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錯誤的方式教育我,未來我會以錯誤的方式孝敬父母嗎。?

父母離異 我像個氣球被踢來踢去


我喜歡說兩句話:讓傷害止於我,讓美好散於我。你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但你仍可以選擇怎麼看待生活的饋贈,怎麼活出自己。祝你獲得你想要的幸福。


謝邀。

難免受到影響,但盡量做到不要吧。


你提出這個問題 是因為你擔心 或者說因為仇恨 也許會選擇相同的方式對待他們

題主 我的經歷不比你好 我的對待方式是 我可以為他做任何事情 但不會再摻雜一絲感情色彩進去不和他一起吃飯 不和他回老家過年 從不和他打招呼

像我爸這樣的人 說句不好聽的 我就算打他一頓 最多也只是在輩分的層面被人說幾句

現在他的死活我根本不在乎


人的性格不同,所作出的選擇也是不一樣的。這種「性格不同」具體來說包括善良程度的不同、理性和感性的相對多少、記憶能力和記憶效果的不同,等等。

我見過天生就適合善良的人,不讓TA做出考慮他人感想的事情就像不讓人吃飯一樣困難。比如,在人際交往中還是會考慮到那些坑害過自己的人的想法。

我也見過非常感性、隨意的人,TA完全不會做這種理論上的考量,對每一件具體的事情,處理方法都是不同的,很難尋找其內在的規律。

我本人是個喜歡理性的人,題主所說的這種「長遠規劃」或者「行為指導路線」在我看來是需要考慮的。在這種情況下,盡自己所能去尋求相處態度上的「對稱性」是件順其自然的事。

無法比較這幾種做法的好與壞,因為每個人自有每個人的性格、氣質、處事方式,只要是與自己的人格相符的、自己想做的,就是好的。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根本沒有「以德報怨」這樣的詞(原文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基本是每個人格都適用的準則,因為善良也是需要底線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父母用錯誤的方式教育我,我會用錯誤的方式孝敬父母嗎」。這很難說。舉三個相對普遍的表現:父母打罵孩子、對孩子灌輸自己(錯誤或不適宜的)價值觀、不聞不問,來充當例子:

1.打罵孩子。

首先解釋一下研究對象:「打」是指「以對他人造成痛覺或造成傷害為主要目的之一的物理性暴力」,「令目標聽從自己的指揮」以及「不聽從時執行此行為」是它的兩個重要要件。「罵」是指「以排解自身負面情緒或對他人造成精神上的不良影響為主要目的之一的語言暴力」,它包括當事人在場的和非當事人在場的,其中一部分「威脅性辱罵」也具備關於「聽從」的兩個要件。

(本人總結,難免有不全面的地方)

無論因為什麼原因,這一行為100%是錯誤的、值得批判的。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把它解釋為一種舊社會的陋習。

為什麼值得批判呢:「打」限制乃至傷害了他人,這一理由就足夠了。在目前的法律體系中,是不允許私刑的。而「罵」的第一種情況是損人利己(發泄了自己的不良情緒),第二種情況與「打」類似。語言暴力難以取證,但並不代表這一行為的性質是好的。

我們以直報怨,並不代表冤冤相報。因此,我認為值得去做的行為有:

1.當場的正當防衛。對那些在力量足以進行自衛的情況下而不自衛的人來說,所受的傷害,自己是要承擔一部分的責任的。即不自衛的責任。自我保護是生存權的保障,父母對我施加暴力,我不可能坐以待斃。

2.以直報怨。以正直的態度對待。具體地說,在當事人有足夠的力量時(以保證自己的安全),對加害者進行說明,並使加害者承認、正視這一事實,且給予適當的補償或者彌補。這並不是為了發泄私憤,而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對當事者自己所帶來的影響。

3.不去傳播姑息性的價值觀。這一點稍微有些抽象,大體的意思就是:作為當事者的你,當年沒有進行正當防衛,現在也沒有選擇把過去的事情拿出來理順、處理,這是你的自由。如前文所說,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一定存在一些我暫時還不理解的性格特徵。我本人就見過知道這些道理,但懶得做這些的人。但請你意識到,人類社會需要一個前進的方向,而反對暴力是它的組成部分。尤其不要把你帶有個人色彩的選擇,披上道德的外衣,加諸其他人的身上。裹腳老人並沒有鼓吹現代女子裹腳;只念過小學或中學的企業家還是在倡導知識產業的重要性、把子女送到名校讀書,正是這個道理。

總結:首先,正視打罵的事件、明確當事人自己與施暴者的責任佔比(當事人的責任當然會很小,大多數情況下甚至沒有);而後,選擇適合自己的處理方式;然後,澄清事實、表達自己的相應訴求;最後,當你完完整整地處理好這件事,自會知道接下來的人生怎樣去過。

做完所有的步驟,你可能會有兩種結果:接下來你因原諒、寬恕施暴者而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從而選擇道理上正確的孝順方式;抑或當年的經歷已經影響了你的性格,經過許多年的故事,你覺得現在的自己很好,即使當年的錯誤得到了「平反」、修正,你也沒有「回到從前」的願望了,所以你的孝順行為中依然帶有過去情緒的痕迹。

無論是哪一種,你都可以放下這件事、安心生活了。問題解決以後,你順其自然地想要做的,就是對你來說最正確的孝順方式了。

突然發現我已經在這一個例子里把我想說的說完了。剩下兩個簡單解釋一下吧:

灌輸價值觀的問題較為複雜,我個人可能會採取的手段是,將孝順更多地轉化為精神上的,少與能夠對你造成負面影響的父母、家人在一起生活。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懷著學習的心態、平和的心境,讓外面的世界沖洗你的人格,並去偽存真、留取精華而去除糟粕。

不聞不問、缺少關愛的問題相對打罵簡單一些,不過也有其特殊性質。前兩者都是有感情的,不聞不問可不一樣,它到了一定程度可是沒有感情的。這樣一來,你也無需去追回什麼,只要照著《民法》關於孝順的條目一做,做完打上對勾,剩餘的大把時間過你自己的生活就好。要相信自己的人生會比以往的執念更為豐滿、充實。當然,一切都要看當事人的選擇,如果真的覺得放不下,先保證自己內心的平和,然後要做的事情就取決於當事人你了。

總結起來,平和是處理一切問題的前提。當你足夠平和,你就像是穿上了一層防護服。

結語:

我真的很希望這個世界上並沒有這樣的問題存在。然而有些囿於時代的錯誤是難以避免的。

很久以前大家都認為,光的傳播介質叫做「以太」。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化相比太過迅速,以至於我們這些了解「並沒有以太這回事」的人的上一代還堅信著「以太」。

如果可行的話,讓他們知道「沒有以太」當然是最好的選擇。即使做不到,我們也可以退而求其次,至少保留住自己內心的一份「光」,讓社會的未來「更接近真理」。

錯誤是客觀存在的、無法避免的。製造錯誤的人,無論是你還是我、故意或是過失,都要為此承擔責任,這也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在此基礎之上,最好的對待,也許就是自己「順其自然」,同時不妨礙他人順「其」自然。

謝謝,祝大家生活愉快。

首答,匿了。反正沒人看。


推薦閱讀:

數學好的小孩和語文好的小孩哪個聰明?
演說家張雪峰有怎樣的背景?
觀察是教育的起始——分辨學生的眼神
老夫婦
親子教育:家長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進行溝通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離異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