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還給孩子自然的甘露

還給孩子自然的甘露

——善用自然懲罰法則

嫣嫣學會自己吃飯的三個月後,嫣嫣媽媽終於決定讓孩子上桌,和家裡人一起吃飯。

嫣嫣第一個坐到了桌子前,每上一道菜都讓她樂得在椅子上顛來顛去。開飯了,嫣嫣沒吃兩口,就吵著要嘗嘗爸爸面前的辣子雞。媽媽趕緊阻止,說嫣嫣還小,不能吃這個,吃了要拉肚子的。爸爸也在一邊哄著說,其實辣子雞一點都不好吃。但不管媽媽怎麼勸,嫣嫣就是不聽,非要吃不可,嘟起小嘴,瞪著眼睛看媽媽。媽媽見孩子不肯就範,心裡一急,語氣變得嚴厲起來,「聽話,嫣嫣吃自己的菜,不能吃辣子雞。」「要吃!」孩子也不肯讓步,邊說邊把勺子伸到碟子裡面舀雞吃。「不許吃!」隨著媽媽的一聲吼,孩子手上 「啪」地挨了一下打。嫣嫣扔掉了手中的勺子,嗚嗚地哭起來。

孩子一歲以後,慢慢有了獨立的需要。他們常常試著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但又不知道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情不能做。孩子太小,自控能力差,又聽不懂大人給他講道理,怎樣才能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是應該做,什麼事情是不能做的呢?這真是一個叫父母頭痛的問題。

18世紀法國的教育家盧梭提出了自然懲罰法則,認為遵循這一法則能幫助孩子學會該做什麼而不該做什麼。

名詞解釋:自然懲罰法則

盧梭認為,在孩子行為有過錯的時候,父母的批評或責打是沒有什麼益處的。讓孩子承受過錯帶來的直接後果,才能讓孩子明白過錯行為和後果之間的直接關係。在認識因果關係的同時,孩子也會經歷心理懲罰。過錯的直接後果讓孩子經受挫折,因此而感到不愉快或痛苦。這樣能促使孩子反省自己,彌補過失,糾正錯誤。簡言之,自然處罰法則就是要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負責,自食其果。而這個「果」是不包含父母人為的懲罰的。

父母人為的懲罰之所以無益,是因為父母的懲罰對孩子往往產生強烈的刺激,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地轉移到父母的懲罰上來。這樣就阻斷了自然的後果給孩子帶來痛苦的通路,使過失行為和自然後果不能聯繫起來,從而形成錯誤的因果關係認識。更嚴重的是,父母的懲罰容易使孩子對父母心生怨恨。一方面,父母無辜地成為了過錯後果的代罪羔羊——原來會被孩子怨恨的應該是過錯後果本身;另一方面,孩子也承受了不必要的心理折磨——原本只是承受過失這一個挫折,現在又加上了「父母不痛我」的傷痛。

自然懲罰法則的前提

家長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擔心:有些事情是連試都不能試的,怎麼能讓孩子接受自然的懲罰呢?

比如不能讓孩子摸電,你讓孩子試一試,那不是害死孩子嗎?這樣的問題其實提得相當好。這樣的現實恰恰是我們在使用自然懲罰法則的時候要注意的。

自然懲罰法則的教育理念是維護孩子獲得知識的自由和客觀自然化,並不是說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遵守。

運用自然懲罰法則的前提是自然而至的後果是孩子能夠承受的,如果這個後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父母就應該採取更有效的方式去幫助孩子。要使這一教育法則的運用更適宜和有效,父母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為孩子創造安全的探索環境

在孩子還沒有辦法判斷什麼東西是有害的,又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的時候,把會對孩子產生重大傷害的隱患消除,這是防止出現傷害事件的最有效措施。比如把孩子能摸得到的電插頭封起來;把鋒利的物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給孩子用摔不碎的不鏽鋼杯子;孩子不能吃的東西,做菜的時候就不做,不讓孩子有接觸的機會等等。如果我們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探索環境,那麼就不用擔心孩子出現過失後,無法承擔自然的後果了。

給孩子試一試的機會

為了保護孩子,父母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做那件事情之前阻止孩子。父母常常以為,有害的事情是不應該嘗試的,能阻止就不會受到傷害,阻止才是最好的方法。

從不讓孩子受到傷害的角度來看,阻止固然是有效的方法,但如果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看,讓孩子有機會試一試什麼會成功,什麼會失敗更重要。

如果孩子非要穿那件漂亮的裙子,而不顧天氣已經轉涼,那麼就讓她穿上。當然,父母需要先勸說,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認為她穿那件衣服會帶來不好的後果。出門的時候,父母不妨給孩子帶上一件禦寒的衣物。孩子冷了,受不了了,就有可能向父母求助。如果孩子受不了,但礙於面子,自己不說出口,父母也可以詢問孩子,「現在是不是比剛才覺得冷了一些?要不要多穿一件衣服?」孩子多半不會拒絕。要是孩子因此而感冒了,她也會得到一點教訓:天氣冷的時候,出門還是多穿衣服更好。父母的責備常常會讓孩子昂起他的頭,但現實卻能讓他低頭。

讓孩子有充分體驗後果的時間

如果孩子的過失行為已經出現,父母一定要沉得住氣,讓孩子有充分體驗後果的時間。一是不要急於批評責罵,二是不要急於給孩子收拾殘局。

比如孩子把玩具摔壞了,父母大可不管他。孩子每次拿到的只能是壞了的玩具,沒有了樂趣,他才能明白亂摔玩具的後果。這個時候,孩子也許會要求父母重新買一個玩具。父母可不能馬上就答應,可以先跟孩子交談,告訴他,因為他亂摔玩具,所以現在這個玩具壞了就不能玩了。但如果他連續若干天能夠好好地愛護其他的玩具,爸爸媽媽可以考慮給他再買個新的玩具。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既受到了自然的懲罰,又從父母的寬容中看到了前進的方向:只要能改善自己的行為,玩具還是會有的。


推薦閱讀:

【家長圈】別吼了,孩子的磨蹭多半因為你!掌握「黃金時間分割」擺脫拖延症吧
與孩子分房睡的最佳時機,錯過悔3年
此女曾嫁給祖孫三人,還為每個人都生了孩子,後人對她卻無比敬仰
女孩子腳踏兩隻船時該如何決斷
家庭教育篇:對孩子管教要「嚴」而有「度」

TAG:孩子 | 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