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沈氏女科舌診經驗

關鍵詞:中醫舌診

中醫四診是患者或家屬的主觀感覺及訴述,結合醫者直觀收集的臨床病變資料,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直接影響診斷的精確度。四診中唯獨舌診最為客觀,是真實反映病情的一項可靠依據。舌診由醫者直接觀察,一望即得,一目了然,是中醫診斷的特色,也是四診的關鍵,臨證尤當重視。

舌診起源於《內經》,對不同病證的舌象已有多處描述。如邪熱亢盛可見舌干、舌糜,表熱傳里可見黃苔,心病和肝經氣絕可見舌卷等等。張仲景首次將舌診納入辨證論治體系,將舌診的變化作為辨證的主要依據。如提出燥舌主熱,青舌主瘀,黃苔主里熱實證等。元代有了第一部舌診專著《金鏡錄》,總結辨舌36法,為舌診進入辨證診斷學打下基礎。明清時期溫病學說興起,更將舌診學廣泛應用於臨床而進入全盛時期。申斗垣的《傷寒觀舌心法》在《金鏡錄》的基礎上集明代以前舌診大全,擴展為137舌;張誕先《傷寒舌鑒》增圖120幀,分白、黑、黃、灰、紅、紫、霉醬、藍8類,各圖均有說明,簡明概要;傅松元《舌苔統志》以舌色為綱,分為枯白、淡白、淡紅、正紅、絳、紫、青、黑8門,作為辨證依據;劉恆瑞《察舌辨證新法》提出白、黃、黑3種舌苔的辨證方法,理論聯繫實踐,有臨床參考價值;曹炳章《彩圖辨舌指南》集歷代舌診精華於一書,並繪有彩圖、墨圖;楊雲峰《臨證驗舌法》以舌質與舌苔的形色來分析陰陽虛實,符合臨床,意義重大。

舌為心苗,又為脾之外候,手少陰之別系舌本,足少陰之脈夾舌本,足厥陰之脈絡於舌本,足太陰脈連於舌本、散舌下,可見臟腑與舌有直接關係。

舌象因病情不同而繁雜多變,顯得錯綜複雜,但萬變不離其宗,臨證只要掌握其主要特徵,就能執簡馭繁,提高診斷的精確度,使舌診更具客觀性,更加實用化。

上海沈氏女科將舌診應用於臨床,主要概括為舌苔、舌質和舌體3部分,並加以簡化。

舌苔變化:黃苔屬熱,白苔屬寒;厚苔屬實,為痰濕或食阻,薄苔屬正常、表證或虛證(氣、血、陰、陽之虛);苔潤為正常,陰津未傷,苔燥屬陰傷津虧。

舌質變化:淡紅屬正常,淡白屬氣虛或陽虛,紅色屬陰虛或實火,絳色為熱入營血,紫色為寒盛或瘀血,紫斑屬瘀血。舌胖為齒痕舌屬陽虛;舌瘦為陰虛。

舌體變化:多屬危重之證。舌卷、舌顫、舌歪、舌萎均屬中風,且常伴循衣摸床、神昏譫語等神志癥狀。

舌診雖可直觀,但常因光線影響、目測差異、染色、飲食等因素而產生誤差。為此,不少學者採用現代科技手段對舌診做了深入有益的研究。如青紫舌是中醫臨床診斷瘀血的重要舌象,通過舌微循環檢測法對舌尖微循環研究觀察,發現青紫舌有明顯的微循環障礙,表現為異形微血管叢、瘀血微血管叢、擴張微血管叢均增多,血細胞聚集明顯、流速減慢,血色暗紅及出血,微循環呈嚴重瘀滯。淡白舌是中醫診斷氣虛、陽虛的重要舌象,舌微循環檢測出現微血管叢減少、管襻口徑變細、血色淡紅、微血管周圍滲出明顯、乳頭腫脹、微循環呈低灌注狀態。說明兩種舌象均有微循環障礙,但又各具特徵,對於兩種舌象的鑒別提供了客觀指標。

