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19年老員工完美證明:一年的收入可以覆蓋和別人十年的差距!
來自專欄老方4 人贊了文章
華為,是一家讓人肅然起敬的公司。
只用30年就做到現在的成就,畢竟不是誰都可以辦到的。
因此,任正非被人稱頌、議論,在互聯網上獲得大量的關注,也無可厚非。
名實相副,自己艱苦奮鬥出來的榮耀,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去等閑視之。
儘管任正非說華為是足夠開放的,但沒有人可以誇口真正懂得任正非,懂得華為,雖然分析、研究兩者的文章不可勝數。
如山之高,如水之長,就算我們擷取華為一個微小的部分、得一孔之見,仍然是受益無窮的。
盛名之下無虛士。
近日,一位網名叫「凡人一個」寫的帖子《在華為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 》受到網友的廣泛關注,也被華為消費者BG總裁余承東點贊支持。
在文章中,作者無私分享了自己用19年的奮鬥經歷得來的經驗和感悟,老方覺得非常有價值,特別是對一些初涉職場的年輕人和一些準備跳槽的朋友,具有很大的參考作用。
「對於年輕人來說,初始的收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能力能不能每年都有大幅提高,你選擇的平台能不能支撐這一點。每個月差5000塊看起來很多,但是10年下來總共才60萬的差距。如果能力提升得快,也許十年後你一年的薪酬就足以覆蓋這個差距。」
其中,作者描述的華為高級總裁盧贛平這段話讓老方感觸頗深,如果早懂得這個道理,人生也會少走許多的彎路。
人和人的差距往往是由各自的大腦認知決定的,認知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認知格局和選擇對錯,構成了人生最大的成本。
窺一斑而知全豹,員工的水平代表了公司的水平,看華為人的素質就知道華為確實是盛名之下無虛士。
心服口服。
還是那句老話,選擇大於努力。
作者在進入華為之前,先是在一家單位幹了5年,「基本處於「他們假裝發工資,我們假裝幹活」的狀態」,因為受不了這種半死不活的狀態,於是跳到了一個小民企,一個月收入五六千。
然而,「小公司基本上靠一款產品打天下,進公司一兩個月就搞定了產品開發,後面基本過著早上9點上班,下午4點下班的生活。如此一年,覺得這樣下去實在浪費青春,就有了再次跳槽的心思。」,正好遇到華為招聘,於是就去了華為。
所以啊,那些小公司的老闆要注意了,千萬不要有「高薪養人」的打算,犯「死海效應」的錯誤,真正的人才不會因為你給的薪水高就會安穩留在你這裡的,人才都有證明自己價值的慾望,想要去做出一些事業來。
狼畢竟是狼,不會接受被豢養的結果,而只看薪水高低的人,你留下來也不過是些庸才。
聰明人總是看得長遠一些,不被短期利益套牢,如果接受一時的收入高而工作低價值的工作,那麼無疑扼殺了自己的成長性。
從長期看,這就是一個虧本的買賣了。
作者入職華為後第一個月只拿到了4500塊的工資,比原來的收入少了不少。但第二年,他就分到了7萬股票和4萬獎金。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華為也沒什麼錢,所以就出了個「畫大餅」的長激勵政策,用股票換回給員工的獎金,這樣公司的現金流就不受影響,這點讓當時的不少員工很糾結。
要知道,那時候員工選擇用獎金買股票,不夠的是可以找公司貸款的,不知那些選擇只要現錢的員工後來有沒有後悔。
作者說這是他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一筆錢:
「到今年這筆錢的收益是32倍,同期我買的房子是18倍不到。」
但最大的成就不是待遇,而是自己的成長,用作者的話說,他在華為整天就是學習幹活,一年漲的知識頂上我在國企好幾年了。「國企一年的活,用華為的進度,一個月就可以做完。」
「大概是工作一年後,我回兩個老東家串門,發現兩件事,一是我的水平已經大大超過了以前的同事,二是國家加大了投入,前同事們的收入和我一樣,跑到外面兩年經濟上沒有啥差別。」所以說,公司的工作氛圍很重要,一種簡單純粹的人事關係,可以讓員工避免很多無效動作,從而把時間精力投入在價值生產和成長上。
員工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公司才有持續的進步。很多老闆容易在這點上犯糊塗,害怕員工本事大了就漲工資、跳槽、讓自己吃虧,所以寧願花幾百萬買機器卻不捨得花錢給員工培訓,然後因為操作失誤再花幾十萬維修。
這樣的見識和格局,活該只能做小老闆啊。
一個人的發展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你依靠的那個平台更重要。
如今聲名顯赫的余承東當初還只是華為一個破落產品線的頭兒,但那時他就喊出了「眼界決定境界,定位決定地位」的口號,敢於爭當業務老大,並一手帶領無線部門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無論19年的老員工,還是今天的大嘴余承東,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捫心自問,我們的公司能夠留住、培養出一個19年不離不棄的優秀員工嗎?又能夠容得下余承東這樣的狼王領導嗎?
如果你說行,那你再考慮下,你的行業趨勢,你的公司機制,你的胸懷和格局、眼界和境界,你的公司究竟有沒有那樣的土壤。
一塊薄田終究長不出參天大樹,更不用說一片森林了。
19年前,國際巨頭IBM的收入是800億美金,加入這樣的公司幾乎是所有工程師的夢想,而19年後,IBM的收入還是800億美金,華為從80億人民幣變成了925億美金,烏雞變鳳凰的奇蹟,離不開無數華為人的日夜奮戰,也離不開任正非一開始定下的格局。
公司和個人,永遠是一個相互選擇的過程。
對職場新人而言,真正明白當前收入和今後發展關係,就不會計較一時之短長,你的優勢就是年輕、時間多、試錯成本低,所以可以通過頻繁的換工作來確定自己的方向,這時候找到一個好老闆最重要。
是老闆決定了平台的格局,而平台又決定了你的成長上限,如滴滴創始人程維在加入阿里之前就換了不少工作,沒有在阿里時期的經驗和能力、人脈等的積累,又哪有滴滴的雄霸天下。
一旦找准方向,找對了老闆和平台,在公司里就要穩住,千萬不要被外面的眼花繚亂所引誘,你出去的那點好處,遠不及你安穩隨平台進步的速度。
當然,你的成長還要和平台的成長保持同步,個人和公司,兩者的成長速度一旦打破平衡,就很難繼續維持關係的,必然是要麼一方跳槽,要麼是一方辭退。
最後,這些道理事後說容易,但當時當刻有幾個人會不被迷惑呢,畢竟,人很難想清楚一件事對自己今後的影響。
如果你覺得現在向上進步很難了,如果你覺得自己開始變得平庸、人生一頭望到尾,沒有多少希望,那就必須做出改變了。
也許很艱難,但老方只能告訴你,做對的事情,永遠不會太晚。
推薦閱讀:
※華為 Mate 7 的 「 中庸 」
※華為的谷歌服務打不開怎麼辦?
※華為退出美國市場告訴我們,美國人心虛了
※如何評價華為Mate10採用AI技術?
※用了華為Note8後, 馬上就把蘋果6plus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