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正確打開方式

幼升小的正確打開方式

來自專欄牧野繁花6 人贊了文章

隨著幼升小入學信息採集工作漸漸進入尾聲,家長們基本已經完成了幼升小的第一階段任務。

在長舒一口氣的同時,家長們的關注重點也轉移到了孩子入小學學習方面的準備。

網上各種層出不窮的「陪孩子做作業」段子,讓即將成為小學生的家長們都惴惴不安。

還有幾個月的時間,自己眼前的小小孩就要背起小書包,升入小學一年級,開始長達十幾二十年的全天的、規範的學習生涯了。

幼兒園到小學,是人生早期的一種重要轉折。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而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的學習為主的教育,兩者的這種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兒童身心的調整來適應。

這種適應的調整就是幼小銜接的主要任務,幼小銜接不當會造成孩子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種種問題。

所以,家有學童升入一年級,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成長里程碑。

孩子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這是家庭生活的一個標誌性階段的開始,爸爸媽媽要開啟「小學生家長」模式,為孩子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注入洪荒之力。

一、生活準備

1、生活作息調整:

不同於幼兒園以遊戲為主的模式,上小學後孩子在課堂需要注意力集中,才能保障學習效果,充足的睡眠是高品質學習的保證。

要提前幫助孩子調整好作息時間,保證10小時的睡眠。每天9點前,一定讓孩子按時睡覺。

小學的上學時間,是從上午的8點前。和提供全日三餐加點心的幼兒園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小學只提供午餐,這就意味著孩子的早餐需要在家裡吃。

在幼小銜接的這個階段,要盡量爭取每天在8點前送孩子到幼兒園,以逐漸適應小學的作息。

2、家庭學習環境準備:

如果還沒有分床的家長,建議要開始分床睡了。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生活空間,建立自律與好的學習環境。

如果家庭住房較大的話,可為孩子準備一間小書房或一個學習區,用孩子的名字來命名,並和孩子一起布置這個小天地,以消除各種不良因素對孩子學習的干擾。

孩子房間需要擺放固定的書桌、椅子等,給孩子營造好的學習環境。

提前給孩子準備上學所需要的學慣用具(紙筆、書包、文具等等)。

3、提高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自己穿脫衣服、入睡、整理床鋪的能力。

如果孩子單獨睡覺時害怕黑暗,家長可為孩子準備一個調光檯燈,在孩子剛上床睡覺時,把燈打開,讓微光陪伴著入睡。

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重視培養孩子自己整理圖書、文具、書包、書桌、書架的能力,使孩子能獨立生活和學習。要讓孩子自己檢查準備第二天要用的書包和學慣用品。

二、心理準備

1、上小學,也需要儀式感

幫助孩子走進小學生活,「儀式感」是一個好幫手。

關於名字的儀式感

從孩子準備上小學開始,可以有意識地用孩子的大名來稱呼孩子。

在孩子 6 歲生日這一天,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賀卡上寫上孩子的大名;在慶祝的同時,正式告訴孩子:以後,爸爸媽媽只會在家裡叫你的小名,在家庭之外的任何場合,任何人面前都將稱呼你的大名。

這是對你的尊重,更是認可和期許。孩子,從名字上你就是獨立的,你將是一個獨立的人。

幼兒園的畢業儀式

大班下學期快要結束時,幼兒園、班級都會為孩子舉行隆重的畢業典禮,這對孩子來講十分重要,勝過逢年過節。

屆時,教師也會邀請家長參與,家長應該抽出時間來觀看孩子的活動,最好還能和孩子一起活動,幫助孩子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孩子學會感謝老師的關心和教導,感謝小朋友的友愛和合作,從而為孩子轉向小學的新生活做好心理準備。

通過這樣的儀式,讓孩子最直接地感受到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活是多麼地不同於以往,從而在心裡就先莊嚴以待起來。

讓孩子參與入學準備的每一個環節

在購買書包、文具,準備校服和在學校使用的水壺餐具的過程中,讓孩子全程參與,並充分聽聽孩子自己的意見,會讓孩子直接產生「小學學習大不同」,「我的學習我負責」的直觀感受。

無論是在實體商店,還是在網路上購買學慣用品,都邀請孩子參與選購的過程。

只有通過這一系列細緻的準備工作,孩子才會一點一滴地體會到成為一名小學生是一件多麼莊重嚴肅的事情;而在選購過程中,讓孩子充分參與各種用品的選購,也會讓孩子對即將到來的學習生活產生主人翁意識;孩子們也就自然而然地從心裡重視起來,準備起來。

