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少陰病(寒化)主要脈證 - 傷寒研讀 - 岐黃中醫網

一、少陰病(寒化)主要脈證

【原文】 少陰病,欲吐不吐[1],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2]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3]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282)

【詞解】

[1] 欲吐不吐:想吐而又不能吐出的癥狀。

[2] 小便色白:指小便清亮不黃。非指小便顏色白如米泔。

[3] 下焦:腎屬下焦,此言下焦者,腎之互辭。

【提要】 少陰虛寒證的證候及病機。

【分析】 病至少陰,下焦陽氣虛弱,陰寒上逆,影響胃氣和降,則欲吐;復因胃腸空虛,故不能吐。陰寒盛於下,虛陽上擾,心神不寧,則心煩。但欲寐為心腎陽氣衰微、陰寒內盛、神失所養使然。至五六日,邪入更深,正氣愈耗,心腎之陽更虛.火不生土,水谷不化,因而下利。陽氣衰虛,不能蒸化津液,更加利多耗液,故口渴。即所謂「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此證既不同於太陰病之「自利不渴」,亦異於熱利口渴。

本條辨證,步步深入。上文「自利而渴者,屬少陰」,已明少陰虛寒之本質。因其口渴,恐人猶有疑義,故申言「虛故引水自救」,則渴由虛寒可知。然則,虛有中焦之虛及下焦之虛,故復以小便而辨之。此證小便利而清白如水,必是腎中真陽不足,統攝無權,不能制約水液之故,則是「下焦虛有寒」無疑。辨證至此,則以「少陰病形悉具」一語以括之。觀本條前後二「虛」字,則多少疑竇,可以冰釋。

下利口渴鑒別表

證 候

條 文

病 機

下利特點及兼證

腸熱下利

34條: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熱壅大腸,傳導失職,或兼表邪未解。

下利黃水,臭穢,灼肛.多有發熱口渴,苔黃,脈數,或有輕微表證。

太陰下利

277條: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脾陽虛衰,清氣下陷,水濕下注。

下利多水糞雜下,所下清冷,無熱不渴,苔白。

少陰下利

282條: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腎陽虛衰,火不生土,水谷不化。

下利清谷,小便清利,口渴,或伴肢冷、脈沉微、但欲寐等。

【選注】 程郊倩:煩證不盡屬少陰,故指出但欲寐來;渴證不盡屬少陰,故指出小便白來。結以下焦虛有寒,教人上病治在下也。蓋上虛則無陰以濟,總由下虛而無陽以溫也。二「虛」字皆由「寒」字得來。又曰吐利而渴,與豬苓湯證同,其別在但欲寐,且豬苓湯證小便必不利而色赤。飲水與白頭翁證同,彼曰以有熱也,小便亦必不白。(《傷寒論後條辨·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篇》)

尤在涇:此少陰自受寒邪之證,不從陽經來也。寒初到經,欲受不可,欲卻不能,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而實不能寐也。至五六日,自利而渴,則其邪已入少陰之臟矣。然少陰,陰臟也。寒,陰邪也,以陰受陰,法當不渴,而渴者,此非有熱,以臟虛故引水自救耳。更審其小便,若色白者,則少陰寒病,全體大露無疑。何以言之?熱傳少陰,自利而渴者,邪熱足以消水,其小便色必赤;寒中少陰,自利而渴者,雖能飲而不能制,其小便色必白也。仲景辨證之精如此。 《傷寒貫珠集·少陰篇》

【原文】 病人脈陰陽俱緊[1],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283)

【詞解】

[1] 脈陰陽俱緊:陰陽,是指寸關尺而言,即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陰陽俱緊,即寸關尺三部俱緊。據少陰病,當為三部脈沉緊。

【提要】 辨少陰亡陽的脈證。

【分析】 病人脈陰陽俱緊,類似太陽傷寒,然太陽傷寒之脈當浮而陰陽俱緊,併兼頭痛、發熱、惡寒、無汗等表證。此脈陰陽俱緊,乃沉而陰陽俱緊,且不兼頭痛發熱等表證,可知病非太陽傷寒。脈沉主病在里,緊主寒盛,可測少陰之里寒。少陰里寒證一般不應有汗,今反汗出,是陽衰陰盛、虛陽外亡的徵象,故云「反汗出者,亡陽也」。亡陽之汗,多為汗出膚冷,或冷汗淋漓不止,而與脈微肢厥相伴。其證既然已至虛陽外亡地步,則屬陽衰陰盛之重證無疑,故必吐、利、咽痛。因脾腎陽衰,陰寒內盛,升降反作,故吐利;少陰經脈循喉嚨,虛陽循經上擾,故咽痛。以其非實熱,故疼痛及紅腫不甚。

本條未出具體治法。然其證既屬陽衰陰盛,陽氣外亡,則自當回陽救逆,方用姜、附之類,酌情變化。

【選注】 周揚俊:脈至陰陽俱緊,陰寒極矣。寒邪入里,豈能有汗,乃反汗出者,則是真陽素虧,無陽以固其外,遂致腠理疏泄,不發熱而汗自出也。聖人特垂訓曰,「此屬少陰」,正用四逆急溫之時,庶幾真陽驟回,里證不作,否則陰邪上逆,則為咽痛,為吐;陰寒下注,而復為利,種種危證,不一而足也。 (《傷寒論三注·少陰篇》)

尤在涇:陰陽俱緊,太陽傷寒之脈也,法當無汗,而反汗出者,表虛亡陽,其病不屬太陽而屬少陰矣。少陰之脈,上膈循喉嚨,少陰之藏,為胃之關,為二陰之司。寒邪直入,經藏俱受,故當咽痛面復吐利也。此為寒傷太陽,陽虛不任,因遂轉入少陰之證。蓋太陽者,少陰之表,猶唇齒也,唇亡則齒寒,陽亡則陰及,故曰少陰之邪從太陽飛渡者多也。 (《傷寒貫珠集·少陰篇》)

推薦閱讀:

中醫治痔瘡,離不開這三招!看這張驗方如何運用出神入化
為什麼女性腰部容易長贅肉,中醫裡面把這叫做:帶下病
中醫經絡大學(十四經絡歌訣)
用中醫調養糖尿病系列之五:只具有一般降血糖作用的單味中草藥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