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溢血救治,抓住「黃金三小時」
腦中風患者送院過程中要避免搖晃其頭部 圖/ |
近日,南方醫院發出的一條官方微信在醫學朋友圈中瘋轉: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魯凱伍本月11日下午突發腦溢血,因搶救無效於次日離開人世。47歲的外科專家英年早逝令人唏噓。神經外科專家提醒:現正值寒冬,氣溫低,加上年關工作忙,是腦中風的高發期,有高血壓的病人要注意控制血壓,最大限度地減少腦溢血意外的發生。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鄧躍飛
文/羊城晚報記者陳映平通訊員王海芳
七成腦溢血因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引起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鄧躍飛告訴記者,腦溢血(腦出血)病人臨床上經常見到,腦溢血一般是指非外傷造成的腦自發性腦出血,是腦血管意外範疇的一種急性疾病。
腦溢血典型癥狀表現為:突發頭痛、嘔吐、失語、偏癱、意識不清,起病非常急。腦出血量較少的病人有劇烈頭痛、血壓升高,可有眼底出血而視物不清。出血量大或出血部位不好時,則會出現意識障礙或昏迷。如果家中有高血壓病人,家屬要學會辨別發病時的信號,常見的有突然暈倒、意識不清、大小便失禁、半身不遂等表現,此時一定要及時打「120」送院搶救。
腦出血原因很多,可以是腦血管性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引起。在所有腦出血中,70%-80%是由於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引起的。因此,要減少意外的發生,必須控制好血壓和減少腦動脈硬化。
此外,其他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各種原因引起血小板降低的疾病,應用抗凝、溶血栓藥物等都有可能引發顱內出血。腦血管性疾病有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炎、腦梗死、煙霧病等。有的腦腫瘤侵襲血管壁,致其破裂也會發生腦出血。
情緒激動或緊張疲勞時最易發病
如何才能減少腦溢血的發生?鄧躍飛主任說,避免情緒激動或緊張疲勞很重要。以往臨床上見到大多數腦溢血病人都有高血壓病史,以中老年人多見。但近年來,遇到越來越多的中青年病例,其中不少既是單位骨幹,也是家中的頂樑柱,此時突發意外甚至因為病情過重搶救無效而英年早逝,非常可惜。在這部分患者中,40歲左右的大多有高血壓病史,但血壓控制不理想。正是因為年齡不大,這部分患者對高血壓等疾病的治療並不重視,發生腦血管意外時,也容易忽視,覺得休息一下就好,從而錯過緊急救治的最佳時機。
一般來說,天氣變寒冷、氣溫變化大;工作壓力大、長期處於緊張或過勞狀態;或情緒激動時最容易發生腦出血意外。
搶救關鍵是「黃金三小時」
鄧躍飛告訴記者,對於腦溢血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一般大腦半球出血量≥40毫升、小腦出血量≥10毫升,最好能在兩小時內手術,盡量不要超過3小時,時間長了會引發腦水腫,導致腦細胞嚴重損害,大大增加中風併發症和後遺症的風險,甚至會奪命!
送得及時、出血量少且部位不太重要的,一般愈後較好,併發症少,後遺症也比較輕;出血量大又被拖延治療的,最後即使救回一命生活質量也較差,有的甚至終生與輪椅為伴。還有少數病人病情特別危重、出血部位重要且出血迅速、出血量大的,有可能在醫生趕到進行專業救治時,呼吸心跳已停止,雖然醫生全力搶救但也回天乏術。
Tips
腦溢血患者的急救原則
鄧躍飛介紹,腦出血意外跟心臟猝死一樣,危險性極高,腦出血急救在最初5分鐘至關重要。如果腦出血突然發作而處理不當,不僅會加重病情,病人還可能因此而喪命。自己轉運病人的話,一定要記住盡量減少病人的搬動,避免對其頭部的晃動,越搖腦出血量越多,病人昏迷會越嚴重。有的人看到有人跌倒昏迷,馬上背起病人跑下樓自行開車送院,這是大忌,因為病人由於頭部的晃動,可能增加腦出血量。一般這種情形下,最好打120急救電話,由專業醫生救助,不建議由非專業人士轉運腦出血病人到醫院。
同時,要高度注意病人氣道要通暢,不要讓嘔吐物堵塞氣管發生窒息。
陳映平、王海芳
(《腦溢血救治,抓住「黃金三小時」》由金羊網為您提供。轉載請註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版權聯繫電話:020-87133589、87133588)
推薦閱讀:
※組圖:林峰吳千語愛得難分難捨 痴纏陪玩4小時
※盤點離婚最快的8位國外女星,最短的55小時
※比爾·蓋茨小時候的故事
※出生24小時內嬰兒幹些啥?呆萌呆萌忙這6件事
※部分華人移民飽受同胞剝削:每周干60小時 沒加班費