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聯撤軍到塔利班崛起,阿富汗都經歷了些什麼

1989年2月15日早晨,阿富汗北部山區下著鵝毛大雪,一支由70輛坦克和裝甲車組成的蘇軍縱隊,在沒有任何歡送儀式的情況下,駛離了阿富汗北部邊境城市海拉頓。莫斯科時間上午9點55分,當最後一輛裝甲車通過蘇聯-阿富汗邊境的阿姆河大橋時,駐阿富汗蘇軍司令員格拉莫夫中將從車上跳下來, 同前來迎接他的兒子一起,徒步走過了邊境線。面對蜂擁而上的蘇聯塔斯社記者,格拉莫夫中將說:「我是最後一名撤出阿富汗國土的蘇軍人員。在我身後,再也找不到一名蘇軍士兵了。」

長達9年零2個月的阿富汗戰爭,就此結束。

在離阿富汗的首都喀布爾幾公里的地方,有一個非常大的坦克墳場。墳場裡面的坦克和各式車輛是蘇聯在從阿富汗撤軍的時候遺留下來的,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

蘇聯完成撤軍的當天,一位阿訇在喀布爾市中心大清真寺的殿堂里,面對神壇,默默祈禱:「我祈求和平,我們阿富汗的每一個家庭幾乎都有人在戰爭中傷亡。現在,蘇軍撤走了,戰爭不應再繼續下去了,早日恢復和平是我們全體人民的心愿,願真主保佑我們。」

破碎的家園等待重建,人們企盼和平,蘇軍的撤離是這一切的最佳契機。然而,現實並沒有讓飽受戰爭苦難的阿富汗人民如願,戰爭遠遠沒有離開阿富汗。

1989年3月6日清晨,也就是蘇軍全部撤出阿富汗後的第22天,一顆炸彈在賈拉拉巴德城南轟然爆炸。阿富汗游擊隊開始全力圍攻賈拉拉巴德,從而拉開了阿富汗迄今尚未結束的長年衝突的序幕。

此時的阿富汗游擊隊已擁有約20萬人的總兵力,仍不斷得到以美國為首的外部世界不遺餘力的武器援助,軍事實力大增。阿富汗游擊隊堅決反對納吉布拉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參加政府,要求喀布爾政權交出全部權力。

阿富汗游擊隊

爭奪賈拉拉巴德之戰是阿富汗全面內戰的開始。這既意味著阿富汗游擊隊與喀布爾政權之間的戰鬥,也意味著游擊隊內部各派系之間衝突的激化。賈拉拉巴德是阿富汗的第三大城市,位於巴基斯坦與喀布爾之間,是通往喀布爾的要衝,戰略地位顯而易見。蘇聯撤軍後,該城一直被「七黨聯盟」的游擊隊包圍著。阿富汗游擊隊原計劃於1989年3月7日發起總攻,但希克馬蒂亞爾的游擊隊武裝提前數日趕到城南,居然無視聯合作戰計劃,在其他游擊隊進行整編部署之際,獨自提前向賈拉拉巴德發起了進攻。

兵力的巨大差距讓阿富汗政府軍無法抵擋住游擊隊的攻勢。局勢危急, 阿富汗總統納吉布拉迅速改組國防部、內務部和國家安全部三大武裝系統,確定了自己的垂直指揮關係。與此同時,納吉布拉不顧蘇聯顧問的抗議,以近乎搶劫的姿態徵用駐阿富汗蘇軍未及運走的軍事裝備。

就在賈拉拉巴德戰役最激烈的時候,納吉布拉把政府軍擴編到了30餘萬,阿富汗國防部長塔奈和國家安全部長亞庫比一起前往莫斯科,提出高達12億盧布的武器援助要求。戈爾巴喬夫居然全都答應了下來。

隨著賈拉拉巴德戰場出現相持不下的局面,美國向蘇聯發出照會,指責其暗中軍援納吉布拉,威脅要暫停對蘇聯的糧食貸款。無奈之下,戈爾巴喬夫指示蘇聯國防部在2月中旬停止供應武器,阿富汗政府軍不得不啟用之前儲備的三個月應急物資。

這時喀布爾政權內部已是眾叛親離,叛逃內訌時有發生。不過,在抵抗力量方面,各游擊隊組織也已經因宗教、政見和黨派之爭陷於嚴重的分裂境地。抵抗運動內部的分歧不僅影響到軍事行動的有效性,而且導致了各派間的火併。

