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如新  人在旅途:三件必做事、三個關鍵詞

人在旅途旅行看的是風景,玩的是心情。人生旅途,每天都會歷經許多的人和事,這便是沿途的風景。風景好不好、美不美,關鍵在於怎樣領悟生命、人生、生活和懷有怎樣的心情。平安充實、輕鬆愉快的人生旅途,須做好三件必做事,把握三個關鍵詞。第一件事:解讀人生解讀人生就是要明白人為什麼活著和應當怎樣活著。這是一個由「致知」到「至知」的升華過程。「致知」就是努力懂得人生真諦和生命意義,這是一個懸思、求知的過程。「至知」則是真正懂得人生真諦、生活意義,即徹悟真知,這是一種境界。其關鍵詞是覺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三重境界是一種遞進關係:「懸思」→「苦索」→「頓悟」。道出一個普通道理:不登高望遠,無以明確目標;不堅毅自信,不能克服重重困難;不苦苦追尋,不可能有瞬間獲得。解讀人生也是一個苦苦追尋的過程。人生進步是一個自我「否定-——肯定——否定」循環往複的過程。當覺得自己很懂得人生的時候,其實並非真正懂得。當覺得自己還很不夠時,才能升至又一個高度。之後,又會產生新的知識缺乏感和認知缺陷感,再次自我否定。如此循環,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人生才能最終達到徹悟境界。解讀人生的關鍵詞是「覺悟」。我們應該覺悟什麼呢?總體上講,就是真正讀懂宇宙真理即自然之道,生命真諦即人生之道。具體來講,應覺悟4個方面的東西,即:何為人?我是誰?為了什麼?怎樣活著?首先,覺悟「何為人」。一撇一捺形象地表達出人直立行走的基本形態,更形象深刻地揭示出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特徵:其一,人是靈與肉的有機體。一撇代表精神系統,包括品格(品德、性格、意志、情感)和智能(意識、智慧、知識、技能)。一捺代表肌體系統,包括體能、體態和體形。人,以靈魂為統率,以軀體作載體。其二,人是道與德的統一體。一撇代表道,即天道與人道,也就是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一捺代表德,即順道而行,要求悟道(領悟道的要義)、知道(懂得道的精髓)和厚道(弘揚道的精神),按照「道「的要求作為。人,以道指向,以德立世。其三,人是我與他的共同體。一撇代表他,即我之以外的其他社會主體,包括集體(國家、民族、社會、單位、家庭)和其他個體;一捺代表我,包括我的權力與義務、需要與努力。人,以「他」為價值取向,以「我」為滿足對象。「我」與「他」相互支撐。其次,覺悟」我是誰「。也許有人會說,誰不知道自己是誰呀?其實並不見得!人生最難看清的是內心,最難遇見的是自己。認識自己是一個由自省到自醒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內觀自省,用真理和真諦來映照自己的內心,最終使自己的內心合乎大道正義。我們看:「覺」字上面「學」蓋頭,下面一個「見」,要求我們用手把自己的眼睛遮蔽起來,不看他物。再看「悟」,「心」字旁邊一個吾,即我的心。覺悟就是見吾之心。看清了自己的內心,再去看外面的世界才不會背棄本心,才會心明眼亮,才能正確地管理和成就人生。「我是誰」要弄清楚兩個方面問題:一是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即認清自身的品質狀況——思維、情感、情緒、習慣的狀態及其特點,自身有什麼優缺點,最適合做什麼事情,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等等。二是自己做了什麼、在做什麼、做的如何和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每個人都有無數個自己。實現中真實的自己,自己認為的自己;別人眼裡的自己,自己認為的別人眼中的自己;擁有無限潛能的自己,現實中實際展現的自己……人生是一個自我經營的過程。不清楚自己,沒有對自身資源的充分分析,就無法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準確定位和有效經營。有這樣一則故事:有個人黃豆豐收了卻滿臉愁容,向朋友報怨:唉!滿屋子的黃豆賣不出去,真是急人啊!朋友回道:你呀,有這麼多黃豆都發愁,別人沒有黃豆咋辦?黃豆賣不出去就磨成豆腐賣,豆腐賣不出去就製成腐乳;或者把它生成豆芽賣,豆芽賣不出去就再把它栽到地里長出更多黃豆。很多時候人都是放大了眼前困難而忽視了自身優勢資源。之所以每個人都是世間的唯一卻並非就是最好的自己,根本在於過多地關注他人而忽略了自審,沒能好好地「閉目養神」。每個人手中都拿了一大串鑰匙,可基本上都是用來開別人心門的。生活中,人們總是對別人評頭論足、說長道短,殊不知說的這些毛病其實自己身上更嚴重。總喜歡拿自己的優點去比別人的缺點,放大他人缺點,甚至是忌妒人。有這樣一個故事:父親與讀大學的兒子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腦袋裡一定沒有學問!」父親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呀,口袋裡一定沒有錢!」古聖老子告訴我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不真正搞清自己不可能真正搞清別人。所以說,解讀人生首先要認清自己,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正確地定位和更好地發展自己。其三,覺悟「為何活著」。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積澱下諸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等各形各色的人生信條。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同程度地受到它們影響,並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對人生的理解選擇信條來塑造人生。領悟人生是一個成長過程。其實,過日子過的是一種對生活領悟的心情。你覺得擔當責任、創造價值、奉獻所有是人生真諦,能夠讓自己快樂,那你就會享受這種過程,就會覺得自私自利是對自我生命價值的輕視與否定;如果你覺得放大自身利益、滿足自我需要才是人的天性,才能讓自己快樂,那你就會把自己全部的力量都投入進去,就會鄙視、嘲笑那些默默奉獻者。然而,奉獻也好,利己也罷,都是在尋找自己的精神寄託與心靈歸屬——我的需要,為了讓自己過得開心幸福。不管你追求的是權力、地位、金錢,還是美女、帥哥、名譽,都是為了讓自己開心。所以,幸福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什麼是幸福呢?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生活、環境等稱心如意。」這個稱心如意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客體對主體的滿足與供給程度,二是主體對客體的理解與作為程度。某種意義上講,幸福就是一道選擇題。同一件事,心態不同,結果會截然相反。比如領導安排你寫一份材料,如果你覺得這是領導對自己的信任,是領導有意識地培養鍛煉自己,會滿腔熱情投入,結果是過程很愉快,領導很滿意、同事很欣賞。如果你認為是領導把虧自己吃,就會帶著情緒工作或者乾脆抗命不受,結果是過程不愉快、領導不高興、同事不認同,破壞了自己的生態環境。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列了一道幸福公式,即:效用÷慾望=幸福值。效用是從實際消費中所獲得的滿足程度,包括我之努力和外部供給。慾望是需要而缺乏的感覺,發乎於外而生乎於心。效用相對固定時,決定幸福值的因素是慾望。同一份工作,同樣的工資水平,有人做得很上勁、很愉快,有人卻很沮喪、很鬱悶。故幸福靠積極認知與積極作為,需要放大效用、降低慾望,高尚做事、低調為人。正如馬克思所言:「人類的天性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善」,只有「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常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不同的選擇成就不同的人生幸福。其四,覺悟」怎樣活著「。弄清該怎樣活著。整個世界是一個關係系統。狼吃羊,羊吃草,最後都又變成草的營養。這是生命循環法則,自然關係法則。每個人既是獨立的生命主體,同時又生活在複雜的關係系統中。連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孫悟空也不得不生存在於關係系統中。相傳釋迦牟尼將一滴水放在自己的掌心,然後問眾弟子「怎樣才能讓它永不幹涸呢?」眾弟子啞然!釋迦牟尼便說:「既然你們都不知道,那就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吧!」人亦如此,須於群體中獲得生命能量。我們來到世上,生活在世間,離不開家庭、單位和社會,父母親人、同學同事、朋友夥伴和良好的社會與自然環境。如果忽視這些關係,就會自我膨脹!現在有一個流行詞叫「任性」,如有錢就任性,有權就任性,有狠就任性……任性的本義就是仗著自己某方面優勢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完全不顧外部法則、利益和他人感受。其實,一個人在整個社會系統中可以忽略不計,在宇宙系統中更是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人千萬不要過分放大了關係系統中的自己。人生大體涉及三重關係:一是心物關係,即內心與外物的關係。外部世界不會因個人意志而改變,必須學會適應與尊重。人之所以覺得得不到滿足,不是因為外部世界的吝嗇、小氣,而是心生太多的貪婪、奢求,看不清心物的真正關係。二是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是權利主體,需要相互理解、尊重、關心、包容;每個人都生活在集體里,必須盡己之責,真情付出。個人權力是尊重基本法則和他人權利前提下的相對自由。三是心際關係,即內在情感、慾望與意志之間的關係。心際和諧取決於對內外關係的認識。人一生都生活在這三重關係中。三重關係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其中心物關係居於首要。一個人若不能正確理解和對待內心需要與外部事物之間的關係,必然影響人際關係和心際關係。一個自私自利或心胸狹窄的人,必然會對他人苛刻,對外部奢求,其人際關係和心際關係就難以和諧。處理三種關係,關鍵在覺悟「捨得」。捨得是人生的基本法則。它告訴我們:第一,「先舍而後得」。若欲取之,必先予之,付出才有回報。有句老話叫「吃虧是福」。只有吃苦耐勞,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經得起挫折磨礪,方能走向成熟、邁向成功、享受幸福快樂人生。第二,「舍之未必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付出了不一定就能得到預期想要的結果,應當珍惜過程,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讓過程更充實、更愉快,結果雖然重要但過程更重要,畢竟過程佔據了人生更多的時間,且結果並非人能夠完全掌控。其三,「舍之即是得」。失之得也,得之失也。得到某種機會必然同時失去其他機會,失去某種東西必然同時得到其他東西。所以,要學會放下。捨棄不該留下的,放下應該放下的就是一種得到。比如放下錯誤念頭就是得到坦然,放下過分慾望就是得到安逸,放下失敗戀情就是得到新生機會。人之所以放不下,是因為過分在乎自己的需求、面子和感受。所以,覺悟是打開生命之門的必備鑰匙。只有正確解讀人生、真正讀懂人生,才能正確地選擇與行動!第二件事:管理人生管理人生就是要治理好自己的情感、情緒和慾望,發展真誠善良之性,這是一個由自理到達理的過程,貫穿人的一生。自理即自我約束管理,這是一個過程。達理即通達順乎義理,這是一種境界,就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人生成敗在於能否覺悟和覺悟後的自我管理,覺悟而不去好好管理自己不算真覺悟。白居易曾向林道禪師請教「什麼是佛法大義?」林道(鳥窠)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忍不住笑道,「這個道理連三歲小孩也知道啊。」禪師回答說,「是啊,三歲小孩雖知道,但活到八十歲的老翁不一定能做到。」顯然,覺悟只是懂得了道理,而自我管理要求堅持按照懂得的道理去做。管理人生就像碼多米諾骨牌,需要時刻小心謹慎,否則會功虧一簣。有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熬到一定位置,卻因自我管理不善而跌倒。有的人小心謹慎地為人處事,好不容易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卻因為一個錯誤念頭或者輕佻舉動而前功盡棄。可見管理人生更加困難。管理人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找准支點,恆定人生;積極調控,優化自己。第一,找准支點,恆定人生。人生要有支點!什麼支點呢?就是信仰、信念!可以說,人是活在信仰和信念之中的。沒有信仰的人生猶如逐流浮萍,沒有信念的人生將會寸步難行。信仰不是心血來潮時的某個念頭,而是對生命價值意義的領悟與追尋,是人的生命根系。這個根系有多健壯,生命能量就會有多強大。井岡山鬥爭時期的革命志士們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並最終星火燎原,是因為崇高信仰與堅強信念。許多革命先烈在生的誘惑與死的威脅面前毅然選擇死而決不選擇生,是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選擇體現著生命的價值!白求恩是一個加拿大人,他放棄安逸舒適的生活,別妻離家,不遠萬里來到與他沒親沒故的中國,還獻出生命,就是為了心中的信仰。