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養生|細胞「叛變」記:癌症究竟從何而來

說「癌症」這個詞已經「婦孺皆知」,恐怕毫不誇張。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偏遠山村,都有人患癌症,都有人談癌症,都有人怕癌症。何為癌症?癌症從哪裡來?其機理是什麼?

環境致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在說,90%的癌症與環境有關。出產致癌化學物質的企業,同時也是製造癌症化療藥物的企業,它們因癌症而兩頭獲利。研究顯示,使用或生產致癌化學物質的工廠,其工人的健康風險明顯有所增加。隨著化學物質擴散到大氣中,其對公眾所造成的嚴重影響勢必日益明顯。不過,事實上,流行病學家對「環境」的定義非常寬泛,包括一切非遺傳性間接因素—吸煙、進食、運動、懷孕、性行為以及任何一種行為。病毒、陽光曝晒、氡接觸、宇宙射線接觸,這些都被定義為環境。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對那些祖先作為奴隸被販賣到美國的黑人與留在非洲的近親進行了比較研究。研究發現,肝癌和伯基特淋巴瘤的患病率,在非洲黑人中非常高,而在美國黑人中卻不是這樣—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的患病率,在美國黑人中遠遠高於非洲黑人。其他研究人員也發現了類似的模式。較之於美國男性,日本男性被公認為有高胃癌患病率、低結腸癌患病率。而當他們移居美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往往,他們開始罹患當地的癌症,而較少罹患他們母國的癌症。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幾十年的移民研究得出了同樣的結論,90%的癌症病例與「環境」有關。一個人因基因受損更容易罹患癌症是有可能的,然而,大多數引發惡性癌症的突變卻源於生活。這對於公共衛生和預防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但它往往被曲解為,幾乎所有的癌症都是由環境污染、農藥和工業廢水所致。文化習俗致癌?隨著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與西方相同的模式也在這些地區中相繼出現。在較貧窮的國家,癌症往往首先主要來自由性行為和人口過度擁擠帶來的病毒傳播,如乳頭狀瘤病毒和宮頸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肝癌以及幽門螺旋桿菌和胃癌,等等。隨著女性選擇少生孩子,以及現在營養狀況較好,致使女性月經年齡提前,女性體內將產生更多的雌激素,引發子宮癌和乳腺癌。教育、疫苗和更好的衛生設施,使得肝臟和胃部癌症患病率有所下降,但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遷移到城市,並變得懶惰,所以,直腸癌的患病人數有所增加。他們從營養不良變成營養過剩,經歷了現代飲食習慣所造成的營養失衡。由貧困引起的癌症,讓位於由富裕帶來的癌症。患者以平均年齡在七八十歲的老年男性為主的前列腺癌,成為主要的問題。煙草公司轉戰那些識別力較差的市場,帶來肺癌患病人數日漸增長。工業化也帶來了職業接觸致癌物質這一新危險。統計發現,城鎮地區的癌症發病率要比鄉村地區的發病率高。除統計數據的不確定性外,在飲食習慣、遺傳因素及文化習俗等共同作用下,其結果迥異。在印度,盛行的口腔癌源自咀嚼檳榔和顛倒吸煙法—將香煙點燃的那頭放入嘴中吸食。飲用滾燙的巴拉圭冬青茶這一習慣,可以解釋一些南美國家的食道癌高患病率的原因。日本這樣一個富裕的社會,胃癌患病率卻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究其原因,往往是飲食習慣—偏愛鹹魚的飲食文化習俗。生活方式致癌?有研究指出,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癌症是「可避免的」,因為癌症病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可控的。而大多數癌症病例都是由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在癌症死亡人數中,30%源於吸食煙草,35%源於飲食問題,3%源於飲用酒精。死亡人數中約7%是由「生育和性行為」問題引起的,其中包括延緩生育或墮胎流產,以及複雜的性關係。(註:擁有多個性伴侶被認為會增加宮頸癌患癌風險,這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癌症病因中10%為各種感染,另有3%是因為「地球物理」現象,即暴露於陽光中的紫外線成分和來自土壤和宇宙射線中的天然輻射。而由人造致癌物質(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導致的死亡所佔比例十分低:4%源於職業照射,2%來自空氣、水和食品污染,1%由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引起(包括X射線和放療),而不足1%來自部分工業產品如塗料、塑料、溶劑或食品添加劑等。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統計數據顯示,癌症死亡率確實在逐漸上升,並在1975年至1984年間,年均增長0.5個百分點,而吸煙無疑是一個刺激因素—直到1991年,該增長速度才得以放緩,此後,開始小幅下降,且至今一直保持下降趨勢。患不患癌完全取決於運氣早在發現臭氧洞之前,黑色素瘤發病率便已開始上升,通常,它被歸因為日光浴、日晒沙龍,以及穿著暴露、不足以防止紫外線的衣服的大為流行。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國際旅行。