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往事軼事人物人間萬象123

讀詩仙與詩聖

序:

李白和杜甫是我國歷史上兩位最偉大的詩人,他們生活的時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時期。坎坷的生涯和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們有了共同的語言。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陽。那年三月,李白離開朝廷,四月途經洛陽,兩位詩人相見。爾後同往開封、商丘遊歷,次年他們又同游山東,賦詩作歌、親同手足。 李、杜互相寫的贈寄詩充滿了真誠的情誼。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中說:「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他還寫下了《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等詩,盼望著「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杜甫時常挂念著李白的衣食住行,擔心他被貶逐以後的安全:「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些詩句對李白遭誣受害表示了極大的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對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寫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詩:「我來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由於杜甫不在身邊同游,「齊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魯酒」也提不起酒興,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同時,今年又是杜甫誕辰1300周年,因此,以這兩首詩追懷他的崇高品格和不朽精神。

詩仙詩聖李與杜,

詩壇並舉兩高峰。

李白浪漫天地詩,

杜甫現實憫民情。

李白仗劍游天下,

杜甫吟唱一路行。

李杜相逢齊魯地,

高歌長吟結深情。

牽手漫遊岱汶濱,

設宴歡聚歷下亭。

吟詩贈答寄友誼,

詩壇佳話人傳頌。

杜甫字子美,京兆杜陵人。

河南鞏縣生,世代為人臣。

自幼受熏陶,才智力過人。

七歲能賦詩,十五即詩人。

二十始漫遊,吳越山水林。

參加進士考,未中又禮巡。

齊趙大地走,洛陽識李君。

相邀游梁宋,並再齊魯臨。

三十五理想,致君風俗淳。

欲求助功名,長安言帝君。

下詔求賢士,奸佞操權陰。

天下才子試,及第無一人。

仕途受挫折,生活落泊困。

賣葯於都市,寄食友朋鄰。

天寶十年正,玄宗祭祀神。

趁機獻三賦,賞識命待訊。

長安困十年,河西縣尉任。

上任甫不久,安史之亂臨。

歲末離長安,奉先歸家門。

寫下名史詩,光彩照乾坤。

李淳靈武即,冒死前投奔。

不幸被捕獲,押至長安門。

至德二年四,冒險出逃奔。

投奔朝廷地,述懷面呈君。

任命左拾遺,救人觸怒君。

人救免治罪,貶為州參軍。

乾元二年七,棄官成都臨。

西郊浣花溪,草堂定居穩。

寶應元年正,尹武成都任。

好友相逢後,草堂唱和吟。

永泰元年四,嚴武一命殞。

失去無依靠,離都出江濱。

大曆元年時,復達州生存。

三年後東下,飄泊江湘濱。

常住在船上,飢飢藉眾人。

大曆五年月,移居衡州郡。

是年寒冬季,小船人命殞。

享年五十九,一代詩聖人。

雖然逢盛唐,一生多艱困。

快意八九年,時光多暗昏。

兩次游山東,登泰留詩音。

開元二四年,洛陽試不進。

始游趙之地,司馬乃父親。

泰山兗州轄,從容游岱汶。

深為泰山動,感慨出詩文。

相識蘇源明,有幸逢其君。

二人意氣投,縱游皂櫪林。

馳馬逐眾獸,飛箭射鶬鶉。

神采飛揚兮,進取之精神。

開元廿九年,泰山攀登臨。

寫下望岳詩,一驚天下人。

大曆三年時,又詩揭謎雲。

泰山詩不止,散失已無存。

泰山游不久,離魯返洛郡。

二次齊魯游,天寶四五春。

泰山南北側,汶河之水濱。

復與李白遇,還有高李君。

文壇巨擘聚,高歌復長吟。

千載逢盛會,文學史難尋。

有士驚呼曰:太陽碰太陰。

盛會留名篇,齊魯增色韻。

李杜當初識,天寶三四辰。

杜時不飽腹,賜金放還身。

際遇志向同,相互傾慕親。

從此結至交,肝膽相照人。

夏秋與高適,同游琴台臨。

慷慨懷古事,暢談論詩文。

天寶四年夏,相攜濟南郡。

相邀李邕至,相聚與諸人。

與李忘年交,二人心相印。

久別又重逢,欣喜添精神。

歷下亭設宴,歡聚盡故人。

縱飲復劇談,說古又論今。

豪歌詠懷志,賦寫妙詩文。

歷下盛會後,眾人各自奔。

是年金秋日,任城會李君。

好友許主簿,酒樓會二人。

登高慾望遠,飲酒多清吟。

北望泰山雨,遂賦詩記真。

此後攜李白,東蒙山留痕。

尋訪道教士,丹丘范十君。

杜西入咸陽,李欲游吳閩。

二人此將去,設宴話別分。

兩年交遊過,情同手足親。

臨別意綿綿,依依難捨分。

白作詩紀念,以表敬意心。

幾天後復宴,舉行在石門。

席間人舉杯,吟詩贈答君。

白詩二首中,情切意亦真。

石門相別後,從此未近身。

雖再未相見,各自掛在心。

天寶十年日,白漫遊平陰。

作詩寄杜甫,訴說思君心。

杜甫亦懷念,十二首詩品。

情摯深厚誼,切磋詩藝論。

唐代詩壇上,光輝一頁存。

留與後人讀,回味意未盡。


推薦閱讀: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歷史規律,謀聖張良為何能夠得以避免?
中國從「文革」到改革的歷史啟示
曹操是怎麼白手起家的?
古代有性癮的女人
盤點:那些懼內的中國歷史名人

TAG:歷史 | 人物 | 軼事 | 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