還有方誌敏、夏明翰、劉胡蘭以及無數革命先烈,都是因為堅定的信仰、堅強的信念讓他們視死如歸。所以,人的強大在於內心的強大,而內心的強大在於有堅定正確的信仰與堅強不屈的信念。第二,積極調控,優化自己。人生是一個不斷修復自身「漏洞」、優化自身品質、實現自我超越的過程。什麼叫成功?其實每天克服一點點缺點、修復一點點漏洞、每天都有一點點進步就是成功,因為成功是由每天的進步累積而成的!管理人生就是要調控好情慾,優化自己就是要做好加減乘除。管理人生的核心是調控好自己的情慾。喜、怒、憂、思、悲、恐、驚,見、聽、香、味、觸、意,人皆有七情六慾。有七情六慾很正常,但放縱情慾就不正常了。情緒,意志、慾望是人精神層面的三股作用力。人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於意志對情慾調控效率。人人都有情感需求,會有情緒波動,但不能放縱情感,任憑情緒泛濫,否則就會帶來災難。比如一些人違規辦事並非因為貪財,而是因為義氣。有的人殺人並非蓄意,而是一時情緒失控,法律上叫激情殺人。慾望也是人之常性,沒有慾望人就失去了生活的動力。但慾望有善惡之分、高低之別,任其泛濫就會吞沒理性良知。無論是情還是欲,沒有意志力的有效調控,就會泛濫成災,人生就會變得危險起來。慾望就像一個無形的黑洞,會在不經意中吞噬我們的靈魂。據說一位在銀行做業務員的女孩,為了討其白馬王子歡心,費盡心思,一次次竊取儲戶存款,最後東窗事發被判刑,白馬王子也離她而去。這是為情所累吧?一位大一男生,暑假期間,到賓館開了一間房研發軟體,不久研究出了一種能夠突破用戶銀行帳戶密碼設置的病毒。軟體發布出去後成倍擴展,一發而不可收,給他人造成巨大損失。公安機關破獲後,他說只是想搞的玩玩而已,沒想到最後自己控制不住了。沒管好自己情慾吧?不良的情緒、邪惡的念頭是潛藏於人靈魂深處的火柴棒,若管控不當,它就會燒毀生命宮殿。所以,只有意志能夠掌控情慾時,人生天平才會傾向平安幸福一邊。如何優化自己呢?我覺得優化人生的最好方法就是認真做好加減乘除。所謂加,就是不斷地學習積累,增加人生髮展的本錢。真正聰明的人都熱愛學習。幾千年的人類已經積累了很多寶貴知識,是我們成長進步的最好導師。有人說,讀書就是同有智慧的人進行心靈對話。還有身邊的每個人,或許他們某個方面並不如你,但每個人都是信息源,肯定有值得你學習借鑒的東西,你把所有的信息源在自己身上進行疊加,你就變成一個豐富的信息庫了。學問學問,多學多問才有學問。能借得別人的智慧叫真正的智慧。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位大學士去向一位禪師請教佛法,禪師見這位大學士一副傲慢的樣子,不像是來請教倒像是來理論的,於是在給大學士倒茶時,茶水溢出了仍不停,大學士不解地問:「大師,早已滿了,你為何還要繼續加呢?」禪師答道:「茶水外溢是因為杯子早已滿了,一個人如果滿腦子都是自己的東西,又怎麼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呢?」所以,虛懷若谷才能成大器、立大業。學習的另一個途徑就是向實踐學。我們每接受一次新任務,就是補上了人生一課,就會比同齡人領先一步;每放棄一次新挑戰,就是缺失了人生一課,就會比同齡人落後一步。人要有激情、勇氣,勇於迎接挑戰,接受新任務。只有這樣,你的經驗、閱歷才會豐富,能力才能強起來。所謂減,就是即時排減內心的負面情緒。電腦工作會不斷產生垃圾,需即時清理。日常生活中,人也會不斷產生不良情緒和過多慾望,這些心理垃圾若不即時清理,就會影響我們的人生效率、人際關係和生活質量。如何排減心理垃圾呢?這裡列出六種方法供參考。第一,即時傾訴,把自己心中的不悅向信得過的人訴說,一吐為快。第二,積極發泄,找合適的地方和方式將內心的鬱悶發泄出來。第三,內觀自省,認真查找內在原因,深刻檢討自身存在的問題。第四,自我勉勵,不斷給自己打氣加油,增加正能量。第五,「移情別戀」,即時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第六,自我釋懷,既然無路可逃就乾脆不逃,坦然面對和接受。所謂乘,就是充分發掘自身潛在能量,不斷優化升級自身內在品質,並努力把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經驗、能力、財富進行放大,轉化成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對世界有益的價值。人格的力量不在於你多麼聰明、多麼富有、多麼強勢,而在於你多麼無私、多麼誠信、多麼大氣。人有了知識和能力就不要吝惜,要心甘情願地把它們轉化成社會正能量,造福他人、集體、社會、國家。所謂除,就是戒除那些不合理念頭和邪惡慾望,確保人生航行平穩。許多人栽跟頭都是栽在了邪惡慾望上。現實中,不少人想往油水重的地方跑,千方百計想擠到位高權重的位置,殊不知油水越重的地方越滑,越容易摔倒,且摔倒了還難以爬起來。文強收受價值幾千萬的文物古董、幾棟千萬元的別墅,還有二千多萬現金埋在魚塘里,最後只帶走了一顆槍子。慾望是魔吧?戒除邪惡慾望、清除錯誤念頭是管理好人生的首要任務,因為天堂與地獄之間的距離只在一念之差!人之所以長兩隻眼、兩隻耳、兩隻手、兩條腿和一張嘴呢?就是要大家多學習、多勞動,少吃喝、少說話。「禍生於口而始於心」。瞎吃瞎喝就會生病,亂說亂嚼就會犯錯。要想少生病、少犯錯,就得管理自己的嘴,要管好嘴就要先養好自己的心,而養心關鍵是管控好情慾,讓其向著合理善良方面發展。管控好情慾,最根本的就是做到「至誠」。「至誠」就是極其真誠,沒有半點虛情假意,自覺自愿、隨時隨地都能發揮其善良本性。這個關鍵詞告訴我們:管理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光復人真誠善良的本性。不至誠,做什麼事都會帶著利己算盤、功利思想和虛偽面具,就會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甚至情慾泛濫、自我膨脹。人生猶如時鐘,其完美不在於走得快而在於走得准,至誠方能致遠。人至少要在兩個方面至誠:一是至誠敬畏。做人要有敬畏心、敬畏感,尊重和遵從做人底線。底線是什麼?就是道德良知,人倫國綱、天地法則!道德、法律、天道是人生的三張安全網,一旦突破,就會變得危險起來。這三張網是否會被突破,關鍵在於是否有牢固的心網——對道德、法律和自然的敬畏。一個人若沒有至誠的敬畏心,老子天下第一,就會惡性膨脹,最終害人害己。只有心存敬畏,才會不狂不濫,人生才能平安幸福。二是要至誠感恩。一些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計較、生氣,逃避、推卸責任,不敢擔當、不思進取,根本原因是沒有至誠感恩之心,總是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他人都虧欠自己的,而不反思自己付出了多少,回饋了多少;沒能覺悟:沒有父母生養,我們何以長大?沒有老師教誨,我們何以長進?沒有國家強大,我們何以安定?沒有單位工作,我們何以安穩?沒有朋友相伴,我們何以行遠?心懷感恩,才不會過多計較、報怨生氣,就會自覺自愿、真心實意去積極創造,奉獻所有。只有至誠敬畏、至誠感恩,才不會懈怠自己的責任、浪費自身資源,必定會積極進取,創造業績,以回報國家、社會、父母和他人。因為至誠盡性的本義就是要把我們的善良本性充分發揮出來,成就對社會有用的價值。第三件事:成就人生成就人生與解讀人生、管理人生是一個互動過程,是一個由力行到善行的過程。力行就是努力行動、踏實做事,這是一個過程。善行就是行善事且善行事,這是一種境界。從力行到善行關鍵要靠「篤行」。沒有執著地堅持就不可能達到善行。「篤行」要求堅定不移、擔當不怠、精進不止。人生要敢於做夢,更要誠於做事。沒有踏實行動的夢只能是一枕黃粱夢。首先,要堅持不懈。成功的秘笈就是不懈地堅持。堅持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如果說還有第二條路,就是在遇到困難、挫折、打擊想放棄時,堅定地對自己說「一定要堅持!」沒有堅定信仰、堅強信念,就很容易被困難所嚇倒、被失敗所擊倒、被誘惑所俘虜。從井岡山至遵義,毛委員屢遭批評、誤解、懷疑,甚至被罷免職務、剝奪權力、開除黨籍,但他並沒有退縮更沒有倒下,因為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所以,人生的高下不僅決定於智慧更決定於意志。人們往往羨慕成功者輝煌的時刻,卻忽略了他們輝煌背後的艱辛。殊不知,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是他們從不為退縮與失敗找借口,只為前進與成功找出路!因為在他們詞典里,沒有「借口」二字!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有價值的和切實可行的。能否做到堅持不懈,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面對壓力與動力、挑戰與機遇、成功與失敗的辯證關係。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壓力乃前進動力,挑戰與機遇並存,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知道機械運動是靠壓力產生動力來實現的。人生也是如此,因為生活有壓力,我們才會去努力工作;因為工作有壓力,我們才會去努力進取;因為進取有壓力,我們才會不斷釋放自身能量。對弱者來說,壓力是生活阻力。對強者而言,壓力是奮進動力,因為他們善於進行能量轉換,通過壓力激發鬥志、發掘潛能、發現價值,享受抗拒壓力的人生樂趣!青年時期,毛主席就寫下《奮鬥自勉》言:「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這種渺視困難、積極樂觀、享受奮鬥樂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其《七律·長征》中更是得到充分體現:「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是何等的瀟洒與超然、樂觀與豪邁!可以說,正這種樂觀精神、博大胸襟、雄偉氣魄、堅強意志成就了毛主席的偉大,中國共產黨的偉業,點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賭博石是最能形象說明挑戰與機遇並存道理的。賭石就是你花錢在石料市場上買一塊表面很普通、裡面可能藏有美玉的石頭。大賭對了,一夜暴富。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美玉不會暴露於外而是深藏不露。如果隨隨便便都能撿到,那就不叫玉石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真正的機遇都被挑戰層層包裹,只有勇於挑戰的智者才能捕捉到它。人生規則是:接受挑戰就能快速進步,迴避挑戰只能原地踏步。失敗乃成功之母。人生坎坎坷坷、起起落落,順境逆境、成功失敗交替出現。成功由無數失敗累積而成。這些失敗可能會是自己的經歷,也可能是前人的教訓。珍惜每次失敗,成功向你走來;陶醉一時成功,失敗把你等待!需要強調的是:做事失敗了不丟臉面,做人失敗了就無臉面。搞科學研究,九十九次失敗,只要一次成功就是成功;而修養人格,即使九十九次成功,只要一次失敗就是失敗。所以,做人比做事更難。愚蠢人總是以自己的過錯教育別人,聰明人常常用別人的過錯警示自己。其次,須擔當不怠。堅持就必須擔當。並非所有的堅持都是對的。錯誤地堅持叫固執,正確地堅持才叫執著。篤行就是按照正確的選擇積極作為,一步一步地接近理想目標,實現善良願望。擔當才能成就理想,懈怠說明弱小!擔當首先表現為承擔己任。人一生要身兼多重角色:在家庭,我們既為人父母也為人子女;在單位,我們既為人上司也為人下級;在社會,我們既為權利主體也是義務主體。每一個崗位角色都肩負著不同的責任,逃避、推卸應擔的責任就是不誠信不稱職。比如我們進到一個單位,佔據了一個崗位,就不能懈怠職責,更不能一遇到壓力就逃避甚至逃跑。不敢擔當、害怕困難,逃避責任是懦弱的表現,就會被人瞧不起。人都是要面子的,但面子是靠真實為人、踏實幹事贏得來的。什麼事都不想干、幹不了、干不好,如何贏得信任與尊重?面子又從何而來?有句老話叫「人活一口氣!」這口氣就是渺視困難的豪氣、知恥後勇的骨氣、甘願吃虧的傻氣、克難奮進的銳氣、不怕打擊的勇氣、敢於擔當的正氣。擔當還體現在樂於奉獻。人生是你我同行的旅程,需要相互攙扶、相互給予。你幫我,我幫你,才有彼此的溫暖與感動。奉獻並非要你物質上多麼富有,也不是要你每天捐款捐物。給予別人需要而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奉獻。在社會上,一個微笑、一個問候,一句鼓勵、一句提示,一次讓座、一次摻扶就是奉獻;在單位里,自覺做一些力所能及、舉手之勞的分外之事就是奉獻;在家庭中,主動承擔家務、分憂解難就是奉獻。奉獻是對自我人格和價值的積極認可與展示。奉獻證明你富有,索取說明你貧窮!毛主席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就是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人生的真正快樂在於奉獻,因為奉獻才能體現價值,獲得生命應有的尊嚴。再者,當精進不止。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注重品質、追求更好。凡事都有改進餘地。再高明的模仿者也是工匠,只有致力於超越才有可能成為大師!現在不少人熱衷於模仿明星,但不管你模仿得多麼逼真,終究還是別人的影子。同樣,在工作崗位,我們不能滿足於做簡單的機械運動,而應當精益求精,追求超越,勇於推陳出新。只有你想做最好的自己時,你才有可能超越別人。不想做最好自己的人,不可能超越別人,也不可能真正贏得別人尊重。因為積極作為是對自我人格的最大尊重和贏得他人尊重的最好方式!光蔭荏苒,青春易逝。儘管不可能人人都成就馬克思的偉大、毛澤東的偉績、比爾蓋茨的財富,但人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人生只有一次,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吧!積極作為,讓自己充實起來,讓生活生動起來,讓人生精彩起來。每天都有新進步,就一定不會失落,一定會很快樂。人生猶如一次旅行,有什麼樣的心境,沿途就會有什麼樣的風景!」大漠孤煙」,「江清月近」,何為怡人勝景?改變了看風景的心情,風景才會顯現給我們更多的感動與美麗!人在旅途(2015-04-18 21:54:34)

