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雪山禪人 910082568——東方財富網博客
道澄尊者開示
(注釋:此稿尚未經尊者校閱,根據開示列印)
婆羅門,瑜伽和佛教的關係
各位賢友,各位法友,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瑜伽和佛教有什麼關係?許多的出家人也學瑜伽,來健身和養生。佛陀有沒有教導瑜伽呢? 一提到瑜伽,就會提到這本書————奧義書,這和婆羅門教有關。 若提到婆羅門教,自然就會提到印度的佛教和印度的宗教歷史的發展,如何從原始佛教發展到大乘,到密教的過程。 也就是從世尊傳法45年,到三次結集之後的部派佛教,到阿育王,到貴霜文化石洞寺院的興盛和希臘人的入侵,到犍陀羅佛像藝術,到那先比丘經。今天會摘要地和大家分享。 印度古時候叫天竺,之所以叫印度,它的名字來自這條印度河。印度的意思是指月,月亮。比喻眾生輪迴不停。在沒有月光的漫長黑夜中,又怎會有黎明的早晨?白天看不清楚,灰濛濛的,晚上一般點著蠟燭,晚上有不斷的燭光時,就算是天上有星光,又怎麼比得上有皎潔的月光呢?星光怎麼比得上月光?所以有人月照廟,這句具有宗教味道的話來形容印度,意思是到處都是拜神的神廟。 在佛陀的時代,是在一個叫悉蘇那伽的印度王朝和當時有摩揭陀國等大小的十六個王國,大家都熟悉的吠舍離,橋薩羅,迦比羅衛,這些國家大小不一,有些小國常常被大國并吞了。 佛陀一生在印度各國傳法,尤其與中印度的摩揭陀國和拘薩羅國的因緣最深。 摩揭陀國的首都叫王舍城,有個竹林精舍,城外有世尊常去說法的靈鷲山,北部有那爛陀寺,也是佛教的最高學府,有尼連河邊的菩提樹,就叫菩提伽耶,是佛陀成道之處。 而拘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有祗園精舍,世尊常在這裡雨安居,也是說法的地方。 印度在公元2000年前時有印歐文化,在中亞的帝加索的游牧民族叫雅利安人入侵了印度,征服了印度本土的土著叫羅比荼人,雅利安人從此變成了印度的主人。 雅利安人,他們崇拜大自然的神,常常舉行各種儀式,念誦祭歌,口口相傳,之後就形成了吠陀經典,印度的宗教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雅利安人利用宗教和武力開始向恆河流域一帶擴張。這個時候吠陀經典已發展成為四本經典,雅利安人教導民眾念誦吠陀經,他們解釋儀式的做法,解釋這些教理和難以明白深奧的哲理,這個時期就稱為婆羅門時代。 當他們看見了天上的日月星辰的出現和消失,暴風雨中天空出現的閃電雷鳴,地面上人類動物植物的死亡,他們對這些變化莫測的現象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否則就無法解釋這些現象。因此,他們崇拜自然,神靈,和自己的祖先。 之後的印度進入了森嚴的奴隸制度,當時的土著吠羅比荼人戰敗,逃到印度南方,但仍有大批的土著被俘虜而當了終身奴隸,終身從事辛苦繁重的勞動,甚至要當祭品,犧牲寶貴的生命。 印度社會進入了四個種姓制度。 他們的地位,階級,職業工作終身固定不變,禁止通婚,賤民和奴隸不得參加宗教活動,法律制度規定四個種姓不可改變。 於是他們用雅利安人天生的白皮膚,生來就是貴族,而黑皮膚的土著生下來就是賤民,他們用這些吠陀經來代表神的旨意,吹捧自己是地位最高,掌握祭拜神和祖先,以及教導知識的人,他們也成為一種出家的修行人,最後變成了一種宗教,叫婆羅門教。 