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以何種生活態度面對人生?
各位慈懷書友大家好!昨天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核心是我們「應該以何種生活態度面對人生?」,我們今天通過閱讀《人生哲思錄》的第一部分(P1~33),來探討「生活態度」問題。
昨晚和書友們在共讀群裡面交流,有書友提到:「人生好難,思考很累」、「有多少人能想明白?」。
的確,人生有太多的困惑和難處,但我們必須面對,不能因為思考很累就不去思考。否則,渾渾噩噩度過一生,豈不是虛度了,枉為人生一世。
周國平老師在《人生哲思錄》開篇第一句就是:「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 在他看來,所謂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真正的愛好,即自己的真性情。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
但何為「真性情」對很多人來說卻非常迷惑。不知道自己真正愛好什麼,或者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把別人的期望,或者自己的虛榮當做追求的目標。
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對自己身心的意義,而不是某種外在的利益。他喜歡做這件事情,是因為發自內心的覺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這美好深深吸引。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就是真性情。
可以這樣說,凡是出於性情做的事情,為了滿足心靈而作的事情,愉悅是一個基本的標準。無論是讀書、寫作、藝術欣賞、交友、戀愛、行善等等,一切精神活動。如果做這些事情時,不感到愉悅,我們就必須懷疑其中是否有某種利益在強制,使它們由性情生活蛻變成功利行為。
人們經常說,得活出個樣兒來。你應該說,得活出個味兒來。
活出樣兒是給別人看的,或許也滿足了你的虛榮;活出味兒來是給自己體驗的,味兒只有自己知道。我們不排斥要活出樣兒來,而受苦受累;但千萬也別忽視活出味兒來,讓自己感受美好。
愛生命
生命是我們最珍愛的東西,它是我們所擁有一切的前提,失去它,我們就失去了一切。然而生命又是我們最忽略的,因為我們擁有它實在太習以為常了。往往到了我們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才幡然醒悟,有時候醒悟已經為時已晚。
對於自己的生命,我們當知珍惜;對他人的生命,我們當知關愛。這也是一個我們必要的人生態度。
生命是宇宙間的奇蹟,它的來源神秘莫測。我們必須用心感受這奇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敬畏生命。
然而,我們經常看到,如今社會,其他種種原本次要的價值(金錢、權利、地位等等)取代生命成了人生追逐的目標,我們自覺不自覺地為此耗盡畢生精力。靜心想想,如此不覺得可惜和遺憾么?
讓我們都安靜下來,向自己身體和心靈的內部傾聽,聽一聽自己的生命在說什麼?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麼?
如果說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自己的內心真正愛好,有自己嚮往的美好事情要做,知道自己應有的生命態度。那麼問題來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往往面對諸多困難,很多人「理想的生活態度」,和現實生活中做的,往往有很大的偏差。往往陷入「說起來知道,做起來不知道」的窘境。
周國平老師開出的「藥方」是:簡單、不佔有、平常心、自愛自尊、超脫。
簡單
今天我們先來說簡單。說簡單真不簡單。
一個古老的真理: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主張過一種簡樸的生活,不為物役,保持精神自由。
一個專註於精神生活的人,物質需求必定是十分簡單的。人的肉體需求是很有限的,無非溫飽,超於此便是奢侈。如今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複雜了,技術和信息的發展,讓我們得到很多方便,卻不是自由。物質生活的方便和享受,要付出精神上的代價。
智者的特點是:一方面,很少的物質就能使他滿足,另一方面,再多的物質也不能使他滿足。因為,他的心思不在這裡,真正能使他滿足的是精神事物。
如果我們把太多的精力給了物質追求,就沒有心思來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靈了。
很多人會說,是如今的環境迫使自己不得不為物質生活疲於奔命。的確,有時難免要有求於人和違心做事。但是我們捫心自問,這些是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如果你能肯約束自己的貪慾,滿足於比較簡單的生活,就可以把這種疲於奔命減少到最低程度。
很多東西,我們之所以覺得必需,只是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它們,我們捨不得扔掉;或者周圍的別人已經擁有了它們,我們也想要有。
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去繁就簡。如果你知道自己來日不多時,只能做一件事情,你就會知道什麼是你真正想做的了。
我們明天再聊「不佔有、平常心、自愛自尊、超脫」的話題。
推薦閱讀:
※【青態度】「慎戰」不是「怯戰」,更不是「不戰」!
※形容工作態度的勵志句子
※同樣的領土爭端,為什麼政府的態度如此不同?
※男孩別慫:自尊心影響表白態度
※狄仁傑當面請求武則天戒色,武則天聽了如此態度真不愧為一代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