轉載▼標籤:文學/原創感悟隨筆分類:自以為識旅行看的是風景,玩的是心情。人生旅途,每天都會歷經許多的人和事,這便是沿途的風景。風景好不好、美不美,關鍵在於怎樣領悟生命、人生、生活和懷有怎樣的心情。平安充實、輕鬆愉快的人生旅途,須做好三件必做事,把握三個關鍵詞。第一件事:解讀人生解讀人生就是要明白人為什麼活著和應當怎樣活著。這是一個由「致知」到「至知」的升華過程。「致知」就是努力懂得人生真諦和生命意義,這是一個懸思、求知的過程。「至知」則是真正懂得人生真諦、生活意義,即徹悟真知,這是一種境界。其關鍵詞是覺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三重境界是一種遞進關係:「懸思」→「苦索」→「頓悟」。道出一個普通道理:不登高望遠,無以明確目標;不堅毅自信,不能克服重重困難;不苦苦追尋,不可能有瞬間獲得。解讀人生也是一個苦苦追尋的過程。人生進步是一個自我「否定-——肯定——否定」循環往複的過程。當覺得自己很懂得人生的時候,其實並非真正懂得。當覺得自己還很不夠時,才能升至又一個高度。之後,又會產生新的知識缺乏感和認知缺陷感,再次自我否定。如此循環,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人生才能最終達到徹悟境界。解讀人生的關鍵詞是「覺悟」。我們應該覺悟什麼呢?總體上講,就是真正讀懂宇宙真理即自然之道,生命真諦即人生之道。具體來講,應覺悟4個方面的東西,即:何為人?我是誰?為了什麼?怎樣活著?首先,覺悟「何為人」。一撇一捺形象地表達出人直立行走的基本形態,更形象深刻地揭示出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特徵:其一,人是靈與肉的有機體。一撇代表精神系統,包括品格(品德、性格、意志、情感)和智能(意識、智慧、知識、技能)。一捺代表肌體系統,包括體能、體態和體形。人,以靈魂為統率,以軀體作載體。其二,人是道與德的統一體。一撇代表道,即天道與人道,也就是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一捺代表德,即順道而行,要求悟道(領悟道的要義)、知道(懂得道的精髓)和厚道(弘揚道的精神),按照「道「的要求作為。人,以道指向,以德立世。其三,人是我與他的共同體。一撇代表他,即我之以外的其他社會主體,包括集體(國家、民族、社會、單位、家庭)和其他個體;一捺代表我,包括我的權力與義務、需要與努力。人,以「他」為價值取向,以「我」為滿足對象。「我」與「他」相互支撐。其次,覺悟」我是誰「。也許有人會說,誰不知道自己是誰呀?其實並不見得!人生最難看清的是內心,最難遇見的是自己。認識自己是一個由自省到自醒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內觀自省,用真理和真諦來映照自己的內心,最終使自己的內心合乎大道正義。我們看:「覺」字上面「學」蓋頭,下面一個「見」,要求我們用手把自己的眼睛遮蔽起來,不看他物。再看「悟」,「心」字旁邊一個吾,即我的心。覺悟就是見吾之心。看清了自己的內心,再去看外面的世界才不會背棄本心,才會心明眼亮,才能正確地管理和成就人生。「我是誰」要弄清楚兩個方面問題:一是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即認清自身的品質狀況——思維、情感、情緒、習慣的狀態及其特點,自身有什麼優缺點,最適合做什麼事情,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等等。二是自己做了什麼、在做什麼、做的如何和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每個人都有無數個自己。實現中真實的自己,自己認為的自己;別人眼裡的自己,自己認為的別人眼中的自己;擁有無限潛能的自己,現實中實際展現的自己……人生是一個自我經營的過程。不清楚自己,沒有對自身資源的充分分析,就無法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準確定位和有效經營。有這樣一則故事:有個人黃豆豐收了卻滿臉愁容,向朋友報怨:唉!滿屋子的黃豆賣不出去,真是急人啊!朋友回道:你呀,有這麼多黃豆都發愁,別人沒有黃豆咋辦?黃豆賣不出去就磨成豆腐賣,豆腐賣不出去就製成腐乳;或者把它生成豆芽賣,豆芽賣不出去就再把它栽到地里長出更多黃豆。很多時候人都是放大了眼前困難而忽視了自身優勢資源。之所以每個人都是世間的唯一卻並非就是最好的自己,根本在於過多地關注他人而忽略了自審,沒能好好地「閉目養神」。每個人手中都拿了一大串鑰匙,可基本上都是用來開別人心門的。生活中,人們總是對別人評頭論足、說長道短,殊不知說的這些毛病其實自己身上更嚴重。總喜歡拿自己的優點去比別人的缺點,放大他人缺點,甚至是忌妒人。有這樣一個故事:父親與讀大學的兒子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腦袋裡一定沒有學問!」父親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呀,口袋裡一定沒有錢!」古聖老子告訴我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不真正搞清自己不可能真正搞清別人。所以說,解讀人生首先要認清自己,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正確地定位和更好地發展自己。其三,覺悟「為何活著」。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積澱下諸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等各形各色的人生信條。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同程度地受到它們影響,並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對人生的理解選擇信條來塑造人生。領悟人生是一個成長過程。其實,過日子過的是一種對生活領悟的心情。你覺得擔當責任、創造價值、奉獻所有是人生真諦,能夠讓自己快樂,那你就會享受這種過程,就會覺得自私自利是對自我生命價值的輕視與否定;如果你覺得放大自身利益、滿足自我需要才是人的天性,才能讓自己快樂,那你就會把自己全部的力量都投入進去,就會鄙視、嘲笑那些默默奉獻者。然而,奉獻也好,利己也罷,都是在尋找自己的精神寄託與心靈歸屬——我的需要,為了讓自己過得開心幸福。不管你追求的是權力、地位、金錢,還是美女、帥哥、名譽,都是為了讓自己開心。所以,幸福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什麼是幸福呢?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生活、環境等稱心如意。」這個稱心如意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客體對主體的滿足與供給程度,二是主體對客體的理解與作為程度。某種意義上講,幸福就是一道選擇題。同一件事,心態不同,結果會截然相反。比如領導安排你寫一份材料,如果你覺得這是領導對自己的信任,是領導有意識地培養鍛煉自己,會滿腔熱情投入,結果是過程很愉快,領導很滿意、同事很欣賞。如果你認為是領導把虧自己吃,就會帶著情緒工作或者乾脆抗命不受,結果是過程不愉快、領導不高興、同事不認同,破壞了自己的生態環境。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列了一道幸福公式,即:效用÷慾望=幸福值。效用是從實際消費中所獲得的滿足程度,包括我之努力和外部供給。慾望是需要而缺乏的感覺,發乎於外而生乎於心。效用相對固定時,決定幸福值的因素是慾望。同一份工作,同樣的工資水平,有人做得很上勁、很愉快,有人卻很沮喪、很鬱悶。故幸福靠積極認知與積極作為,需要放大效用、降低慾望,高尚做事、低調為人。正如馬克思所言:「人類的天性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善」,只有「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常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不同的選擇成就不同的人生幸福。其四,覺悟」怎樣活著「。弄清該怎樣活著。整個世界是一個關係系統。狼吃羊,羊吃草,最後都又變成草的營養。這是生命循環法則,自然關係法則。每個人既是獨立的生命主體,同時又生活在複雜的關係系統中。連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孫悟空也不得不生存在於關係系統中。相傳釋迦牟尼將一滴水放在自己的掌心,然後問眾弟子「怎樣才能讓它永不幹涸呢?」眾弟子啞然!釋迦牟尼便說:「既然你們都不知道,那就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吧!」人亦如此,須於群體中獲得生命能量。我們來到世上,生活在世間,離不開家庭、單位和社會,父母親人、同學同事、朋友夥伴和良好的社會與自然環境。如果忽視這些關係,就會自我膨脹!現在有一個流行詞叫「任性」,如有錢就任性,有權就任性,有狠就任性……任性的本義就是仗著自己某方面優勢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完全不顧外部法則、利益和他人感受。其實,一個人在整個社會系統中可以忽略不計,在宇宙系統中更是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人千萬不要過分放大了關係系統中的自己。人生大體涉及三重關係:一是心物關係,即內心與外物的關係。外部世界不會因個人意志而改變,必須學會適應與尊重。人之所以覺得得不到滿足,不是因為外部世界的吝嗇、小氣,而是心生太多的貪婪、奢求,看不清心物的真正關係。二是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是權利主體,需要相互理解、尊重、關心、包容;每個人都生活在集體里,必須盡己之責,真情付出。個人權力是尊重基本法則和他人權利前提下的相對自由。三是心際關係,即內在情感、慾望與意志之間的關係。心際和諧取決於對內外關係的認識。人一生都生活在這三重關係中。三重關係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其中心物關係居於首要。一個人若不能正確理解和對待內心需要與外部事物之間的關係,必然影響人際關係和心際關係。一個自私自利或心胸狹窄的人,必然會對他人苛刻,對外部奢求,其人際關係和心際關係就難以和諧。處理三種關係,關鍵在覺悟「捨得」。捨得是人生的基本法則。它告訴我們:第一,「先舍而後得」。若欲取之,必先予之,付出才有回報。有句老話叫「吃虧是福」。只有吃苦耐勞,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經得起挫折磨礪,方能走向成熟、邁向成功、享受幸福快樂人生。第二,「舍之未必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付出了不一定就能得到預期想要的結果,應當珍惜過程,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讓過程更充實、更愉快,結果雖然重要但過程更重要,畢竟過程佔據了人生更多的時間,且結果並非人能夠完全掌控。其三,「舍之即是得」。失之得也,得之失也。得到某種機會必然同時失去其他機會,失去某種東西必然同時得到其他東西。所以,要學會放下。捨棄不該留下的,放下應該放下的就是一種得到。比如放下錯誤念頭就是得到坦然,放下過分慾望就是得到安逸,放下失敗戀情就是得到新生機會。人之所以放不下,是因為過分在乎自己的需求、面子和感受。所以,覺悟是打開生命之門的必備鑰匙。只有正確解讀人生、真正讀懂人生,才能正確地選擇與行動!第二件事:管理人生管理人生就是要治理好自己的情感、情緒和慾望,發展真誠善良之性,這是一個由自理到達理的過程,貫穿人的一生。自理即自我約束管理,這是一個過程。達理即通達順乎義理,這是一種境界,就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人生成敗在於能否覺悟和覺悟後的自我管理,覺悟而不去好好管理自己不算真覺悟。白居易曾向林道禪師請教「什麼是佛法大義?」林道(鳥窠)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忍不住笑道,「這個道理連三歲小孩也知道啊。」禪師回答說,「是啊,三歲小孩雖知道,但活到八十歲的老翁不一定能做到。」顯然,覺悟只是懂得了道理,而自我管理要求堅持按照懂得的道理去做。管理人生就像碼多米諾骨牌,需要時刻小心謹慎,否則會功虧一簣。有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熬到一定位置,卻因自我管理不善而跌倒。有的人小心謹慎地為人處事,好不容易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卻因為一個錯誤念頭或者輕佻舉動而前功盡棄。可見管理人生更加困難。管理人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找准支點,恆定人生;積極調控,優化自己。第一,找准支點,恆定人生。人生要有支點!什麼支點呢?就是信仰、信念!可以說,人是活在信仰和信念之中的。沒有信仰的人生猶如逐流浮萍,沒有信念的人生將會寸步難行。信仰不是心血來潮時的某個念頭,而是對生命價值意義的領悟與追尋,是人的生命根系。這個根系有多健壯,生命能量就會有多強大。井岡山鬥爭時期的革命志士們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並最終星火燎原,是因為崇高信仰與堅強信念。許多革命先烈在生的誘惑與死的威脅面前毅然選擇死而決不選擇生,是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選擇體現著生命的價值!白求恩是一個加拿大人,他放棄安逸舒適的生活,別妻離家,不遠萬里來到與他沒親沒故的中國,還獻出生命,就是為了心中的信仰。還有方誌敏、夏明翰、劉胡蘭以及無數革命先烈,都是因為堅定的信仰、堅強的信念讓他們視死如歸。所以,人的強大在於內心的強大,而內心的強大在於有堅定正確的信仰與堅強不屈的信念。