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異同及歷史經驗
07-18
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異同及歷史經驗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以及毛澤東等領導的秋收起義,是大革命失敗後由中國共產黨獨立組織發動的、具有很大影響的兩次武裝起義,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比較研究這兩次各具特色的武裝起義,科學總結它們的歷史經驗,對於深入研究我黨、我軍的光輝歷史,以及對於做好今天的各項工作,無不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一發生在1927年夏秋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在組織領導、鬥爭形式與目標、加強軍隊建設、動員群眾參與等方面,有著相同之處,創造出類似的歷史經驗。1、關於組織領導無論是8月1日的南昌起義,還是9月間的秋收起義, 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進行的,都是中共為挽救大革命失敗、推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所作出的艱辛努力,都表現出中國共產黨人不屈不撓、敢於鬥爭的無畏精神。繼1927年4月中旬蔣介石在上海叛變之後,7月中旬汪精衛在武漢撕開其偽裝的面目,公開打出反共反人民的旗幟。蔣、汪同流合污,大肆摧殘進步力量,瘋狂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及工農群眾,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歸於失敗。面對著蔣、汪之流的囂張氣焰及屠殺政策,代表全國工農大眾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堅持革命,採取有力措施挽救革命的失敗。7月中旬,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 果斷地作出組織南昌起義及秋收起義的決定。一方面,將中共掌握、影響的國民革命軍向南昌集中,發起南昌起義;另一方面,利用秋收季節發動湘鄂粵贛四省農民暴動,組織秋收起義。根據中央的決定,周恩來、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葉挺等人先後在九江、南昌緊張地進行南昌暴動的各項準備工作,並成立了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負責武裝起義的領導工作。與此同時,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前委書記毛澤東,也奉中央之命深入湘東贛西,夜以繼日地策劃、組織秋收暴動。南昌起義及秋收起義,從最初的醞釀到實施,從武裝暴動的發起到組織領導,從起義的大政方針的制定到起義的演變,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進行的,都是中國共產黨不懈努力的結果。黨的領導,是革命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正由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都置於黨的領導之下,因而獲得了堅強的政治保證與組織保證,獲得了深入開展、廣泛影響的最有力的條件。2、關於鬥爭目標及形式南昌起義及秋收起義,都是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都是以武裝暴動來反擊國民黨新軍閥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工農運動的進攻,都是把鬥爭矛頭直接指向代表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蔣介石、汪精衛之流的。在籌備南昌起義時,前委書記周恩來在7月21日明確指出, 南昌暴動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反對南京、武漢國民政府的中心。隨後,7月31 日由中共黨員惲代英、譚平山及國民黨左派領袖宋慶齡、鄧演達等簽署的宣言,也旗幟鮮明地指出,「武漢與南京所謂黨部政府,皆已成為新軍閥之工具」,成了全國人民之「罪人」。因此,必須奮力掃除「新式軍閥及國內一切帝國主義北洋軍閥與封建社會之勢力」。8月1日起義戰鬥取得勝利後,在前委主持召開的各界代表聯席會議上,也明確提出了要繼續不妥協地反地帝國主義,反對封建勢力。毛澤東等組織發動的秋收起義,有著同樣的鬥爭目標。還在8 月初,毛澤東在提出以湘南為重點的秋收暴動計劃時,就強調指出,組織秋收起義的目的是為了同反動政府相對抗,發展革命形勢。不久,毛澤東參加湖南省委會議時,在談到秋收暴動目標時,仍然堅決地指出,「暴動的發展是要奪取政權」〔1〕,要摧毀國民黨新軍閥的反動勢力。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不僅有著相同的鬥爭目標,而且採用了相同的鬥爭形式。組織革命的軍隊,以武裝起義的形式展開同國民黨新軍閥的鬥爭,構成了這兩次起義的又一共同特點。