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想控制孩子? 本質是因為我們控制不了自己
王小波曾言「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當人們發現無法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世界時,就開始把壓力向他人轉移。作為強勢方的父母面對弱勢的孩子時,尤其會發生這種情況。更糟糕的是,它往往是以非常隱蔽的方式進行的,比如「我是為了你好」、「都是因為你」。
當我們年幼時,無法用理智對父母不合理的行為進行反駁,而當我們成年且為人父母,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是披著愛之外衣的控制,就要時刻反思自己,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因為這種偽裝的愛受到傷害。
我媽媽經常打電話跟我說:「因為你,我昨晚又失眠了。」或者「因為你,我又病了。」這是我媽媽在持續做的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她總希望通過改變我,來改變她的情緒。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所以期待別人的改變來讓自己心情變好。
只有當我們有非常穩定的自我價值感時,我們才會有了不需要去控制別人的勇氣。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自我價值不會因為別人的肯定、褒獎、支持、讚美或者安慰而得到提升,我們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不需要通過控制別人的行為,來得到借來的價值感。
我聽自己的諮詢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在考博士的時候,她非常的焦慮——擔心自己考不上,擔心她心儀的導師不要她。
那個時候她的前男友試圖安慰她:「親愛的,沒關係的,你看你考不上也還是個碩士,不要擔心。」
她覺得男朋友絲毫沒有能力安慰到她,因為她還是很焦慮。
後來,這種需要男朋友平復她的焦慮的心情日益增長,而男朋友的「無能」也越來越讓她不滿意。最後,她選擇了跟男朋友分手。
非常有趣的是,她現在的丈夫跟她之前的前男友驚人的相似,但她完全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她跟我們解釋道:其實前男友那個類型是非常適合她的,只是當時他安慰不了她的原因,是因為她自己沒有能力安撫自己焦慮的情緒。
當她發現自己有能力來控制自己焦慮的情緒時,這件事情就不再成為她親密關係中的障礙了。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所以期待別人的改變來讓自己心情變好。
一、我們為什麼想要控制別人我母親是一個控制欲還比較強烈的人,而我又不是屬於順從型的孩子,所以我的「青春叛逆期」看起來比其他的孩子要長很多。直到現在,我偶爾還是抑制不住的在第一時間做出叛逆的反應,然後才能在下一刻意識到,我剛剛又在叛逆了。
其實她在99.9%的情況下都是真心實意的覺得她那麼做完全是為我好,但是她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為我好」的控制背後,隱藏著更深刻的原因。
在我們兩個的關係變得很親密之前,也就是在我放棄土木工程專業轉心理學期間的大概2年的時間裡,曾經把彼此最不好的一面帶了出來。
那個時候我以土木工程專業的年級第二的成績保送了研究生,然後在研一的時候我跑到導師辦公室說我要退學然後學心理學。母親幾乎是要瘋了,她沒有想到一直都基本按照她和父親期待的人生軌跡前行的我,突然來了這個大一個轉折。
那時候她經常打電話跟我說:「因為你,我昨晚又失眠了。」或者「因為你,我又病了。」或者「如果你不這樣,我的心情就會好很多,我就不會失眠或者焦慮了。」
這是我媽媽在持續做的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她總希望通過改變我,來改變她的情緒。
當她覺得焦慮的時候,那是因為「我讓她這麼擔心」;當她覺得憤怒時,那是「我惹她生氣」;而當她覺得沮喪時,那是因為「我讓她失望」了。
因為她無法控制自己的這些負面情緒,所以她之前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打電話給我,告訴我:只有你改變了,我的心情才會變好。
當然我一直是很抗拒這樣的說法的。就像我媽媽在我小時候告訴我說:「我原來也是有夢想的,就是因為生了你,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一樣,她讓我對她的情緒和她的人生負責。
後來我開始慢慢懂得,原來我們在想去控制別人的時候,通常是因為我們自己不穩定的自我和自我價值感,需要別人的語言和行為來得到肯定或者是安慰。
所以我們想去控制別人:既然我是因為你產生這樣的負面情緒,而我自己又沒有能力處理這種情緒,所以你要改變,這樣我的心情才能變好!