第二,積極調控,優化自己。人生是一個不斷修復自身「漏洞」、優化自身品質、實現自我超越的過程。什麼叫成功?其實每天克服一點點缺點、修復一點點漏洞、每天都有一點點進步就是成功,因為成功是由每天的進步累積而成的!管理人生就是要調控好情慾,優化自己就是要做好加減乘除。管理人生的核心是調控好自己的情慾。喜、怒、憂、思、悲、恐、驚,見、聽、香、味、觸、意,人皆有七情六慾。有七情六慾很正常,但放縱情慾就不正常了。情緒,意志、慾望是人精神層面的三股作用力。人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於意志對情慾調控效率。人人都有情感需求,會有情緒波動,但不能放縱情感,任憑情緒泛濫,否則就會帶來災難。比如一些人違規辦事並非因為貪財,而是因為義氣。有的人殺人並非蓄意,而是一時情緒失控,法律上叫激情殺人。慾望也是人之常性,沒有慾望人就失去了生活的動力。但慾望有善惡之分、高低之別,任其泛濫就會吞沒理性良知。無論是情還是欲,沒有意志力的有效調控,就會泛濫成災,人生就會變得危險起來。慾望就像一個無形的黑洞,會在不經意中吞噬我們的靈魂。據說一位在銀行做業務員的女孩,為了討其白馬王子歡心,費盡心思,一次次竊取儲戶存款,最後東窗事發被判刑,白馬王子也離她而去。這是為情所累吧?一位大一男生,暑假期間,到賓館開了一間房研發軟體,不久研究出了一種能夠突破用戶銀行帳戶密碼設置的病毒。軟體發布出去後成倍擴展,一發而不可收,給他人造成巨大損失。公安機關破獲後,他說只是想搞的玩玩而已,沒想到最後自己控制不住了。沒管好自己情慾吧?不良的情緒、邪惡的念頭是潛藏於人靈魂深處的火柴棒,若管控不當,它就會燒毀生命宮殿。所以,只有意志能夠掌控情慾時,人生天平才會傾向平安幸福一邊。如何優化自己呢?我覺得優化人生的最好方法就是認真做好加減乘除。所謂加,就是不斷地學習積累,增加人生髮展的本錢。真正聰明的人都熱愛學習。幾千年的人類已經積累了很多寶貴知識,是我們成長進步的最好導師。有人說,讀書就是同有智慧的人進行心靈對話。還有身邊的每個人,或許他們某個方面並不如你,但每個人都是信息源,肯定有值得你學習借鑒的東西,你把所有的信息源在自己身上進行疊加,你就變成一個豐富的信息庫了。學問學問,多學多問才有學問。能借得別人的智慧叫真正的智慧。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位大學士去向一位禪師請教佛法,禪師見這位大學士一副傲慢的樣子,不像是來請教倒像是來理論的,於是在給大學士倒茶時,茶水溢出了仍不停,大學士不解地問:「大師,早已滿了,你為何還要繼續加呢?」禪師答道:「茶水外溢是因為杯子早已滿了,一個人如果滿腦子都是自己的東西,又怎麼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呢?」所以,虛懷若谷才能成大器、立大業。學習的另一個途徑就是向實踐學。我們每接受一次新任務,就是補上了人生一課,就會比同齡人領先一步;每放棄一次新挑戰,就是缺失了人生一課,就會比同齡人落後一步。人要有激情、勇氣,勇於迎接挑戰,接受新任務。只有這樣,你的經驗、閱歷才會豐富,能力才能強起來。所謂減,就是即時排減內心的負面情緒。電腦工作會不斷產生垃圾,需即時清理。日常生活中,人也會不斷產生不良情緒和過多慾望,這些心理垃圾若不即時清理,就會影響我們的人生效率、人際關係和生活質量。如何排減心理垃圾呢?這裡列出六種方法供參考。第一,即時傾訴,把自己心中的不悅向信得過的人訴說,一吐為快。第二,積極發泄,找合適的地方和方式將內心的鬱悶發泄出來。第三,內觀自省,認真查找內在原因,深刻檢討自身存在的問題。第四,自我勉勵,不斷給自己打氣加油,增加正能量。第五,「移情別戀」,即時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第六,自我釋懷,既然無路可逃就乾脆不逃,坦然面對和接受。所謂乘,就是充分發掘自身潛在能量,不斷優化升級自身內在品質,並努力把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經驗、能力、財富進行放大,轉化成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對世界有益的價值。人格的力量不在於你多麼聰明、多麼富有、多麼強勢,而在於你多麼無私、多麼誠信、多麼大氣。人有了知識和能力就不要吝惜,要心甘情願地把它們轉化成社會正能量,造福他人、集體、社會、國家。所謂除,就是戒除那些不合理念頭和邪惡慾望,確保人生航行平穩。許多人栽跟頭都是栽在了邪惡慾望上。現實中,不少人想往油水重的地方跑,千方百計想擠到位高權重的位置,殊不知油水越重的地方越滑,越容易摔倒,且摔倒了還難以爬起來。文強收受價值幾千萬的文物古董、幾棟千萬元的別墅,還有二千多萬現金埋在魚塘里,最後只帶走了一顆槍子。慾望是魔吧?戒除邪惡慾望、清除錯誤念頭是管理好人生的首要任務,因為天堂與地獄之間的距離只在一念之差!人之所以長兩隻眼、兩隻耳、兩隻手、兩條腿和一張嘴呢?就是要大家多學習、多勞動,少吃喝、少說話。「禍生於口而始於心」。瞎吃瞎喝就會生病,亂說亂嚼就會犯錯。要想少生病、少犯錯,就得管理自己的嘴,要管好嘴就要先養好自己的心,而養心關鍵是管控好情慾,讓其向著合理善良方面發展。管控好情慾,最根本的就是做到「至誠」。「至誠」就是極其真誠,沒有半點虛情假意,自覺自愿、隨時隨地都能發揮其善良本性。這個關鍵詞告訴我們:管理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光復人真誠善良的本性。不至誠,做什麼事都會帶著利己算盤、功利思想和虛偽面具,就會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甚至情慾泛濫、自我膨脹。人生猶如時鐘,其完美不在於走得快而在於走得准,至誠方能致遠。人至少要在兩個方面至誠:一是至誠敬畏。做人要有敬畏心、敬畏感,尊重和遵從做人底線。底線是什麼?就是道德良知,人倫國綱、天地法則!道德、法律、天道是人生的三張安全網,一旦突破,就會變得危險起來。這三張網是否會被突破,關鍵在於是否有牢固的心網——對道德、法律和自然的敬畏。一個人若沒有至誠的敬畏心,老子天下第一,就會惡性膨脹,最終害人害己。只有心存敬畏,才會不狂不濫,人生才能平安幸福。二是要至誠感恩。一些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計較、生氣,逃避、推卸責任,不敢擔當、不思進取,根本原因是沒有至誠感恩之心,總是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他人都虧欠自己的,而不反思自己付出了多少,回饋了多少;沒能覺悟:沒有父母生養,我們何以長大?沒有老師教誨,我們何以長進?沒有國家強大,我們何以安定?沒有單位工作,我們何以安穩?沒有朋友相伴,我們何以行遠?心懷感恩,才不會過多計較、報怨生氣,就會自覺自愿、真心實意去積極創造,奉獻所有。只有至誠敬畏、至誠感恩,才不會懈怠自己的責任、浪費自身資源,必定會積極進取,創造業績,以回報國家、社會、父母和他人。因為至誠盡性的本義就是要把我們的善良本性充分發揮出來,成就對社會有用的價值。第三件事:成就人生成就人生與解讀人生、管理人生是一個互動過程,是一個由力行到善行的過程。力行就是努力行動、踏實做事,這是一個過程。善行就是行善事且善行事,這是一種境界。從力行到善行關鍵要靠「篤行」。沒有執著地堅持就不可能達到善行。「篤行」要求堅定不移、擔當不怠、精進不止。人生要敢於做夢,更要誠於做事。沒有踏實行動的夢只能是一枕黃粱夢。首先,要堅持不懈。成功的秘笈就是不懈地堅持。堅持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如果說還有第二條路,就是在遇到困難、挫折、打擊想放棄時,堅定地對自己說「一定要堅持!」沒有堅定信仰、堅強信念,就很容易被困難所嚇倒、被失敗所擊倒、被誘惑所俘虜。從井岡山至遵義,毛委員屢遭批評、誤解、懷疑,甚至被罷免職務、剝奪權力、開除黨籍,但他並沒有退縮更沒有倒下,因為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所以,人生的高下不僅決定於智慧更決定於意志。人們往往羨慕成功者輝煌的時刻,卻忽略了他們輝煌背後的艱辛。殊不知,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是他們從不為退縮與失敗找借口,只為前進與成功找出路!因為在他們詞典里,沒有「借口」二字!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有價值的和切實可行的。能否做到堅持不懈,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面對壓力與動力、挑戰與機遇、成功與失敗的辯證關係。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壓力乃前進動力,挑戰與機遇並存,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知道機械運動是靠壓力產生動力來實現的。人生也是如此,因為生活有壓力,我們才會去努力工作;因為工作有壓力,我們才會去努力進取;因為進取有壓力,我們才會不斷釋放自身能量。對弱者來說,壓力是生活阻力。對強者而言,壓力是奮進動力,因為他們善於進行能量轉換,通過壓力激發鬥志、發掘潛能、發現價值,享受抗拒壓力的人生樂趣!青年時期,毛主席就寫下《奮鬥自勉》言:「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這種渺視困難、積極樂觀、享受奮鬥樂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其《七律·長征》中更是得到充分體現:「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是何等的瀟洒與超然、樂觀與豪邁!可以說,正這種樂觀精神、博大胸襟、雄偉氣魄、堅強意志成就了毛主席的偉大,中國共產黨的偉業,點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賭博石是最能形象說明挑戰與機遇並存道理的。賭石就是你花錢在石料市場上買一塊表面很普通、裡面可能藏有美玉的石頭。大賭對了,一夜暴富。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美玉不會暴露於外而是深藏不露。如果隨隨便便都能撿到,那就不叫玉石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真正的機遇都被挑戰層層包裹,只有勇於挑戰的智者才能捕捉到它。人生規則是:接受挑戰就能快速進步,迴避挑戰只能原地踏步。失敗乃成功之母。人生坎坎坷坷、起起落落,順境逆境、成功失敗交替出現。成功由無數失敗累積而成。這些失敗可能會是自己的經歷,也可能是前人的教訓。珍惜每次失敗,成功向你走來;陶醉一時成功,失敗把你等待!需要強調的是:做事失敗了不丟臉面,做人失敗了就無臉面。搞科學研究,九十九次失敗,只要一次成功就是成功;而修養人格,即使九十九次成功,只要一次失敗就是失敗。所以,做人比做事更難。愚蠢人總是以自己的過錯教育別人,聰明人常常用別人的過錯警示自己。其次,須擔當不怠。堅持就必須擔當。並非所有的堅持都是對的。錯誤地堅持叫固執,正確地堅持才叫執著。篤行就是按照正確的選擇積極作為,一步一步地接近理想目標,實現善良願望。擔當才能成就理想,懈怠說明弱小!擔當首先表現為承擔己任。人一生要身兼多重角色:在家庭,我們既為人父母也為人子女;在單位,我們既為人上司也為人下級;在社會,我們既為權利主體也是義務主體。每一個崗位角色都肩負著不同的責任,逃避、推卸應擔的責任就是不誠信不稱職。比如我們進到一個單位,佔據了一個崗位,就不能懈怠職責,更不能一遇到壓力就逃避甚至逃跑。不敢擔當、害怕困難,逃避責任是懦弱的表現,就會被人瞧不起。人都是要面子的,但面子是靠真實為人、踏實幹事贏得來的。什麼事都不想干、幹不了、干不好,如何贏得信任與尊重?面子又從何而來?有句老話叫「人活一口氣!」這口氣就是渺視困難的豪氣、知恥後勇的骨氣、甘願吃虧的傻氣、克難奮進的銳氣、不怕打擊的勇氣、敢於擔當的正氣。擔當還體現在樂於奉獻。人生是你我同行的旅程,需要相互攙扶、相互給予。你幫我,我幫你,才有彼此的溫暖與感動。奉獻並非要你物質上多麼富有,也不是要你每天捐款捐物。給予別人需要而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奉獻。在社會上,一個微笑、一個問候,一句鼓勵、一句提示,一次讓座、一次摻扶就是奉獻;在單位里,自覺做一些力所能及、舉手之勞的分外之事就是奉獻;在家庭中,主動承擔家務、分憂解難就是奉獻。奉獻是對自我人格和價值的積極認可與展示。奉獻證明你富有,索取說明你貧窮!毛主席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就是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人生的真正快樂在於奉獻,因為奉獻才能體現價值,獲得生命應有的尊嚴。再者,當精進不止。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注重品質、追求更好。凡事都有改進餘地。再高明的模仿者也是工匠,只有致力於超越才有可能成為大師!現在不少人熱衷於模仿明星,但不管你模仿得多麼逼真,終究還是別人的影子。同樣,在工作崗位,我們不能滿足於做簡單的機械運動,而應當精益求精,追求超越,勇於推陳出新。只有你想做最好的自己時,你才有可能超越別人。不想做最好自己的人,不可能超越別人,也不可能真正贏得別人尊重。因為積極作為是對自我人格的最大尊重和贏得他人尊重的最好方式!光蔭荏苒,青春易逝。儘管不可能人人都成就馬克思的偉大、毛澤東的偉績、比爾蓋茨的財富,但人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人生只有一次,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吧!積極作為,讓自己充實起來,讓生活生動起來,讓人生精彩起來。每天都有新進步,就一定不會失落,一定會很快樂。人生猶如一次旅行,有什麼樣的心境,沿途就會有什麼樣的風景!」大漠孤煙」,「江清月近」,何為怡人勝景?改變了看風景的心情,風景才會顯現給我們更多的感動與美麗!人在旅途(2015-04-18 21:54:34)