南昌起義中,受黨掌握、影響的軍隊近2 萬人參加了對國民黨反動勢力的鬥爭。僅幾個小時,起義軍就解決了南昌城的反動武裝,勝利結束了戰鬥。秋收起義中,黨領導五、六千人的武裝力量,在湘東贛西一帶向反動武裝發起進攻,奪取了醴陵、瀏陽、白沙、東門等城鎮,給當地反動勢力以沉重的打擊。「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的中國革命,以軍事發展暴動,是一種特徵。」〔2〕南昌起義及秋收起義,組織軍隊舉行起義, 以軍事鬥爭形式發動暴動,是符合中國革命的特點的,是遵循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因而,也成了重要的歷史經驗。3、關於軍隊建設在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中,黨都注重對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注重加強軍隊的建設,努力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初步摸索了「二戰」初期加強軍隊建設的成功經驗。南昌起義大軍在舉旗南下時,正值盛夏酷暑季節,遇到了種種嚴重困難。然而,由於加強了思想教育,發揮了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重視了軍隊的組織整頓,因而,極大地增強了廣大官員克服困難、勝利前進的信心與勇氣。沿途散發了賀龍的《告官兵書》,大張旗鼓地向指戰員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此外,還經常召開黨員大會及革命軍人大會,作政治上的鼓動與宣傳。總政治部還組織了宣傳小分隊,一路上對各部隊開展宣傳鼓動。與此同時,加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並吸收優秀分子加入黨組織,增強黨的戰鬥力。賀龍、郭沫若等一批傑出的先進分子,都是在此期間先後成為中共黨員的。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在開展武裝暴動的同時,也注意加強了黨對軍隊的建設。當時,不僅開展對廣大官兵的思想鼓動工作,而且向全體指戰員提出不損害群眾利益、努力做好群眾工作的要求。所以,部隊所到之處,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與支持。在我軍初創階段,黨在領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過程中注意到了武裝力量的自身建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相關工作,為日後的軍隊建設積累了經驗。4、關於動員民眾工農大眾是否積极參与,以及參與的程度如何,決定著革命戰爭的成敗。不論是南昌起義還是秋收起義,都注意到動員民眾參與,注意到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7月底,江西省委召開各種會議,動員各種力量配合南昌暴動。 當起義戰鬥取得勝利後,8月2日數萬群眾在南昌隆重集會,慶祝武裝起義的勝利以及革命委員會的成立。在發動秋收起義的始終,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也積極做好沿途群眾的宣傳鼓動工作。當地群眾不僅採取各種形式慰問、配合起義大軍,而且還踴躍參軍入伍,拿起槍杆子直接投入戰鬥。以土地革命的口號來發動農民群眾,是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動員民眾的又一共同特點。儘管這兩次武裝起義沒有在實踐中開展土地鬥爭,然而,都十分關注農民的土地問題,都明確提出了土地革命的主張。南昌起義部隊草擬了《土地革命宣傳大綱》,向廣大群眾宣傳黨對土地革命的決心及政策。湖南省委在討論秋收起義計劃時,也專題研究了土地問題。會上,毛澤東提出既要沒收大地主的土地,也要沒收中小地主的土地,以滿足廣大貧苦農民對土地的要求。他還主張,對被沒收土地的地主,要給予妥善的安置。5、關於戰術分兵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在軍事上都實行了分兵的戰術,並由此影響了起義的成敗。南昌起義大軍自8月3日陸續撤出南昌後,向南進軍廣東。起初,部隊取得了軍事上的一些勝利,先後擊敗了瑞金、會昌之敵,極大地鼓舞了全軍的士氣。部隊進入廣東後即一再分兵,主力分散在揭陽、潮州、三河壩等地區。結果,形成不了優勢,最終被敵各個擊破,遭到慘敗。同樣由於缺乏經驗,秋收起義也實行了分兵的戰術。 工農革命軍3個團分別在修水、安源、銅鼓等地舉行起義,而不是採取集中兵力的戰術。由於兵力分散,彼此之間又無法策應,以致分別被敵擊敗。僅僅幾天時間,全軍由5千多人銳減到1千多人,第二團幾乎全遭覆滅。由於兵力遭到很大損失,以致進攻長沙的戰略目標被迫取消,也導致秋收起義失利。二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雖然在不少地方存在著一致性,有著共同的特點,但是,也還有著不小的差異,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表現出明顯的不一致性。1、關於舉什麼旗子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儘管是由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的,但是,打的卻是國民黨左派的旗幟。