如今,來自北方、膚色較淺的人更可能花時間沐浴陽光。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提出,惡性腫瘤發病率在兒童時期可能會上升,其中,兒童肥胖也可能涉及在內。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統計數據顯示,導致一個人患癌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別、年齡、種族以及地理區域因素。不同的癌症數據此起彼伏:相比於白人男性,癌症多發生於黑人男性身上,但與白人女性相比,黑人女性患癌率則較低,並且前列腺癌、肺癌、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和宮頸癌在美國黑人中患病率較高,而皮膚癌、子宮癌和惡性腦瘤的患病率較低。深色皮膚中的色素可以保護皮膚免受陽光傷害,但是,其他方面的差異是很難回答的。許多少數民族可能會遭受營養不良、高吸煙率和酗酒率,以及低質量的醫療護理—生活在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從事高風險的工作。但是,拉美裔、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著和太平洋島民又比任何黑人或白人的患病率都低。這裡面存在著各種變數。如果癌症無疑是由化學污染物導致的,那麼,癌症將變得多麼容易理解。與此相反的是,各種細小影響使其變得一團糟,令人困惑不已。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先天和後天會影響每個人患癌的概率。」但我們中到底哪一個會患病,則完全取決於運氣。附錄癌症會成為一種暗殺武器嗎?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患癌身亡後,代總統馬杜羅認為,查韋斯的癌症「非同尋常」,並宣布將成立一個委員會,調查查韋斯的癌症是不是被「接種」的。與馬杜羅持同樣觀點的還有一些國家的領導人,他們認為,查韋斯可能因中毒死亡,背後黑手可能是(美)帝國主義。在政治人物的猜測下,現在也有一些人對查韋斯之死是因「有人下毒」的說法半信半疑,因為5位南美總統和前總統都被查出患癌。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癌症是否可以作為一種暗殺武器攻擊健康人?現在,專業人員分為兩派,一派認為癌症是可以種植或移植的,另一派則認為移植癌症沒有任何根據,現階段根本不可行。有科學家認為,從技術上講,下毒致癌是可能的,並且很可能只需注射一次。一個假設是,查韋斯去看牙醫,會被麻醉,牙醫此時就可能給他注射腫瘤病毒或致癌物質,然而,查韋斯或類似的病人對此毫不知情。幾個月後,查韋斯就可能患上癌症。但認為下毒致癌完全不可能的也有一些專業人員,他們認為,如果下毒可以致癌,情況也非常複雜。現在可行的下毒致癌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注射已知的可以引發癌症的病毒,但這不僅操作複雜,並且無法肯定一定能夠引發癌症;其次是向血液中注射腫瘤細胞,這種做法可能在實驗鼠等動物身上獲得成效,但由於人體具有強大的免疫系統,腫瘤細胞對人致癌的成功幾率很低。所以,下毒致癌的說法站不住腳。鏈接癌症預防分三級現代醫學界對腫瘤有三大共識:第一個共識是腫瘤不是外來的,而是由自體細胞突變而來的;第二個共識是腫瘤為一種慢性病;第三個共識是腫瘤為一種難治性、非傳染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認為,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症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可以治癒的;1/3的癌症患者,可以通過現有的醫療措施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改善預後。專家介紹,癌症的預防分為三級預防。一級預防:改變生活方式,減少或消除各種致癌因素;二級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級預防:規範治療,長期生存不是夢想。在中、低收入國家,人們對癌症的看法很悲觀。在低收入國家,48%的人認為癌症沒有什麼治療辦法,患癌症就等同於被判死刑。在中等收入國家,39%的人持相同看法。與之相比,高收入國家中僅17%的人有此看法。其實,癌症並非等於絕症,只要你平時多加預防,注意治療,加強護理是可以治癒好癌症的。腫瘤的表現在很多時候沒有臨床特異性,很多病人等發現後就已經進入了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要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定期進行體檢,有利於早期發現癌症。比如:黑色痣潰爛應警惕癌;絕經後陰道流血、絕經前陰道不規則流血,尤其是接觸性出血(性交後出血),應警惕宮頸癌;大便次數增加,干稀便交替,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應警惕結腸癌;清晨醒來,倒吸血痰,即鼻腔內分泌物吸入後由口腔吐出來的痰裡面帶血,是鼻咽癌的早期表現,應及時就醫。此外,對於淋巴結腫大,尤其是發生在頸部、頜下、腹股溝、鎖骨上窩等部位,更要注意,這些部位是胃癌、肺癌等最常見的轉移部位。臨床實踐證明,很多癌症早期發現並積極有效地正規治療,預後較好,有的可臨床治癒。
推薦閱讀:

癌細胞
白細胞低吃這五種食物比較好~
多基因檢測有助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
能殺死體內癌細胞的食物!(不能不看)

TAG:癌症 | 細胞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