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實現目標?先「摧毀」自己幾次再說
傷人的往往不是刀劍,而是玫瑰。
每到晚上,就會被各種負面情緒所包圍,每每回憶起許許多多的遺憾,尷尬之處,就不由得心頭髮緊,弄得個遍體傷痕。我這是在幹什麼?我想要的是什麼?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該去幹些什麼?……不管是誰,每天也會給自己發問,無論是家財萬貫的企業家,還是別人口中成天打遊戲的「網癮少年」(上午玩什麼?下午玩什麼?)
毫不誇張的說,每一次發問,都是給自己一次調整人生軌跡的機會,而自己的選擇,也或多或少影響了自己人生的走向,而你做出決定的根據一般是什麼呢?答案大抵就是:此時此刻你可以獲得的精神滿足程度和實現未來目標的期望與把握。打個比方,你想要上一所國內的一流大學,可是此時此刻你想去玩遊戲,你便會潛移默化的評估遊戲為你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程度,並且參考你上這所大學的期望與把握,來做出決定:
1、打遊戲(遊戲帶來爆棚的滿足感且對你考一流大學沒有影響)2、不去打遊戲(遊戲帶來了滿足感,但是根據你對目標把握程度,發現它會對你實現目標有影響)然而第一個選項還會出現一個巨大的問題,那便是,某件事帶來的滿足感可能令你對目標的期望和把握髮生偏移,就比方打遊戲實際是對你會產生影響,但是它給你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感的一部分轉化成了對目標實現的自信,造成錯誤把握,最終影響未來目標的實現。
那麼問題來了,魚和熊掌如何得兼呢?我如何既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又大幾率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呢?答案也就來了,有效但是殘酷,那就是「摧毀現在的自己」,首先得解釋,摧毀絕不是大家想的那種,這裡有個樓,我站樓頂上蹦下去,而是一個推倒重建的過程,那為什麼不是說重塑現在的自己呢,一是因為重點在於摧毀二字,二是因為人和建築不一樣,建築必須全拆完再蓋新的,人不一樣,人可以邊拆邊蓋,說俗氣點,就是拆著拆著,樓就蓋好了。
你為什麼想去達成一個目標呢?一定是可以從這個目標所帶來的結果或者實現過程中受益,有所得,當然大多數人更傾向於關注從結果中得到的收益,而忽略過程,而很多人會發現實現目標的過程異常痛苦,而且身邊有很多的精神刺激在阻礙自己,這時,就應該對自己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摧毀,摧毀什麼呢?摧毀當前的這種精神刺激,找到代替之物,倘若代替之物所給予的精神滿足也不利於自己的目標實現,那還要二次摧毀,如此反覆,直至精神漏洞填充完畢,且不影響自己的目標實現,值得一提的是,精神刺激的代替之物不一定是另一件東西,也許是刺激的不同程度,就比方說打5小時遊戲對你的複習影響很大,打1小時的遊戲可以讓你在之後更專註的複習,不同程度的嘗試,也是一種尋找代替之物的過程。
那麼,新問題就來了,如何從各種給自己帶來精神刺激、滿足的事物中找到代替之物呢?逐一列舉的話可太浪費時間了!因此,一定要從想要實現的目標入手,比如你想把潛心複習,你就要找到你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做到投入,比方說你在心態平和愉悅的時候可以做到投入,那你就必須要思考什麼可以讓你心態平和、愉悅,有可能是聽輕音樂時,有可能是小聲哼歌時,甚至是抖腿的時候。自此,你就會開始遴選,從這些刺激中找出收益最大的,而這個尋找,選擇的過程,便是一個不斷「摧毀」自己的過程,其實此時此刻,摧毀和重塑是同步進行的,這個過程是極為痛苦的,因為你在不斷地嘗試,不斷的調整、修改,並且要不斷的否定自己的選擇,而且這個過程實際上沒有所謂的大功告成,而是一個不會間斷,不斷變化的過程,要真的想說大功告成,那就是目標實現之後才能說的事了。
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這句話我個人認為不太準確,因為不同的人看成功是不同的,真正崎嶇並非成功的道路,而是自我實現的道路,只有自己才知道為了完成自我實現,自己流了多少血,咽了多少淚。
很多沒有實現理想的人都不是因為被打趴下了,而是因為被其他事物帶偏了方向,走錯了道路。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苦難在誘惑面前,簡直不值一提,如何讓自己始終走在正確的路上,那就是不斷的「摧毀」自己,用一次次艱難的選擇和痛苦的割離,為自己指明下一步的方向。
推薦閱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你怎麼看這句話?
※或許當不了馬雲,但我們還有很多選擇
※怎麼看大學生一天到晚的玩網遊?
※有顆想要外出闖蕩的心就是不孝嗎?
※一個人有野心沒實力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