還在7月底籌備武裝起義時, 前委就決定成立有國民黨左派參加的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以國民黨的旗幟來反對蔣介石、汪精衛的倒行逆施,來喚起民眾的熱情。8月1日凌晨結束戰鬥後,以特別委員會的名義召開了有中共黨員及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與海外黨部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之後,革命委員會發布了一批重要任命,還任命了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代理主席。此外,起義部隊的稱謂及番號,仍然沿用國民革命軍的名稱及其序列。同時,在初期還對國民黨新軍閥張發奎寄予希望,決定聯合由他掌握的軍隊,增強起義的軍事力量。以國民黨左派的旗幟來組織武裝起義,符合當時中央的政策。在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上,中央作出了同樣的規定。同南昌起義不同的是,秋收起義打的是共產黨的旗幟。當8月18 日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義行動計劃時,毛澤東堅決主張舉共產黨的旗子。他明確指出,不能再照「八七」會議提出的那樣打國民黨左派的旗幟。在這之前,毛澤東在給中央的信中還提到,「國民黨旗子已成為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3 〕秋收起義高舉共產黨的旗子,處處體現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獨立組織的原則,甚至連組建的部隊也稱為工農革命軍,以區別於國民黨時代的國民革命軍。2、關於起義的規模就起義規模而言,南昌起義比秋收起義大得多。當時,有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有葉挺率領的第11軍第24、25兩師,有蔡廷鍇率領的第4軍第10師,以及有朱德領導的第3軍軍官教導團部分學生,共計2萬餘人參加了武裝起義,具有較強的戰鬥力。同南昌起義相比,秋收起義的規模要小得多。參加起義的武裝力量只有5千多人,且多為工農武裝,戰鬥力較弱。南昌起義是大革命失敗後我黨首次發動的武裝暴動,加上規模較大,又在敵人中心城市舉行,因而,它當時產生的影響也要比秋收起義大得多。南昌起義後,不僅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直至甘肅、新疆、四川、山東、東北等十幾個省區及海外代表聚集南昌,而且,漢口、上海、北京等地的國民黨報紙連作報道。頓時,南昌暴動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給全國工農群眾以極大的鼓舞。南昌起義也震驚了國民黨中央政府,造成統治階級的極大混亂。3、關於起義的發展方向南昌起義及秋收起義的初衷,都是奪取敵人的中心城市,以此來打擊國民黨新軍閥的統治,挽救黨的革命事業。它們之間的差別是,南昌起義大軍直下廣東,然後以廣東為根據地舉行新的北伐戰爭。秋收起義部隊則把進攻方向指向長沙,以奪取長沙為目的。 雖則這兩次武裝起義的初衷是相同的,然而,發展方向卻大相徑庭,有著不同的結果。南昌起義部隊撤出南昌後,按原計劃大舉向廣東挺進。由於沒有同當地的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採取了從城市到城市的進攻路線,違反了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因而,主力部隊於9月底、10 月初在廣東潮汕地區遭到巨大損失。至此,南昌起義也宣告失敗。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卻有著不同的結果。當起義部隊遭受挫折後,毛澤東審時度勢,冷靜地分析攻打長沙的利弊得失。經反覆權衡,果斷地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決定把余部集中在湖南瀏陽文家市。9 月20日,他在說服部下之後又率領這支1 千多人的隊伍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於10月底達井岡山。隨後,以農村為戰略基地,把開展武裝鬥爭同發動農民群眾、建立紅色政權緊緊地結合起來,開始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鬥爭。秋收起義部隊退兵文家市及進軍井岡山,使這支弱小部隊轉危為安,走上了在農村開展鬥爭,以農村為依託向國民黨反動勢力發起新的進攻的正確軌道。從此,沿著毛澤東開闢的航道,這支部隊不斷發展、壯大,也使中國革命獲得了新的希望。三通過對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比較研究,通過對它們兩者之間異同點的分析與對比,可以總結出以下重要的歷史經驗。1、黨的領導是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一百多年的近代史無可爭辯地說明,中國革命只能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黨的領導是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南昌起義及秋收起義之所以能如期發動、順利進行,關鍵之所在是她們都置於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領導之下。