各種舌色儀的研製成功,消除了醫者的視覺差異。特別是電子計算機控制的多功能舌象儀,根據國際色位製成舌色板和舌診色譜,對照觀察更加逼真。

總之,舌診直觀,客觀性最強,配合現代科技方法的應用,其精確度更高,加之臨證化繁為簡,掌握特徵要領,正確運用,必將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正確性。

【驗 案】

趙某,男,46歲。

病史:患者素有心痛,遇感冒、勞累或情緒波動則發。日前因不慎受涼加之家事繁擾而發病。自服感冒藥、地奧心血康、救心丸等葯無效,又經靜脈輸用川芎嗪注射液200mL/日,連用5日癥狀仍未緩解,遂請中醫診治。症見精神委頓,胸悶心痛牽連後背,背寒肢冷,心悸氣短,神疲乏力。

檢查:舌紫暗邊尖有瘀斑紫紋,苔薄黃,脈細。律齊,心率67次/min。血壓110/75mmHg。

辨證:氣血瘀阻,心脈失暢則作心痛。不通則痛故見胸悶心痛牽連後背;氣機阻滯,心陽不振則見背寒肢冷,心悸氣短,乏力神萎。本例單從癥狀上難辨虛實,但唯舌紫暗、邊尖有瘀斑紫紋一項即能斷定氣血瘀阻無疑。病位在心,證屬氣血瘀阻,心脈失暢。

診斷:胸痹心痛,氣血瘀阻證。冠心病。

治法:祛瘀通脈。

處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加減,桃仁30g,紅花15g,川芎10g,赤芍15g,生蒲黃(包)15g,五靈脂(包)15g,王不留行30g,枳殼10g,桂枝10g

結果: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7劑,胸悶心痛大減,背寒肢冷已除,精神亦振,舌質紫暗亦減。原方加土鱉蟲15g,鬱金12g,再進7劑,葯後諸症悉退,舌紫暗顯減,瘀斑紫紋亦見減少,囑繼服通心絡膠囊每日3次,每次4粒,連服1個月鞏固療效。

按語:桃紅四物湯由桃仁、紅花、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組成,功能活血祛瘀、調經。主治瘀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及損傷瘀痛諸症。方中當歸、熟地、白芍、川芎活血養血;桃仁、紅花破血行瘀,祛瘀生新,諸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之功,適用於一切瘀血阻滯之證。失笑散由蒲黃、五靈脂兩味組成,功能活血祛瘀止痛,主治瘀血阻滯所致之心腹諸痛及痛經崩漏等症。方中蒲黃祛瘀止血,五靈脂活血散瘀止痛,兩葯合用有極好的祛瘀止痛作用。

本例舌質紫暗且有瘀斑紫紋,服用地奧心血康、救心丸及靜滴川芎嗪等葯皆不能緩解心痛,證明氣血瘀阻甚為嚴重,故去桃紅四物湯中偏於滋補的當歸、熟地二味,改白芍為赤芍,並加用王不留行增強活血祛瘀之功力;加入枳殼理氣,桂枝通陽;再合失笑散以期一鼓作氣,直達病所,祛瘀通脈。二診葯後症減,精神亦振,但舌質仍無顯著改善,故再加入土鱉蟲靈動化瘀之品再增藥力。三診時諸症悉除,舌質亦見顯著好轉,故改服成藥通心絡膠囊鞏固善後,以收全功。舌象簡化後,只見質紫暗,邊尖有瘀斑紫紋一證便可定為氣血瘀阻證,可見其實用性。

正在瀏覽此文章……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清宮醫療經驗:廣用經方,師古而不泥古
老中醫楊牧祥治眩暈經驗
經驗談:數碼相機購買時的幾點注意事項..::小熊在線-硬體文章
範文甫師爺用藥經驗談
雕琢靈魂的容器

TAG:經驗 | 舌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