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團】唐曉勇:被「知識碎片」撕裂的校長和教師,學會自救!一張圖重構你的思維體系
「智囊團」——做中國教育界的麥肯錫
如何解決碎片化的學習方式?
思維導圖重構你的思維體系...
唐曉勇,南方科技大學實驗學校副校長,市十佳青年教師,廣東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建設特聘專家。
作為校長或教師的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備課的時候,突然就會來一個電話,或者一條微信,於是你不得不去接電話、回微信,你的備課思路就這樣被打斷;好不容易沒有外界的打擾,但是你又不由自主地去翻一翻朋友圈。有時看到一篇非常不錯的文章,隨便讀下覺得寫得很牛,於是便收藏下想著日後進一步學習,然而卻再也沒有點開過。當看著收藏的文章越積越多,腦袋裡的信息越堆越雜,記性變得很差,你內心肯定會產生失落感和焦慮感,發現自己好像陷入了某種困境!
在教學中,你是不是總是十分的鬆散,毫無整體性可言。此刻想著講這件事,可是突然又覺得另一個問題更重要,想到什麼就講什麼,但是一通忙亂,你卻發現好像自己什麼也沒有做,教學還是一片混亂。
你是想繼續陷入這種困境而不能自拔,還是想早日脫離苦海,高效率的工作?唐曉勇教授近年來一直研究解決知識碎片化以及知識碎片化在教學中帶來的問題。本期智囊團,讓我們一同了解一下,唐曉勇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根據唐曉勇的研究,之所以會出現之前我們提到的問題,是因為如今已經進入到碎片化時代。
一是時間碎片化,由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各種社交工具、應用APP出現,每個人隨時都可能被打擾,很難有整段時間去學習。
二是內容碎片化,這是個海量信息的社會,很多精華信息分布在不同的渠道,一個人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從各個渠道甄別、篩選。因此碎片化的時間和內容讓整個人的學習也變得碎片甚至支離破碎。
這是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問題。無論你是校長、老師、亦或是普通人,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事實上,對於這個問題,主觀因素影響更大。主要是我們沒有建立起碎片化學習的方法或者套路,看過的內容總是想一股腦的照單全收,要知道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怎麼可能記住並內化這麼多東西,所以記不住非常正常。
然而,面對這種困難,我們是否真的束手無策呢?唐曉勇說,我們雖然改變不了知識碎片化的趨勢,但這並不妨礙將各種知識碎片融入一個框架,於是碎片知識成了「承上啟下」的載體,既可以倒逼輸出,又可以促進輸入,有效加強了知識之間的聯繫。
這種將各種知識融入框架的方法就是思維導圖。
唐曉勇提到的思維導圖是個啥
有的人認為思維導圖只是簡單的圖形,線條,色彩,知識點.......圖形、線條、色彩、知識點.......我只能說你還不了解它。簡單地說,思維導圖就是一種用圖形來表示使用者的思維軌跡的一種思維方式。
「認識思維導圖」
唐曉勇提出,構成思維導圖有兩大核心因素:
一、關鍵詞。關鍵詞是發散性思維的源點,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問題的基礎,更是思維導圖的基礎。
二、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大腦的一種自然的和幾乎自動的思維方式,人類的所有思維都是以這種方式發揮作用的。
關鍵詞是刺激大腦和開啟記憶之門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激發器。它作為「發散性思維」的「聯想節點」,不斷拓展延伸,激活並釋放大腦的潛能。
解決碎片化問題,你只需要這樣做
在運用思維導圖解決碎片化問題時,完全不用太複雜,按照唐曉勇的理論,你只需要這樣做:
首先,要找到關鍵詞。總的來說,思維導圖表面就是一定數量的關鍵詞的選擇,一般由名詞、動詞、形容片語成。在選擇關鍵詞時,唐曉勇建議大家一般選擇動詞、名詞。
其次,形成分叉。利用發散性思維建立一個全面的,體系化的認知,這樣就構成了思維導圖上的一根又一根分叉。
最後,將新知識點納入體系中。隨後的學習中將新的知識點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內,重新消化理解,繼續開枝散葉。慢慢的就會並將與之矛盾的內容排除體外,進入一個良性循環。這樣你的知識體系自然就形成了!