2、提前熟悉小學的環境

從報名登記開始,就帶著孩子一起去學校,讓孩子更直觀地看到他將要開始的新生活。

經常在小學的門口去看看小學生上學、放學的情景,教孩子認讀小學的校名、門牌號,認識小學附近的建築物、公交車站,以發展孩子的空間知覺,增強孩子對小學的感性認識。

如果開學的時候他才第一次來,他可能會抗拒學校。陌生的環境與不熟悉的老師都會增加他對學校的恐懼,甚至不願進校門……尤其內向的孩子,更需要早一點來熟悉熟悉。

讓孩子看一看,這是你將要讀書的校園,哪裡是教室,哪裡是圖書館,哪裡是操場,哪裡是體育館,哪裡有洗手間,哪裡有飲水間……環境熟悉了,孩子心裡就不慌了。

現在的小學一年級通常會在開學前安排班級參觀,這個參觀一定要參加。在這個機會裡,認識老師和同學,孩子的心就踏實下來一大半了。

3、鼓勵孩子,讓孩子期盼上小學:

為了使孩子期盼著早點上小學,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從正面鼓勵孩子。比如,對孩子說:「喲,你的褲子又短了,人又長高了;你的鞋子又小了,腳又長大了,你真的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恭喜你」、「我發現你現在變得很能幹了,真像個小學生,祝賀你」。

千萬不要從反面去刺激孩子,比如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上小學了,就會有老師整治你。」這樣會使孩子害怕上小學,不願意上小學。

或者,在家裡的掛曆或枱曆上,標出孩子上學的日期,如9月1日,每天和孩子一起進行倒計時,算一算離上小學還有多少天,既可以豐富孩子的數學知識,又能激發孩子入學的心情。

4、和孩子講自己的小學故事:

讓孩子看看自己上小學的照片,使用過的書本、文具和書包等,使孩子覺得:我也要像爸爸、媽媽一樣高高興興地上學去。

這些心理上的準備都是要讓孩子在心裡了解到:

我將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它不同於既往,我將承擔新的任務,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它可能會很有意思,我好好準備,並且希望它還不錯。

三、能力準備

幼兒園教育不論是目標、內容、形式,還是環境、師生關係、考評,都與小學教育有所不同。

幼兒園教育是寓教於日常活動之中的,是以遊戲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每個班級都有保育員和教養員,負責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而小學教育則不然,有嚴格的作息制度和課堂紀律,許多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去應對,孩子在校的主要任務不是遊戲而是學習,學期結束時還要參加各種考試。

幼小的孩子剛剛暫別了任情任性、恣意玩耍的幼年,乍進入嚴肅規範的小學校園,開始端正的學習,不適應是必然的。

兩個教育階段之間的較大差異,需要家長為孩子鋪路架橋,做好銜接工作。重心應該放在孩子學習品質的培養上。

1、 學習興趣

重點關註:

孩子是否有學習的主動性?

對事物是否充滿好奇和探究?

有沒有較強的問題意識?

培養方法:

為孩子提供良好閱讀環境,讓孩子愛上閱讀。

讓孩子參與家庭生活,就生活實際經常向孩子提問討論,並嘗試一起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 學習能力

重點關註:

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

會假設驗證、藉助工具、與同伴合作嗎?

培養方法:

鼓勵孩子計劃要做的事,思考做過的事,逐步學會計劃與反思;

為孩子提供使用各類工具的機會,幫助其了解工具的特性,學會藉助工具解決問題。

3、學習態度

重點關註:

孩子是否認真與專註?

能否勇於克服困難?

培養方法:

生活中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家長不能替代;學習任務必須自己完成。

3、 學習習慣

重點關註:

孩子是否有時間觀念,能否按時作息、按時完成任務?

做事情是否有條不紊?

學習的效率如何?

培養方法:

保持穩定的作息時間。

利用日曆、時鐘等生活用品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學會管理時間。

建立學習常規,如:物品歸類整理、物歸原處。


推薦閱讀:

幼升小政策|父母雙方戶口不在一起,怎麼入學?
幼升小 老師不會告訴你的小秘密
幼升小銜接 家長要做哪些準備
2018年非京籍義務教育入學服務系統操作流程
在北京幼升小準備「五證」材料具體是包括哪些證件?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幼升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