他們利用政治,軍事,武力,神靈來維持自己的利益,約束人民的思想。 當時的人都信仰多神教,在天上,地上,空上都有許多神在主宰,有樹神,天神,地神,風神,雷神等。 再由吠陀經典發展成婆羅門教,之後出現了梵書Brahamanas和森林書Aranyasas,及不同哲理的奧義書Upanishads,最終形成了印度六個正統的宗派。1,正理派;2,勝論派;3,數論派;4,瑜伽派;5,吠舍離多派;6,瀰漫差派;由瀰漫差又產生了兩部重要的哲學著作:溥伽梵歌和梵經。溥伽梵歌用二元論來說明世界產生的邏輯過程;梵經是婆羅門思想的總匯,只能師徒相傳,不對外。 婆羅門教除了有種姓制度之外,也有專為婆羅門而設的修行方式,分為四個時期:1,梵行期————從7--10歲,出家學習吠陀經,持戒,完成後再回家。2,家住期————中年的在家生活。要娶妻生子,履行家務。3,林棲期————壯年時期再次出家。要進入森林苦練修行,以禪定思維,以期待證悟。4,遁世期————老年時的遊行生活。遊行各地,猶如閑雲野鶴,修行完畢,身心皆清凈。 這是婆羅門教修行解脫的方式。
但是婆羅門自稱為人的神,他們非常跋扈,專橫,自然引起別的種姓的不滿。 婆羅門教很重視祭祀,為什麼?要做祭祀,目的是:1,為了供養;2,為了贖罪;3,為求幸福,為熄滅,咒咀,開運。 後來印度社會的經濟愈來愈好,許多有錢人:財主,國王開始不滿意婆羅門教。由於害怕權力落入他人手中,於是婆羅門教加強改革這些儀式,儀典,而形成了梵書Bramana。 梵書的三大綱要是:1,吠陀天啟————婆羅門教的吠陀經最早是由天神所啟示的,再由古代的聖人傳述下來。學習吠陀經是一切知識的來源,只有婆羅門才有資格教導這種書。2,祭祀萬能————祭祀能改變一切,可免災難,可求福壽,是天神的命令,反對四個種姓制度就是違反天意。3,婆羅門至上————婆羅門是天生優越,因此階級較高,不可侵犯。 由於這些腐敗的婆羅門出家人養成了驕傲橫行的作風,依靠著祭祀不斷要求供養財務,甚至敲竹杠等。因此引起了社會各個階層人民的普遍不滿。 於是,這些國王,貴族,剎帝利開始干涉婆羅門,召集上階層代表要制止這些不法的行為,要求提出更進步的學術思想,這就是在梵書之後,出現的光輝燦爛的哲學奧義書。 奧義書指近坐的意思,靠近老師旁邊受教,後來影響密教,密行,它主要的內容分為兩個部分:1,梵我合一:宇宙的本體就是梵,是由人類內觀而得到的我Atmaw,也叫阿特曼,來表現出來。 它的意思是指:創造宇宙能支配一切最高無上的梵天神和我原本就是一體。 因此要獲得解脫就是要梵我合為一體時,叫梵我合一才能解脫。 可是從來沒人達成過,為什麼?世尊在經典這麼說過,梵天神在色界天而已,天界都還在六道輪迴中呢。天神都要輪迴,還不能解脫。2,業感輪迴:由於人的我受到外界的誘惑,由愛欲而造下業,而遮蔽了這個梵的靈性,就輪迴生死。這個業成為一種內在無形潛在的力量,業和自我的靈魂結合之後,就蒙蔽了人的靈性,而為造業而生死輪迴,人的自我若不造業就能生死輪迴。當達到了梵我合一,就是涅磐,而求得這個涅磐解脫的方法就是只用精神集中之觀法,就可達到梵我合一之妙境和梵智。 這裡很清楚的說出婆羅門教那時的4個修行期,第三個卻是用禪定思維以期證悟。 現在奧義書說要解脫要達到梵我合一,用瑜伽的方式,所以瑜伽本身就屬於婆羅門教的東西,而世尊一生就是在對抗婆羅門教。即使佛教的修行也是叫yogies,瑜伽就是當時婆羅門教的一種修行,禪修方式,所以瑜伽基本上和佛教無關,是婆羅門教的一種禪修方式,他們以身體的姿勢,看起來像一個修行的動作。
