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經驗方】咳喘寧方-主治 慢性支氣管炎

名醫名方楊牧祥,1940年出生,1962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現任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主任醫師,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河北省中醫藥學會第四、五屆理事會副會長,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從事醫、教、研40餘載,臨床經驗豐富,擅於舌診,長於內科,尤擅治慢性肺病,法嚴、方活、效著。發表論文183篇;主編或參編出版醫學著作51部;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及教學成果獎13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0項。組成 炙麻黃6g,炒杏仁10g,紫菀10g,款冬花10g,五味子10g,炙百部10g,地龍10g,炙黃芪15g,太子參15g,桃仁10g,丹參15g,淫羊藿10g功能 補氣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主治 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咯痰、喘促日久,面色淡白或晦滯,體倦乏力,少氣懶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苔白或白膩,脈象細澀或緩。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方解 慢性支氣管炎屬咳嗽、喘證、痰飲等範疇。其主要病機為氣虛血瘀痰阻,以補氣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為主要治法。方中炙麻黃開宣肺氣,與杏仁相合,共為宣降肺氣,止咳平喘要葯。麻黃具有中樞性鎮咳作用,支氣管痙攣時作用尤著。杏仁含苦杏仁甙,止咳平喘效佳。紫菀與款冬花均可潤肺降氣,化痰止咳。紫菀重在祛痰,款冬花功擅止咳,故二葯常相合使用。五味子可斂肺滋陰,多用於久咳虛喘者。炙百部潤肺降逆止咳,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地龍咸寒入肺,通經活絡,止咳平喘。炙黃芪、太子參補益肺氣,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以復肺臟宣肅之功效。桃仁活血化瘀,可祛肺絡瘀血,止咳平喘。丹參功擅祛瘀活血,可增進肺泡毛細血管網的氣體彌散,改善血液循環和肺的宣肅功能,使痰液更易排出。淫羊藿補腎納氣,以利肺氣之肅降,諸葯合用,共奏補氣活血祛瘀、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加減 若汗出惡風,易於感冒,肺氣虛甚者,應重用太子參30g、炙黃芪30g,酌加炒白朮15g,健脾補氣,少佐防風6g走表,共助黃芪固表之功效。若納呆食少,便溏或瀉,脾氣虛甚者,酌加炒白朮15g、茯苓15g、炒山藥15g、炒扁豆10g、炒苡仁10g,以增強健脾滲濕止瀉之力。若喘息日久,動則喘甚,氣不得續,腎氣虛甚者,酌加蛤蚧6g、胡桃肉15g,增強補腎納氣平喘之功效。若痰清稀,畏寒,寒痰較重者,酌加乾薑10g、細辛3g、白芥子10g,溫肺化痰。若痰多黃稠,咳吐不爽,痰熱較重者,酌加黃芩10g、魚腥草15g,清熱化痰;便干者,加葶藶子6g、大黃6g(後下),辛開苦泄通便,有助於肅肺止咳平喘。若胸滿悶窒,痰多色白,苔白厚膩,痰濕偏盛者,酌加清半夏10g、厚朴10g,燥濕化痰。若干咳少痰,少苔者,加沙參15g、麥冬15g、百合10g、玉竹10g,滋養肺陰。若舌質淡暗,或有瘀斑,血瘀之徵明顯者,酌加赤芍15g、虎杖15g,以增強活血化瘀,止咳平喘之功效。
推薦閱讀:

慢性鼻-鼻竇炎臨床路徑
慢性肝病患者的營養支持治療
中藥外洗配合艾灸治療小兒慢性濕疹 36例
慢性膽囊炎中醫療法
中老年慢性腰腿痛

TAG:經驗 | 支氣管 | 慢性 | 支氣管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