正因為如此,在大革命遭到慘敗的緊要關頭,在全國城鄉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吹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號角,舉起了以武裝抗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黑暗勢力的鮮艷紅旗,在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偉大曆程中樹起了兩座豐碑。黨的領導,是革命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推進現代化事業的根本保證。總結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的歷史經驗,弘揚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的革命精神,更堅定我們堅持黨的領導,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的信心與決心。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鞏固與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創造更加璀璨的明天。2、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問題中國的農民佔總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民問題成了中國革命的重要問題。依靠、動員廣大農民群眾投身革命戰爭,成了中國共產黨面臨的首要任務。只有認真解決這個問題,中國革命才能深入開展,並逐步贏得勝利。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在對待農民問題上有著不同的表現,因而也產生了不同的結果。南昌暴動的領導者儘管也注意到了農民問題以及農民的土地問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忽視同江西、廣東等省的農民運動相結合,忽視在革命戰爭中取得廣大農民群眾更大的支持、配合。結果,2萬餘人的起義大軍遭到了失利。 秋收起義部隊在軍事鬥爭接連遭到失敗之後,及時地退卻到農村,緊緊依靠、發動廣大農民群眾,非但獲得了生存的條件,而且不斷發展、壯大,開創了井岡山工農武裝割據的嶄新局面。南昌起義及秋收起義在對待農民問題上的不同表現,以及由此導致的不同結果,生動地表明,是否正確地解決農民問題,關係到革命事業的興衰成敗。在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農民問題依然是一個重要問題。我們必須妥善地處理好這個問題,切實維護農民群眾的利益,確保農村工作平穩發展。這樣,才能為社會的穩定及經濟的發展,創造至關緊要的基本條件。對待農民的問題,也是一個對待群眾的問題。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路線,始終牢記幾十年來在鬥爭實踐中形成的群眾觀點,始終保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色,緊緊依靠群眾的偉力來贏得黨的事業的新勝利。3、實事求是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基本條件雖則南昌起義的規模、影響要比秋收起義大得多,中共中央對南昌起義的人力投入及寄予的希望,也要遠遠超過後者,然而,卻沒有取得勝於後者的結果。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秋收起義部隊遭到挫折之後,不是一味地繼續盲目執行中央及湖南省委的路線,繼續盲目地攻打中心城市,而是冷靜地估量敵我力量的對比,認真地思考保存弱小部隊、開展武裝鬥爭的有效途徑。在對周圍環境作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本著從實際出發的精神,果斷地退兵井岡山,在井岡山安營紮寨,開展游擊戰爭,建立紅色政權,獨創性地開拓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余部,也經過艱苦的鬥爭和認真的思考,在農村發動農民、開展武裝,隨後轉兵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會合。這條有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成功開闢,是以毛澤東為傑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作出的最卓越的貢獻,也是他們研究中國國情,熟悉並掌握中國革命戰爭規律,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豐碩成果。有中國特色的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闢,改寫了中國革命的歷史,實現了我黨第一次大轉折,走上了勝利發展的航道。