道澄尊者開示(二) (注釋:此稿未經尊者校閱,此稿連接前一篇和後一篇)
瑜伽和佛教有什麼關係 瑜伽的意思指為解脫而發展出來的訓練,指控制或結合。也指苦行和禪那的訓練。 瑜伽包括道德,身體和心靈的鍛煉。因為在要控制集中我們的心以獲得更高的智慧之前,必須要控制我們的身體。 瑜伽也指感官的控制,控制身體和心靈以獲得解脫,是大部分的印度宗教傳統,而發展這一系列的苦行者就稱為沙門,他們希望藉著由刻苦的生活和禪修求得解脫,他們過著簡單的生活,拋棄家庭和財產,出離世間,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僧團都來自這樣的棄世傳統。另外一部叫瑜伽經yoga sutra,它描述瑜伽的定義為中止散亂的心,可經由幾個步驟來達到,透過非暴力,真實無妄,禁慾,清凈,苦行和修持而得到。然後慢慢地控制身體,等到外界和肉身都不再吸引修行者。 用特定的姿勢,坐姿,呼吸的控制和感官的內向攝收,一旦身體和感官受到控制,禪修者就能進入深層的禪定,直到達到了超越的心時,那可獲得解脫。 透過瑜伽的鍛煉,一個人能回溯到生的過程,獲得更高的智,不受三種質的影響:1,純性;2,動性;3,惰性。 另外,在溥伽梵歌中提到三條解脫之道:1,知識瑜伽————明白什麼是自我的智者,他的心境祥和寧靜,已無有慾望,執著和畏懼,他不會被現實生活中的歡樂或痛苦所征服。2,行動瑜伽————當一個人在做事或執行自己的職責時,不應該因為害怕受到懲罰,或是去期待得到報酬的情況下去做事。 同樣的,所有的人都應不求回報地去做事,無有所求地去做。這樣一來,他的行為就不會造下業力,因為他只為謀求世人的福利而做事。3,虔誠瑜伽————這是一條可在家中修持的方式。因為當時印度社會允許婦女和賤民學習經典知識和參與宗教信仰活動。即使是一個最大惡極的人,只要他一心尊奉克里斯納,就可從輪迴中解脫出來。因為這樣尊奉,將使他變得善良,而引導他走向和平,若如此虔誠,並無時不刻的繫念克里希納,就可掙脫出業的枷鎖。 一些印度教的虔誠信仰,念著主神的名號的修持方式,也影響了後來的大乘佛教的念佛法門。後期的瑜伽發展到黑天派時,傳入歐美,受到大明星的青睞,形成現在社會的一種養生健身之道。 一般而言,上座部的比丘是不會去學習屬於婆羅門教的瑜伽禪修,因為我們的世尊一生就在對抗婆羅門教。瑜伽畢竟不屬於佛教,因為瑜伽是用來達到梵我合一的一種修行,它強調有一個我,而世尊教導無我。 那麼到底有我是否代表有一個靈魂死後存在呢? 到底有沒有靈魂?在大眾部說有的,有一個中陰身的過渡期;而在上座部說沒有靈魂,在《阿比達摩》中說,當一個人死後,他的結生心馬上和他的善惡業投生去了,死後沒有靈魂,或一個東西存在。在中部的《阿勒葛.度帕瑪》Alagaddupama Sutta經中提到: 世尊問諸比丘:是否這樣,只要接受了靈魂這樣的說法,就可使一切的憂愁煩惱不再生起? 比丘回答:當然不會。 世尊說:好極了。我也從未見過,有這樣的說法,無論如何相信靈魂都是虛妄的。 在這部經中,世尊很清楚地說明了長存不變的靈魂或神我都不可得。 如果相信有靈魂這樣一件東西,真是再愚蠢不過的事了。因為佛教中是不講靈魂的。 