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跡拳學的手法軌跡-----前後立圓
07-18
字體大小:小中大作者:于海洋| 分類:國術| 瀏覽:83| 評論:暫時沒有評論盧鬆鬆問我:你是要鼓勵站長多多鍛煉嗎?是的,確實有這個想法。站長可以說是個特殊的群體,每天坐在電腦跟前為了心中的夢想各自忙碌著,亞健康也隨之而來。軌跡拳學中的手法、身法、腿法軌跡運動是真正的有氧運動,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做,每天能抽出半個小時左右練練,對身體的健康還是很有益處的。希望站長們重視健康這個問題,錢賺到了身體卻垮了,豈不得不償失。在前面的軌跡拳學視頻,是李老師親自示範。美中不足的是只有畫面沒聲音,好多動作的要求對於想了解這種拳法的人,是有點難度的。在以後的博客里會更新這方面的文章,不敢說是對李老師示頻的講解,就算是個人練習的記錄吧。李紫劍老師說:「軌跡,即運動流程的模式。軌跡基於平、立、斜三類圓。水平狀態的圓叫平圓;與平圓相垂直的圓叫立圓;傾斜的平圓和立圓叫斜圓。縱向的立圓叫縱圓,橫向的立圓叫橫圓。軌跡以特定線段的走向命名:凡平圓和斜圓均以前弧的走向命名,心立圓均以上弧的走向命名。左右對稱的橫圓、平圓和前後斜圓,均以中心弧的走向命名。定向重複的圓運動叫循環,變異的循環運動叫迴環。8字形的迴環叫五花。異位自律的軌跡運動叫插花。」「軌跡是運動的超前設計。軌跡是運動的全過程。軌跡是運動的標準依據。相對的軌跡決定物體的座標位置;軌跡切線造成了物體能量的超常發揮。軌跡就是運動之「道」!道就是基本的和根本的法則。拳學是人體運動,身體的整體運動、局部運動以及復體運動,無不可以用軌跡記錄和複述。軌跡相對決定了人體大形,軌跡切線形成了拳學發力。」上面引用了李老師對軌跡運動的解釋,簡單明白,容易理解。你的身體不夠協調嗎?出拳是不是肌肉很僵硬?出拳的基本方法不正確?等等這些問題都能在練習了軌跡運動後得到很好的解決。手法軌跡初練時,動作不協調,結構鬆散,手越作越涼,動作生硬呆板,缺乏美感。這些都是正常現像。時間長了。動作熟而生巧,不思而做,莫知而達;層層造勢,節節貫穿;動作自如,姿態優美;四肢凝重,如灌水的皮管;一動就像是在水中運動,手一舉則手掌烘烘有熱感。太極拳里有手臂「如棉裹鐵」拳諺,個人體會:軌跡運動里的手法軌跡只要你練習時間久了,這種感覺自然而然的就會達到。據說這種境界是在練習多年的太極拳後才會有感覺。下面先說說沒練過武術的人也會用的拳法,直拳的模式------前立圓。1.雙腳分開站立,寬與肩齊,膝蓋微曲。2.雙手抬至胸前,雙手向前推,向下按,向回拉,向上提。細心體會下,這就是一個前立圓動作。如果把這個動作做成橢圓,很明顯是一個標準的直拳動作。配合上肩前搖、身前搖、胯前搖、步法前摧等要領,就是整體發力下的直拳。也就是人體各關節循著同一方向圓運動發力於標的物。3.後立圓的動作和前立圓相反,依次為:向前撩,向上提,向回拉,向下按。4.單手前後立圓動作,把雙手做的換成單手做就可以了。一隻手做,一隻手做防護動作。能夠培養攻防潛意識的形成。再說說前後立圓運動與身體的軌跡複合:1.手向前推時身體往後傾,手回拉時身體後移還原。2.手向前推時身體向後傾,形成反爭力;手回拉時身體向前傾。3.身體向前傾手劃圓一周,身體向後傾時手劃圓一周。4.身體向左側移動手劃圓一周,身體向右側移動手劃圓一周。5.手向下按時身體向上提,手向上提時身體向下沉。做相反的動作。縱步前後立圓與身體的軌跡複合:不太理解縱步的話,就是部隊里的稍息式站立,把虛站的那隻腳向前站遠點就是縱步了。1.手向前推時身體前移,手向回拉時身體向後移。這個有點像楊式太極拳的一個動作。名稱想不起來了。2.身體向前移動時手劃圓一周,身體向後移動時手劃圓一周。3.手向前推身體向後移,形成反爭力;手回拉時身體向前移動。4.手回拉時身體下沉,手向前推時身體向前移動同時提高。上面的這些動作看著好像很複雜,其實很簡單,熟悉了之後會發現這麼多的動作只不過把它細化了而已。以上動作單雙手形式通用。最後再說明一點:做手法軌跡運動,手臂一定要保持不空的狀態。什麼是不空?舉個例子:你伸手去拿某個物體時,手指是分開的,在沒有抓到這個物品前,手臂是略緊的狀態就是不空。實戰格鬥中的身體狀態不可能是鬆鬆垮垮的,而應該是緊的狀態。不空的要領一直是貫徹竹林拳法的始終。
推薦閱讀:
※太陽系迎來首位星際訪客 運行軌跡異常刁鑽
※軌跡拳短棍
※軌跡拳學(基礎) --2
※如何拍「車流軌跡」——慢速快門拍攝車流夜景教程
TAG: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