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片:從舉國體制下的藝術品到賣身生涯

  水墨動畫無法代表中國動畫

  有個記者問過我一個問題,當年中國的水墨動畫片達到了如此高的藝術成就,被公認為中國獨有的動畫藝術語言,為什麼在今天沒有得到繼承?這個問題有相當的代表性。而我認為這是所有關於中國動畫的詰問裡面最不是問題的問題!首先,水墨動畫確實能代表中國動畫取得過的藝術成就,但是它真的不能代表中國動畫。掰著手指頭數一下美影廠輝煌時期真正意義上的水墨動畫作品,一共四部短片:1961年《小蝌蚪找媽媽》片長約十五分鐘、1963年《牧笛》片長約二十分鐘、1982年《鹿鈴》片長約二十分鐘、1988年《山水情》片長約十八分鐘,在二十八年的時間裡,總共生產的水墨動畫片加起來沒有達到一個八十分鐘的電影長片長度。如果從1922年,萬氏兄弟製作的中國第一部廣告性質的動畫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非水墨動畫)算起直至今日,期間199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出過一部十分鐘的水墨動畫《雁陣》,在九十多年的中國動畫歷史長河中,所有的水墨動畫加起來不過一部標準電影的長度!即使再加上一些可能計算遺漏的小短片或類水墨動畫,也不會多到哪兒去,怎麼就能說這種藝術形式可以代表中國動畫呢?我不否認藝術成就本來就不以數量論英雄,更沒有貶低水墨動畫藝術成就的意思,但是我們想過沒有,即使在上海美影廠最輝煌的年代,也從來沒做過一部水墨動畫長片?很多人說到中國動畫的今昔之別的時候,愛籠統地把原因歸結為當年的前輩如何對藝術執著和勤奮,感嘆今天動畫人之自甘墮落。

  我承認由於從業者基數的擴大,其中良莠不齊的狀況必超當年,但是,這其中一定也不乏優秀者、單純者、執著者、勤奮者,今日動畫人為追求夢想歷盡各種艱難的故事也不難找到,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或一個機構做過一部真正的水墨動畫長片或系列片呢?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製作一部受大眾歡迎的動畫片的具體內在動力可能和當年的前輩們不一樣,但動力絕不會少!原因很簡單,即使今天可以通過某些新技術使做一部水墨長片變為可能,冷靜地想一想,你覺得真的有多少觀眾會樂於觀看、享受一部九十分鐘的水墨長片或數十集的水墨系列片?無論在今天,還是過去,這個數量都不會多。這不是水墨動畫的錯,它本來就是所謂金字塔塔尖、皇冠上的明珠之類的東西,是動畫領域的極限運動。這種藝術形式上的挑戰,國外動畫藝術家也多有誇張之作。比如加拿大動畫大師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甚至直接在膠片上通過刮、畫等手法創造動畫畫面,法國動畫藝術家亞歷山大·阿雷克塞耶夫(Alexandre Alexeieff)與妻子克萊兒·派克(Claire Parker)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造了一種叫做「針幕法」的動畫,就是通過一個平面上的成千上萬根鋼針的深淺變化造成的陰影製造運動的動畫畫面,這些極具想像力與繁瑣性的手段都創造齣動畫史上不朽的作品,而今天已經有動畫藝術家開始用3D列印技術來製作變化神奇的定格動畫了,但它們都不因其引人注目過而成為某國動畫的所謂發展方向、解決方案。水墨動畫也一樣,都是對技術與藝術的一種極限挑戰,你非要把它變成大眾的家常便飯,根本不是創作者的能力或是勤是懶的問題。嚴格意義上說,八十年代末之前的上海美影廠,我們不能說其創作不考慮觀眾,因為無論出於意識形態宣傳目的,還是藝術家的本能都會在意觀眾的看法。但當時的創作顯然是不考慮市場的,或者說當時根本沒有市場這個概念,而市場是講性價比的。而今天的中國動畫雖然某些作品並未完全擺脫非市場意志的影響,但相對那個時代基本已經是市場化的產物了。我們完全可以批評今天的中國動畫,但它的問題並不在於沒有做出水墨動畫。當軌道都已經換了的時候,你不應再耿耿於過去曾經的那輛車了,即使拉回來,也只是個擺設,而不能跑起來。當然,我不是說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創作不存在繼承關係,水墨動畫作為一種技術如果你今天再去重複一次,並無多大意義,因為既非創新亦非挑戰,但作為一種藝術風格仍舊可以為今天的動畫創作所用,事實上我們也常在今天的廣告、短片甚至美國的商業長片中看到某種類似於水墨動畫的特效應用。所以,水墨動畫確實是中國動畫的「歷史瑰寶」,但即使歷史改寫,水墨動畫也必定不會成為中國動畫的主流。

