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接受美學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聯邦德國出現的美學思潮。聯邦德國的文學史專家、文學美學家H.R.姚斯和W.伊澤爾提出,美學研究應集中在讀者對作品的接受、反應、閱讀過程和讀者的審美經驗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學的社會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通過問與答和進行解釋的方法,去研究創作與接受和作者、作品、讀者之間的動態交往過程,要求把文學史從實證主義的死胡同中引起來,把審美經驗放在歷史 -社會的條件下去考察。 關於接受理論,有不少知名人士都做了相關的闡釋:法國文學批評家聖伯夫說:「最偉大的詩人並不是創作得最多的詩人,而是啟發得最多的詩人。」費爾巴哈談到音樂時說:「當音調抓住了你的時候,是什麼東西抓住了你呢?你在音調里聽到了什麼呢?難道聽到的不是你自己的聲音嗎?」法國作家法朗士在《樂圖之花》中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書是什麼?主要的只是一連串小的印成的記號而已,它是要讀者自己添補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記號相應地活躍起來,一本書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氣盎然,情感是否熱如火,冷如冰,還要靠讀者自己的體驗。或者換句話說,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是魔靈的手指,它只撥動我們腦纖維的琴弦和靈魂的音板,而激發出來的聲音卻與我們心靈相關。」這段關於作品文本和讀者理解之間存在著差異和互相補充,闡發的精彩議論,形象而生動地道出了接受理論的主旨。
推薦閱讀:

漢字蘊涵的美學(上)
120平米裝修樣板間, 永不過時的東方美學!
姚瑤:畫意攝影與照相寫實主義繪畫的奇妙對仗——白熾燈下美學、攝影與繪畫漫談(【讀品】101...
康德的崇高美學新論
中式古典傢具,永不過時的東方美學!

TAG: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