轉載▼標籤:文學/原創感悟隨筆分類:自以為識旅行看的是風景,玩的是心情。人生旅途,每天都會歷經許多的人和事,這便是沿途的風景。風景好不好、美不美,關鍵在於怎樣領悟生命、人生、生活和懷有怎樣的心情。平安充實、輕鬆愉快的人生旅途,須做好三件必做事,把握三個關鍵詞。第一件事:解讀人生解讀人生就是要明白人為什麼活著和應當怎樣活著。這是一個由「致知」到「至知」的升華過程。「致知」就是努力懂得人生真諦和生命意義,這是一個懸思、求知的過程。「至知」則是真正懂得人生真諦、生活意義,即徹悟真知,這是一種境界。其關鍵詞是覺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三重境界是一種遞進關係:「懸思」→「苦索」→「頓悟」。道出一個普通道理:不登高望遠,無以明確目標;不堅毅自信,不能克服重重困難;不苦苦追尋,不可能有瞬間獲得。解讀人生也是一個苦苦追尋的過程。人生進步是一個自我「否定-——肯定——否定」循環往複的過程。當覺得自己很懂得人生的時候,其實並非真正懂得。當覺得自己還很不夠時,才能升至又一個高度。之後,又會產生新的知識缺乏感和認知缺陷感,再次自我否定。如此循環,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人生才能最終達到徹悟境界。解讀人生的關鍵詞是「覺悟」。我們應該覺悟什麼呢?總體上講,就是真正讀懂宇宙真理即自然之道,生命真諦即人生之道。具體來講,應覺悟4個方面的東西,即:何為人?我是誰?為了什麼?怎樣活著?首先,覺悟「何為人」。一撇一捺形象地表達出人直立行走的基本形態,更形象深刻地揭示出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特徵:其一,人是靈與肉的有機體。一撇代表精神系統,包括品格(品德、性格、意志、情感)和智能(意識、智慧、知識、技能)。一捺代表肌體系統,包括體能、體態和體形。人,以靈魂為統率,以軀體作載體。其二,人是道與德的統一體。一撇代表道,即天道與人道,也就是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一捺代表德,即順道而行,要求悟道(領悟道的要義)、知道(懂得道的精髓)和厚道(弘揚道的精神),按照「道「的要求作為。人,以道指向,以德立世。其三,人是我與他的共同體。一撇代表他,即我之以外的其他社會主體,包括集體(國家、民族、社會、單位、家庭)和其他個體;一捺代表我,包括我的權力與義務、需要與努力。人,以「他」為價值取向,以「我」為滿足對象。「我」與「他」相互支撐。其次,覺悟」我是誰「。也許有人會說,誰不知道自己是誰呀?其實並不見得!人生最難看清的是內心,最難遇見的是自己。認識自己是一個由自省到自醒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內觀自省,用真理和真諦來映照自己的內心,最終使自己的內心合乎大道正義。我們看:「覺」字上面「學」蓋頭,下面一個「見」,要求我們用手把自己的眼睛遮蔽起來,不看他物。再看「悟」,「心」字旁邊一個吾,即我的心。覺悟就是見吾之心。看清了自己的內心,再去看外面的世界才不會背棄本心,才會心明眼亮,才能正確地管理和成就人生。「我是誰」要弄清楚兩個方面問題:一是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即認清自身的品質狀況——思維、情感、情緒、習慣的狀態及其特點,自身有什麼優缺點,最適合做什麼事情,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等等。二是自己做了什麼、在做什麼、做的如何和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每個人都有無數個自己。實現中真實的自己,自己認為的自己;別人眼裡的自己,自己認為的別人眼中的自己;擁有無限潛能的自己,現實中實際展現的自己……人生是一個自我經營的過程。不清楚自己,沒有對自身資源的充分分析,就無法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準確定位和有效經營。有這樣一則故事:有個人黃豆豐收了卻滿臉愁容,向朋友報怨:唉!滿屋子的黃豆賣不出去,真是急人啊!朋友回道:你呀,有這麼多黃豆都發愁,別人沒有黃豆咋辦?黃豆賣不出去就磨成豆腐賣,豆腐賣不出去就製成腐乳;或者把它生成豆芽賣,豆芽賣不出去就再把它栽到地里長出更多黃豆。很多時候人都是放大了眼前困難而忽視了自身優勢資源。之所以每個人都是世間的唯一卻並非就是最好的自己,根本在於過多地關注他人而忽略了自審,沒能好好地「閉目養神」。每個人手中都拿了一大串鑰匙,可基本上都是用來開別人心門的。生活中,人們總是對別人評頭論足、說長道短,殊不知說的這些毛病其實自己身上更嚴重。總喜歡拿自己的優點去比別人的缺點,放大他人缺點,甚至是忌妒人。有這樣一個故事:父親與讀大學的兒子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腦袋裡一定沒有學問!」父親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呀,口袋裡一定沒有錢!」古聖老子告訴我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不真正搞清自己不可能真正搞清別人。所以說,解讀人生首先要認清自己,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正確地定位和更好地發展自己。其三,覺悟「為何活著」。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積澱下諸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等各形各色的人生信條。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同程度地受到它們影響,並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對人生的理解選擇信條來塑造人生。領悟人生是一個成長過程。其實,過日子過的是一種對生活領悟的心情。你覺得擔當責任、創造價值、奉獻所有是人生真諦,能夠讓自己快樂,那你就會享受這種過程,就會覺得自私自利是對自我生命價值的輕視與否定;如果你覺得放大自身利益、滿足自我需要才是人的天性,才能讓自己快樂,那你就會把自己全部的力量都投入進去,就會鄙視、嘲笑那些默默奉獻者。然而,奉獻也好,利己也罷,都是在尋找自己的精神寄託與心靈歸屬——我的需要,為了讓自己過得開心幸福。不管你追求的是權力、地位、金錢,還是美女、帥哥、名譽,都是為了讓自己開心。所以,幸福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什麼是幸福呢?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生活、環境等稱心如意。」這個稱心如意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客體對主體的滿足與供給程度,二是主體對客體的理解與作為程度。某種意義上講,幸福就是一道選擇題。同一件事,心態不同,結果會截然相反。比如領導安排你寫一份材料,如果你覺得這是領導對自己的信任,是領導有意識地培養鍛煉自己,會滿腔熱情投入,結果是過程很愉快,領導很滿意、同事很欣賞。如果你認為是領導把虧自己吃,就會帶著情緒工作或者乾脆抗命不受,結果是過程不愉快、領導不高興、同事不認同,破壞了自己的生態環境。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列了一道幸福公式,即:效用÷慾望=幸福值。效用是從實際消費中所獲得的滿足程度,包括我之努力和外部供給。慾望是需要而缺乏的感覺,發乎於外而生乎於心。效用相對固定時,決定幸福值的因素是慾望。同一份工作,同樣的工資水平,有人做得很上勁、很愉快,有人卻很沮喪、很鬱悶。故幸福靠積極認知與積極作為,需要放大效用、降低慾望,高尚做事、低調為人。正如馬克思所言:「人類的天性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善」,只有「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常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不同的選擇成就不同的人生幸福。其四,覺悟」怎樣活著「。弄清該怎樣活著。整個世界是一個關係系統。狼吃羊,羊吃草,最後都又變成草的營養。這是生命循環法則,自然關係法則。每個人既是獨立的生命主體,同時又生活在複雜的關係系統中。連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孫悟空也不得不生存在於關係系統中。相傳釋迦牟尼將一滴水放在自己的掌心,然後問眾弟子「怎樣才能讓它永不幹涸呢?」眾弟子啞然!釋迦牟尼便說:「既然你們都不知道,那就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吧!」人亦如此,須於群體中獲得生命能量。我們來到世上,生活在世間,離不開家庭、單位和社會,父母親人、同學同事、朋友夥伴和良好的社會與自然環境。如果忽視這些關係,就會自我膨脹!現在有一個流行詞叫「任性」,如有錢就任性,有權就任性,有狠就任性……任性的本義就是仗著自己某方面優勢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完全不顧外部法則、利益和他人感受。其實,一個人在整個社會系統中可以忽略不計,在宇宙系統中更是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人千萬不要過分放大了關係系統中的自己。人生大體涉及三重關係:一是心物關係,即內心與外物的關係。外部世界不會因個人意志而改變,必須學會適應與尊重。人之所以覺得得不到滿足,不是因為外部世界的吝嗇、小氣,而是心生太多的貪婪、奢求,看不清心物的真正關係。二是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是權利主體,需要相互理解、尊重、關心、包容;每個人都生活在集體里,必須盡己之責,真情付出。個人權力是尊重基本法則和他人權利前提下的相對自由。三是心際關係,即內在情感、慾望與意志之間的關係。心際和諧取決於對內外關係的認識。人一生都生活在這三重關係中。三重關係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其中心物關係居於首要。一個人若不能正確理解和對待內心需要與外部事物之間的關係,必然影響人際關係和心際關係。一個自私自利或心胸狹窄的人,必然會對他人苛刻,對外部奢求,其人際關係和心際關係就難以和諧。處理三種關係,關鍵在覺悟「捨得」。捨得是人生的基本法則。它告訴我們:第一,「先舍而後得」。若欲取之,必先予之,付出才有回報。有句老話叫「吃虧是福」。只有吃苦耐勞,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經得起挫折磨礪,方能走向成熟、邁向成功、享受幸福快樂人生。第二,「舍之未必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付出了不一定就能得到預期想要的結果,應當珍惜過程,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讓過程更充實、更愉快,結果雖然重要但過程更重要,畢竟過程佔據了人生更多的時間,且結果並非人能夠完全掌控。其三,「舍之即是得」。失之得也,得之失也。得到某種機會必然同時失去其他機會,失去某種東西必然同時得到其他東西。所以,要學會放下。捨棄不該留下的,放下應該放下的就是一種得到。比如放下錯誤念頭就是得到坦然,放下過分慾望就是得到安逸,放下失敗戀情就是得到新生機會。人之所以放不下,是因為過分在乎自己的需求、面子和感受。所以,覺悟是打開生命之門的必備鑰匙。只有正確解讀人生、真正讀懂人生,才能正確地選擇與行動!第二件事:管理人生管理人生就是要治理好自己的情感、情緒和慾望,發展真誠善良之性,這是一個由自理到達理的過程,貫穿人的一生。自理即自我約束管理,這是一個過程。達理即通達順乎義理,這是一種境界,就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人生成敗在於能否覺悟和覺悟後的自我管理,覺悟而不去好好管理自己不算真覺悟。白居易曾向林道禪師請教「什麼是佛法大義?」林道(鳥窠)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忍不住笑道,「這個道理連三歲小孩也知道啊。」禪師回答說,「是啊,三歲小孩雖知道,但活到八十歲的老翁不一定能做到。」顯然,覺悟只是懂得了道理,而自我管理要求堅持按照懂得的道理去做。管理人生就像碼多米諾骨牌,需要時刻小心謹慎,否則會功虧一簣。有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熬到一定位置,卻因自我管理不善而跌倒。有的人小心謹慎地為人處事,好不容易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卻因為一個錯誤念頭或者輕佻舉動而前功盡棄。可見管理人生更加困難。管理人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找准支點,恆定人生;積極調控,優化自己。第一,找准支點,恆定人生。人生要有支點!什麼支點呢?就是信仰、信念!可以說,人是活在信仰和信念之中的。沒有信仰的人生猶如逐流浮萍,沒有信念的人生將會寸步難行。信仰不是心血來潮時的某個念頭,而是對生命價值意義的領悟與追尋,是人的生命根系。這個根系有多健壯,生命能量就會有多強大。井岡山鬥爭時期的革命志士們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並最終星火燎原,是因為崇高信仰與堅強信念。許多革命先烈在生的誘惑與死的威脅面前毅然選擇死而決不選擇生,是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選擇體現著生命的價值!白求恩是一個加拿大人,他放棄安逸舒適的生活,別妻離家,不遠萬里來到與他沒親沒故的中國,還獻出生命,就是為了心中的信仰。還有方誌敏、夏明翰、劉胡蘭以及無數革命先烈,都是因為堅定的信仰、堅強的信念讓他們視死如歸。所以,人的強大在於內心的強大,而內心的強大在於有堅定正確的信仰與堅強不屈的信念。第二,積極調控,優化自己。人生是一個不斷修復自身「漏洞」、優化自身品質、實現自我超越的過程。