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半兩錢幣有秦半兩和漢半兩,如何區分它們?

古代半兩錢幣有秦半兩和漢半兩,如何區分它們?

近日,廣西出土4枚秦半兩錢幣,經錢幣及考古專家鑒別,確認4枚為戰國時期秦國的半兩錢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各自為政,自己鑄行貨幣,錢幣形狀各異,輕重不一,並且有優有劣,換算困難,給當時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下令廢除原各國的舊幣,以秦幣為基礎推行新的貨幣制度。

秦半兩錢幣指秦統一中國後全國流通的錢幣。鑄期為公元前221年——前206年。據傳秦半兩錢文出自丞相李斯之手,玉箸體篆書、氣韻飛動、纖細有力、十分瀟洒。半兩」錢上的數字體現了陰陽五行學說的思想。秦「半兩」重十二銖(秦代二十四銖為一兩),直徑十二分(2.4厘米),穿孔的邊長各為六分(1.2厘米),這些數字都是六或六的倍數。

「秦半兩」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並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秦半兩」奠定「圓型方孔」的古錢幣造型。「圓形方孔」錢幣成為古代中國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

後來,秦朝滅亡,西漢建,貨幣制度沿襲秦朝,在銅錢上仍用半兩錢,錢幣重如其文之前,無論銅錢的實際重量大小,在名稱上依然為半兩錢。劉邦時的半兩又稱為「莢錢」或「榆莢半兩」,這種錢法定重量為三銖(約2.1克)即秦半兩的四分之一,實際上民間私鑄的錢絕大多數都不到三銖。

榆莢半兩:版式複雜,大小亦相差懸殊。大的錢徑有至20毫米以上者,重2克左右約合當時三銖;小的徑不足10毫米,重僅零點幾克,不及漢制1銖。較厚重的莢錢,多為一個鎦口,較寬。錢文「半」字下橫與「兩」字上橫較長,筆法隨意,字形方中透圓,少數的似四銖半兩寫法,字形略長;兩字多為「雙人兩」和「連山兩」,「十字兩」所佔比例較少。

那麼,如何區分秦半兩和漢半兩錢幣呢?漢半兩與秦半兩基本上是一脈相承,但是在秦半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區別是客觀存在的。相比較而言:秦半兩粗放原始,漢半兩秀氣精緻;秦半兩厚實不圓,漢半兩平整成園;秦半兩字體洒脫,漢半兩字體規正。

秦半兩標準程度不高,錢肉或厚或薄,或大或小,總體上講,要比漢半兩為厚實,邊緣鑄口茬多不磨栩,錢體欠圓,穿不方者亦屬常見,是比較粗糙的錢幣。

推薦閱讀:

揭秘古錢幣行業「黑話」——古錢幣專業術語講解
【風水】驅邪化煞的古錢幣,你擺對了嗎?
中國古錢幣七絕詩
錢幣百科丨中國古錢幣種類及收藏要點
中國貨幣史,一幅精美的古錢幣畫卷

TAG:錢幣 | 古錢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