即使有了新的哲理,又有瑜伽的方式,當時的民眾還是無法明白太過於玄妙,奧妙的東西,生澀難懂的哲理又不為一般大眾所接受,於是又從多神崇拜轉成了三神和一神崇拜。 這三位神在溥伽梵歌中提到,就是:1,婆羅摩————宇宙的創造者2,毗濕奴vishnu————宇宙的保護者3,濕婆shiva————宇宙的破壞者 奧義書的哲理在經過一段時間後也逐漸衰落,衰落的原因主要是:1,義理太深,不能大眾化;2,做起來是一種累瑣的概念,我想和梵合而為一,這種妙境很難實現。 之後的印度本土就開始產生了各種各派的沙門思潮,如耆那教,佛教和六師外道。 於是後來印度又興起了一種新宗教的改革,就是將婆羅門教吸收各宗各派包括了佛教的精華,變成為現在的印度教。 根據當時耆那教的經典提到共有363種見解,而佛教經典提到有96種外道,62種邪見。
道澄尊者開示(四) (注釋:此稿尚未經尊者校閱,根據開示列印,此稿連接前一篇)佛教的結集2 阿育王在位17年中,極力弘法,並供養一所寺院約有萬名的比丘僧團,當時許多外道被饑寒所逼,而投入佛教,出家,但仍然以外道的方式修習,而真正的佛弟子比丘又不願意和他們一起誦戒,引起了爭議,導致這個叫雞園寺總共有7年沒有誦戒。 阿育王先派法官去調解,調解不成,法官怒殺比丘,阿育王十分驚恐,又請大長老去處理,比丘經過考察,凡是具有外道思想的命令還俗,並約請精通三藏的長老約1000多人舉行第三次結集,歷經九個多月完成。而有大天所領導的信僧改名叫制多,移到印度南方的制多山。阿育王之前叫思阿育,之後又叫法阿育,到了晚年時,阿育王的兒子限制他供養給佛教,這些王子信耆那家。耆那家在當時和佛教一樣有許多信徒,他們的教主大雄往生,現在仍有人在慶祝叫Depavali光明,即現在的屠妖節,排斥佛教,孔雀王朝到此已經衰弱,直到滅亡。這些雞園寺和約500多所寺院皆被搗毀。這段期間,大乘佛教已經開始流行。 直到大天成立的制多僧團,制多山部到達南印度的達羅,又受到新改變的印度教的影響,祭祀,火供,持咒語,後來又成為密教發展的主流。大眾部演變成大乘思想,再演變成密教,而Mahinda長老到了斯里蘭卡,成立了大寺的銅牒部,弘揚上座部正法,至今不衰,在斯里蘭卡用文字記載的巴利三藏流傳緬甸,泰國,而上座部在進入部派300年後的教理也趨向大乘思潮了。 孔雀王朝的滅亡,有人說是阿育王太過於崇信佛教,佛教徒生活富裕,導致寺院也腐化,墮落。 阿育王常作大佛事,導致人民貧窮,,國庫虧空,這些婆羅門教非常不滿,乘機報復,興起排斥佛教的行動,破壞三寶之名,破壞寺院,集體屠殺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在家居士焚燒經典,他們認為佛教思想悲觀消極,會沮喪民心士氣。曾經有三個惡王1,釋拘;2,缽羅;3,無那 來毀滅佛教,每興這些惡王滅法之前,都怪罪於惡比丘之非法行為。孔雀王朝滅亡之後,希臘人入侵,希臘王彌蘭陀王皈依那先比丘,也叫龍軍尊者,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晚年將王位讓給兒子,出家修行,也證阿羅漢,建了彌蘭陀精舍
推薦閱讀:
※佛教史上首次驚現圓滿金剛肉身舍利
※想了解一些佛教的歷史故事,比如佛祖割肉喂鷹,佛創造宇宙這樣的,該去哪裡看?或者看什麼書?
※佛教史連載第十九、其他國家佛教史
※佛教各宗大意03—中國佛教史綱
※有什麼關於大乘非佛說的專業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