什麼叫成功?其實每天克服一點點缺點、修復一點點漏洞、每天都有一點點進步就是成功,因為成功是由每天的進步累積而成的!管理人生就是要調控好情慾,優化自己就是要做好加減乘除。管理人生的核心是調控好自己的情慾。喜、怒、憂、思、悲、恐、驚,見、聽、香、味、觸、意,人皆有七情六慾。有七情六慾很正常,但放縱情慾就不正常了。情緒,意志、慾望是人精神層面的三股作用力。人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於意志對情慾調控效率。人人都有情感需求,會有情緒波動,但不能放縱情感,任憑情緒泛濫,否則就會帶來災難。比如一些人違規辦事並非因為貪財,而是因為義氣。有的人殺人並非蓄意,而是一時情緒失控,法律上叫激情殺人。慾望也是人之常性,沒有慾望人就失去了生活的動力。但慾望有善惡之分、高低之別,任其泛濫就會吞沒理性良知。無論是情還是欲,沒有意志力的有效調控,就會泛濫成災,人生就會變得危險起來。慾望就像一個無形的黑洞,會在不經意中吞噬我們的靈魂。據說一位在銀行做業務員的女孩,為了討其白馬王子歡心,費盡心思,一次次竊取儲戶存款,最後東窗事發被判刑,白馬王子也離她而去。這是為情所累吧?一位大一男生,暑假期間,到賓館開了一間房研發軟體,不久研究出了一種能夠突破用戶銀行帳戶密碼設置的病毒。軟體發布出去後成倍擴展,一發而不可收,給他人造成巨大損失。公安機關破獲後,他說只是想搞的玩玩而已,沒想到最後自己控制不住了。沒管好自己情慾吧?不良的情緒、邪惡的念頭是潛藏於人靈魂深處的火柴棒,若管控不當,它就會燒毀生命宮殿。所以,只有意志能夠掌控情慾時,人生天平才會傾向平安幸福一邊。如何優化自己呢?我覺得優化人生的最好方法就是認真做好加減乘除。所謂加,就是不斷地學習積累,增加人生髮展的本錢。真正聰明的人都熱愛學習。幾千年的人類已經積累了很多寶貴知識,是我們成長進步的最好導師。有人說,讀書就是同有智慧的人進行心靈對話。還有身邊的每個人,或許他們某個方面並不如你,但每個人都是信息源,肯定有值得你學習借鑒的東西,你把所有的信息源在自己身上進行疊加,你就變成一個豐富的信息庫了。學問學問,多學多問才有學問。能借得別人的智慧叫真正的智慧。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位大學士去向一位禪師請教佛法,禪師見這位大學士一副傲慢的樣子,不像是來請教倒像是來理論的,於是在給大學士倒茶時,茶水溢出了仍不停,大學士不解地問:「大師,早已滿了,你為何還要繼續加呢?」禪師答道:「茶水外溢是因為杯子早已滿了,一個人如果滿腦子都是自己的東西,又怎麼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呢?」所以,虛懷若谷才能成大器、立大業。學習的另一個途徑就是向實踐學。我們每接受一次新任務,就是補上了人生一課,就會比同齡人領先一步;每放棄一次新挑戰,就是缺失了人生一課,就會比同齡人落後一步。人要有激情、勇氣,勇於迎接挑戰,接受新任務。只有這樣,你的經驗、閱歷才會豐富,能力才能強起來。所謂減,就是即時排減內心的負面情緒。電腦工作會不斷產生垃圾,需即時清理。日常生活中,人也會不斷產生不良情緒和過多慾望,這些心理垃圾若不即時清理,就會影響我們的人生效率、人際關係和生活質量。如何排減心理垃圾呢?這裡列出六種方法供參考。第一,即時傾訴,把自己心中的不悅向信得過的人訴說,一吐為快。第二,積極發泄,找合適的地方和方式將內心的鬱悶發泄出來。第三,內觀自省,認真查找內在原因,深刻檢討自身存在的問題。第四,自我勉勵,不斷給自己打氣加油,增加正能量。第五,「移情別戀」,即時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第六,自我釋懷,既然無路可逃就乾脆不逃,坦然面對和接受。所謂乘,就是充分發掘自身潛在能量,不斷優化升級自身內在品質,並努力把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經驗、能力、財富進行放大,轉化成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對世界有益的價值。人格的力量不在於你多麼聰明、多麼富有、多麼強勢,而在於你多麼無私、多麼誠信、多麼大氣。人有了知識和能力就不要吝惜,要心甘情願地把它們轉化成社會正能量,造福他人、集體、社會、國家。所謂除,就是戒除那些不合理念頭和邪惡慾望,確保人生航行平穩。許多人栽跟頭都是栽在了邪惡慾望上。現實中,不少人想往油水重的地方跑,千方百計想擠到位高權重的位置,殊不知油水越重的地方越滑,越容易摔倒,且摔倒了還難以爬起來。文強收受價值幾千萬的文物古董、幾棟千萬元的別墅,還有二千多萬現金埋在魚塘里,最後只帶走了一顆槍子。慾望是魔吧?戒除邪惡慾望、清除錯誤念頭是管理好人生的首要任務,因為天堂與地獄之間的距離只在一念之差!人之所以長兩隻眼、兩隻耳、兩隻手、兩條腿和一張嘴呢?就是要大家多學習、多勞動,少吃喝、少說話。「禍生於口而始於心」。瞎吃瞎喝就會生病,亂說亂嚼就會犯錯。要想少生病、少犯錯,就得管理自己的嘴,要管好嘴就要先養好自己的心,而養心關鍵是管控好情慾,讓其向著合理善良方面發展。管控好情慾,最根本的就是做到「至誠」。「至誠」就是極其真誠,沒有半點虛情假意,自覺自愿、隨時隨地都能發揮其善良本性。這個關鍵詞告訴我們:管理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光復人真誠善良的本性。不至誠,做什麼事都會帶著利己算盤、功利思想和虛偽面具,就會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甚至情慾泛濫、自我膨脹。人生猶如時鐘,其完美不在於走得快而在於走得准,至誠方能致遠。人至少要在兩個方面至誠:一是至誠敬畏。做人要有敬畏心、敬畏感,尊重和遵從做人底線。底線是什麼?就是道德良知,人倫國綱、天地法則!道德、法律、天道是人生的三張安全網,一旦突破,就會變得危險起來。這三張網是否會被突破,關鍵在於是否有牢固的心網——對道德、法律和自然的敬畏。一個人若沒有至誠的敬畏心,老子天下第一,就會惡性膨脹,最終害人害己。只有心存敬畏,才會不狂不濫,人生才能平安幸福。二是要至誠感恩。一些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計較、生氣,逃避、推卸責任,不敢擔當、不思進取,根本原因是沒有至誠感恩之心,總是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他人都虧欠自己的,而不反思自己付出了多少,回饋了多少;沒能覺悟:沒有父母生養,我們何以長大?沒有老師教誨,我們何以長進?沒有國家強大,我們何以安定?沒有單位工作,我們何以安穩?沒有朋友相伴,我們何以行遠?心懷感恩,才不會過多計較、報怨生氣,就會自覺自愿、真心實意去積極創造,奉獻所有。只有至誠敬畏、至誠感恩,才不會懈怠自己的責任、浪費自身資源,必定會積極進取,創造業績,以回報國家、社會、父母和他人。因為至誠盡性的本義就是要把我們的善良本性充分發揮出來,成就對社會有用的價值。第三件事:成就人生成就人生與解讀人生、管理人生是一個互動過程,是一個由力行到善行的過程。力行就是努力行動、踏實做事,這是一個過程。善行就是行善事且善行事,這是一種境界。從力行到善行關鍵要靠「篤行」。沒有執著地堅持就不可能達到善行。「篤行」要求堅定不移、擔當不怠、精進不止。人生要敢於做夢,更要誠於做事。沒有踏實行動的夢只能是一枕黃粱夢。首先,要堅持不懈。成功的秘笈就是不懈地堅持。堅持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如果說還有第二條路,就是在遇到困難、挫折、打擊想放棄時,堅定地對自己說「一定要堅持!」沒有堅定信仰、堅強信念,就很容易被困難所嚇倒、被失敗所擊倒、被誘惑所俘虜。從井岡山至遵義,毛委員屢遭批評、誤解、懷疑,甚至被罷免職務、剝奪權力、開除黨籍,但他並沒有退縮更沒有倒下,因為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所以,人生的高下不僅決定於智慧更決定於意志。人們往往羨慕成功者輝煌的時刻,卻忽略了他們輝煌背後的艱辛。殊不知,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是他們從不為退縮與失敗找借口,只為前進與成功找出路!因為在他們詞典里,沒有「借口」二字!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有價值的和切實可行的。能否做到堅持不懈,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面對壓力與動力、挑戰與機遇、成功與失敗的辯證關係。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壓力乃前進動力,挑戰與機遇並存,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知道機械運動是靠壓力產生動力來實現的。人生也是如此,因為生活有壓力,我們才會去努力工作;因為工作有壓力,我們才會去努力進取;因為進取有壓力,我們才會不斷釋放自身能量。對弱者來說,壓力是生活阻力。對強者而言,壓力是奮進動力,因為他們善於進行能量轉換,通過壓力激發鬥志、發掘潛能、發現價值,享受抗拒壓力的人生樂趣!青年時期,毛主席就寫下《奮鬥自勉》言:「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這種渺視困難、積極樂觀、享受奮鬥樂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其《七律·長征》中更是得到充分體現:「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是何等的瀟洒與超然、樂觀與豪邁!可以說,正這種樂觀精神、博大胸襟、雄偉氣魄、堅強意志成就了毛主席的偉大,中國共產黨的偉業,點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賭博石是最能形象說明挑戰與機遇並存道理的。賭石就是你花錢在石料市場上買一塊表面很普通、裡面可能藏有美玉的石頭。大賭對了,一夜暴富。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美玉不會暴露於外而是深藏不露。如果隨隨便便都能撿到,那就不叫玉石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真正的機遇都被挑戰層層包裹,只有勇於挑戰的智者才能捕捉到它。人生規則是:接受挑戰就能快速進步,迴避挑戰只能原地踏步。失敗乃成功之母。人生坎坎坷坷、起起落落,順境逆境、成功失敗交替出現。成功由無數失敗累積而成。這些失敗可能會是自己的經歷,也可能是前人的教訓。珍惜每次失敗,成功向你走來;陶醉一時成功,失敗把你等待!需要強調的是:做事失敗了不丟臉面,做人失敗了就無臉面。搞科學研究,九十九次失敗,只要一次成功就是成功;而修養人格,即使九十九次成功,只要一次失敗就是失敗。所以,做人比做事更難。愚蠢人總是以自己的過錯教育別人,聰明人常常用別人的過錯警示自己。其次,須擔當不怠。堅持就必須擔當。並非所有的堅持都是對的。錯誤地堅持叫固執,正確地堅持才叫執著。篤行就是按照正確的選擇積極作為,一步一步地接近理想目標,實現善良願望。擔當才能成就理想,懈怠說明弱小!擔當首先表現為承擔己任。人一生要身兼多重角色:在家庭,我們既為人父母也為人子女;在單位,我們既為人上司也為人下級;在社會,我們既為權利主體也是義務主體。每一個崗位角色都肩負著不同的責任,逃避、推卸應擔的責任就是不誠信不稱職。比如我們進到一個單位,佔據了一個崗位,就不能懈怠職責,更不能一遇到壓力就逃避甚至逃跑。不敢擔當、害怕困難,逃避責任是懦弱的表現,就會被人瞧不起。人都是要面子的,但面子是靠真實為人、踏實幹事贏得來的。什麼事都不想干、幹不了、干不好,如何贏得信任與尊重?面子又從何而來?有句老話叫「人活一口氣!」這口氣就是渺視困難的豪氣、知恥後勇的骨氣、甘願吃虧的傻氣、克難奮進的銳氣、不怕打擊的勇氣、敢於擔當的正氣。擔當還體現在樂於奉獻。人生是你我同行的旅程,需要相互攙扶、相互給予。你幫我,我幫你,才有彼此的溫暖與感動。奉獻並非要你物質上多麼富有,也不是要你每天捐款捐物。給予別人需要而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奉獻。在社會上,一個微笑、一個問候,一句鼓勵、一句提示,一次讓座、一次摻扶就是奉獻;在單位里,自覺做一些力所能及、舉手之勞的分外之事就是奉獻;在家庭中,主動承擔家務、分憂解難就是奉獻。奉獻是對自我人格和價值的積極認可與展示。奉獻證明你富有,索取說明你貧窮!毛主席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就是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人生的真正快樂在於奉獻,因為奉獻才能體現價值,獲得生命應有的尊嚴。再者,當精進不止。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注重品質、追求更好。凡事都有改進餘地。再高明的模仿者也是工匠,只有致力於超越才有可能成為大師!現在不少人熱衷於模仿明星,但不管你模仿得多麼逼真,終究還是別人的影子。同樣,在工作崗位,我們不能滿足於做簡單的機械運動,而應當精益求精,追求超越,勇於推陳出新。只有你想做最好的自己時,你才有可能超越別人。不想做最好自己的人,不可能超越別人,也不可能真正贏得別人尊重。因為積極作為是對自我人格的最大尊重和贏得他人尊重的最好方式!光蔭荏苒,青春易逝。儘管不可能人人都成就馬克思的偉大、毛澤東的偉績、比爾蓋茨的財富,但人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人生只有一次,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吧!積極作為,讓自己充實起來,讓生活生動起來,讓人生精彩起來。每天都有新進步,就一定不會失落,一定會很快樂。人生猶如一次旅行,有什麼樣的心境,沿途就會有什麼樣的風景!」大漠孤煙」,「江清月近」,何為怡人勝景?改變了看風景的心情,風景才會顯現給我們更多的感動與美麗!人在旅途(2015-04-18 21:54:34)

