽媽威脅的話,兌現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不按照媽媽的要求做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現在的孩子都比較挑食,很多家長都是追著孩子跑,有時候實在氣不過,就會發狠說:「你到底吃不吃,你不吃我就倒掉了,不過,呆會你想吃就沒有了,什麼也不給你吃了。」孩子笑嘻嘻的不當一回事。可是,過了一會兒,孩子就嚷嚷著肚子餓,家長早忘了前面的威脅,或者說看不了孩子的苦苦哀求,各種能填飽肚子的零食馬上塞進了孩子的嘴裡,讓孩子知道了不吃飯也沒關係,反正可以吃別的東西填飽肚子。從此以後,吃飯也就成了一個問題。孩子一些壞習慣的積澱,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一點一滴為孩子所累積起來的。因為我們輕易地威脅了孩子,又不能真正實現這個後果,讓聰明的孩子識破了你的意圖,輕鬆地瓦解了你的威脅,同時使孩子對你喪失了該有的權威和可信度,反而讓孩子對你的威脅多了一層免疫力,知道你只是說說而已。因此,當我們不能兌現後果時,絕對不要隨口去威脅孩子,不然會適得其反。二、剋制罵人的衝動即使你是在盛怒中,罵人也是屬於絕對禁忌的範圍。在我和孩子們的交往中,常常會聽到一些粗俗的話語,究其原因是家裡的爸爸媽媽平時就是這樣罵我的。家庭的早期教育決定了一切,有人指出: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家庭的影響對孩子來說是舉足輕重的,所以不管孩子犯下怎樣的「滔天大罪」,做父母的不能粗言粗語,要知道罵人對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會造成永久的破壞。三、父母口徑必須一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的口徑必須保持高度的一致。比如說,媽媽告訴孩子該準備上床睡覺了,可爸爸卻說:「還早呢,讓他看完這個節目再睡吧。」這看起來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可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他(或她)會認為媽媽說了不算,爸爸讓我看完再睡,那我就可以看完這個節目。長此以往,漸漸地,媽媽的權威受到了蔑視,當意見發生分歧時,孩子就會徵詢另一方的意見,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教育孩子中,父母的意見應該具有同一性,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輕易地否決另一方的意見,從而降低了一方在孩子眼中的威性。四、不要對孩子記仇孩子總有犯錯的時候,不管孩子有多優秀、多乖巧,他(或她)畢竟是孩子,難免會做出一些令人不能容忍的事來,負責任的父母會用紀律去約束孩子,然後讓事情永遠成為過去。但我們也會遇到這樣一些父母,當他們在訓斥孩子的時候,往往會牽扯出以前的事,甚至是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他們也會說個沒完沒了,使孩子的自卑感加重,嚴重時甚至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我們說,無論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就事論事,不要跟陳年往事牽扯不清,給自己的孩子留有一份自尊,也就給你與孩子之間留有一點親情,我們不要抓住孩子的痛處不放,懂得放手的人才能擁有整個孩子。五、不要動手打孩子是絕不可以接受的行為,不管孩子犯了什麼樣的錯,像罵人一樣,打不聽話的孩子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但是打人絕不會產生正面的效果。曾經與很多家長聊過有關教育孩子的問題,大多數家長表示因為孩子的倔強在家沒少挨打,有的甚至說我的孩子脾氣犟,不打不行啊,只有打了才會好一點。而這些孩子在學校表現出來的行為中就有暴力的一面,動輒就會對同學拳腳相向,父母的言行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話有一定的道理。而看自己的孩子,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從未打過他,而他也沒有言辭過激的時候,所以說並不是動手才能解決問題的,關鍵還要看父母處於怎樣的心態。習慣養成不易改,傾向確定不易移,態度決定不易變。六、不要喋喋不休地說教蔡先生說:「要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與其喋喋不休地告訴孩子:這個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你說得口乾舌燥,還不如身體力行。假如父母帶著孩子一起逛街,吃完東西後隨手把包裝袋一扔,孩子也就會跟著這樣做。也許有的孩子腦中還留存著老師的話,要把垃圾扔進垃圾箱,當他(或她)終於發現一個垃圾箱,跑了一小段路扔了垃圾,期待父母的表揚時,父母卻說:「你幹什麼呀,跑來跑去多危險啊!反正地上很臟,扔了也沒人說你,傻乎乎的!」你想這時孩子的心裡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呢?他(或她)對自己的父母又是一種怎樣的看法呢?我們說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當你的行為與孩子所受到的教育相違背時,那麼,你的說教對孩子將會毫無用處。讓我們用行動來指引孩子吧!七、不要嘗試去做孩子的朋友孩子從小到大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擁有很多朋友,無論是生活上的,還是學習上的,他們並不缺乏朋友的陪伴,而對於小孩子來說朋友也就是玩伴。我們很多家長往往誤以為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就得使自己成為孩子的朋友,處在平等的地位上。其實,我卻不這麼認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父母應該成為孩子前進路上的指明燈,當孩子做錯時就應該批評指正,當孩子迷茫時就應該為他指明方向,當孩子成功時就在一邊為他鼓掌,並激勵他繼續努力……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有一定的權威性。孩子在父母那兒需要的是一個成熟的、有能力的、無條件愛護他(或她)的成人,而不是一個朋友。換句話說,當你試著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的時候,孩子就喪失了父母。八、不要把懲罰與紀律混為一談紀律的目的是教會孩子一些教訓,而懲罰的目的是立即阻止壞的行為。雖然像把孩子關在自己的房間里,打屁股,限制看電視等等懲罰,往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它並不教會孩子什麼東西。九、不要在兄弟姐妹之間進行比較我們很多家長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親戚朋友家的孩子相比較,其實這樣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當你把他們倆作比較時,同時羞辱了這兩個孩子。一個是因為自卑而難堪,另一個因為成了榜樣而感到內疚,更可能會受到前一個孩子的憎恨。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的一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人與人之間很難比出一個高下來的,關鍵是看你以誰為參照物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建議多與他自己比一比,看看進步在哪裡,增長點有多少,別人的成績可以作為一個基數,但不要頻繁地與他人進行比較。十、不要期望過高我們常常對孩子有超過他們成長階段的期望,「這山望著那山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值使孩子們的心理不堪重負。孩子偷懶、發脾氣、貪吃都是正常的事,這些都與他們的年齡有關,父母應該了解這些成長階段,不要老是以成人的眼光來要求孩子。不是說「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嘛。讓我們每一個父母都擁有一顆平常心,允許自己的孩子慢慢地長大!

返回騰訊網首頁>>
推薦閱讀:

看看電影,過過日子
再婚夫妻的三大禁忌
飲茶21大禁忌 方法不當能要命(
「一進門看見餐桌」還有這麼多禁忌?這才是正確化解姿勢!
★祭掃禁忌

TAG:父母 | 禁忌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