實踐表明,這條獨特的區別於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中國革命唯一正確的道路,是中國人民贏得推翻三座大山鬥爭勝利的成功之路,是堅持實事求是的結晶。歷史進入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新時期,以鄧小平為傑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並發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成功地開拓了有中國特色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使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後,我們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中國帶入更加輝煌的21世紀。比較與研究南昌起義及秋收起義,還可總結出其他重要的歷史經驗。這兩大武裝起義所創造的歷史經驗,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隆重紀念建軍70周年以及南昌起義、秋收起義70周年的今天,更值得我們珍惜與借鑒。注釋:〔1〕彭公達《關於湖南秋暴經過的報告》〔2〕毛澤東《井岡山的鬥爭》〔3〕《中共湖南省委給中共中央的信》附註: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1、南昌起義: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勾結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在上海和武漢等多地在全國範圍內發動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中共中央於7月12日進行改組,停止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領導。下旬,決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分國民革命軍,並聯合以張發奎為總指揮的第二方面軍南下廣東,會合當地革命力量,實行土地革命,恢復革命根據地,然後舉行新的北伐。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聶榮臻、葉挺等在九江具體組織這一行動,但發現張發奎同汪精衛勾結很緊,並在第二方面軍中開始迫害共產黨人。隨即向中共中央建議,依靠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實行在南昌暴動」。據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組成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前往南昌領導這次起義。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11軍第24、第10師,第20軍全部,第4軍第25師第73、第75團以及朱德為團長的第五方面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隊一部,共2萬餘人。從7月25日起,第11、第20軍分別在葉挺、賀龍指揮下,陸續由九江、塗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來等到達南昌,組成前敵委員會,領導加緊進行起義的準備工作。此時,國民黨武漢政府的第五方面軍(總指揮朱培德)第3軍主力位於樟樹、吉安、萬安地區,第9軍主力位於進賢、臨川地區,第6軍主力正經萍鄉向南昌開進;第二方面軍的其餘部隊位於九江地區;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軍警備團和第3、第6、第9軍各一部共3000餘人駐守。中共前委決定趕在援兵到來之前,於8月1日舉行起義。8月1日2時,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南昌起義開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戰計劃,第20軍第1、第2師向舊藩台衙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第11軍第24師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守軍發起進攻。激戰至拂曉,全殲守軍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0餘支(挺),子彈70餘萬發,大炮數門。當日下午,駐馬回嶺的第25師第73團全部、第75團3個營和第74團機槍連,在聶榮臻、周士第率領下起義,8月2日到達南昌集中。起義成功後,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關於這次起義仍用國民黨左派名義號召革命的指示精神,發表了國民黨左派《中央委員宣言》,揭露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種種罪行,表達了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和繼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鬥爭決心。