轉載▼標籤:文學/原創感悟隨筆分類:自以為識旅行看的是風景,玩的是心情。人生旅途,每天都會歷經許多的人和事,這便是沿途的風景。風景好不好、美不美,關鍵在於怎樣領悟生命、人生、生活和懷有怎樣的心情。平安充實、輕鬆愉快的人生旅途,須做好三件必做事,把握三個關鍵詞。第一件事:解讀人生解讀人生就是要明白人為什麼活著和應當怎樣活著。這是一個由「致知」到「至知」的升華過程。「致知」就是努力懂得人生真諦和生命意義,這是一個懸思、求知的過程。「至知」則是真正懂得人生真諦、生活意義,即徹悟真知,這是一種境界。其關鍵詞是覺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三重境界是一種遞進關係:「懸思」→「苦索」→「頓悟」。道出一個普通道理:不登高望遠,無以明確目標;不堅毅自信,不能克服重重困難;不苦苦追尋,不可能有瞬間獲得。解讀人生也是一個苦苦追尋的過程。人生進步是一個自我「否定-——肯定——否定」循環往複的過程。當覺得自己很懂得人生的時候,其實並非真正懂得。當覺得自己還很不夠時,才能升至又一個高度。之後,又會產生新的知識缺乏感和認知缺陷感,再次自我否定。如此循環,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人生才能最終達到徹悟境界。解讀人生的關鍵詞是「覺悟」。我們應該覺悟什麼呢?總體上講,就是真正讀懂宇宙真理即自然之道,生命真諦即人生之道。具體來講,應覺悟4個方面的東西,即:何為人?我是誰?為了什麼?怎樣活著?首先,覺悟「何為人」。一撇一捺形象地表達出人直立行走的基本形態,更形象深刻地揭示出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特徵:其一,人是靈與肉的有機體。一撇代表精神系統,包括品格(品德、性格、意志、情感)和智能(意識、智慧、知識、技能)。一捺代表肌體系統,包括體能、體態和體形。人,以靈魂為統率,以軀體作載體。其二,人是道與德的統一體。一撇代表道,即天道與人道,也就是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一捺代表德,即順道而行,要求悟道(領悟道的要義)、知道(懂得道的精髓)和厚道(弘揚道的精神),按照「道「的要求作為。人,以道指向,以德立世。其三,人是我與他的共同體。一撇代表他,即我之以外的其他社會主體,包括集體(國家、民族、社會、單位、家庭)和其他個體;一捺代表我,包括我的權力與義務、需要與努力。人,以「他」為價值取向,以「我」為滿足對象。「我」與「他」相互支撐。其次,覺悟」我是誰「。也許有人會說,誰不知道自己是誰呀?其實並不見得!人生最難看清的是內心,最難遇見的是自己。認識自己是一個由自省到自醒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內觀自省,用真理和真諦來映照自己的內心,最終使自己的內心合乎大道正義。我們看:「覺」字上面「學」蓋頭,下面一個「見」,要求我們用手把自己的眼睛遮蔽起來,不看他物。再看「悟」,「心」字旁邊一個吾,即我的心。覺悟就是見吾之心。看清了自己的內心,再去看外面的世界才不會背棄本心,才會心明眼亮,才能正確地管理和成就人生。「我是誰」要弄清楚兩個方面問題:一是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即認清自身的品質狀況——思維、情感、情緒、習慣的狀態及其特點,自身有什麼優缺點,最適合做什麼事情,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等等。二是自己做了什麼、在做什麼、做的如何和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每個人都有無數個自己。實現中真實的自己,自己認為的自己;別人眼裡的自己,自己認為的別人眼中的自己;擁有無限潛能的自己,現實中實際展現的自己……人生是一個自我經營的過程。不清楚自己,沒有對自身資源的充分分析,就無法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準確定位和有效經營。有這樣一則故事:有個人黃豆豐收了卻滿臉愁容,向朋友報怨:唉!滿屋子的黃豆賣不出去,真是急人啊!朋友回道:你呀,有這麼多黃豆都發愁,別人沒有黃豆咋辦?黃豆賣不出去就磨成豆腐賣,豆腐賣不出去就製成腐乳;或者把它生成豆芽賣,豆芽賣不出去就再把它栽到地里長出更多黃豆。很多時候人都是放大了眼前困難而忽視了自身優勢資源。之所以每個人都是世間的唯一卻並非就是最好的自己,根本在於過多地關注他人而忽略了自審,沒能好好地「閉目養神」。每個人手中都拿了一大串鑰匙,可基本上都是用來開別人心門的。生活中,人們總是對別人評頭論足、說長道短,殊不知說的這些毛病其實自己身上更嚴重。總喜歡拿自己的優點去比別人的缺點,放大他人缺點,甚至是忌妒人。有這樣一個故事:父親與讀大學的兒子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腦袋裡一定沒有學問!」父親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呀,口袋裡一定沒有錢!」古聖老子告訴我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不真正搞清自己不可能真正搞清別人。所以說,解讀人生首先要認清自己,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正確地定位和更好地發展自己。其三,覺悟「為何活著」。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積澱下諸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等各形各色的人生信條。成長過程中,我們不同程度地受到它們影響,並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對人生的理解選擇信條來塑造人生。領悟人生是一個成長過程。其實,過日子過的是一種對生活領悟的心情。你覺得擔當責任、創造價值、奉獻所有是人生真諦,能夠讓自己快樂,那你就會享受這種過程,就會覺得自私自利是對自我生命價值的輕視與否定;如果你覺得放大自身利益、滿足自我需要才是人的天性,才能讓自己快樂,那你就會把自己全部的力量都投入進去,就會鄙視、嘲笑那些默默奉獻者。然而,奉獻也好,利己也罷,都是在尋找自己的精神寄託與心靈歸屬——我的需要,為了讓自己過得開心幸福。不管你追求的是權力、地位、金錢,還是美女、帥哥、名譽,都是為了讓自己開心。所以,幸福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什麼是幸福呢?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生活、環境等稱心如意。」這個稱心如意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客體對主體的滿足與供給程度,二是主體對客體的理解與作為程度。某種意義上講,幸福就是一道選擇題。同一件事,心態不同,結果會截然相反。比如領導安排你寫一份材料,如果你覺得這是領導對自己的信任,是領導有意識地培養鍛煉自己,會滿腔熱情投入,結果是過程很愉快,領導很滿意、同事很欣賞。如果你認為是領導把虧自己吃,就會帶著情緒工作或者乾脆抗命不受,結果是過程不愉快、領導不高興、同事不認同,破壞了自己的生態環境。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列了一道幸福公式,即:效用÷慾望=幸福值。效用是從實際消費中所獲得的滿足程度,包括我之努力和外部供給。慾望是需要而缺乏的感覺,發乎於外而生乎於心。效用相對固定時,決定幸福值的因素是慾望。同一份工作,同樣的工資水平,有人做得很上勁、很愉快,有人卻很沮喪、很鬱悶。故幸福靠積極認知與積極作為,需要放大效用、降低慾望,高尚做事、低調為人。正如馬克思所言:「人類的天性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善」,只有「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常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不同的選擇成就不同的人生幸福。其四,覺悟」怎樣活著「。弄清該怎樣活著。整個世界是一個關係系統。狼吃羊,羊吃草,最後都又變成草的營養。這是生命循環法則,自然關係法則。每個人既是獨立的生命主體,同時又生活在複雜的關係系統中。連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孫悟空也不得不生存在於關係系統中。相傳釋迦牟尼將一滴水放在自己的掌心,然後問眾弟子「怎樣才能讓它永不幹涸呢?」眾弟子啞然!釋迦牟尼便說:「既然你們都不知道,那就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吧!」人亦如此,須於群體中獲得生命能量。我們來到世上,生活在世間,離不開家庭、單位和社會,父母親人、同學同事、朋友夥伴和良好的社會與自然環境。如果忽視這些關係,就會自我膨脹!現在有一個流行詞叫「任性」,如有錢就任性,有權就任性,有狠就任性……任性的本義就是仗著自己某方面優勢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完全不顧外部法則、利益和他人感受。其實,一個人在整個社會系統中可以忽略不計,在宇宙系統中更是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人千萬不要過分放大了關係系統中的自己。人生大體涉及三重關係:一是心物關係,即內心與外物的關係。外部世界不會因個人意志而改變,必須學會適應與尊重。人之所以覺得得不到滿足,不是因為外部世界的吝嗇、小氣,而是心生太多的貪婪、奢求,看不清心物的真正關係。二是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是權利主體,需要相互理解、尊重、關心、包容;每個人都生活在集體里,必須盡己之責,真情付出。個人權力是尊重基本法則和他人權利前提下的相對自由。三是心際關係,即內在情感、慾望與意志之間的關係。心際和諧取決於對內外關係的認識。人一生都生活在這三重關係中。三重關係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其中心物關係居於首要。一個人若不能正確理解和對待內心需要與外部事物之間的關係,必然影響人際關係和心際關係。一個自私自利或心胸狹窄的人,必然會對他人苛刻,對外部奢求,其人際關係和心際關係就難以和諧。處理三種關係,關鍵在覺悟「捨得」。捨得是人生的基本法則。它告訴我們:第一,「先舍而後得」。若欲取之,必先予之,付出才有回報。有句老話叫「吃虧是福」。只有吃苦耐勞,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經得起挫折磨礪,方能走向成熟、邁向成功、享受幸福快樂人生。第二,「舍之未必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付出了不一定就能得到預期想要的結果,應當珍惜過程,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讓過程更充實、更愉快,結果雖然重要但過程更重要,畢竟過程佔據了人生更多的時間,且結果並非人能夠完全掌控。其三,「舍之即是得」。失之得也,得之失也。得到某種機會必然同時失去其他機會,失去某種東西必然同時得到其他東西。所以,要學會放下。捨棄不該留下的,放下應該放下的就是一種得到。比如放下錯誤念頭就是得到坦然,放下過分慾望就是得到安逸,放下失敗戀情就是得到新生機會。人之所以放不下,是因為過分在乎自己的需求、面子和感受。所以,覺悟是打開生命之門的必備鑰匙。只有正確解讀人生、真正讀懂人生,才能正確地選擇與行動!第二件事:管理人生管理人生就是要治理好自己的情感、情緒和慾望,發展真誠善良之性,這是一個由自理到達理的過程,貫穿人的一生。自理即自我約束管理,這是一個過程。達理即通達順乎義理,這是一種境界,就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人生成敗在於能否覺悟和覺悟後的自我管理,覺悟而不去好好管理自己不算真覺悟。白居易曾向林道禪師請教「什麼是佛法大義?」林道(鳥窠)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忍不住笑道,「這個道理連三歲小孩也知道啊。」禪師回答說,「是啊,三歲小孩雖知道,但活到八十歲的老翁不一定能做到。」顯然,覺悟只是懂得了道理,而自我管理要求堅持按照懂得的道理去做。管理人生就像碼多米諾骨牌,需要時刻小心謹慎,否則會功虧一簣。有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熬到一定位置,卻因自我管理不善而跌倒。有的人小心謹慎地為人處事,好不容易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卻因為一個錯誤念頭或者輕佻舉動而前功盡棄。可見管理人生更加困難。管理人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找准支點,恆定人生;積極調控,優化自己。第一,找准支點,恆定人生。人生要有支點!什麼支點呢?就是信仰、信念!可以說,人是活在信仰和信念之中的。沒有信仰的人生猶如逐流浮萍,沒有信念的人生將會寸步難行。信仰不是心血來潮時的某個念頭,而是對生命價值意義的領悟與追尋,是人的生命根系。這個根系有多健壯,生命能量就會有多強大。井岡山鬥爭時期的革命志士們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並最終星火燎原,是因為崇高信仰與堅強信念。許多革命先烈在生的誘惑與死的威脅面前毅然選擇死而決不選擇生,是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選擇體現著生命的價值!白求恩是一個加拿大人,他放棄安逸舒適的生活,別妻離家,不遠萬里來到與他沒親沒故的中國,還獻出生命,就是為了心中的信仰。還有方誌敏、夏明翰、劉胡蘭以及無數革命先烈,都是因為堅定的信仰、堅強的信念讓他們視死如歸。所以,人的強大在於內心的強大,而內心的強大在於有堅定正確的信仰與堅強不屈的信念。第二,積極調控,優化自己。人生是一個不斷修復自身「漏洞」、優化自身品質、實現自我超越的過程。什麼叫成功?其實每天克服一點點缺點、修復一點點漏洞、每天都有一點點進步就是成功,因為成功是由每天的進步累積而成的!管理人生就是要調控好情慾,優化自己就是要做好加減乘除。管理人生的核心是調控好自己的情慾。