1989年9月3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和巴基斯坦決定改變援助阿富汗游擊隊的方式,以鼓勵抵抗運動中「不同的地區權力中心群體的增長」。蘇聯也想盡辦法要維持一個對蘇友好的阿富汗政府。不過這些都無濟於事,喀布爾政權正在走向崩潰,因為蘇聯漸漸無力繼續向納吉布拉提供支持了。其實這時的蘇聯發現,自己也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1990年8月23日,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會見納吉布拉(左)

隨著蘇聯的轟然倒下,在內戰中苦苦支撐了三年的喀布爾政權顯然已是只有招架之功,再無還手之力了。

1991年末,美蘇經過多次談判一致同意,自1992年1月1日起,雙方同步停止對納吉布拉政權和抵抗力量的軍事援助。這份貌似公允的協議實際上只對阿富汗游擊隊有利,因為當時沙烏地阿拉伯、埃及乃至伊朗都在援助阿富汗游擊隊,而納吉布拉政權只能從蘇聯得到支持。終止軍援的聲明一經發布,喀布爾頓時陷入恐慌。內外交困下,1992年3月18日,納吉布拉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表示同意交權。

1992年4月24日,馬蘇德和伊斯蘭統一黨游擊隊希克馬蒂亞爾兩派開始向喀布爾城內發起進攻。喀布爾市區各處響起了炮擊聲和輕武器的射擊聲。很快,馬蘇德的部隊控制了總統府、喀布爾機場、國家電台、電視台。

喀布爾的市民還沒有來得及慶祝新政權的誕生,希克馬蒂亞爾通過無線電台宣布,他拒絕接受新成立的游擊隊臨時委員會,同時要求已歸順馬蘇德政權的前阿富汗政府軍喀布爾衛戍部隊向伊斯蘭統一黨游擊隊投降,否則將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推翻前政權的戰鬥剛剛結束,游擊隊內部爭權奪利的狼煙又升起。衛戍部隊拒絕再次投降,希克馬蒂亞爾如約開戰,喀布爾市區再度戰火紛飛。

看似永不停息的衝突中,阿富汗進行了「選舉」。1992年12月29日,拉巴尼在「總統選舉」中獲勝,在決策委員會上當選為阿富汗過渡政府總統,任期兩年。這場「競選」引起了阿富汗國內多數黨派的不滿,戰火被推到高潮。

在國際輿論和巴基斯坦特使古爾的調停下,阿富汗各派於1993年2月13日宣布暫時停火,結束了這場歷時近一個月、傷亡7000人的血腥戰役。1993年4月,阿富汗各派簽署《伊斯蘭堡協議》,確定由希克馬蒂亞爾擔任總理。但希克馬蒂亞爾害怕遭到忠於拉巴尼的部隊暗算,一直拒絕到任。1992年底過渡政府成立後,杜斯塔姆拒絕接受國防部副部長一職,而是控制著以馬扎里沙里夫為中心的北方基地,成為阿富汗北方最大的政治、軍事組織領袖。善變的他背叛了馬蘇德,選擇與兩年前的敵人希克馬蒂亞爾合作。1994年初,希克馬蒂亞爾聯合杜斯塔姆,在喀布爾附近發動了一場推翻總統拉巴尼的未遂政變。隨後,希克馬蒂亞爾和杜斯塔姆以及阿富汗民族解放陣線、伊斯蘭聯盟結成了四黨反政府聯盟。就這樣,阿富汗境內的激戰再度開始。1994年8月,戰鬥更是達到高潮。

塔利班殘酷處死納吉布拉

就在這些烏合之眾為了蘇聯留下的殘羹冷炙而混戰不堪的時候,1994年10月,一支叫作「塔利班」的武裝悄然崛起了。

本節選自《帝國的墳場:阿富汗戰爭全史》

在世界歷史中,阿富汗一直有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綽號——「帝國的墳場」。近代以來,英國、蘇聯、美國先後對阿富汗動武,但很難將其征服阿富汗。本書梳理了發生在阿富汗土地上的戰爭,重點講述了1979—198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與2001年至今美國在阿富汗進行的反恐戰爭。文筆生動,資料翔實,既把握宏觀講述又兼顧微觀描寫。


推薦閱讀:

共享一些蘇聯史書籍
鏡中之影、影外之物(一)——記東德非法越境的「字與花」
(聽故事)由蘇聯一手推動卻被蘇聯一再背棄的抗美援朝戰爭(下)
二戰德軍僅生產了2萬多輛坦克,還不及蘇聯的三分之一
金雁: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竟然是低物價

TAG:經歷 | 蘇聯 | 崛起 | 塔利班 | 阿富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