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關閉的背後
國聯邦政府因國會兩黨的預算爭端而從10月1日起關閉,80萬非核心部門的政府僱員被迫停止工作,另有130萬政府僱員暫時停薪繼續工作。 美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關閉事件並不罕見, 州政府2005年後關閉過6次, 聯邦政府從1976年以來已經關閉了18次, 最短的只有1天,最長的達21天。
美國1789年的《憲法》,授權國會控制聯邦政府的開支。但是,聯邦行政部門往往通過「先超支後報銷」的辦法來規避制約,這個法律漏洞被1884年的《反超支法》堵掉了。在此之後,國會一般都藉助「持續決議案」,用短期撥款的形式去填補正式年度撥款前的資金空缺。
這次政府關閉表面上是因為「奧巴馬醫改法案」而起,實際上卻是全球化背景下美國社會矛盾上升到政治制度層面的表現。
美國的「憲政民主」開始於一種聯邦和分權制衡結構的「精英民主」,「憲政民主」的合法性不是直接「建立」出來的,而是在「精英民主」確立後逐漸「擴張」出來的。
面對「需求上平等」的意識形態的擴展,共和黨人和茶葉黨人以其「權利上平等」的政治哲學進行對抗,反對政府在補貼、增稅、強制選擇、扭曲市場機制等方面的做法。國會議員當然代表著選民的利益,但民主過程的問題不只是體現選民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體現選民不同利益的份量、排序和衝突。所以,問題不是國會共和黨議員沒有「大局觀」,也不是具體議題的是非曲直,而是政治決策的複雜性超越了「有限理性」的承受能力,所以只能用「意識形態的認同」去「節約思考和信息費用」
意識形態的「集體信仰」還存在一個特點:信仰者在「消費」信仰時,獲得的精神利益集中在個人,而一旦信仰出錯,損失則會在社會成員中分攤。這個「利益集中、成本分散」的特性,導致了意識形態的「集體信仰」往往日益偏激
各方的情緒也已經到了瀕臨失控的邊緣,政府關閉顯然成了各方的「出氣筒」和「替死鬼」。
按照美國目前的政治經濟邏輯發展下去,債務和福利的危機,必將導致政府的危機和大眾生活質量的危機。
推薦閱讀:
※博弈篇--三國演義序幕正式拉開:中俄能源大單棄用美元,是對美國的沉重打擊!
※多倫多-紐約 美鐵Amtrak 97/64次國際列車
※陸洲:是你把美國想得太好了
※再訪美國(12)——換套新衣過「三八」
※俄羅斯空襲伊斯蘭國,美國擔憂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