喜、怒、憂、思、悲、恐、驚,見、聽、香、味、觸、意,人皆有七情六慾。有七情六慾很正常,但放縱情慾就不正常了。情緒,意志、慾望是人精神層面的三股作用力。人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於意志對情慾調控效率。人人都有情感需求,會有情緒波動,但不能放縱情感,任憑情緒泛濫,否則就會帶來災難。比如一些人違規辦事並非因為貪財,而是因為義氣。有的人殺人並非蓄意,而是一時情緒失控,法律上叫激情殺人。慾望也是人之常性,沒有慾望人就失去了生活的動力。但慾望有善惡之分、高低之別,任其泛濫就會吞沒理性良知。無論是情還是欲,沒有意志力的有效調控,就會泛濫成災,人生就會變得危險起來。慾望就像一個無形的黑洞,會在不經意中吞噬我們的靈魂。據說一位在銀行做業務員的女孩,為了討其白馬王子歡心,費盡心思,一次次竊取儲戶存款,最後東窗事發被判刑,白馬王子也離她而去。這是為情所累吧?一位大一男生,暑假期間,到賓館開了一間房研發軟體,不久研究出了一種能夠突破用戶銀行帳戶密碼設置的病毒。軟體發布出去後成倍擴展,一發而不可收,給他人造成巨大損失。公安機關破獲後,他說只是想搞的玩玩而已,沒想到最後自己控制不住了。沒管好自己情慾吧?不良的情緒、邪惡的念頭是潛藏於人靈魂深處的火柴棒,若管控不當,它就會燒毀生命宮殿。所以,只有意志能夠掌控情慾時,人生天平才會傾向平安幸福一邊。如何優化自己呢?我覺得優化人生的最好方法就是認真做好加減乘除。所謂加,就是不斷地學習積累,增加人生髮展的本錢。真正聰明的人都熱愛學習。幾千年的人類已經積累了很多寶貴知識,是我們成長進步的最好導師。有人說,讀書就是同有智慧的人進行心靈對話。還有身邊的每個人,或許他們某個方面並不如你,但每個人都是信息源,肯定有值得你學習借鑒的東西,你把所有的信息源在自己身上進行疊加,你就變成一個豐富的信息庫了。學問學問,多學多問才有學問。能借得別人的智慧叫真正的智慧。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位大學士去向一位禪師請教佛法,禪師見這位大學士一副傲慢的樣子,不像是來請教倒像是來理論的,於是在給大學士倒茶時,茶水溢出了仍不停,大學士不解地問:「大師,早已滿了,你為何還要繼續加呢?」禪師答道:「茶水外溢是因為杯子早已滿了,一個人如果滿腦子都是自己的東西,又怎麼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呢?」所以,虛懷若谷才能成大器、立大業。學習的另一個途徑就是向實踐學。我們每接受一次新任務,就是補上了人生一課,就會比同齡人領先一步;每放棄一次新挑戰,就是缺失了人生一課,就會比同齡人落後一步。人要有激情、勇氣,勇於迎接挑戰,接受新任務。只有這樣,你的經驗、閱歷才會豐富,能力才能強起來。所謂減,就是即時排減內心的負面情緒。電腦工作會不斷產生垃圾,需即時清理。日常生活中,人也會不斷產生不良情緒和過多慾望,這些心理垃圾若不即時清理,就會影響我們的人生效率、人際關係和生活質量。如何排減心理垃圾呢?這裡列出六種方法供參考。第一,即時傾訴,把自己心中的不悅向信得過的人訴說,一吐為快。第二,積極發泄,找合適的地方和方式將內心的鬱悶發泄出來。第三,內觀自省,認真查找內在原因,深刻檢討自身存在的問題。第四,自我勉勵,不斷給自己打氣加油,增加正能量。第五,「移情別戀」,即時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第六,自我釋懷,既然無路可逃就乾脆不逃,坦然面對和接受。所謂乘,就是充分發掘自身潛在能量,不斷優化升級自身內在品質,並努力把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經驗、能力、財富進行放大,轉化成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對世界有益的價值。人格的力量不在於你多麼聰明、多麼富有、多麼強勢,而在於你多麼無私、多麼誠信、多麼大氣。人有了知識和能力就不要吝惜,要心甘情願地把它們轉化成社會正能量,造福他人、集體、社會、國家。所謂除,就是戒除那些不合理念頭和邪惡慾望,確保人生航行平穩。許多人栽跟頭都是栽在了邪惡慾望上。現實中,不少人想往油水重的地方跑,千方百計想擠到位高權重的位置,殊不知油水越重的地方越滑,越容易摔倒,且摔倒了還難以爬起來。文強收受價值幾千萬的文物古董、幾棟千萬元的別墅,還有二千多萬現金埋在魚塘里,最後只帶走了一顆槍子。慾望是魔吧?戒除邪惡慾望、清除錯誤念頭是管理好人生的首要任務,因為天堂與地獄之間的距離只在一念之差!人之所以長兩隻眼、兩隻耳、兩隻手、兩條腿和一張嘴呢?就是要大家多學習、多勞動,少吃喝、少說話。「禍生於口而始於心」。瞎吃瞎喝就會生病,亂說亂嚼就會犯錯。要想少生病、少犯錯,就得管理自己的嘴,要管好嘴就要先養好自己的心,而養心關鍵是管控好情慾,讓其向著合理善良方面發展。管控好情慾,最根本的就是做到「至誠」。「至誠」就是極其真誠,沒有半點虛情假意,自覺自愿、隨時隨地都能發揮其善良本性。這個關鍵詞告訴我們:管理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光復人真誠善良的本性。不至誠,做什麼事都會帶著利己算盤、功利思想和虛偽面具,就會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甚至情慾泛濫、自我膨脹。人生猶如時鐘,其完美不在於走得快而在於走得准,至誠方能致遠。人至少要在兩個方面至誠:一是至誠敬畏。做人要有敬畏心、敬畏感,尊重和遵從做人底線。底線是什麼?就是道德良知,人倫國綱、天地法則!道德、法律、天道是人生的三張安全網,一旦突破,就會變得危險起來。這三張網是否會被突破,關鍵在於是否有牢固的心網——對道德、法律和自然的敬畏。一個人若沒有至誠的敬畏心,老子天下第一,就會惡性膨脹,最終害人害己。只有心存敬畏,才會不狂不濫,人生才能平安幸福。二是要至誠感恩。一些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計較、生氣,逃避、推卸責任,不敢擔當、不思進取,根本原因是沒有至誠感恩之心,總是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他人都虧欠自己的,而不反思自己付出了多少,回饋了多少;沒能覺悟:沒有父母生養,我們何以長大?沒有老師教誨,我們何以長進?沒有國家強大,我們何以安定?沒有單位工作,我們何以安穩?沒有朋友相伴,我們何以行遠?心懷感恩,才不會過多計較、報怨生氣,就會自覺自愿、真心實意去積極創造,奉獻所有。只有至誠敬畏、至誠感恩,才不會懈怠自己的責任、浪費自身資源,必定會積極進取,創造業績,以回報國家、社會、父母和他人。因為至誠盡性的本義就是要把我們的善良本性充分發揮出來,成就對社會有用的價值。第三件事:成就人生成就人生與解讀人生、管理人生是一個互動過程,是一個由力行到善行的過程。力行就是努力行動、踏實做事,這是一個過程。善行就是行善事且善行事,這是一種境界。從力行到善行關鍵要靠「篤行」。沒有執著地堅持就不可能達到善行。「篤行」要求堅定不移、擔當不怠、精進不止。人生要敢於做夢,更要誠於做事。沒有踏實行動的夢只能是一枕黃粱夢。首先,要堅持不懈。成功的秘笈就是不懈地堅持。堅持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如果說還有第二條路,就是在遇到困難、挫折、打擊想放棄時,堅定地對自己說「一定要堅持!」沒有堅定信仰、堅強信念,就很容易被困難所嚇倒、被失敗所擊倒、被誘惑所俘虜。從井岡山至遵義,毛委員屢遭批評、誤解、懷疑,甚至被罷免職務、剝奪權力、開除黨籍,但他並沒有退縮更沒有倒下,因為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所以,人生的高下不僅決定於智慧更決定於意志。人們往往羨慕成功者輝煌的時刻,卻忽略了他們輝煌背後的艱辛。殊不知,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是他們從不為退縮與失敗找借口,只為前進與成功找出路!因為在他們詞典里,沒有「借口」二字!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有價值的和切實可行的。能否做到堅持不懈,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面對壓力與動力、挑戰與機遇、成功與失敗的辯證關係。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壓力乃前進動力,挑戰與機遇並存,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知道機械運動是靠壓力產生動力來實現的。人生也是如此,因為生活有壓力,我們才會去努力工作;因為工作有壓力,我們才會去努力進取;因為進取有壓力,我們才會不斷釋放自身能量。對弱者來說,壓力是生活阻力。對強者而言,壓力是奮進動力,因為他們善於進行能量轉換,通過壓力激發鬥志、發掘潛能、發現價值,享受抗拒壓力的人生樂趣!青年時期,毛主席就寫下《奮鬥自勉》言:「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這種渺視困難、積極樂觀、享受奮鬥樂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其《七律·長征》中更是得到充分體現:「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是何等的瀟洒與超然、樂觀與豪邁!可以說,正這種樂觀精神、博大胸襟、雄偉氣魄、堅強意志成就了毛主席的偉大,中國共產黨的偉業,點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賭博石是最能形象說明挑戰與機遇並存道理的。賭石就是你花錢在石料市場上買一塊表面很普通、裡面可能藏有美玉的石頭。大賭對了,一夜暴富。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美玉不會暴露於外而是深藏不露。如果隨隨便便都能撿到,那就不叫玉石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真正的機遇都被挑戰層層包裹,只有勇於挑戰的智者才能捕捉到它。人生規則是:接受挑戰就能快速進步,迴避挑戰只能原地踏步。失敗乃成功之母。人生坎坎坷坷、起起落落,順境逆境、成功失敗交替出現。成功由無數失敗累積而成。這些失敗可能會是自己的經歷,也可能是前人的教訓。珍惜每次失敗,成功向你走來;陶醉一時成功,失敗把你等待!需要強調的是:做事失敗了不丟臉面,做人失敗了就無臉面。搞科學研究,九十九次失敗,只要一次成功就是成功;而修養人格,即使九十九次成功,只要一次失敗就是失敗。所以,做人比做事更難。愚蠢人總是以自己的過錯教育別人,聰明人常常用別人的過錯警示自己。其次,須擔當不怠。堅持就必須擔當。並非所有的堅持都是對的。錯誤地堅持叫固執,正確地堅持才叫執著。篤行就是按照正確的選擇積極作為,一步一步地接近理想目標,實現善良願望。擔當才能成就理想,懈怠說明弱小!擔當首先表現為承擔己任。人一生要身兼多重角色:在家庭,我們既為人父母也為人子女;在單位,我們既為人上司也為人下級;在社會,我們既為權利主體也是義務主體。每一個崗位角色都肩負著不同的責任,逃避、推卸應擔的責任就是不誠信不稱職。比如我們進到一個單位,佔據了一個崗位,就不能懈怠職責,更不能一遇到壓力就逃避甚至逃跑。不敢擔當、害怕困難,逃避責任是懦弱的表現,就會被人瞧不起。人都是要面子的,但面子是靠真實為人、踏實幹事贏得來的。什麼事都不想干、幹不了、干不好,如何贏得信任與尊重?面子又從何而來?有句老話叫「人活一口氣!」這口氣就是渺視困難的豪氣、知恥後勇的骨氣、甘願吃虧的傻氣、克難奮進的銳氣、不怕打擊的勇氣、敢於擔當的正氣。擔當還體現在樂於奉獻。人生是你我同行的旅程,需要相互攙扶、相互給予。你幫我,我幫你,才有彼此的溫暖與感動。奉獻並非要你物質上多麼富有,也不是要你每天捐款捐物。給予別人需要而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奉獻。在社會上,一個微笑、一個問候,一句鼓勵、一句提示,一次讓座、一次摻扶就是奉獻;在單位里,自覺做一些力所能及、舉手之勞的分外之事就是奉獻;在家庭中,主動承擔家務、分憂解難就是奉獻。奉獻是對自我人格和價值的積極認可與展示。奉獻證明你富有,索取說明你貧窮!毛主席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就是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人生的真正快樂在於奉獻,因為奉獻才能體現價值,獲得生命應有的尊嚴。再者,當精進不止。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注重品質、追求更好。凡事都有改進餘地。再高明的模仿者也是工匠,只有致力於超越才有可能成為大師!現在不少人熱衷於模仿明星,但不管你模仿得多麼逼真,終究還是別人的影子。同樣,在工作崗位,我們不能滿足於做簡單的機械運動,而應當精益求精,追求超越,勇於推陳出新。只有你想做最好的自己時,你才有可能超越別人。不想做最好自己的人,不可能超越別人,也不可能真正贏得別人尊重。因為積極作為是對自我人格的最大尊重和贏得他人尊重的最好方式!光蔭荏苒,青春易逝。儘管不可能人人都成就馬克思的偉大、毛澤東的偉績、比爾蓋茨的財富,但人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人生只有一次,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吧!積極作為,讓自己充實起來,讓生活生動起來,讓人生精彩起來。每天都有新進步,就一定不會失落,一定會很快樂。人生猶如一次旅行,有什麼樣的心境,沿途就會有什麼樣的風景!」大漠孤煙」,「江清月近」,何為怡人勝景?改變了看風景的心情,風景才會顯現給我們更多的感動與美麗!
推薦閱讀:

做人做事三局:設局、入局、破局如何做?
請教成功人士,你們在職場中做的比別人好,你們比別人的優勢在哪裡呢?求指教
怎麼樣才能改掉說話做事不經大腦的缺點?
眼高手低的人該怎樣做有什麼辦法改掉嗎?
什麼才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什麼又是為人處世的小聰明?

TAG:做事 |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