我後來發現其實我自己也是這樣。我在做決策的時候特別希望得到母親的肯定,如果得不到她的肯定,我會非常沮喪地跟她抱怨說:你沒有給我信心。
後來我發現,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是我也在懷疑著自己,所以當我媽媽對我的決策提出異議而不是支持時,我會覺得她沒有給我信心。
如果自己並不相信自己,那麼就只有靠強迫別人給予肯定,然後得到借來的信心了。
二、你是否有穩固、靈活的自我剛剛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穩固並且靈活的自我(a solid, flexible self)。這個概念是由心理學家David Schnarch提出的。
首先讓我解釋一下穩固的意思。一個穩固的自我是指一個人具有非常穩定的自我價值感,並且不會因為外界的否認或者質疑而有所改變。
舉個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比如失戀這件事情對於幾乎所有人來說都是件很傷感的事情,在被伴侶拒絕了之後,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會在一段時間之內驟然下跌。
但是對於具有穩定的自我價值感的人來說,被分手並不意味著自己「不可愛」或者「不值得別人愛」,而僅僅是因為彼此的不合適。
但是對於自我價值感更多建立在別人的積極反饋之上的人來說,失戀這件事情很可能讓他們的自尊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處於低谷。他們會覺得因為被對方拒絕,所以自己是不夠好,不夠可愛,不夠優秀或者配不上對方的。
另一個重要的概念是靈活的自我。這一點看起來跟上面有點矛盾,但其實它們是彼此相融並且缺一不可的。靈活的自我是指你的自我概念不會僵化或者停滯不前。
如果你的自我概念就是「我是一個學術型的人」,然後拒絕一切娛樂活動或者是其他有助於你成長的活動,你的自我就是非常固化的。一個有著靈活自我的人,是一個願意不斷去探索新的可能性,並且讓自己不斷成長的人。
再舉個例子。我們每個人雖然有性別之分,卻都同時有著男人和女人的一面。
假設你是一個男性,然後你拒絕在自己特別感動的時候流淚或者在你伴侶難過的時候拿著紙巾給她擦眼淚,因為你覺得那樣特別「娘」或者特別「不爺們」;再假設你是一個女性,你不願意在公司里站出來發揮自己的領導力,因為你怕別人說你「強勢」或者在需要你表現出力量的時候你不敢表現出來,因為你怕別人說你是「女漢子」。
這些都是固化自我的表現。一個有著靈活自我的人,會在最合適的場合表現最合適的自己的一面。而擁抱並且發展自己內心的男性一面和女性一面,正是靈活的表現之一。
所以最後一個穩固並且靈活的自我,就是指我們一方面有著不受外界評價影響的穩定的自我價值感,另一方面是指我們不會局限自己的自我概念,能夠靈活地在不同的情形下表現和發展多面的自我。
三、穩固靈活的自我和控制別人有什麼關係因為有穩固而靈活的自我的人,不會去控制別人。這一點在所有的人際交往中都適用。
當你發現你不需要伴侶跟你「吐露心聲」來證明自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時,他不跟你說那件他小時候的創傷事件就不會讓你覺得那麼的受傷;當你不需要別人的褒獎來證明自己作品的價值時,別人沒有表達的欣賞就不會讓你覺得那麼憤怒;當你不需要別人的感激來證明自己做一件好事的意義時,別人沒有說出的那句感謝就不會讓你憤憤不平。
當我們有非常穩定的自我價值感時,我們就有了不需要去控制別人的勇氣。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自我價值不會因為別人的肯定、褒獎、支持、讚美或者安慰而得到提升,我們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不需要通過控制別人的行為,來得到借來的價值感。
四、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去控制別人昨天晚上有件特別有趣的事情。晚上8點多我因為很累,決定靜靜的在家裡畫畫休息。然後一位朋友打來電話,說她此刻就在我家附近,回家有點晚了能不能來我這裡借住一晚。
如果是原來的我,肯定就算再累再不願意也會答應。但是昨天我沒有,我說:「親愛的,我今晚有些累,想一個人在家裡畫畫,不好意思,你還是坐地鐵回家吧。路上注意安全,然後到家了給報個平安。」她回答說:「我絕對不會告訴你的,你太狠了。」
她顯然是生氣了。於是我也有種非常不好的感覺。我問自己:「你願意在這麼累並且不想說話的情況下讓一個朋友來你這裡跟你聊天說話嗎?」我知道我是不願意的。「那麼你為什麼還感覺這麼的不舒服呢?」
因為我需要她不生我的氣,來證明自己是一個好人。
那麼是不是她因為我的拒絕而生我的氣,我就不是一個好人了呢?當我想明白,即使她在生我的氣,我也並不會因為她對我的憤怒而不是一個好人時,我就放棄了要控制她的情緒,不讓她生我氣的衝動。
我沒有告訴她:那你來我這裡住吧,而是進一步跟她解釋了我的情況並且希望她能夠理解。當然了,她能不能理解已經沒那麼重要了,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個好人。因為一個好人,首先會是一個照顧自己的感受並且愛護自己的人,而不是一個犧牲自己去滿足別人的人。
當我學會了控制自己,我就真的不需要去控制別人了。這條路還很長,這種穩定而靈活的自我價值感也需要我不斷修鍊。但是我知道我在慢慢的練習著,而我知道,你也會與我同行。
推薦閱讀: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是你方法有問題!
※教育孩子沒有神秘配方――略說教育的出發點 A
※【轉載】四大妙招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好媽媽如何做——慈中有嚴,讓孩子信服你
※出人頭地(給孩子講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