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術江胡地位咋來的?最厲害的並非少林拳,而是另外一種功夫
古人是如何練武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些天,因為有人約戰中國傳統武學各大門派掌門,秒敗太極拳師新聞甚囂塵上,自1980年代以後就冷下來的武術,一下子熱了起來。古人是如何練武的?
(格鬥手約架太極拳師)
在今天(2017.05.11.)出版的 《北京晚報》上,我在「一方鉤沉」專欄中專門寫了篇文章,談了中華傳統武術問題。這裡從專欄稿中節選一部分,與「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網友分享。
中國傳統武術起源很早,傳當年中華人文始祖黃帝就會武術了。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卷一)中有這樣說法:「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這裡的「禽」即擒,原始武術動作可能模仿於禽獸,華佗發明的「五禽戲」也是源於仿生,含有後世武術動作。
(祖逖雕塑)
有學者因此認為中國傳統武術起源於黃帝時代。實際不能這麼說,武術概念和理論的出現,在漢朝時才出現。
但到魏晉南北朝時,人們練武功似乎更為勤奮,如今習武之人的信奉的「聞雞起舞」,就是這一時期出現的。其時,掌握被後來視為神功的指掌功夫已出現,還出了不少高人,練得相當不錯。
(書法)
(書法)
《魏書·高祖紀下》記載,孝文帝拓跋宏,「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餘歲,能以指彈碎羊膊骨。」南朝梁武帝時名將羊侃同樣武功蓋世,指掌功夫了得,一次手抓殿前柱子,手指竟然陷進了柱子里,可見其功夫不凡。
後趙皇帝石勒是個傳奇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奴隸出身的皇帝。不為人知的是,他還是一位武林高手,是一位拳術過人的主子。據《晉書·石勒載記》,在未當皇帝前,石勒常揮拳與鄰居李陽鬥毆。
真如武林常言「不打不相識」,在當了皇帝後,石勒賞賜一官職「拜參軍都尉」,讓李陽也過把官癮。當時,石勒舉起李陽的手臂笑著說:「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弧毒手。」
(圖:古代武術表演「角抵戲」,河南密縣打虎亭出土漢畫像石畫)
這一時期,現代流行的武術「表演功能」被強調,出現徒手單人表演性武術「拍張」,這種武術更多地被稱為「武藝」。據《齊書·王敬則傳》,南朝人王敬則便善於武術表演。「年二十餘,善拍張,補刀戟左右。」在因為武術好當了官後,王敬則仍不忘練武。
後世極盛的僧人習武現象開始流行,今天的少林拳最後即源於此時,北魏都文帝專門為來華的印度高僧佛陀禪師,在今河南嵩山建了少林寺。
據唐人張鷟《朝野僉載》,佛陀禪師的弟子稠,「拳捷驍武」,還能「橫塌壁行」,就是後來所說的輕功「飛檐走壁」。
(圖:少林拳法「十八手」之排山運掌)
中國傳統武術在隋唐時得到飛躍,這一飛躍的標誌是武則天確實「武舉制度」,鼓勵「教人習武藝」,這可是中國武術史上的一件大事,以前是重文輕武,現在則倡導文武雙全,能文能武。
從此身懷武功者可和滿胙經綸的才子一樣,參加武術類科舉考試,得功名利祿,升官發財。學習不好,喜歡打拳、玩刀弄槍之人不再被民間視為不學好了。
如今在武林獨霸半壁江山的少林武術,也是在唐朝奠定了江湖地位。隋末少林寺僧助唐王李世民擊敗了對手王世充,為唐朝建國立功,少林寺一下子火了,從此聞名於世。
(圖:僧人習武,壁畫,少林寺白衣殿內牆上)
而在之前的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拳術已大放光彩,隋將達奚長儒以2000人迎戰10餘萬南犯突厥人,打了三天,兵器全都打光了,最後徒手上陣,「以拳毆之」。這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用拳術實戰案例。
到明朝時,少林武術已天下無敵。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一》(卷五),就有這樣的說法:「河南少林寺拳法,天下所無,其僧遊方者皆敵數十人。」
明朝時的少林武術,徒手相搏的少林拳不是最顯赫的,最出名的是「棍術」,這才是當時最厲害的。明朝後期,少林武僧才「多攻拳而不攻棍」,少林拳方大放異彩。
(少林習武全圖,少林寺壁畫)
推薦閱讀:
※太極功夫扇2010.10.05
※第468期:形意拳基本功夫訓練(上)
※道教內家功夫北斗七星拳
※茶水錄(二)用心篩選 以理服人
※初級階段心靜體松的功夫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