8月1日上午,召開了有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黨部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舉鄧演達、宋慶齡、何香凝、譚平山、吳玉章、賀龍、林祖涵(伯渠)、葉挺、周恩來、張國燾、李立三、惲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為委員。革命委員會任命吳玉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組成參謀團,作為軍事指揮機關,劉伯承為參謀團參謀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並決定起義軍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賀龍兼代方面軍總指揮,葉挺兼代方面軍前敵總指揮。所屬第11軍(轄第24、第25、第10師),葉挺任軍長、聶榮臻任黨代表;第20軍(轄第1、第2師),賀龍任軍長、廖乾吾任黨代表;第9軍,朱德任副軍長、朱克靖任黨代表。全軍共2萬餘人。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眾數萬人集會,慶祝南昌起義的偉大勝利和革命委員會的成立。會後各界青年踴躍參軍,僅報名的學生就有數百人。南昌起義後,汪精衛急令張發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計劃,指揮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沿撫河南下,計劃經瑞金、尋鄔(今尋烏)進入廣東省,先攻佔東江地區,發展革命力量,爭取外援,爾後再攻取廣州。起義軍進至進賢縣時,第10師師長蔡廷鍇驅逐在該師工作的共產黨員,率部折向贛東北,脫離起義軍。由於起義軍撤離南昌比較倉促,部隊未經整頓,加上酷暑遠征,部隊減員較多,7日到達臨川時,總兵力約1.3萬人。起義軍在臨川休息3天,繼續南進。8月25日,先頭到達瑞金縣壬田以北地區。這時,駐廣東的國民黨軍第8路軍總指揮李濟深,調錢大鈞部9000人,由贛州進至會昌、瑞金地區,並以一部前出至壬田,阻止起義軍南下;調黃紹竑部9000人由南雄、大庾(今大余)向雩都(今於都)前進,支援錢大鈞部作戰。在這種形勢下,中共前委決定乘錢、黃兩路兵力尚未完全集中實施各個擊破。當日,起義軍向壬田守軍發動進攻,殲其一部,於26日攻佔瑞金縣城。接著,集中兵力進攻會昌的錢大鈞部主力,激戰至30日,攻佔會昌縣城。兩戰殲錢大鈞部6000人,繳獲槍2500餘支(挺)。起義軍傷亡近2000人。9月初,起義軍一部在會昌西北的洛口地區,擊退黃紹竑部的進攻。會昌戰鬥後,起義軍陸續折返瑞金,改道東進,經福建省長汀、上杭,沿汀江、韓江南下。9月22日,第11軍第25師佔領廣東省大埔縣三河壩,主力繼續南進,於23日佔領潮安(今潮州)、汕頭。在此期間,李濟深令錢大鈞殘部牽制第25師,令黃紹竑部經豐順進攻潮安,令陳濟棠、薛岳部3個師1.5萬餘人組成東路軍,由河源東進,尋起義軍主力決戰。根據上述情況,中共前委決定,第20軍新建的第3師隨革命委員會駐守潮汕地區,集中主力6500餘人迎擊東進之敵。9月28日,起義軍主力在揭陽縣山湖(玉湖)附近地區同東路軍遭遇,將其擊潰,繼向湯坑(今豐順市)推進,在汾水村地區與敵再次激戰,至30日,起義軍傷亡2000餘人,無力再戰,遂向揭陽撤退。是日晚,黃紹竑部攻佔潮安。10月3日,起義軍主力在流沙(今普寧市)與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員會會合,繼續向海豐、陸豐地區撤退,在經過流沙西南鍾潭村附近的蓮花山時,再次遭到東路軍的截擊,激戰不勝,部隊大部潰散。革命委員會和起義軍領導人分散轉移,余部1300餘人進入海陸豐地區。駐守三河壩的第25師,在給錢大鈞部以重大殺傷後,向潮安轉移,10月5日在饒平縣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師一部會合。[2]此後,這兩支部隊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戰閩粵贛湘邊,最後保存起義軍約800人,參加了湘南起義,並於1928年4月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會合。這是一次長途行軍,從南昌出發,經撫州、宜黃、廣昌、石城、瑞金、會昌、長汀、上杭、大埔,直到九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佔領潮州、汕頭,整整走了一個多月才停腳,而先頭部隊則已進入海陸豐地區。沿途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次勝仗,在會昌又打了一次勝仗,殲滅敵人一個多師。警衛隊的戰士們雖然萬分疲勞,但精神興奮,始終保持著高漲情緒,保衛起義軍領導機關——革命委員會的安全。當時我在警衛隊當班長。佔領潮州後,我們這個排奉命留在那裡,擔負後勤部門和物資倉庫的警衛任務。撤出潮州後,我們東渡韓江,向饒平方向前進。到饒平時,朱德同志已率領二十五師和九軍教導團從三河壩撤到那裡,我們同這支隊伍會合一起了。接著就在朱德、陳毅同志領導下,開始向閩贛方向作戰略轉移。這又是一次長途行軍,經饒平、平和、大埔、永定、武平、信豐到達南康、大庾地區。