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記錄的起點

記錄的起點

失蹤人口回歸啦~~

雖然開篇才只寫了一兩次推送,但是本公號要改弦易轍了。短短四個月,大學生活就這麼過去了一個學期,人的想法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改變。以往說過希望更多以寫娛樂圈的瓜為主,但在做過一份泛娛報道的實習之後就打消了,其實真正決定性因素是在學期末漸漸開始想一些事情,想得更清楚了以後,人似乎就不太願意去那麼關心原先感興趣的事情了。

接下來的日子,應該還是會保持失蹤狀態,偶爾寫寫圈內的瓜和自己日常生活的所得,所得的部分會佔更大比例,內容比較雜,可能是心得也可能是看書雜感。寫的嘛,既然是個人號,就索性腳踩西瓜皮,想到哪寫到哪,大概也不會講究什麼謀篇布局了。

這個學期選了一些自己很喜歡的課,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點書,退了一門和老師八字不合的課程,找到了一個應該會一直走下去的方向,還是很開心的。

最近讀約翰 鄧恩的《讓人民自由》,是寫的關於民主的書籍,也看了先生的《民主四講》,作為現代制度的民主和人們常說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畢竟還是有許多的不同。

期末複習的時候看到了單讀正在推第17期,推送寫得實在漂亮,情不自禁地剁了手,大抵是因為主題「人的困境」和當下的個人心境非常匹配的原因。上了大學三年,發現其實對自己一無所知,自己的品性,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思想,從來沒有系統地整理過,這麼一反省真的對長久以來被忽視的自己感到由衷的抱歉。

再仔細一想,長久以來喪失的對自我的感知,一方面是因為沒有要去注意的意識,一方面也是沒有感知能力的結果。最近看錢穆先生的《靈魂與心》,在最後的一篇中說到人的情與欲的問題,文中之意是說多情寡慾是好的,而少情多欲人則容易浮於淺層,情是一種向外的輸出,欲是一種不斷的索求。這麼結合地看的話,大概自己是少情多欲的典型了。日常想過三百遍我要是什麼樣的人,獨自腦內閃過靜態的畫面,結果卻是奔向手機軟體的支付端,或者是轉瞬之間就被各種社交軟體和所謂的資訊帶走了心神。

集中和反求於己的能力在來到了大學以後變成了一種稀缺的能力,是在森林裡迷路時偶爾才會看到的日光小徑,而大多數時候都是在麵包屑的引導下走向了糖果屋。迷失變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真實和耐心變得不可尋了。

上了大學耐心變得非常少。對於事情很急切地想要一個結果,在寫這篇隨想的過程中無數次希望自己就此給一個或雞湯或佛系的結尾,給文章一個看上去體面的收鞘,然後把「寫一篇推送」添加到今日的to do list上,再用紅筆畫一個勾。做事情的時候時間似乎變得非常稀缺,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慢慢做完的,但是其他時候又有大把時光可以花費了,看手機推送的時候一看電子時間過了半個小時,內心從最初的懊悔慢慢也變得波瀾不驚。

缺乏耐心和真實應該是共時現象,兩者之間是什麼關係呢?我暫時沒想清楚。或許是因為缺乏耐心所以也探尋不到真實,又或許就是一個簡單並列。想不清楚就先不想了吧,畢竟也是發現了自己的缺點不是,這麼一想也算進步了呢。啊,總算寫完了,快快結個尾,還要去複習呢。耐心再一次告罄了。那麼,這一次就先這樣吧。下次再說啦。


推薦閱讀:

讀過1000本書後,我會推薦哪10本?
隨筆:最大的煎熬,來自「隱約看到結局」仍堅持自律
我們生活的在的叫「不得不」的牢籠
中年人的好處2
無所不知到無知的蛻變

TAG: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