  而真正讓人扼腕嘆息的發展中斷,是以《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等等為代表的動畫長片。如果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大鬧天宮》意味著中國式的動畫美學系統的建立的話,那麼七十年代末的《哪吒鬧海》則意味著這個表達系統的日臻完美,而八十年代初的《天書奇譚》則是中國動畫電影第一次娛樂意識的覺醒。如果查閱一下對應這三部影片同時期的美國迪斯尼動畫,中國動畫與之風格完全不同,但在各自系統內所達到的成熟度與藝術高度真可以說不相上下。可以說,從六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是我們的主流動畫與世界主流動畫之間質量差距最小的年代。

  中國動畫的賣身生涯開始於八十年代

  1983年的《天書奇譚》不再像前面兩部經典那樣濃墨重彩雍容華貴,但只要看過的觀眾一定會記得片中的三個反面角色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鮮明的娛樂性!面對一個開放與即將到來的市場化時代,《天書奇譚》簡直就是中國娛樂動畫大片的第一縷曙光,就在這張窗戶紙就要被捅破擁抱市場時,中國動畫的歷史卻在此挨了戲劇性的一刀!諷刺的是這一刀正來自真正的市場——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湧入中國的外資動畫加工業以其相對優厚的待遇幾乎在一夜之間血洗了中國原有的動畫生產系統。人去樓空,中國動畫人從此開始了「賣身」生涯,這一賣整整賣了一代人!而在加工潮中成長起來的更新一代中國動畫人更是和中國原有的動畫傳統毫無了瓜葛,即使尚有留守陣地的老先生,也成了無兵之將!1999年美影廠推出的《寶蓮燈》即是這個時期的尷尬之作,雖然在市場化方面做出了順應潮流之嘗試,但整個表達語言更像一鍋中美日的二手大雜燴,完全沒有了數十年前已經建立起來的系統與自信。這裡面既有創作者為擁抱市場做出嘗試的原因,也有可用之人捉襟見肘的無奈之實。失去了整整一代人的中國動畫,從此走上了可能像任何人就不像自己的漫漫長路。。。。。。時至今日仍舊生活在這種「失語」後遺症里。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我們都承認中國動畫真的曾經建立過一個優秀的系統,那今天為何不回到那個系統中去呢?原因很簡單,這個系統如果沒有中斷,那麼我們今天見到的將是這個系統連續發展至今天的面貌,而不是當年的面貌,這正如《哪吒鬧海》之於《大鬧天宮》、《天書奇譚》之於《哪吒鬧海》,今日迪斯尼《超能陸戰隊》之於當年《白雪公主》,而不是今天還做《大鬧天宮》、《白雪公主》那樣的片子。所謂系統就像火鍋的鍋底,放進去的東西可以千變萬化,但是出來都帶著一種味道,當然加進去過的東西也會影響鍋底的味道,鍋底本身也可以加湯添料,所以味道或越來越濃,或在延續中變化。迪斯尼就是一鍋延續了九十多年的老湯,有這麼一鍋湯保底,即使在其低谷時期,仍能保持不低的水準。而上海美影廠或者說中國動畫這鍋湯熬到八十年代中期的時候被徹底倒掉了,甚至連鍋都扔了,美影廠這座中國動畫曾經的金礦如今竟然連當年經典之作的原稿也拿不出幾張了!所以後來完全是另起一鍋的事,這一鍋和之前已經幾乎沒有任何關係了。《寶蓮燈》與《天書奇譚》不是連續發展中的變化,根本就是兩兩不相認了。後來的電視動畫《哪吒傳奇》和當年的《哪吒鬧海》也完全不是一鍋湯里的東西。2015年,歐洲多國聯合製作的動畫長片《海之歌》以其完全不同於迪斯尼或日式動畫的繪畫風格引起世人驚嘆,入圍奧斯卡動畫長片獎提名,我看到這部片子時心中泛起的第一個感慨就是這多麼像是我們應該出的動畫片啊——假設中國動畫歷史從來沒有中斷過。可惜歷史永遠沒有假設,但歷史總是喜歡循環,如果說從1941萬氏三兄弟對迪斯尼的模仿之作《鐵扇公主》到八十年代完全建立自己的審美系統是一個發展歷程的話,那麼中斷二十年重新出發的中國動畫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模仿,當然模仿對象不止美國還有日本,但同樣和模仿對象差距巨大。當然,今日之世界已非昨日之世界,信息互通,全球合作,所謂建立自己獨立的系統幾無可能也無必要,但走向成熟或融入世界永遠沒有捷徑。如果說將來會有一種帶有中國風格的成熟動畫的話,那麼這種風格也絕不會是今天的預設,而是眾多中國動畫人在今日之現實背景下努力做出更多好作品,世人從眾多好作品中感受到的某種自然流露的共性,即為「中國風格」。