由於連續行軍作戰,部隊減員很大,加上一些意志不堅定的戰士和幹部,對革命產生動搖,陸續離開了部隊,到南康時還剩下一千多人,到達大庾時只剩七、八百人,因為部隊成分不純,加之基層黨員太少,沿途軍紀不好,乃將部隊整編為一個團,朱德同志任團長,陳毅同志任團指導員。他們親自整頓部隊紀律,加強政治工作,壞分子被淘汰,留下來的同志更堅定了。形勢變化得極快,將過舊曆年的時候,我們進湖南到宜章,消滅了該縣反動武裝以後,即公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正式打起了鐮刀、斧頭的紅旗,舉行了轟轟烈烈的湘南起義。2、秋收起義:1927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發動的農民武裝起義。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8月18日,改組後的湖南省委在長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開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的計劃。毛澤東在會上著重闡述了槍杆子出政權的思想。會議決定要與國民黨徹底劃清界限,旗幟鮮明地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號召群眾,並確定集中力量在湘東贛西發動以長沙為中心的武裝起義。為便於領導秋收起義,省委確定秋收起義的領導機關分為兩個,一個是由各軍事負責人組成的黨的前敵委員會,任命毛澤東為書記,作為武裝起義的軍事指揮機關。另一個是黨的行動委員會,由起義地區各地方黨委負責人組成,任命易禮容為書記,負責地方工作。9月初,湖南省委決定9月9日開始破壞粵漢和株萍鐵路,11日各縣起義,16日長沙起義。這次秋收起義不沿用國民革命軍的番號,而將起義部隊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盧德銘任總指揮,余灑度任師長,下轄三個團:以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為主力編為第一團,團長鍾文璋;以安源工人糾察隊、礦警隊和萍鄉等地的農民自衛軍編為第二團,團長王新亞;以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一個營和瀏陽部分工農武裝編為第三團,團長蘇先駿。參加起義部隊共約5000人。此外,在起義前,還收編了當地的土匪武裝邱國軒的一個團。起義部隊以奪取長沙為目標,具體部署了各團的行動計劃。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按預定計劃爆發。參加起義的鐵路工人和農民,首先破壞了岳陽至黃沙街,長沙至株洲兩段鐵路,切斷了敵人的交通運輸。第一團從江西修水出發,向長壽街進攻,9月10日佔領了平江縣龍門廠。這時混入起義部隊的邱國軒部乘機叛變。當第一團路過金坪攻打長壽街時、邱部突然襲擊,致使該團腹背受敵,損失200多人,步槍200多支,團長鍾文璋失蹤,被迫向瀏陽轉移。第二團在安源起義後,進攻萍鄉未克,西進攻佔了老關、醴陵,又北進佔領瀏陽。由於部隊麻痹輕敵,9月16日陷入優勢敵人的包圍,部隊被打散,部分突圍脫險,不少人犧牲。第三團於9月11日在銅鼓起義,勝利佔領了白沙鎮,9月12日又佔領東門市。9月14日敵人兵分兩路包圍第三團,該團被迫向上坪撤退。[1]鑒於三路起義部隊均受挫,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並以前委書記的名義通知起義各部隊到瀏陽縣文家市集結。9月19日,各路起義部隊到達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當晚前敵委員會召開了會議。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會議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決定保存實力,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中去堅持武裝鬥爭,發展革命力量。9月20日上午,起義部隊1500餘人離開文家市向南進發。9月23日,起義部隊在蘆溪鎮遭反動軍隊伏擊,損失數百人,總指揮盧德銘犧牲。9月25日,起義部隊冒雨攻克蓮花縣城。9月29日,起義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時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隊思想混亂,組織紀律性差。當天晚上,毛澤東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決定對部隊進行整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10月3日,起義部隊離開三灣村,開始向井岡山進軍。10月27日,起義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茨坪,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南昌多部門約談召車平台:私車當專車最高罰三萬
※在南昌一個人一天去哪玩比較好?
※如何看待南昌2017年3月8號發布的限購令?
※南昌西漢古墓挖出黃金堆 出土金器數量驚人
※南昌七大名人墓僅剩兩處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