「思維導圖的用途」
思維導圖能解決教學問題嗎?
如果你仔細閱讀並研究唐曉勇的思維導圖理論,你會發現利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重新構建碎片化知識,還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我們這說的專業素養包括:教師的邏輯、教學的清晰度、教師言語的表達力、班級管理、深入閱讀等!
當然,要想利用思維導圖解決教學管理問題,你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根據你的工作情況繪製思維導圖:按照工作的時間截點和工作內容,分別繪製「長期工作計劃」、「階段性工作計劃」思維導圖,凝練式提取一級分支上的工作項目詞語,可以讓工作目標更加明確,與以往的文字式或表格式書寫不同之處是隨著工作的展開可以逐漸增加分支,將工作過程中細節之處不斷完善細化,總結也與其合為一體(相對應),對於每個分支從設定計劃——實施中完善——總結與評價——改進措施,分類清晰,層級清晰,一張思維導圖包含了整個工作流程,流程清晰,工作才能有條理。
「利用思維導圖繪製的工作計劃表」
二、在不同的教學階段使用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可以分別用在集體備課、教學設計、學案設計等方面,課前、課中、課後均可以使用。
課前的知識結構思維導圖就是將學生帶到課堂中學習的地圖,依圖行事,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清晰明確,指向性更強,更有利於掌控課堂學習的節奏(可以分為學生的預習導圖和教師的備課導圖)。
課中的知識思維導圖可以是不完全思維導圖(教師用思維引導,給學生留有餘地),留白部分有待學生課下或當堂進一步完善,有利於學生形成思考、梳理、夯實學習內容的思維,將所學內容聯想和完善,從而真正做到思維的發散和牢靠地掌握。
課後思維導圖是學生經過一天的學習回到「放電影」的狀態,邊回放邊思考邊強化記憶,有利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對科學探究精神的塑造。
「利用思維導圖備課」
三、通過思維導圖進行深度閱讀,提高教師的素養:讀書可改變一個人的思想,長期思考、探究與積累有效信息的習慣是漸悟的過程,厚積而薄發便會做到「頓悟」。深度閱讀和只讀模式在於探究與留存理解的不同,讀書筆記是對學習過程中的內容必不可少的梳理方式,除了在書中圈畫,閱讀一本書以後的內容梳理完全可以用一張思維導圖呈現。無論書的架構、細節、主次和描述,思維導圖的生動和凝鍊歸納,一定是閱讀之後使自己更加清晰並深度理解,也許還會迸發出初次閱讀未曾有過的火花。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深度閱讀」
四、以思維導圖指導你的演講:面對演講,教師經常有焦慮,畏懼感,退縮,不自信的時候,我們常規演講都是用線性演講,照著稿子念。這種演講方式是存在很多弊端的:眼神無法交流、手勢表達缺失、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很難根據時間需求調整等等。這個時候如果用思維導圖就不一樣了。可以鏈接聽眾,有眼神交流等等。思維導圖支持的演講,就可避免長篇大論這些弊端。
「利用思維導圖繪製演講稿」
五、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變更教學管理模式:用思維導圖把整學期德育工作繪製出來,每月主題,主題活動,發給所有的老師,在此基礎上自己設計,最後交上來的只用一張圖就可以。老師交工作計劃等工作都可以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方式,為教學和學習提供另外一種途徑;它能提高工作,學習效率,開發右腦,在這樣一個碎片化時代,學會用思維導圖,無疑為您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很多便捷。思維導圖是一種趨勢,無論是對於老師還是學生。
推薦閱讀:
※思維發展的性別差異及教育
※那些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才可以終身成長
※圖紙集 | 教你如何讀懂紙樣師的製版思維
※批判性思維的最強技巧:容我三思
※中方駁美防長卡特言論:固守冷戰思維不會有任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