  舉國體製造就了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

  對失去之物的讚美常常是誇大與選擇性的,這不僅僅因為失去之物值得讚美,同時也通過這种放大的讚美表達對現實的失望。每一個認真看過美影廠過去所有作品的專業人士,真的會認為哪一部作品都優秀到後人無法超越嗎?顯然不是。每一個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如果仔細回憶一下,當年看那些作品時的感受和今天在回憶中我們所給的讚譽真的都是一樣的嗎?未必。記得八十年代中期,我們一群美術學院附中的少年們每周六的晚上六點半會守在教室的電視機前等待「米老鼠與唐老鴨」,並不記得那部國產動畫受過這種待遇。無論怎樣,時代總是進步的,包括讓人有諸多不滿的今日中國之動畫。有些退步是一種錯覺,比如當時一年全國才出五部作品,也許有四部是精品,其實就是體育界的舉國體制,而現在一年可能是五十部甚至數百部之多,其中當然也有好作品甚至超越之作,但不幸的是被更多的壞作品稀釋或者完全淹沒了。。。。。。壞作品多表面上看是壞事,但另一個角度說明這個專業的門檻降低了,而內部層次仍舊可以保持巨大的差距。從發展的角度看,與當年的高門檻舉國體制相比,今天的局面會為將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也許中國動畫的進步速度不能滿足人們的期望,但是我要指出的是,如果說今日的中國動畫創作進步緩慢的話,那麼中國動畫批評則更接近原地踏步!我不止一次在各種場合聽一些所謂專家學者振振有詞地批評中國動畫時,發現他們根本不看當下的中國動畫,有些批評的對象甚至是停留在十年前對中國動畫的印象。如果說有一種不幸叫「躺槍」的話,那麼一定還有一種不知該叫幸運還是不幸叫「躺贊」,今天的中國動畫每被批評一次,當年的中國動畫就會被「躺贊」一次。這麼說完全無損於我們對動畫藝術前輩的深深敬意,也絕不是貶低當年的藝術成就,但客觀真實的評價才是對歷史最大的尊重,才有利於看清後面要走的路。但,怕的是一陣淺層的煽情之後,一切快速回歸原位,包括錯誤的認識,甚至在這種爆髮式的傳播中,有些錯誤認識被放大了。


推薦閱讀:

剛剛,中國沸騰了全世界!韓國台灣哭暈了!
全球商界領袖視中國為未來增長最重要國家
美報告:中國大陸移民體內重金屬高出其他亞洲新移民
中國的父母,大都有毛病。
跟隨中國旅行團游歐洲

TAG:中國 | 動畫 | 藝術 | 動畫片 | 中國動畫 | 藝術品 | 體制 | 舉國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